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温馨提示:请点击相关栏目。明方向·虚词解读提能力
·探究突破学方法·推断方法多积累·知识清单虚词解读
(1)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18个文言虚词是高考的考查范围。考查这些虚词,不是要求学生死板地记忆,而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2)所谓“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就是说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在文中的作用也不同。就拿文言虚词“以”来说,它有时充当介词,有时充当连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在新课标全国卷中,往往融合到翻译题和断句题中隐性考查。
文言虚词的7大推断技法一、标志识别法
二、代入检验法
三、句意分析法四、对称分析法五、句位分析法六、语法切入法七、词性界定法推断方法技法一
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者”“也”“乃”“为”表判断,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宾语前置。例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文后题目。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要拉开弓将它射下。虽然他和另一个人一起跟弈秋学习,却比不上人家。难道是他的智慧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应用体验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曰:非然也B.其一人专心致志为是其知弗若欤C.惟弈秋之为听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D.思援弓缴而射之且秦强而赵弱解析:本题可采用“标志识别法”。A项,都是判断句,所以两个“也”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判断句的标志。B项,第一个“其”的意思是“其中的”,第二个“其”的意思是“他的”。C项,“惟弈秋之为听”是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句的标志,没有意义,第二个“之”是代词。D项,第一个“而”表承接关系,第二个“而”表并列关系。技法二
代入检验法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如“不与市中儿嬉敖”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两句,判断“与”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我们首先关注第二句,第二句话出自《赤壁赋》,句中的“与”连接了“水”和“月”,是连词,译为“和”,把这个用法代入第一句中,句意不通,可以判断两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结合语境判断,第一句中的“与”是介词,译为“跟”。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文后题目。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应用体验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下列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本题可采用“代入检验法”。解答时可从每个选项的第二句入手,首先确定虚词的词性和意义,然后再代入第一句,分析是否恰当即可。A项,第二句出自《寡人之于国也》,“而”都是连词,表转折,译作“但是”。B项,第二句出自《苏武传》,“以”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作“来”;第一句“以”为介词,可译作“用”“拿”,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指“结毦”。C项,第二句出自《师说》,“乃”为副词,译作“竟然”“反而”;第一句“乃”为副词,可译作“于是”。D项,第二句出自《鸿门宴》,“之”为代词,代指人,即项伯;第一句“之”为代词,代上述事情。
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技法三
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句子的大意是“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由此确定“焉”是兼词“于之”“于此”,“兴焉”即“在这里兴起”。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主儒宗之。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年四十余,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事释归家。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虚词的翻译)(1)以事系东郡发干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因事被关进东郡发干县的监狱。
监狱长对《礼经》很有研究,崔瑗受审讯之外,常常向监狱长请教《礼经》的有关问题。应用体验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技法四
对称分析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选自《说苑》)解析:A项,第一句“以”,可根据对称分析法推断。“以”和后半句“为”处于同一位置,“为”是介词,因为,由此推知“以”也是介词,因为;第二句“以”和后半句中的“而”处同一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同理“以”也为表修饰的连词。所以A项中的两个“以”意义和用法不同。B项,第一句中“之”为助词,的;第二句中的“之”为代词,这。C项,两句中的“者”均为代词,……的人。D项,第一句中的“而”表递进关系,并且;第二句中的“而”表修饰关系,无实义。应用体验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技法五
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那么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如“其(表揣测语气)皆出于此乎”(《师说》)。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表商量、期望、祈使语气),如“吾其(语气副词,还是)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应用体验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A项,第一句中的“也”位于句末,是表判断的语气词;第二句中的“也”处于句中,是表舒缓语气的句中助词。B项,第一句中“其”放在动词之后,是代词,译为“他”;第二句中的“其”放在句首,作副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C项,第一句中的“于”处于人名之前,引出对象,为介词,译为“向”;第二句中的“于”处于地点名词之前,引出处所,为介词,译为“在”。D项,两句中的“以”都处于动词之前,引出动作行为的结果或目的,均为连词,译为“来”。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技法六
语法切入法根据虚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判断其大概含义。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作谓语,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助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砍掉)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解析:A项,第一句中的“之”放在动词“献”之后作宾语,代指“玉璞”;第二句中的“之”为助词,的。B项,第一句“其”修饰“左足”,作动词“刖”的宾语,代词,意为“他的”;第二句中的“其”修饰“故”,作动词“问”的宾语,代词,意为“其中的”。C项,第一句中的“乃”放在动词“抱”之前,副词,意为“于是、就”;第二句中的“乃”放在动词“使”之前,副词,意为“于是、就”。D项,第一句中的“以”处在谓语的位置,动词,意为“认为”;第二句中的“以”放在名词“石”之前,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意为“用”。应用体验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技法七
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兰亭集序》中的两个句子“及其所之既倦”和“不能不以之兴怀”,前一个“之”是动词,“往、到达”,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参考译文]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过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每当阴雨天气,左臂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上有毒,毒素深入到骨头里面,应当割开手臂到受伤处,刮去骨头上的余毒,然后这种病痛才能消除。”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开刀。当时关羽正好请了将领们宴饮,手臂上的血往下流,滴满了一盘子,而关羽却切肉饮酒,谈笑自若。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A项,第一句句中的“为”与“所”结合构成被动,介词,意为“被”;第二句句中的“为”是动词,意为“治理”。B项,第一句句中的“乃”是副词,意为“才”;第二句句中的“乃”是副词,表判断,意为“是”。C项,第一句句中的“适”为副词,意为“正好、恰好”;第二句句中的“适”是动词,意为“享受、享有”。D项,两句中的“若”均为动词,意为“像”。应用体验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探究突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有删改)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D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2)文中“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中的“于”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不拘于时,学于余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很多,只有将其置于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准确判断。第(1)题,A项,前句中的“而”,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后句中的“而”,表顺承关系,相当于“于是,就”。B项,前句中的“为”,动词,做;后句中的“为”,名词,心理活动。C项,前句中的“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后句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前句中的“以”,介词,拿;后句中的“以”,介词,拿。第(2)题,例句中的“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A项,句中的“于”是介词,相当于“在”;B项,句中的“于”是介词,相当于“被”;C项,句中的“于”是介词,相当于“向”;D项,句中的“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2-2文言虚词7大推断技法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亲友止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设备租赁与维护协议
- 2024退伙引起的股权转让合同
- 2025年度智慧社区物业委托代管与安防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金融咨询与融资中介服务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版工程顾问合同
- 二零二五版水电工程临时用电设施安装合同3篇
- 2025年电商平台运营居间合作合同协议2篇
- 2025年物业保洁服务外包与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合同3篇
- 2025年旋挖钻机钻孔施工与地质勘探综合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醇基燃料环保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合同3篇
- 军队文职岗位述职报告
-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方程练习300题及答案
- 电抗器噪声控制与减振技术
- 中医健康宣教手册
- 2024年江苏扬州市高邮市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消费医疗行业报告
- 品学课堂新范式
- GB/T 1196-2023重熔用铝锭
- 运输行业员工岗前安全培训
- 公路工程安全风险辨识与防控手册
- 幼儿园教师培训:计数(数数)的核心经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