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1页
13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2页
13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3页
13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4页
13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章化痰止咳平喘药1痰饮,是由于机体津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一般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

(1)有形之痰饮: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或闻之有声的痰饮。

(2)无形之痰饮:指某些因痰饮而引起的疾病或症状。由于其临床虽见痰饮之常见症状,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或癫狂等,但看不到有排出的实质性痰饮,而此类病证如按痰饮进行治疗,又能收到同样的疗效,故称其为无形的痰饮。

痰饮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痰饮,系指由呼吸道所咳出的分泌物。而广义之痰饮,则除上述咳吐而出之痰液外,还应包括留滞于体内因水湿凝聚而成之痰饮水邪及无形之痰饮病证在内。

复习痰饮2痰饮的形成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若肺失宣降,水津不能气化输布,则可停聚而成痰饮;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水湿不化可聚成痰饮;肾主蒸化水液,若肾阳不足,蒸化无力,水液不得化气,也可停留而成痰饮;三焦乃水与气通行之道路,若三焦失于通调,则水停气滞,气水互结,亦可发为痰饮。3痰饮病证形成之后的病机特点阻滞经脉气血的运行:痰饮之邪可随气流行于机体内外,若痰饮流注于经脉,则使经脉阻滞不畅,气血运行不利;阻遏气机的升降出入:痰饮为有形之邪,停滞于体内,则易于阻滞气机的升降,从而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如痰饮停肺,则可致肺失宣肃;痰饮停胃,则可致胃失和降等;影响津液代谢之进行:痰饮之邪虽为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然一旦形成之后,便又作为一种致病因素而作用于机体,进一步影响脾、肺、肾的气化功能。如寒饮阻肺,可致宣肃失常,水道失于通调;痰湿困脾,则可致水湿不运,饮停于皮下;累及肾阳,则可致蒸化无力,从而影响水液的输布与排泄,使水饮进一步停聚在体内,导致津液代谢障碍的恶性循环;蒙蔽神明:是指痰浊上扰,蒙蔽清窍,可致头昏目眩,精神不振;痰迷心窍或痰火扰心,心神被蒙,则致神昏谵妄,引发癫、狂、痫等病证。4一、概念:凡具有祛痰或化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二者统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5二、分类1.温化寒痰药。主要用于寒痰所引起的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白腻等;湿痰阻于经络所致的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瘰疬;以及湿痰上冒之眩晕,湿痰犯胃之呕恶等。6二、分类2.清化热痰药。主要适用于热痰、燥痰所致的咳嗽气喘,痰黄质稠难咯,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亦可用于因热痰、风痰所致的瘿瘤、瘰疬、癫痫、中风、惊厥等证。3.止咳平喘药。治疗咳嗽、哮喘等。

7三、使用注意1.凡内伤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及咳嗽,治疗时应仔细分辨病因,进行适当的治疗,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同用,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用;2.咳嗽而咯血时,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药,以免引起大量出血。8教学要求掌握半夏、天南星、贝母、瓜蒌、桔梗、杏仁、苏子、葶苈子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白附子、白芥子、竹沥、海藻、黄药子、胖大海、白果、桑白皮、款冬花、紫菀、枇杷叶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皂荚、皂角刺、关白附、胆南星、白前、前胡、浮海石、瓦楞子、昆布、洋金花、银杏叶、罗汉果、马兜铃等药的功效、主治;了解二种白附子的药材品种,贝母的药材品种及各自的性能特点。9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药性特点:药性温燥,有温中散寒、燥湿化痰之功;适应证:主要用于寒痰、湿痰所引起的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白腻等;湿痰阻于经络所致的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瘰疬;以及湿痰上冒之眩晕,湿痰犯胃之呕恶等;使用注意:为了加强疗效,此类药物常与温散寒湿的药物同用。如属阴虚燥咳,或有吐血、咯血病史,应当慎用。

10半夏【药用】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11半夏【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经。12半夏功效主治燥湿化痰特点:性温燥,治湿痰要药,亦治寒痰。应用:痰湿壅滞、咳嗽声重、痰白质稀。降逆止呕特点: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应用:痰饮呕吐,胃气上逆呕吐,各种呕吐。消痞散结特点:辛散消痞,化痰散结。应用:心下痞,结胸证,梅核气,瘿瘤痰,痈疽发背等。消肿止痛外用治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13半夏之临床应用半夏性味辛温,化痰力佳,为治各种痰症要药。其性温而燥,尤为属寒有湿者在所必用;若为热痰,当与清热化痰之品配伍始妥。唯其有伤阴耗津之弊,故燥痰者忌用。和中而能降逆为止呕之良药,无论胃寒、胃热、胃虚、恶阻均可应用,配伍适当,每奏卓效。此外,胃不和而卧不安者,肾阳不足而大便失调者,皆可配合应用,亦有殊功。14半夏之配伍应用《本草逢原》同苍术、茯苓治湿痰;同瓜蒌、黄芩治热痰;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同芥子、姜汁治寒痰;唯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15半夏之使用注意炮制品-半夏生用有毒,生姜、明矾能制其毒,所以用制半夏,多以生姜、明矾制。

法半夏长于化湿和胃,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长于和胃降逆,半夏曲长于和胃消食;反乌头类药;阴虚者慎用,孕妇忌用。16天南星【药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及天南星或其它同属近似植物的干燥块茎。17天南星【性味与归经】苦、辛,温。有毒。入肺、肝、脾经。

18天南星功效主治燥湿化痰特点:治湿痰。应用:顽痰咳嗽、胸膈胀闷。祛风止痉特点:善祛风痰。应用:治风痰眩晕,半身不遂,破伤风等。散结消肿外治用于痈疽,痰核。19胆南星制法:天南星与牛胆汁或猪、羊胆汁的加工品。性味:苦、微辛,凉。功能:清化热痰,息风定惊。主治:热痰所致的惊风抽搐、中风、眩晕、癫狂、咳喘诸证。

20半夏与天南星的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均辛温有毒,孕妇慎服,为燥湿化痰之要药,功能燥湿化痰、解毒散结,善治湿痰、寒痰以及疮痈肿毒等。不同点:半夏主入脾、肺,重在治脏腑湿痰,治湿痰咳嗽;且降逆止呕,治疗呕吐等。天南星主入肝经。重在祛经络风痰,善治风痰眩晕、半身不遂等。

21白附子【药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或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22白附子【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入胃经。23白附子功效主治燥湿化痰特点:祛风痰。应用:①中风痰壅,口眼涡斜;②风痰壅盛所致的惊风、癫痫、抽搐。息风止痉特点:其性上行,尤治头面部诸疾。应用:①破伤风;②痰厥头痛、眩晕。解毒散结特点:鲜品捣烂外敷可消肿解毒。应用: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等。24

附子与白附子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两药均能止痛,治疗痹证;同中之异:附子善治寒湿痹痛,白附子善治风湿痹痛。不同点:附子为回阳救逆要药,长于治亡阳证,又能补壮阳气,治疗诸阳虚证。白附子为化湿痰、祛风痰的常用药,是治疗风痰阻络之口眼歪斜的要药,并能解蛇毒。25白附子与蔓荆子治头面之疾的区别相同点:二药均善于上达头面,祛风邪,治疗头面风病。不同点:白附子重在祛头面风痰,治疗中风口眼歪斜。蔓荆子重在祛头面风热,治疗风热上攻之头痛、眩晕等。26白芥子【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27白芥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28白芥子功效主治温肺利气化痰特点:辛散利气豁痰,性温善化寒痰应用:①寒痰喘咳;②悬饮。通络散结止痛特点:搜剔内外痰结,除关节、经络之痰。应用:①痰湿流注,阴疽肿毒;②痰滞经络,肩背肢体疼痛麻痹。29白芥子【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按语】1.白芥子辛散温通而利气,既能祛寒痰壅滞于肺络,以治肺寒喘咳;又能祛寒饮壅滞于胸膈,以治胸满胁痛;并可搜皮里膜外或筋骨间之痰结,以治流注阴疽等症。因它的袪痰力量较强,故称它有豁痰之功。2.本品辛散容易耗气,性温容易动火伤阴,故对肺虚久咳、阴虚火旺及胃火炽盛者忌用。30皂荚【药用】本品为豆植物皂荚的果实。31皂荚【性味与归经】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32皂荚功效主治祛痰特点:辛能通利气道,咸能软化胶结之痰,善治顽痰。应用:顽痰阻肺,咳喘痰多,粘稠难出。开窍特点:入鼻则嚏,入喉则吐,味辛而走窜应用:中风、痰厥、癫痫等所致的神昏不语。消肿散结特点:可熬膏外用。应用:痈肿未溃者。33附:皂角刺,辛、温。功能托毒排脓,活血消痈。34旋覆花【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线叶旋覆花或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35旋覆花【性味与归经】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36旋覆花功效主治降气化痰行水特点:辛降辛开,既能降气化痰平喘,又能消痰行水而除痞满。应用:①痰饮喘咳;②胸膈痞满。降逆止呕特点:降胃气而止呕恶。应用: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嗳气等

(配代赭石)37白前【药用】本品为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及根。38前胡39白前与前胡相同点:降气祛痰,治疗咳喘痰多气逆证。不同点:白前兼发散风寒,前胡兼发散风热。40第二节

清热化痰药瓜蒌

【药用】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果实。41瓜蒌【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寒。入肺、胃、大肠经。【药性特点】味甘性寒质润能清热能润燥42瓜蒌功效主治清热化痰特点:稀释痰液。应用:①痰热咳嗽:痰黄质稠难出②燥痰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宽胸散结特点: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应用:①痰气互结、胸阳不通之胸痹;②痰热结胸、胸膈痞满。消痈肿特点:清热散结消痈。应用:①肺痈;②肠痈、乳痈润肠通便特点:润燥滑肠。应用:肠燥之便秘43瓜蒌之临床应用瓜蒌一药,原植物称为栝蒌,载于《本经》。在古代使用时不分皮、仁,以整个果实使用,如汉代《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上称为栝蒌实,都以枚计;栝蒌的果皮为瓜蒌皮,专主清肺化痰、宽中利气,适用于痰热咳嗽、胸痹胁痛等症;瓜蒌的种子及瓜蒌仁,偏主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如属便溏腹泻,不宜应用;皮、仁合用,称全瓜蒌,则上清肺胃之热而化痰散结,下润大肠之燥而滑肠通便。44瓜蒌之用法用量【处方用名】全瓜蒌(药店配炒瓜蒌皮三分之一,炒蒌仁三分之二)瓜蒌皮、蒌皮、炒瓜蒌皮(均配炒瓜蒌皮,有清肺化痰、宽中利气之功)瓜蒌仁、炒瓜蒌仁(均配炒瓜蒌仁,用时打碎,有润燥滑肠之功)【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45川贝母苦、甘,微寒。【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的鳞茎。46川贝母功效主治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特点:清泄肺热化痰,兼能润肺。应用:①痰热咳嗽;②肺虚久咳,痰少咽燥散结消肿特点:化郁热、散痰结。应用:①痰火郁结之瘰疬;②热毒壅结之乳痈、肺痈。4748棱砂贝母暗紫贝母49浙贝母苦,寒。反乌头。50浙贝母功效主治清热化痰特点:味苦降泄,长于清化痰热、降泄肺气。应用:①风热咳嗽;②痰热郁肺之咳嗽。散结消痈特点:苦泄清热解毒。应用:①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②瘿瘤;③乳痈;

④肺痈。51

川贝母与浙贝母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同能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治疗热痰咳嗽、肺热咳嗽、燥痰咳嗽、肺燥咳嗽,疮痈、痰核瘰疬等,均反乌头类药。不同点:川贝甘、微寒,治疗肺燥咳嗽、燥痰咳嗽优于浙贝;浙贝苦、寒,治疗肺热咳嗽、热痰咳嗽优于川贝,又长于解毒散结,治疗痰核瘰疬(配牡蛎、玄参)。52竹茹

【药用】本品为禾木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53功效主治清热化痰特点:甘寒性润,善清痰热。应用:痰热咳嗽。除烦止呕特点:清热止呕,为治胃热呕吐之要药。应用:①胆火夹痰,犯肺扰心之胸闷痰多、心悸②胃热呕吐。竹茹

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止呕。

54竹沥

【药用】系新鲜的淡竹、青秆竹等竹竿经火烤灼而流出的淡黄色澄清液体。55竹沥功效主治清热豁痰特点:性寒滑利,祛痰力强。应用:痰热咳喘,顽痰胶结者。定惊利窍特点:入心肝经,善涤痰泄热而开窍定惊。应用:①中风痰迷;

②惊痫、癫狂。56天竺黄【药用】禾木科植物青皮竹等秆内分泌物干燥后的块状物。57青礞石

坠痰下气—善攻消顽痰。应用:顽痰、老痰胶固之咳喘。平肝镇惊—质重坠降,治癫痫良药。应用:癫、狂、痫。脾胃虚弱、小儿慢惊风、孕妇均忌用。

58海蛤壳

清肺化痰—肝火犯肺之咳嗽阵作、咯痰、痰中带血等(配青黛)。软坚散结—瘿瘤,痰核。制酸止痛—胃痛泛酸等。(煅用)包煎。

59桔梗【药用】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60桔梗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归肺经。61桔梗功效主治宣肺祛痰特点:辛散苦泄,开宣肺气,祛痰利气,无论寒热均可应用。应用:①风寒咳嗽;②风热咳嗽。利咽排脓特点:性善上行,既能宣泄肺邪以利咽开音,又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应用:①外邪犯肺,咽痛失音;

②肺痈吐脓血。载药上行特点:舟楫之剂。应用:引领药物治疗上焦疾病。62桔梗桔梗牛膝,升降相因。注意:1.呕吐、咳血、眩晕者不宜用。2.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3.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63海藻与昆布64

海藻与昆布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二药咸寒,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治疗痰热结聚之瘿瘤、瘰疬、痰核,以及水肿、小便不利等,脾胃虚寒者慎服。不同点:海藻治疗瘿瘤、瘰疬作用优于昆布,昆布治水肿优于海藻;海藻不宜与甘草同服。65瓦楞子

消痰软坚—瘰疬,瘿瘤。化瘀散结—癥瘕痞块。制酸止痛—胃痛吐酸(煅用)。66猫爪草甘、辛,微温。化痰散结—瘰疬,痰核。解毒消肿—疔疮,蛇伤。

67黄药子

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治瘿要药。清热解毒—疮毒、咽喉肿痛等。凉血止血—血热出血。5—15g。多服、久服可引起吐泻,超过1个月应查肝功能。68海浮石清热化痰—痰热咳喘。软坚散结—瘿瘤、瘰疬。69第三节止咳平喘药杏

仁【药用】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的干燥成熟种子。70杏

仁苦,微温,有小毒。止咳平喘—新久、寒热咳喘皆宜,善治外感咳喘。润肠通便—肠燥便秘。甜杏仁:甘平,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主治久咳与便秘。71

杏仁常用量5—10g。有毒成分氢氰酸致死量60mg,1g杏仁2.5mg氢氰酸。72苏子【药用】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73苏子炙用:长于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湿痰壅盛之咳喘(配莱菔子、白芥子)。生用:长于润肠通便—便秘。注意:脾虚便溏慎服。74百部【药用】百部科植物百部的干燥块根。75百部润肺止咳—寒、热、新、久咳嗽皆治(中枢镇咳);长于治肺燥咳嗽、肺痨咳嗽(蜜炙用)。灭虱杀虫—头虱、疥癣等。76紫菀【药用】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77款冬花【药用】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78

紫菀与款冬花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治肺燥咳嗽、痰饮咳喘等。同中之异:款冬花质润而不燥,治疗肺燥咳嗽优于紫菀;紫菀味甘微温,寒热咳嗽皆宜。79马兜铃80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肺热咳喘、痰热咳喘等(炙用)。清肠疗痔—痔疮肿痛。降血压—高血压病。注意:大量引起呕恶、肾损害等。81

枇杷叶82

枇杷叶83马兜铃与枇杷叶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清肺化痰止咳,治疗肺热咳喘、痰热咳喘等(止咳蜜炙)。同中之异:马兜铃性寒味辛,止咳优于枇杷叶,枇杷叶微寒善降肺气,平喘优于马兜铃。不同点:马兜铃又能清肠疗痔,治疗痔疮(大量引起呕恶、肾损害等);枇杷叶又能降逆止呕,治疗胃热气逆之呕吐等。84葶苈子【药用】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的干燥成熟种子。85葶苈子苦、辛,大寒。泻肺平喘—痰热或痰饮壅肺之喘咳(配大枣)。利水消肿—水肿、腹水之属实证者。注意:肺虚喘咳、脾虚便溏者慎服。强心。86桑白皮【药用】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87

葶苈子与桑白皮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痰热喘咳,以及水肿、腹水等。同中之异:平喘:桑白皮长于泻肺热,善治肺热咳喘;葶苈子长于泻肺实,善治痰热咳喘等;利水:桑白皮善治水肿,葶苈子善治腹水等。88白果【药用】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成熟种子。89白果甘、涩、苦,平,有小毒。熟用:敛肺定喘—久咳虚喘;收涩止带、固精缩尿——肾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