第二节拜伦外国文学史讲解_第1页
第二节拜伦外国文学史讲解_第2页
第二节拜伦外国文学史讲解_第3页
第二节拜伦外国文学史讲解_第4页
第二节拜伦外国文学史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拜伦外国文学史讲解第1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拜伦第2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拜伦

(GeorgeGordonByron,

1788-1824)英国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歌德誉为“19世纪最杰出的天才”第3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拜伦故居

第4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生平拜伦(GeorgeGordonByron,1788~1824),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788年1月22日出生在一个古老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曾供职于英国海军,母亲是英格兰人。父亲将母亲的财产挥霍尽净,为避债逃到法国,并于1791年死于异乡。拜伦跟随母亲在苏格兰度过了贫穷而孤寂的童年。十岁时,继承了家族的爵位与庄园。父母的离异,他自己的生理残疾,苏格兰大自然的风光以及乡间的朴实生活,在拜伦幼年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记。第6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1801年拜伦就读于哈罗中学,1805年入剑桥大学。1807年出版的诗集《懒散的时刻》遭到当时声望很高的《爱丁堡评论》的攻击,使他异常敏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他以《英格兰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1809)一诗进行回击;这是一首英雄双行体讽刺长诗,诗中对包括司各特、柯尔律治和华兹华斯等人在内的许多诗人都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毫无顾忌的挖苦嘲笑,引起不小的轰动。1809年在取得上议院议员的资格后,拜伦与友人约翰·霍布豪斯到西班牙、希腊等国进行了历时两年的漫游。1812年发表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前两章,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孤独、忧郁、悲观的所谓“拜伦式英雄”--哈罗尔德,轰动了当时英国文坛。1813-1816“东方故事集”发展了拜伦式英雄的形象。第7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1816年因婚姻问题遭人诽谤,不得不永远离开英国。1816-1817年他在瑞士度过。在这里同雪莱建立了密切的友谊。1817年秋天,拜伦迁居意大利,参加了烧炭党人的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活动。1818年在写完《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四章后,开始创作叙事长诗《唐璜》,到1823年去世前一年为止,共完成了16章又14节,计一万六千行。1823年夏天,到希腊去参加希腊反对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战争。因过分劳累患了热病,1824年4月19日逝世。第8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评价:自由之子(欧福里翁的化身)鲁迅评价他“立意在反抗”。拜伦自己说:“我始终只具有两种情感:酷爱自由,厌恶伪善。”是一切专制制度的死敌。人格与诗歌完美的统一,令世人惊讶。既用自己的诗歌又以自己的人格建立自己的纪念碑。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但这种个人主义受天生良知的驱使而变为统摄整个欧洲精神的大我,而一生颠沛流离,哪里有硝烟就奔向哪里。身世与创作的关系:天生叛逆的性格,渴望自由,憎恨一切方式的专制和压迫。但他心中的自由是抽象、模糊的。第9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创作1807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懒散的时刻》,表现出诗人对周围庸俗环境及上流社会的轻蔑与鄙视,以及诗人在空虚的喧嚣中所感到的寂寞和孤独的悲哀。诗集出版第二年,《爱丁堡评论》发表匿名文章对其进行挖苦、讽刺。1809年拜伦写出长篇讽刺诗《英格兰诗人与苏格兰评论》进行回击。这首长诗显示了拜伦作为一个讽刺诗人的才华,确立了他在英国诗坛上的地位(还批评了湖畔派诗人与司各特)。第10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创作2、1809年大学毕业后,拜伦在贵族院获取了世袭议员的席位,但却受到歧视。于是拜伦愤懑地离开祖国,先后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马耳他、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等地。1811年7月拜伦回到英国。这次旅行孕育了后来的《东方叙事诗》,并在归途中创作了《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第11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作品1、爱情诗歌:《雅典的少女》(MaidofAthens,1810)

2、传奇色彩的叙事诗歌:《海盗》(TheCorsair,1814)《锡隆的囚徒》(ThePrisonerofChillon,1816)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ChildeHarold‘sPigrimage,1809-1818)

《唐璜》(DonJuan,1818-1823)

3、政治讽刺诗:《审判的幻景》(TheVisionofJudgment,1822)4、哲理诗剧:

《曼弗雷德》(Manfred,1817)《该隐》(Gain,1821)第12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创作《东方叙事诗》是以东方为背景的浪漫主义组诗,共6篇:《异教徒》(1813)、《阿比托斯的新娘》(1813)、《海盗》(1814)、《莱拉》(1814)、《巴里西耶》(1816)和《科林斯的围攻》(1816)。在组诗中,诗人对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现实提出了强烈抗议,进行了彻底否定。由于其带有浪漫主义的抽象性而缺乏明确的规定性,所以它就变成对一切社会制度的抗议和否定,有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第13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拜伦式英雄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塑造的一系列叛逆者形象。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拉德(《海盗》)、莱拉(《莱拉》)、阿尔普(《柯林斯的围攻》)、曼弗雷特(《曼弗雷特》)。精神特征:

1、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

2、孤独性。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视一切。

3、浪漫性。大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充满情感,为爱复仇。由于这些主人公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的明显印记,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第14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拜伦式英雄”这是拜伦创作的一系列浪漫主义诗篇,特别是东方故事诗中的形象,因其或多或少带有拜伦自己的特点,因而叫拜伦式英雄,他们与社会势不两立,追求自由和独立,呈现出孤傲、倔强、勇敢的叛逆精神,在于社会的冲突中又表现出忧郁、悲观、失望的情绪,该形象系列在《恰尔德哈罗尔德》中初见端倪,到《曼弗雷德》、《该隐》中发展到顶峰。第15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ChildeHarold'sPigrimage,1809-1818)

在浪漫主义文学中,此书第一次以政治和社会问题为题材。主人公是一个叛逆的贵族青年,一个孤独而忧郁的漂泊者,是“拜伦式英雄”的雏形。他深深地热爱作家的祖国,而又厌恶、憎恨周围空虚的现实生活。他高傲的性格,使他不为庸俗虚伪的上流社会所容;而他的贵族习气又使他不与人民交往。诗中还贯穿着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我”。积极入世、热情洋溢、目光犀利、思想深邃,同时还是个热爱生活、敢于揭露、又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形象都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第16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浪漫主义长诗:共分为4章。(1809-1818)第一章讲西班牙的苦难生活,奋起反抗。(拿破仑)第二章希腊人民的苦难,“谁想获得自由,必须站起来斗争”前两章创作于1812年6月。第三章回忆法国大革命,表达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向往。---1816年瑞士第四章讲意大利人民的苦难,奋起斗争。(奥地利)

第17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主题思想:反暴政、反侵略,追求自由,歌颂民族解放斗争,诗人对人民的不幸充满同情,鼓舞人民为自由平等而战。恰尔德哈罗尔德形象?第一人称“我”的形象?第18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哈罗尔德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叛逆者,他厌恶了英国上流社会生活,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满,怀着沉重的苦闷心情离开故土,在游历了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国,他愤世嫉俗,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但又不敢正视现实,干预生活。“我”是一个客观而炽热的观察家,用是非分明的独到眼光对旅途的所见所闻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评论。“我”致力于各国民族的解放运动,也号召他人摆脱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生活。并且这一主人公“我”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派特征。并且恰尔德哈罗尔德与“我”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现了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特色:开创了具有独特的“拜伦式英雄”第19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作品中作者表达了三方面的思想主题:1、整部长诗反映了在暴政专制下的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旨在表明反对暴政,崇尚自由的不屈抗争精神。2、长诗反映民族解放的斗争生活,也用萨拉戈撒保卫战中女英雄奥古斯丁娜的形象和各国英雄的形象去鼓励人民的斗争解放。以此鼓励人民为独立和自由而奋斗。3、作品中还描绘了未被暴政侵略的圣洁土地,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自由生活的憧憬与渴望。第20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艺术分析A、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冷峻的现实批判和磅礴的抒情性结合得天衣无缝。基调是昂扬、悲壮和崇高的。B、把枯燥的政治题材灌注了自己的激情,有深刻的历史感和广博的现实意义。扩大了浪漫主义题材。C、丰富多彩的对比手法。D、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突出大自然的壮美。第21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唐·璜》(诗体长篇小说)讽刺长诗16章14节故事简介:唐璜(西班牙贵族)--茱莉亚---海上风暴---希腊岛(海蒂)----土耳其奴隶市场---土耳其皇宫-----俄土战争----俄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英国第22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唐·璜》

18世纪末的西班牙贵族青年,风流倜傥、勇敢正直,16岁与已婚女子私通,丑闻败露,被迫离家。海难,漂流到希腊海岛,被海盗女儿海蒂所救,一见钟情。海蒂父亲返回,拆散二人。唐璜被当成奴隶送到土耳其市场。被扮女装,进入后宫,王妃意欲收为男宠。唐璜在宫中的风流韵事使王妃醋意大发,逃离后宫,加入了攻打土耳其的俄国军队。由于战功赫赫,受到女皇凯瑟琳二世的青睐,封为宠臣。受女皇派遣,他出使英国,进入上流社会。至此中断,但拜伦曾表示:“我的意图是使唐璜完成欧洲的旅行,经历各种围攻、战役和冒险,最后,以他参加法国革命为长诗的结尾。”

第23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唐·璜》通过主人公几乎遍及全欧洲的历险经过,展示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欧洲的社会生活图景,表达了追求个性自由的理想(唐璜的爱情历险)和对现实的反叛精神。长诗对各国的反动统治都进行了揭露和控诉(神圣同盟、俄国),其中既有封建宫廷的专横淫逸(苏丹后宫)、贵族社会的空虚庸俗(英国),也有奴隶市场的野蛮残忍(君士坦丁堡)、资产者的拜金主义时尚和虚伪道德(英国)。第24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唐·璜性格分析不属于“拜伦式”英雄。遵循热情、勇敢、拒绝虚伪的道德信条。在面临饿死的危险时,他拒绝吃被打死的人。在士兵中间,只有他表现出对一个土耳其小姑娘的命运真正的关心。没有忧郁绝望的天性,但也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他的爱情故事大多是对上流社会虚伪道德的讽刺,而他和海盗女儿海蒂的经历,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理想。第25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唐璜形象分析18世纪西班牙青年,风流倜傥勇敢正直,他是一个正直的男子汉,处事不惊的冒险家,宁肯饿死也不吃人肉的人道主义者。在枪林弹雨中还拯救过敌人的,机灵的外交家和敏锐的观察家,他并非完人,也会像许多贵族一样知识肤浅,又自以为是,已遇美人就怦然心动,迷恋新欢,又不忘旧情,海蒂为他而死,毫不心痛他又是土耳其后宫和俄国女王身边的宠儿,他的性格是多重复杂的。第26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唐璜》思想主题1、通过主人公的足迹揭露那个时代的特征是:封建专制的暴虐和社会道德的虚伪。2、以英国社会为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