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一_第1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一_第2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一_第3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一_第4页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力的作用效果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1)你选择的猜想是 。(填写序号)(2实验探究步骤: (3分析与结论: 0-14240-1424二.二3-5三4-||5-ME钩码质量 )指针位置 :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表:钩码质量 )指针位置 :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表: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3.现有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小华要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他首先测出弹簧的长度10,然后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1,算出比原长10的伸长△1(△1=1-10),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拉力F/N1234567长度1/cm2.502.903.303.704.104.504.90伸长^l/cm0.400.801.201.602.002.402.80(1)弹簧的原长度10= cm(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和弹簧伸长△1的关系是:??;拉力F/N89101112长度1/cm5.305.706.106.607.30伸长^l/cm3.203.604.004.505.20(3)小华继续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右表:从右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达到?????????N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改变了。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范围只能达到?N.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2篦表一a卜表二i: 在1I分析表J表和表A B二数据可知甲弹簧受到的拉力/甲弹簧的长度/.乙弹簧受到的拉力/乙弹簧的长度/: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选壤“大或“小”)。如图所示的、两弹簧测力汁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选填“(或"”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测力计.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通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

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三、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测物体物体质量重力比值//物体物体物体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右表: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地点赤道广州武汉上海北京纽约莫斯科北极g值大小9.7809.7889.7949.7949.8019.8039.8169.832地理纬度0°23°06’30°33’31°12’39°56’40°40’55°45’90°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②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四、牛顿第一定律1..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⑵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⑸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这种探究方法叫法。五、二力平衡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六、探究摩擦力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你的理由是:。(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4)由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222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竺 NN。(4)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也Z2是?????????????????????。糕rssi।.-<<। , [w^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J7777777777777777T?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3工相同,可得到的结论???????????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法。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表现出来。这种探究方法叫法。(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七、探究惯性1.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点滑至b点(如图甲),是因为木块具有;木块能停在b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填“左”或“右”),大小是 N.八、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个 I—铁锤(或其他重物),a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右障碍物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2)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3由图和可得结论: (4由图和可得结论:。小)明将方凳和铁锤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作出简要评价. 。2.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⑶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_? 所示实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九、液体压强1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小明再作图()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和()所示他发现图()中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杯子中盛的是盐水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1比较图中代号为、、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2比较、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3比较、、三个图,可以看出:。十、大气压和流体压强i小明同学利用标有“ ’’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旦.7是:。(2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4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保留二位小数)()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只登山队测出了几个高度的大气压,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右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当高度为时,大气压约为.当高度为 寸,已到了大气层的边缘,此处的大气压约为.()除了高度,大气压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一个猜想:高度大气压3.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取两张白纸,让其平行地自然下垂,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你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卜「「一」 碰空a右图是小丽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她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 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车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打开水龙头,自来水通过导管流过如图所示的玻璃管.待水流稳定 工堂口后,比较图中、两处的流速, 气Eb= 7 导水池一:二处的流速较大;比较、玻璃管中的水面高度,—管中的水面较高.()打开水龙头后,只要水流不散开,就可以观察到水柱越来越细,如图所示.请你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示:流量不变) 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装置,小明用嘴向玻璃管中吹气,高度差如图乙所示,此时玻璃管内点的气体压强为1,速度为1;小华吹气后,高度差如图丙所示,玻璃管内点的气体压强为2,速度为2.则12, 1(选填“〈”、""或“〉”)十二、浮力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一形管内液面形管内液面有关。(填序号)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m3。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法_进_行_实_验_。/?m3。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法_进_行_实_验_。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一一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一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在研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依次进行了如图、、、四次测量。()在四次测量中,图示是测量空桶重力的;能够证实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是两个图示的两次测量;能够直接求得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是图示的两次测量;

(2)要证实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需要分析比较图示和图示的两组测量数据。5、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地面与烧杯底面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求(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 N(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3)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没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填“大”或“小”)()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个液体中时,浮力大小跟深度{填“有关”或“无关”}十三、动能和势能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张林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上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甲) (乙) (丙)(甲) (乙) (丙)—(选填“物体”或“物体”)的)—(选填“物体”或“物体”)的)()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的大小来间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法。()让同一钢球沿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这是控制了相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的关系。()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该让质量的钢球沿斜面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 有_关_._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 有_关_._请例举一个与本实验方法相同的实验: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①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关系.②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选填"”或“”).③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④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碰撞时(选填“碰前”、“碰后”、“碰前”或“碰后”)的速度,它是通过(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⑤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⑥为了将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得更远,他可采用的办法是(.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小的钢球.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大的钢球.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降低钢球离地面的高度.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斜面的倾角理由: 如图为重物打木桩的示意图,把相同的三个木桩甲、乙、丙插入沙中同一深度,让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打击甲、乙,再用较大质量的重物(与打击甲的重物同高度)打击丙,木桩被打入沙中不同深度.()比较甲和乙,说明(比较甲和丙,说明_.如图是每隔拍摄到的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图片(不计下落时阻力),由图可获得一些信息.()请写出一条信息: ()假设木球和铁球着地时打在沙坑里,是: ()在此探究过程中你采取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至少写出两条):。小明学习重力势能知识后,为了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让三个不同质量金属块多次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落下,并测出金属块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金属块下落高度和木桩下陷深度数据记录在表中.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金属块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冷;木球铁球。•W炼・■0.284■机■0.«球能将沙坑打得更深,理由金属块AC金属块下落局度如图为重物打木桩的示意图,把相同的三个木桩甲、乙、丙插入沙中同一深度,让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打击甲、乙,再用较大质量的重物(与打击甲的重物同高度)打击丙,木桩被打入沙中不同深度.()比较甲和乙,说明(比较甲和丙,说明_.如图是每隔拍摄到的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图片(不计下落时阻力),由图可获得一些信息.()请写出一条信息: ()假设木球和铁球着地时打在沙坑里,是: ()在此探究过程中你采取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至少写出两条):。小明学习重力势能知识后,为了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让三个不同质量金属块多次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落下,并测出金属块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金属块下落高度和木桩下陷深度数据记录在表中.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金属块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冷;木球铁球。•W炼・■0.284■机■0.«球能将沙坑打得更深,理由金属块AC金属块下落局度h,所-3020.3020.20id.木桩下陷深度s/cm5.2.5:2,51.8221.5()同一金属块在不同高度下落后打击木桩在沙中下陷深度不同,表明重力势能跟—()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金属块A、质量大小关系是 小鹭想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利用一段弹簧、光滑轨道、物块和有关.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用物块将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释放,物块沿轨道向左滑行()实验时可通过观察同一滑块的大小.()越大()比较如图()、()两个实验可以初步得出,弹簧的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若物块冲上斜面的最大高度ac则物块达到最高处所具有的重力势能、a<h,弹性形变的大小 Vb十四、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1.如右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来判断弹性势能b、c的大小关系是最高可冲到光滑斜面虚框处.次数钩码重G/N钩码升高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甲0.980.20.980.2乙0.980.21.020.2丙0.980.20.550.4?(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5)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是(6)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上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大于物重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 。或“右”)调节;()调节杠杆水平平彳iFTt丑行的三工■■■5J.«山L-IL或“右”)调节;()调节杠杆水平平彳iFTt丑行的三工■■■5J.«山L-IL“动力支点到动) | 阻力(选填“正确' ")",K诬心,「土是;()在图乙()装置的左右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杠杆端(选填“左”或“右”)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只需将右边的钩码移至第 格。()若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此时拉力的力臂,测力计的示数。(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十六、机械效率4请给出一条减小此差异的建议: ?(7)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说明分析或计算什么,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一个即可)???????????????????????????????????????????????????????????????????????????????????????????可)??????????????????????????????????十五、杠杠平衡条件、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边_(_填“左”或“右”)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格的处挂了个钩码,如右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吴刚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前,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选填“左”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算出的机械效率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和动滑轮.被拉起的钩码重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实际拉力为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钩码升高的距离为 .)根据测量数据,对滑轮组做的总功是.()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在图中画出实验时滑轮组上绳的绕法,并用箭头标出拉力的方向.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试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是用图做的实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试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是用图做的实验,实验是用图做的实验。()通过实验和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较实验和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影响机械效率的许多因素中,摩擦是一个重要因实验次数123钩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