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全套PPT课件CONTENTS单元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述单元二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单元三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单元四

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单元五

建筑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单元六

建筑工程项目沟通管理单元七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单元八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单元九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目录单元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述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所包含的内容、任务有一个概括了解,对本门课程建立完整的认识,以利于后续各单元的学习。本单元介绍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专业名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目标及程序,并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描述。同时,介绍了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及其结构设计原理、环境因素对项目管理的影响,旨在提高学生的组织观念及环境意识。单元描述项目与项目管理学习任务1任务目标1了解项目、建设项目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建立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解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3掌握建筑项目管理的目标、任务。知识链接一、项目二、建设项目三、项目管理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一、项目

(一)项目的定义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具有特定的明确目标和完整的组织结构的一次性任务或活动。简单地说,安排一场演出,开发一种新产品,建一幢房子都可以称之为一个项目。

定义的三层含义(1)项目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有特定的环境与要求。(2)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利用有限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3)任务要满足一定性能、质量、数量、技术指标等要求。(二)项目的特征1.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为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服务的。2.独特性

独特性是指项目所生成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产品或服务都有一定的独特之处。3.时限性

时限性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明确的时间起点和终点,都是有始有终的,而不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4.制约性

制约性是指每个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最主要的制约是资源的制约。5.其他特性

其他特性包括项目的不确定性、项目的风险性、项目过程的渐进性、项目成果的不可挽回性、项目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等。(三)项目的组成要素

项目由多个要素组成,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质量、时间(也称进度)、成本(投资或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它们也是项目的三大目标,如图1-1所示。

图1-1项目的多目标属性示意图(三)项目的组成要素(1)争取项目的成功是项目管理的总体目标。对以工程建设作为基本任务的项目管理,其具体的目标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在限定的资源(如资金、劳动力、设备材料等)条件下,以尽可能快的进度、尽可能低的费用(成本或投资)圆满完成项目任务。(2)项目的三大目标在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过程中经历由总体到具体,由概念到实施,由简单到详细的过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必须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各个项目单元(子项目、活动)上,这样才能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形成一个控制体系,所以项目管理又是群目标管理。(3)项目的三大目标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项目管理者为了有效地进行目标控制,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投资、进度、质量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项目管理必须保证三要素结构关系的均衡性和合理性,任何强调最短工期、最高质量、最低成本都是片面的。三者的均衡性和合理性不仅体现在项目总体上,还体现在项目的各个单元所构成的项目管理目标的基本逻辑关系上。应该在保证质量合乎标准的前提下,进度合理,成本节约。二、建设项目(一)建设项目的含义建设项目是项目中最重要的一类。它是指为完成依法立项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各类工程而进行的有起止日期的、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包括策划、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和考核评价等,简称为项目。(二)建设项目的分类1.基本建设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

建设项目按其建设性质不同,可划分为基本建设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两大类。(1)基本建设项目是指投资建设用于进行以扩大生产能力或增加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新建、扩建工程及有关工作。基本建设项目有下列四类:①新建项目——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近、远期规划,从无到有的建设项目。现有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一般不应有新建项目,只有当新增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全部固定资产价值3倍以上时,才可算为新建项目。②扩建项目——指现有企业为扩大生产能力或新增效益而增建的生产车间或工程项目,以及事业、行政单位增建业务用房等。③迁建项目——指现有企、事业单位为改变生产布局或出于环境保护等其他特殊要求,搬迁到其他地点的建设项目。④恢复项目——指原固定资产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等原因已全部或部分报废,又投资重新建设的项目。(2)更新改造项目是指建设资金对企、事业单位原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或固定资产更新,以及相应配套的辅助性生产、生活福利等工程和有关工作。更新改造项目包括挖潜工程、节能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更新改造措施应按照专款专用、少搞土建、不搞外延原则进行。2.生产性建设项目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基本建设项目按其投资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性建设项目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1)生产性建设项目是指直接用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工业建设项目,包括工业国防和能源建设;②农业建设项目,包括农、林、牧、渔、水利建设;③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交通、邮电、通信建设、地质普查、勘探建设、建筑业建设等;④商业建设项目,包括商业、饮食、营销、仓储、综合技术服务事业的建设。(2)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包括用于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福利需要的建设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办公用房,即各级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管理机关的办公用房;②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别墅;③公共建筑:科教文卫、广播电视、博览、体育、社会福利事业、公用事业、咨询服务、宗教、金融、保险等建设;④不属于以上各类的其他非生产性建设。3.大、中、小型项目根据上级批准的建设总规模或计划总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可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类,更新改造项目可划分为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两类。不同等级标准的建设项目,国家规定的审批机关和报建程序也不尽相同。划分项目等级的原则:按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总设计能力或投资总额的大小,依照国家颁布的《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进行分类。凡生产单一产品的项目,一般以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划分;生产多种产品的项目,一般按其主要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划分;产品分类较多,不易分清主次,难以按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时,可按投资额划分。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些项目,虽然设计能力或全部投资不够大、中型项目标准,但经国家批准已列入大、中型计划或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项目也按大、中型项目管理。

更新改造项目一般只按投资额分为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项目,不再按生产能力或其他标准划分。4.建筑工程项目、土木工程项目、线路管道安装工程项目、装修工程项目基本建设项目按工程项目专业,可分为建筑工程项目、土木工程项目、线路管道安装工程项目、装修工程项目。(1)建筑工程项目也称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是产出物为房屋建筑及相关活动构成的过程。(2)土木工程项目是指产出物为公路、铁路、隧道、水工建筑、矿山、构筑物及相关活动构成的过程。(3)线路管道安装工程项目是指产出物为安装完成的送变电、通信等线路,给排水、污水、化工等管道,机械、电气、交通等设备,以及相关活动构成的过程。(4)装修工程项目是指构成装修产品和抹灰、油漆、木工等及相关活动构成的过程。5.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为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通常把建设项目分解为若干个独立单元和若干层次。一般把建设项目细分为四个层次,即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1)单项工程是指在一个建设项目中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可独立组织施工,建成竣工后可以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它是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一个单项工程由若干个单位工程组成。(2)单位工程是指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可独立组织施工,但建成后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一个单位工程可以是一个建筑工程或设备与安装工程,被称为建安工程。每一个单位工程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3)分部工程是按单位工程(如建筑物)的工程部位、设备安装工程的种类或施工使用的材料和工种的不同划分的。一个单位工程可分为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屋面、装饰与装修、给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电梯和智能建筑九个分部工程。为了计算工料和便于组织施工,分部工程还可进一步细分成子分部工程,如地基与基础可进一步分为无(有)支护土方、地基处理、桩基、地下防水、混凝土基础、砌体基础、钢筋混凝土等子分部工程。(4)分项工程可以按不同的施工内容、施工材料或施工方法来划分,一个分部工程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如地基处理工程可划分为灰土地基、砂石地基、碎砖三合土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等分项工程。6.其他项目分类除上述建设项目类别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类方法划分的类别,如按《建筑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建设〔1999〕9号)可分为特级项目、一级项目、二级项目、三级项目。例如:建筑工程项目按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层数、跨度、建筑面积)将不同类别的工程(工业建筑工程、装饰工程、民用建筑工程、构筑物工程、桩基础工程、单独土石方工程)划分为Ⅰ、Ⅱ、Ⅲ类。按投资主体分类有国家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地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企业投资工程项目、三资(国外独资、合资、合作)企业投资工程项目、私人投资工程项目、各类投资主体联合投资工程项目等。三、项目管理(一)项目管理的概念《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为:企业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简称为项目管理。

(二)项目管理的特点

1.项目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体系

项目管理是一种已被公认的管理模式,而不是任意的一次管理过程。项目管理从诞生时起至今,一直就是一种管理项目的科学系统工程,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一次任意的管理过程。要应用项目管理,必须按项目管理方法体系的基本要求去做。

2.项目管理的对象和目的有其独特性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即一系列的临时任务。“一系列”在此有着独特的含义,它强调项目管理的对象,即项目是由一系列任务组成的整体系统,而不是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或几个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技术,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

3.项目的相关者众多

项目相关者又称为项目的干系人,或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是在项目的整个生命期中与项目有某种利害关系的人或组织。ISO10006定义项目受益者可能包括:(1)顾客,项目产品的接受者。(2)消费者,如项目产品的使用者。(3)所有者,如启动项目的组织。(4)合作伙伴,如在合资项目中。(5)资金提供者,如金融机构。(6)承包方,如为项目组织提供产品的组织。(7)社会,如司法机构或法定机构和广大公众。(8)内部人员,如项目组织的成员。4.项目组织的特殊性项目组织是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组织的人临时组织起来形成的组织。项目组织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组织、社团组织和军队组织,它具有自身的组织特殊性。这个特殊性是由项目的特点决定的,同时它又决定了项目组织设置和运行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参与者在项目中的组织行为,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1)项目组织具有很强、很明显的目的性,通俗地说就是“快、好、省”。(2)每个参加者在项目组织中的地位是由他在项目中所承担的任务决定的,而不是由所在企业规模、级别或所属关系决定的。(3)项目组织是一次性的、暂时的,具有临时组合性特点。项目组织的寿命与它所承担的项目任务(由合同规定)的时间长短有关。项目结束或相应项目任务完成后,项目组织就会解散或重新构成其他项目组织。

项目组织的时限性和暂时性是区别于企业组织的一大特点,它对项目组织的运行、参加者的组织行为、团队建设、沟通管理有很大的影响。(4)项目组织与企业组织之间有复杂的关系。项目组织成员通常都有两个角色,既是本项目组织的成员,又是原所属企业或部门中的成员。组织成员角色的双重性使得这些成员在工作时既要照顾项目的利益,同时又要兼顾原企业或部门的利益。(5)项目组织关系有多种形式。项目组织关系最主要的形式有专业和行政方面的关系、合同关系或由合同定义的管理关系。项目组织按照合同运行,其组织联系则是比较松散的。

(三)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有项目当然会有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古老的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然而项目管理成为一门学科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当时,大型建设项目、复杂的科研项目、军事项目(尤其是北极星导弹研制项目)和航天项目(如阿波罗登月等)大量出现,国际承包事业大力发展,使人们认识到:项目要取得成功,必须加强管理,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于是项目管理学科作为一种客观需要被提了出来。(三)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目前,项目管理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四大趋势。1.国际化趋势2.关注“客户化”趋势3.新方法应用普及化趋势4.网络化、信息化趋势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通常有许多参与单位,例如,业主、勘察、设计、施工、供应、监理单位等,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而且各参与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利益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包括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设计方的项目管理、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供货方的项目管理和建筑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等。(二)建筑工程管理各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建筑工程管理项目各方的目标和任务如表1-1所示。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业主方既是建筑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集成者——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知识的集成,又是建筑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组织者,因此对于某个建筑工程项目而言,虽然有代表不同利益方的项目管理,但是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的核心。项目组织与项目团队学习任务2任务目标1了解组织设计的一般性原则。2掌握项目组织各种结构模式及其特点,项目组织设计原则。3了解团队的特征,掌握对项目团队建设的要求。知识链接一、组织与项目组织二、项目组织结构的模式三、项目组织结构的选择与评价四、项目团队一、组织与项目组织(一)组织的概念及特征组织是特定的群体,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相关资源有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其特征为:①目的性;②专业化分工;③依赖性;④等级制度;⑤开放性;⑥环境适应性。(二)组织设计的一般原则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通过组织中的角色转换实现的,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然而现实中有的组织能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组织目标,而有些组织则不仅不能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还可能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合理进行组织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普遍接受的组织设计的一般原则如下。

1.目标一致性原则

4.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原则2.有效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原则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3.责任与权利对等原则6.环境适应性原则(三)项目组织的概念及特点项目组织是指为完成某个特定的项目任务而由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特别工作组织,它不受现存的职能组织构造的束缚,但也不代替各种职能组织的职能活动。项目组织是实施项目的主体。具有相应的领导(项目经理)、组织的规章制度(项目章程)、配备的人员(项目团队)及组织文化等。项目组织的特点为:①项目组织为项目任务而设;②项目组成员拥有多种技能;③项目组没有冗余人员;④项目可能被误认为是对职能部门工作的批评;⑤项目组成员目标各异,忠诚度不够。(四)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程序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项目管理的总目标。从这一根本目标出发,会因目标设事,因事设机构、定编制,按编制设岗位、定人员,以职责定制度、授权力。组织机构设置程序如图1-2所示。图1-2组织机构设置程序示意图1.确定项目管理目标项目管理目标是项目组织设立的前提,明确组织目标是组织设计和组织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项目管理目标取决于项目目标,主要是工期、质量、成本三大目标。这些目标应分阶段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划分和分解。2.确定工作内容根据管理目标确定完成目标所必须完成的工作,并对这些工作进行分类和组合。在进行分类和组合时,应以便于目标实现为目的,考虑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以及组织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组织管理水平等因素。3.选择组织结构形式,确定岗位职责、职权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建设阶段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组织结构模式以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应考虑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决策的执行、有利于信息的沟通。根据组织结构模式和例行性工作,确定部门和岗位及其职责,并根据职权一致的原则确定其职权。4.设计组织运行的工作程序和信息沟通的方式以规范化程序的要求确定各部门工作程序,规定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和信息沟通方式。5.人员配备按岗位职务的要求和组织原则,选配合适的管理人员,关键是各级部门的主管人员。人员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组织能否有效运行,组织目标能否实现。根据授权原理,将职权授予相应的人员。一般来说,进行项目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项目的规模、紧迫性、重要性及复杂性等。二、项目组织结构的模式

组织结构模式反映了一个组织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或各元素(各工作部门)之间的指令关系。组织分工反映了一个组织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各元素的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组织结构模式和组织分工都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组织关系。而工作流程组织则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在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其管理工作的流程、信息处理的流程,以及设计工作、物资采购和施工的流程的组织都属于工作流程组织的范畴。每一个工作部门可能得到其直接和非直接的上级工作部门下达的工作指令,它就会有多个矛盾的指令源。一个工作部门的多个矛盾的指令源会影响企业管理机制的运行。常用的组织结构模式包括职能型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一)职能型组织结构

它是按照职能原则建立的项目组织,是在不打乱企业现行建制的条件下,把项目委托给企业内某一专业部门或施工队,由单一部门的领导负责组织项目实施的项目组织模式。其结构如图1-3所示。图1-3职能型项目组织结构1.特点按照职能原则建立项目机构,不打乱企业现行建制。2.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型、专业性强、不需涉及众多部门的施工项目。3.优点(1)团队成员有自己明确的上司。(2)资源利用的灵活性与低成本。(3)有利于从整体协调企业活动。4.缺点(1)协调难度大。(2)项目成员责任淡化。(二)项目型组织结构

项目型组织结构是在企业内作为派往项目的管理班子,在企业外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结构如图1-4所示。图1-4项目型组织结构1.特点企业成立项目部,项目部对企业内来说是职能部门,对企业外来说享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可以是一个独立单位。它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有相对独立的利益,有相对独立的市场,这三者是项目部的基本要素。项目部可以按地区设置,也可以按工程类型或经营内容设置。项目部能较迅速适应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调动部门积极性。当企业向大型化、智能化发展并实行作业层和经营管理层分离时,项目型模式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选择,既可以加强经营战略管理,又可以加强项目管理。2.适用范围项目型组织结构适用于大型经营性企业的工程承包,特别是适用于远离公司本部的工程承包。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地区只有一个项目,没有后续工程时,不宜设立地区项目部,也就是它适用于在一个地区内有长期市场或一个企业有多种专业化施工力量时采用。在这些情况下,项目部与地区市场同寿命,地区没有项目时,该项目部应予撤销。3.优点(1)目标明确,利于统一指挥。(2)有利于项目控制。(3)保障项目经理的权力。4.缺点(1)机构重复及资源的闲置率高。(2)不利于企业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3)具有不稳定性。(三)矩阵型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是现代大型项目管理中应用最广泛的新型组织形式,是目前推行项目法施工的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它吸收了职能型和项目型组织模式的优点,发挥职能部门的纵向优势和项目组织的横向优势,把职能原则和对象原则结合起来。从组织职能上看,矩阵式组织将企业职能和项目职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纵向职能机构和横向项目机构相交叉的“矩阵”型组织形式。其结构如图1-5所示。图1-5矩阵型组织结构1.特征(1)将项目机构与职能部门按矩阵式组成,矩阵式中每个结合部都接受双重领导,部门控制力大于项目控制力。(2)项目经理工作有各职能部门支持,有利于信息沟通、人员调配、协调作战。2.适用范围(1)适用于同时承担多个项目管理的企业。(2)适用于大型、复杂的施工项目。3.优点(1)强调项目组织是项目活动的焦点。(2)项目经理是主体。(3)灵活性好。(4)要素间协调性强。4.缺点(1)对项目经理的要求高。(2)团队成员可能会有多重领导。(3)项目经理和部门经理之间会有矛盾。三、项目组织结构的选择与评价(一)项目组织结构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项目组织结构,应将企业的素质、任务、条件、基础同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内容、要求的管理方式结合起来分析,选择最适宜的项目组织机构,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更不能不加分析地盲目做出决策。前面介绍的三种项目组织形式,即职能式、项目式和矩阵式,各有优点和缺点,如表1-2所示。其实这三种组织形式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示为一个变化的系列,职能式结构在一端,项目式在另一端,而矩阵结构是介于职能式和项目式之间的一种结构形式,如图1-6所示。随着某种组织结构的工作人员人数在项目团队中所占比重的增加,该种组织结构的特点也渐趋明显;反之亦然。表1-2三种组织结构的比较图1-6组织结构变化图不同的项目组织形式对项目实施的影响不相同,如表1-3所示,列出了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对项目实施的影响。表1-3项目组织结构模式及其对项目的影响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究竟选择何种项目的组织形式没有一个可循的公式,一般只有在充分考虑各种组织结构的特点、企业特点、项目的特点和项目所处的环境等因素的条件下,才能做出较为适当的选择。因此,在选择项目组织的形式时,需要了解哪些因素制约着项目组织的实际选择。表1-4中列出了一些可能的因素与组织形式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职能式组织结构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小、偏重于技术的项目,而不适用于环境变化较大的项目。因为,环境的变化需要各职能部门间的紧密合作,而职能部门本身的存在以及权责的界定成为部门间密切配合不可逾越的障碍。当一个公司中包括许多项目或项目的规模较大、技术复杂时,则应选择项目式的组织结构。同职能式组织相比,在面对不稳定的环境时,项目式组织显示出了自己潜在的长处,这来自于项目团队的整体性和各类人才的紧密合作。同前两种组织结构相比,矩阵式组织形式无疑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上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由于其融合了两种结构的优点,这种组织形式在进行技术复杂、规模巨大的项目管理时呈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表1-4影响组织选择的关键因素(二)项目组织效果评价项目组织确定后,应对其进行评价。基本评价因素如下:(1)管理层次及管理跨度的确定是否合适,是否能产生高效率的组织。(2)职责分明程度。是否将任务落实到各基本组织单元。(3)授权程度。项目授权是否充分,授权保证的程度,授权的范围。(4)精干程度。在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下,项目工作组成员有多少。(5)效能程度。是否能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高效完成任务。根据所列各评价因素在组织中的重要程度及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分别给予一定的权数,然后对各因素打分,得出总分,以做评价。四、项目团队(一)项目团队的定义及特征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人所组成,具有特定的工作目标,成员间相处愉快并乐于在一起工作,互相依赖、技能互补、成果共享、责任共担,通过成员的共同协调、支援、合作和努力完成共同目标。项目团队是指为实现项目的目标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正式组织。其特征:(1)具有极强的目的性。(2)其组织为临时性组织。(3)要求团队成员具有合作精神。(4)项目经理是项目的负责人,团队的领导者。(5)具有渐进性和灵活性。(二)项目团队的发展阶段任何项目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都需要经历形成阶段、磨合阶段、规范阶段、成效阶段和休整阶段这样五个阶段。如图1-7所示。图1-7项目团队的发展阶段示意图1.形成阶段

项目团队形成阶段主要依靠项目经理来指导和构建。团队形成需要以整个运行的组织为基础,即一个组织构成一个团队的基础框架,团队的目标为组织的目标,团队的成员为组织的全体成员。同时需要在组织内的一个有限范围内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或为一共同目标等形成的团队。此时团队成员由个体而归属于团队,归属的需求得到满足,总体上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团队成员的情绪特点包括激动、希望、怀疑、焦急和犹豫,在心理上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阶段。此时项目经理需要为整个团队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为每人确定职责和角色。2.磨合阶段项目团队成员开始合作后就会有人发现各方面与当初的设想和期望不一致而出现失望,因而产生矛盾和抵触。此时团队成员情绪的特点是紧张、挫折、不满、对立和抵制。项目经理需设法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消除震荡的关键在于容忍不满的出现和积极解决冲突,消除团队中的震荡因素。磨合阶段是团队从组成达到规范阶段的过渡过程。这一阶段主要指团队成员之间,成员与内外环境之间,团队与所在组织、上级、客户之间进行的磨合。(1)成员与成员间的磨合。(2)成员与内外环境间的磨合。(3)项目团队与其所在组织、上级和客户间的磨合。3.规范阶段经过磨合阶段,团队的工作开始进入有序化状态,团队的各项规则经过建立、补充与完善,成员之间经过认识、了解与相互定位,形成了自己的团队文件、新的工作规范,培养了初步的团队精神。此时项目团队成员的情绪特点是信任、合作、忠诚、友谊和满意。项目经理此时应通过正负强化等激励手段去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应开展积极授权和支持项目团队成员的建议和参与,应使整个团队和每个团队成员的行为都能为实现项目目标服务。

4.成效阶段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团队进入了成效阶段,这是团队的最佳状态的时期。团队成员彼此高度信任,相互默契,工作效率有大的提高,工作效果明显,这时团队已经比较成熟。

此时团队成员开放、坦诚、相互依赖,具有很高的团队集体感和荣誉感。项目经理在这一阶段应该采用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模式开展管理。5.休整阶段休整阶段包括休止与整顿两个方面的内容。(1)团队休止是指团队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工作任务即将结束,这时团队将面临总结、表彰等工作,所有这些暗示着团队前一时期的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团队可能面临马上解散的状态,团队成员要为自己的下一步工作进行考虑。(2)团队整顿是指在团队的原工作任务结束后,团队也可能准备接受新的任务。为此团队要进行调整和整顿,包括工作作风、工作规范、人员结构等各方面。如果这种调整比较大,那么实际上是构建成一个新的团队。(三)项目团队建设要求(1)项目团队应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运行程序和完善的工作制度。(2)项目经理应对项目团队建设负责,培育团队精神,定期评估团队运作绩效,有效发挥和调动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3)项目经理应通过表彰奖励、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和谐团队氛围,统一团队思想,营造集体观念,处理管理冲突,提高项目运作效率。(4)项目团队建设应注重管理绩效,有效发挥个体成员的积极性,并充分利用成员集体的协作成果。(四)建筑工程项目团队建设方法1.为团队树立共享目标团队目标是一个有意识地选择并能表达出来的方向,它运用团队成员的才能和能力,促进组织的发展,使团队成员有一种成就感。因此,团队目标表明了团队存在的理由,能够为团队运行过程中的决策提供参照物,同时能成为判断团队是否进步的可行标准,而且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合作和共担责任的焦点。要形成团队共享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对团队进行摸底。对团队进行摸底就是向团队成员咨询对团队整体目标的意见,这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让成员参与进来,使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别人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以获取成员对目标的看法,即团队成员能为组织做出什么别人不能做出的贡献,团队成员在未来应重点关注什么事情,团队成员能够从团队中得到什么,以及团队成员个人的特长是否在团队目标达成过程中得到有效发挥等,通过这些广泛地获取成员对团队目标的相关信息。

(2)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入加工。在对团队进行摸底收集到相关信息以后,不要马上就确定团队目标,应就成员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思考,留下一个空间——给团队和自己一个机会,回头考虑这些观点,以缓解匆忙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3)与团队成员讨论目标表述。与团队成员讨论目标表述是将它作为一个起点,以成员的参与而形成最终的定稿,以此获得团队成员对目标的承诺。虽然很难,但这一步是不能省略的,因此,团队领导应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头脑风暴法,确保成员的所有观点都讲出来,找出不同意见的共同之处,辨识出隐藏在争议背后的合理性建议,从而达成团队目标共享的双赢局面。(4)确定团队目标。通过对团队摸底和讨论,修改团队目标表述内容以反映团队的目标责任感;虽然很难让百分百的成员都同意目标表述的内容,但求同存异地形成一个成员认可的、可接受的目标是重要的,这样才能获得成员对团队目标的真实承诺。(5)由于团队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比如组织大环境对团队运行缺乏信任、成员对团队目标缺乏足够的信心等,因此在确定团队目标以后,应尽可能地对团队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分解,树立一些过程中的里程碑式的目标,使团队每前进一步都能给组织以及成员带来惊喜,从而增强团队成员的成就感,为一步一步完成整体性团队目标奠定坚实的信心基础。2.转变团队领导管理方式作为项目团队领导,应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更有效地开展团队工作,以达到团队协同效应,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让团队成员充分理解工作任务或目标。只有团队成员对工作目标有了清楚、共同的认识,才能在成员心中树立成就感,也才能增加实施过程的紧迫感。只有达成共识的团队目标,才能赋予成员克服障碍、激发能量的动力。(2)在团队中鼓励共担责任。要鼓励团队成员共担责任,团队领导应帮助团队成员之间共享信息,以建立一种鼓励信息共享的氛围;让团队成员知道团队任务进展情况,以及如何配合整个任务的完成;在团队中提供成员之间的交叉培训,使每个成员都清楚认识到自己并不知道所有的答案,确保有关信息的传递。(3)在团队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信任是团队发挥协同作用的基础,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应从如下两方面进行。①在团队中授权,即要勇于给团队成员赋予新的工作,给予团队成员行动的自由,鼓励成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什么事情都认为自己很能干而亲力亲为,一步一汇报。②在团队中建立充分的沟通渠道,即鼓励成员就问题、现状等进行充分沟通,塑造一种公平、平等的沟通环境。职业技能知识点考核简答题1.什么是项目?以下哪些属于项目?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长城、房地产开发工程、建一栋教学楼、买菜、理发、订火车票、举办生日聚会、做作业、出差。2.项目的三大目标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什么是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有哪些?4.项目管理组织结构有哪些模式?THANKYOU谢谢观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CONTENTS单元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述单元二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单元三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单元四

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单元五

建筑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单元六

建筑工程项目沟通管理单元七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单元八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单元九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目录单元二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本单元要求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所包含的内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和目标有概括的了解。另外掌握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调查表法、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直方图法、控制图等,能够用上述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同时还需掌握建筑工程质量改进和质量事故的处理等问题。单元描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概述学习任务1任务目标1了解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2熟悉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3了解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意义。知识链接一、基本概念二、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及意义一、基本概念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这职业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管理是下述管理职能中的所有活动:(1)确定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2)确定岗位职责和权限。(3)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一)质量管理

(二)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1)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通常以组织结构予以规定。(2)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设施、资金、技术和方法,质量体系应提供适宜的各项资源以确保过程和产品的质量。(3)一个组织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应满足本组织管理的需要,又满足顾客对本组织的质量体系要求,但主要目的应是满足本组织管理的需要。顾客仅仅评价组织质量体系中与顾客订购产品有关的部分,而不是组织质量体系的全部。(4)质量体系和质量管理的关系:质量管理需要通过质量体系来运作,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三)质量方针

(1)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是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企业最高管理者主持制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质量方针是企业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它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顾客的期望及需求,是企业质量行为的准则。质量方针的制定应充分体现质量管理的原则。(2)企业质量方针的内涵:①是企业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②是以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础的;③对满足要求做出承诺,这些要求可能来源于顾客或法律法规或企业内部发展需要所做出的承诺;④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承诺。(3)质量方针为企业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针的指引下针对质量管理中的关键性内容制订的。(4)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保证质量方针在企业内部得到充分的贯彻,使全体员工对其内涵得到充分的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实施。(5)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适时对质量方针的适宜性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以适应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

(四)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1)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主持和制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并形成文件,此外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也应建立各自相应的质量目标。(2)企业的质量目标是对质量方针的展开,是企业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通常依照企业的质量方针来制定。企业的质量目标要高于现有水平,且经过努力应该是可以达到的。(3)企业的质量目标必须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要的内容。它反映了企业对产品要求的具体追求目标,既要满足企业内部所追求的质量品质目标,也要不断满足市场、顾客的要求,它是建立在质量方针基础上的。(4)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因此质量目标应该在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上分解展开,建立自己的质量目标,在作业层进行量化,以便于操作。以下级质量目标的完成来确保上级质量目标的实现。(五)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的部分。

最高管理者应对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和要求所需的各项活动和资源进行质量策划,并且策划的结果应该用文件的形式表现。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中的策划活动,是组织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胜地位,就必须根据市场信息、用户反馈意见、国内外发展动向等因素,对产品实现等过程进行策划。(六)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1)质量控制的对象是过程,控制的结果应能使被控制对象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2)为了使被控制对象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就必须采取适宜的有效的措施,包括作业技术和方法。

(七)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1)质量保证不是买到不合格产品以后的保修、保换、包退,质量保证的关键是信任,对达到预期质量要求的能力提供足够的信任。(2)信任的依据是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3)供方规定的质量要求,包括产品的、过程的和质量体系的要求,必须完全反映顾客的要求才能使顾客产生足够的信任。(4)质量保证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内部质量保证是企业向自己的管理者提供信任,外部质量保证是供方向顾客或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信任。

质量改进是指质量管理中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效率的部分。

质量改进的目的是向组织自身和顾客提供更多的利益,如更低的消耗、更多的收益、更新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改进是通过整个组织范围内的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以及效率的提高来实现的。组织内的任何一个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以及效率的提高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支柱之一。(八)质量改进(九)PDCA循环工作方法PDCA循环是指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组成的工作循环(图2-1),它是一种科学管理程序和方法。1.计划阶段(这个阶段包含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分析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二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第三步,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第四步,制定改善质量的措施,提出行动计划。

2.实施阶段(这个阶段只有一个步骤)第五步,组织对质量计划的实施。为此首先做好计划的交底、落实。落实包括组织落实、技术落实、资源落实。同时计划的落实要依靠质量管理体系。3.检查阶段(这个阶段只有一个步骤)第六步,检查计划实施后的效果,即检查计划是否实施、有无按照计划执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4.处理阶段(这个阶段包含两个步骤)

第七步,总结经验,巩固成绩。通过上一步检查,把确有效果的措施和在实施中取得的好经验,通过修订相应的工艺文件、作业标准和质量管理规章加以总结,作为后续工作的指导。

第八步,提出本次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循环。PDCA循环是不断进行的,每循环一次,就实现一定的质量目标,解决一些质量问题,使得质量问题有所提高。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使质量水平能不断提高。二、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每个企业实现其产品的基础,因此企业的存在依赖于顾客,所以企业应把顾客的要求放在第一位。对于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企业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内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首先是企业的最终顾客,企业的最终顾客是企业产品的接受者,因此企业的最终顾客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只有赢得顾客的信任,提高社会信誉,才能保持和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加企业收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而赢得顾客的信任,必须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思想,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及时地掌握顾客的需要和期望,包括明示的、隐含的、当前的和长远的,并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围绕着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进行质量控制,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通过不断改进的质量和服务,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为达到顾客的满意度,本原则要求,企业各部门建立顾客要求和期望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服务意识,及时准确地掌握和测量顾客满意度,及时处理好与顾客的关系,确保顾客以及相关方的利益。其次,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以工作服务对象(含中间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思想,充分掌握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工作服务对象的合理要求,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为最终满足顾客要求创造条件。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应当创造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并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领导作用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有效运行的根本保证,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在建立、保持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在企业范围内大力宣传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意义,使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其内涵,激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企业质量管理活动。(1)由企业领导规定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准则,领导者以身作则,并采取必要措施,责成各部门、各单位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管理。(2)由企业领导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的环境,全体员工能够理解企业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同时,及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亲自主持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并为确保其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资源。(3)及时准确地提出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要求,确保持续改进,并督促其有效实施。3.全体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企业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为此必须在全体员工范围内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意识和敬业精神教育,还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应把企业的质量目标分解到职能部门和基层,让员工看到更贴近自己的目标。(2)营造一个良好的员工参与管理、生产的环境,建立员工激励机制,激励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及时评价员工的业绩。(3)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手段,做好员工质量意识、技能和经验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对于过程方法应从以下两方面去理解:(1)ISO9000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一个过程模式,如图2-2所示,这个以过程作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把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改进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四大主要过程,描述其相互关系,并以顾客要求为输入、顾客满意为输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2)本方法要求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每项具体工作中,同样遵循这样一个过程模式,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改进四个过程的循环。要求在具体每项工作开展前和开展过程中,充分识别四个过程的具体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识别输入,掌握分析和确认输出,将质量管理每个环节的具体活动都按过程模式要求进行管理。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在质量管理中采用系统方法,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目的。系统方法和过程方法关系非常密切。它们都以过程为基础,都要求对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识别和管理。但前者着眼于整个系统和实现目标,使得企业所策划的过程之间相互协调和相容;后者着眼于具体过程,对其输入、输出和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活动进行连续的控制以实现每个过程的预期结果。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改进应是系统性的工作,其步骤如下:(1)建立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3)确定实现目标必须的过程、过程职责以及过程实施目标或接收标准。(4)确定和提供必须的资源。(5)规定每个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测量方法,以及相关过程之间的沟通渠道和方法。(6)应用既定的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7)确定防止不合格,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这八个工作步骤形成一个管理工作系统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成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改进的基本运作轨迹,从而使工作进程更具系统性,更加紧凑,其有效性和工作效率更易得到保证。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为了改进企业的整体业绩,企业应不断改进其产品质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以满足顾客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只有坚持持续改进,企业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领导者要对持续改进做出承诺,积极推动,全体员工也要积极参与持续改进的活动。持续改进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持续改进应成为每一个企业永恒的追求、永恒的目标、永恒的活动。

在企业实现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在企业内部使持续改进成为一种制度,始终如一地推行持续改进,并对改进的结果进行测量。(2)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持续改进方法和工具应用的培训,努力提高员工工作改进意识和改进能力。(3)通过PDCA的循环运作模式实现持续改进。(4)对持续改进进行指导,对改进的结果进行测量,对改进成果进行认可,对改进成果获得者进行表彰,以激励广大员工。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的。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强调决策要以事实为依据,为此在日常工作中对信息收集、信息渠道建立、职责分配、信息传递、信息分析判断都要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只有上述工作准确无误才能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具体操作时通过提高质量职能人员的职业道德、控制质量记录的真实性、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建立畅通的信息系统等方法,确保作为分析判断的数据和信息足够精确可靠,从而实现有效决策。

8.与供方互利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向企业提供的产品将对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处理好与供方的关系,影响到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地提供顾客满意产品。过去质量管理中主要强调对供方的控制,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互利”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把供方看作是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形成共同的竞争优势。(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作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国际标准化原则,指在总结优秀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精炼的语言表达的最基本、最通用的质量管理的一般规律,它可以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指导企业在较长时期内通过关注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而达到改进总体业绩的目的。具体作用表现在:(1)指导企业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2)指出企业获得成功的途径,如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3)帮助企业获得持久成功。(4)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指导思想,构筑改进业绩的框架。(5)指导企业的管理者建立、实施和改进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6)指导企业按照GB/T190000族标准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及意义(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在确定市场及顾客需求的前提下,按照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等体系文件,并将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关层次、相关岗位的职能、职责中,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系统。(2)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求组织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培训,使体系的运行要求、工作内容为员工所理解,从而为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创造条件。(3)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识别并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和持续改进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员、基础设施、环境、信息等。(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在生产及服务的全过程,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所制定的程序、标准、工作要求及目标分解的岗位职责进行运作。(2)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按各类体系文件的要求,监视、测量和分析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做好文件规定的质量记录,持续收集、记录并分析过程的数据和信息,全面反映产品质量和过程符合要求,并具有可追溯的效能。(3)按照体系文件规定的方法进行质量管理评审和考核。对过程运行的评审考核工作,应针对发现的主要问题,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使这些过程达到所策划的结果并实现对过程持续改进。(4)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内部质量审核活动,其主要目的是: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①评价质量管理程序的执行情况及适用性;

②揭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信息;

④向外部审核单位提供体系有效的证据。

为确保系统内部审核的效果,企业领导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制定审核政策和计划,组织内审人员,落实内审条件,对审核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逐步完善质量体系。

ISO9000标准是一套精心设计、结构严谨、定义明确、内容具体、适用性很强的国际标准。它不受具体行业和企业性质等制约,为质量管理提供指南,为质量保证提供通用的质量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其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1)提高供方企业的质量信誉。(2)促进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3)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4)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

(三)建立和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学习任务2任务目标1了解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依据和意义。2体会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计划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3熟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内容。知识链接一、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二、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意义与作用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计划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四、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内容一、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由于建筑企业的产品具有单件性、生产周期长、空间固定性、露天作业及人为影响因素等特点,使得工程实施过程繁杂、涉及面广且协作要求多。因此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是要针对项目的具体特点,要有所侧重。一般的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依据和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质量计划应符合国家及地区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2)项目质量计划应以合同的要求为编制前提。(3)项目质量计划应体现出企业质量目标在项目上的分解。(4)项目质量计划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中已明确规定的内容仅做引用和说明如何使用即可,而不需要整篇搬移。(5)如果已有文件的规定不适合或没有涉及的内容,应在质量计划中做出规定或补充。(6)按工程大小、结构特点、技术难易程度、具体质量要求来确定项目质量计划的详略程度。二、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意义与作用

在GB/T19001—2000标准中,对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且企业根据GB/T19001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已为其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然而,对于建筑企业,特别是其具体的项目而言,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仅有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制订一个针对性极强的控制和保证质量的文件——项目质量计划。项目质量计划既是项目实施现场质量管理的依据,又是向顾客保证工程质量承诺的输出,因此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项目质量计划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为操作者提供了活动指导文件,指导具体操作人员如何进入工作,完成哪些活动。(2)为检查者提供检查项目,是一种活动控制文件,指导跟踪具体施工,检查具体结果。(3)提供活动结果证据。所有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活动项目等均以实记录,得到控制并验证。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计划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

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某一特定工程项目,指导工程施工全局、统筹施工过程,在建筑安装施工管理中起中轴作用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它对项目施工中劳动力、机械设备、原材料和技术资源以及工程进度等方面均科学合理地进行统筹,着重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其内容包括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和施工安全等,在施工技术和必要的经济指标方面比较具体,而在实施施工管理方面描述得较为粗浅,不便于指导施工过程。项目质量计划侧重于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对某个过程、某个工序、由什么人、如何去操作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对项目施工过程影响工程质量的环节进行控制,以合理的组织结构、培训合格的在岗人员和必要的控制手段,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要求但在经济技术指标方面很少涉及。

但是,二者又有一定的相同点。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质量计划都是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并以文件的形式提出的;编制的依据都是政府的法律法规文件、项目的设计文件、现行的规范和操作规程、工程的施工合同以及有关的技术经济资料、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和施工现场环境条件;编制的目的都是为了强化项目施工管理和对工程施工的控制。但是二者的作用、编制原则、内容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

在GB/T19001—1994标准实施过程中,部分建筑企业尝试性地将施工组织设计与项目质量计划融合编制,仍以施工组织设计的名称出现,但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是施工组织设计时建筑企业多年来长期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融入项目质量计划的内容后,与传统习惯不相宜,建设单位也不接受。但以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质量计划独立编制的企业情况来看,二者存在着相当的交叉重复现象,不但增加了编写的工作量,而且使用起来也不方便。因此,在处理二者关系时,应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主,项目质量计划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已明确的内容,在项目质量计划中不再赘述,对施工组织设计中没有或未做详细说明的,在项目质量计划中应做出详细规定。此外,项目质量计划与建筑企业现行的各种管理技术文件有着密切关系,对于一个运行有效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来讲,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通常都包含了项目质量计划的基本内容。因此在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前应熟悉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看哪些内容能直接引用或采用,需要详细说明的内容或文件有哪些。项目质量计划编制过程中,应将这些通用的程序文件和补充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在编写项目质量计划时还要处理好项目质量计划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体系文件、质量策划、产品实现的策划之间的关系,保持项目质量计划与现行文件之间在要求上的一致性。当项目质量计划中的某些要求,由于顾客要求等因素必须高于质量体系要求时,要注意项目质量计划与其他现行质量文件的协调。项目质量计划的要求可以高于但不能低于通用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

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写应体现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原则,编写时应由本项目部的项目总工程师主持,质量、技术、资料和设备等有关人员参加编制。合同无规定时,由项目经理批准生效。合同有规定时可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项目质量计划的繁简程度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相适应,应尽量简练,便于操作,无关的过程可以删减,但应在项目质量计划的前言中对删减进行说明。

总之,项目质量计划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法规性文件,是进行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性文件。认真编制、严格执行对确保建筑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四、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内容(一)质量计划的范围

项目组织应当确定项目质量计划要包含什么内容,避免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重复或不相吻合。(二)质量计划的输入项目组织在编制质量计划时,应识别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所需的输入,以便质量计划的使用者参考输入文件,在质量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检查与输入文件的符合性,识别输入文件的更改。质量计划的输入包括:(1)特定情况的要求。(2)质量计划的要求,包括顾客、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3)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4)资源要求及其可获得性。(5)着手进行质量计划中所包含的活动所需的信息。(6)使用质量计划的其他相关方所需的信息。(7)其他相关计划。(三)质量目标质量计划应明确特定情况的质量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该质量目标。(四)管理职责质量计划应规定该组织内负责质量目标实现的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五)文件和资料控制质量计划应当说明项目组织及相关方如何识别文件和资料,由谁评审、批准文件和资料,由谁分发文件和资料或通报其可用性,如何获得文件和资料。(六)记录的控制质量计划应当说明建立什么记录和如何保持记录。记录可以包括检验和试验记录、体系运行评审记录、过程测量记录、会议记录等。(七)资源

质量计划应规定顺利执行计划所需的资源类型和数量。这些资源包括材料、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八)与业主的沟通项目质量计划应说明,特定情况中谁负责顾客沟通,沟通使用的方法和保持的记录,当收到顾客意见时的后续工作。

(九)项目采购质量计划中针对采购应该规定如下内容:(1)影响项目质量的采购品的关键特性,以及如何将特性传递给供方,以保证供方在项目使用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控制。(2)评价、选择和控制供方所采用的方法。(3)满足相关质量保证要求所采用的方法。(4)项目组织如何验证采购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5)拟外包的项目如何实施。(十)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实施、监视和测量过程共同构成质量计划的主要部分。根据项目的特点,所包括的过程会有所不同。质量计划中应当识别项目实施过程所需的输入、实现活动和输出。(十一)可追溯性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质量计划应当规定其范围和内容,包括对受影响的项目过程如何进行标识。

(十二)业主财产

质量计划应当说明如何识别和控制业主提供产品,验证业主提供产品满足规定要求所使用的方法,对业主提供的产品不合格如何进行控制,对损坏、丢失或不适用的产品如何进行控制。

(十三)产品防护

质量计划应当说明可交付成果防护,以及交付的具体要求和过程。

(十四)不合格品的控制

质量计划应当规定如何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在适当处置或让步接受前被误用,并且对返工或返修如何审批实施做出规定。(十五)监视和测量过程质量计划中应该规定:(1)在哪些阶段对哪些过程和产品的哪些质量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2)要使用的程序和接收准则。(3)要使用的统计过程控制方法。(4)人员资格的认可。(5)哪些检验或试验在何地必须由法定机构或业主进行见证或实施。(6)组织计划或受顾客、法定机构要求,在何处、何时、以何种方式由第三机构进行检验或试验。(7)产品放行的准则。(十六)审核质量计划应当规定需进行的审核、审核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如何使用审核结果。总之,项目质量计划强调的是针对性强,便于操作,因此要求内容尽可能简单直观,一目了然。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学习任务3任务目标1了解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阶段和内容。2掌握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对策。3掌握材料质量控制和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知识链接一、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阶段和内容二、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对策三、建筑工程项目的材料质量控制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五、建筑工程项目成品保护一、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阶段和内容为了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可把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控制内容见表2-1。表2-1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阶段划分和主要内容表2-1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阶段划分和主要内容表2-1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阶段划分和主要内容二、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对策

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作为实施质量控制的对象,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具体内容见表2-2。表2-2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对策表表2-2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对策表三、建筑工程项目的材料质量控制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对最终产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把好材料质量关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工作之一。(一)材料质量控制要点材料质量控制应从材料的采购、供应、使用管理、检验等环节入手,具体控制要点见表2-3。表2-3材料控制要点表2-3材料控制要点表2-3材料控制要点(二)材料质量检验方法材料质量检验方法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四种,每种方法的含义见表2-4。表2-4材料质量检验方法

(三)材料质量检验要求材料质量检验要求见表2-5。表2-5材料质量检验要求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和内容

工序质量又称过程质量,它体现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是通过一道一道工序逐渐形成的,因此要确保项目质量,就必须对每道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这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点。

工序质量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和工序活动效果实施控制。在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着重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确定工序质量控制的工作计划。一方面,要求对不同的工序活动制订专门的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做出物料投入及活动顺序的专门规定;另一方面,必须规定质量控制工作流程、质量检验制度。(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人、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作业环境。(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主要是实行班组自检、互检、上下道工序交接检,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和分项(部)工程的质量检验。(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实行重点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点是针对影响质量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正确设置控制点并严格实施是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的重点。(二)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管理1.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1)重要的、关键性的施工环节和部位。(2)质量不稳定、施工质量没有把握的施工工序和环节。(3)施工难度大、条件困难的部位和环节。(4)质量标准或质量精度要求高的施工内容和项目。(5)对后续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及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的部位或环节。2.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1)质量控制措施的设计。选择了控制点,就要针对每个控制点进行控制措施设计,如设计控制点施工流程图;进行工序分析,找到主导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编制保证质量的作业指导书;说明各控制因素采用什么编号、什么精度的计量仪器等,并将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提交有关人员审核后实施。(2)质量控制点的实施。将控制点的“控制措施设计”向操作班组进行认真交底,必须使工人真正了解操作要点,应明确工人、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质量控制人员在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工人按作业指导书认真进行操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操作质量;按照规定做好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不断改进,直至质量控制点验收合格。3.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实例(1)针对某工程项目,其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见表2-6。表2-6某工程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表(2)根据上述基-4控制点分析其内容见表2-7。

表2-7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基-4)(3)针对上述质量控制点的分析制订具体的技术要求如下:①在垫层上先弹线,经技术员复核验收后再绑扎钢筋;②先扎底板及基础梁钢筋,最后扎柱头插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