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传统文学梦境_第1页
分析传统文学梦境_第2页
分析传统文学梦境_第3页
分析传统文学梦境_第4页
分析传统文学梦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分析传统文学梦境一、梦笔生花中国浪漫主义文学题材的偏爱翻开中国文学史,几乎历朝历代有代表性的文学款式中都会有以梦为题材的作品。溯源到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其首篇〔关雎〕里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寤寐,犹梦寐。[1]〔斯干〕、〔无羊〕也都是〔诗经〕中以占梦为题材的有名作品。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斯干〕)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是家溱溱。(〔无羊〕)十分是〔斯干〕里的熊罴梦,发展到后来成为人们表达子嗣传承的喜悦时常用的典故。而〔无羊〕中出现的鱼,也成为中国意象史上常见的母题。一般以为,从〔诗经〕开始,带有鲜明文学色彩的梦意象成为逐步成为一种创作自发,也宣告真正具有文学意味的梦意象的诞生。在被后人以为是浪漫主义的源头〔楚辞〕里,同样也有梦的身影。其中最引人注视的就是宋玉通过〔高唐赋〕、〔神女赋〕刻画了一个充斥朦胧之美的梦中美女形象。宋玉通过楚襄王之口对这位弥漫着妖冶楚风的女子进行了具体地勾画: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缋盛文章。极服妙采照四方。振绣衣,披褂裳。襛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和〔诗经〕中对梦境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是对一种美妙情愫的向往和表达,没有占卜和迷信,没有承当政治教化的重担,主要的是梦境自己呈现出来的愉悦情感,成为创作的重要动力,也代表了具有纯洁审美意义的梦意象出现。而无数的后人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指引下,用梦笔描绘出了五彩斑斓的文学之花。庄子的笔下,那翩翩起舞的蝴蝶梦萦绕在后世文人心间,汉赋中有以咏梦为题的〔梦赋〕,独特的朗朗英气也代表着汉代文学审美所寻求的大美。再到唐宋,仿fo到了梦文学的勃发时期,几乎每一位诗人词人都写过与梦有关的作品,利用梦的形式述说自己的心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演绎着盛唐的恢弘气势;杜甫的〔梦李白二首〕、〔昼梦〕,借梦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还有白居易和元稹也相互托梦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白乐天更是对梦情有独钟,他在梦中给明皇和贵妃的恋爱布置一个完美的结局。敏感多思的李商隐也在梦里揣摩着细腻和含蓄的感伤;杜牧的扬州梦更是挑起后人对那繁华温顺乡的无限憧憬。后主浅唱着梦里不知身是客抒发家国之痛;易安低吟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感慨物是人非。汤显祖高呼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张岱在梦中寻找丢失的精神家园。到了清代,梦文学大放异彩。经过历代文人的努力,此时的梦文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愈加成熟的时期,梦文学领域被扩大。〔聊斋志异〕中有〔莲花公主〕的灵异,〔续黄粱〕的阴森,还有〔狐梦〕的神奇。而〔红楼梦〕更是将梦文学发挥到极致,成为个中翘楚。总之,从最初的单纯记载梦境之事,到成为创作者的抒发感情的主要途径和形式,从开始覆盖鬼魂、传说的非天然因素,到具体表现出人的意志和彰显人的地位,在整个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上,古人对梦文学题材的创造与演绎从自觉走向自发,成为中国古代较多文人文学创作的偏爱。二、亦梦亦真古代文人情感穿越时空世界的捷径各种文学作品中关于梦的记载可谓浩如烟海。仅以诗歌为例,有人做过研究,其重要内容大致能够概括为:报国之壮志、兴亡之感伤、相思之苦情、悼亡之悲思、览胜之旷怀、游仙之梦幻想象、思乡之愁绪、念友之挚意、忆昔之深慨、生命之咏叹等十个层面。[3]而梦从单纯的个人体验到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意象,在于作者的再创造。这项艺术性工作的展开基于梦体验具有广博的超出性、包涵性,它展现的是一个和现实相比绝不逊色的虚拟世界。这就为文学创造提供了用之不竭的题材。〔世说新语文学第十四〕中谈及梦构成的原因:卫玠总角时,问乐令梦,乐云:是想。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乐云:因也。未尝梦搭车入鼠穴、捣齑啖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卫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乐闻,故命驾为分析之。卫即小差,乐叹曰:是儿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2]在乐广看来,梦的构成在于想和因。卫玠以为想来源于形神相接。那么因要怎么理解?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篇〕第二册〔列子张湛注〕中也有对想因说的解释:乐于因初未申说。〔列子〕此篇想梦自消句,张注:此想谓觉时有情虑之事,非如世间常语尽日想有此事,而后随而梦也。盖心中之情欲、忆念,概得曰想则体中之感觉受触,可名曰因。当世西方治心理者所谓愿望知足及白天遗留之心印,想之属也;所谓睡眠时之五官刺激,因之属也。弗洛伊德也以为:梦系由我们清醒时的隐藏愿望的知足,藉一潜意识之帮助而得以完成。梦的构成一方面由于心中的情欲、忆念需要得到知足,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受身体内部感官的刺激。这与弗洛伊德的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经典文本中的梦的基础固然是现实世界,但是由于艺术家的再创造,所以呈现出来的是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奇幻、诡谲,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烙印。那些有悖于世间规范的、不和逻辑的事情,假如发生在梦中,无论有多完美、离奇、荒唐,都无独有偶。对于梦载中出现的的一切总怀有一份莫名的信任和宽容,不只在情感上认同它,而且还等待这些事情能发生自己身上。[4]古人所造之梦,一般被视为慰藉现实苦痛的工具,实现理想的载体。苏轼的〔江城子〕下阕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词人和亡妻超出世间时空的藩篱,相聚在旧日的屋檐下,情形清楚是那样的真实,此次相逢似乎真的慰藉了词人十年的相思之苦。这就鲜明具体表现出了梦意象的超出现实、超出时空的艺术特征。更有南宋诗人陆游大量的梦忆昔日金戈铁马的作品。如〔夜游宫记梦寄师伯诨〕下阙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该词上阙中的不知何地,确切细微地写出了梦中迷茫的状况,诗人在两鬓班驳、风烛残年之时,梦回青年时代的军戎生涯,仿fo一切还记忆犹新,可是梦醒时却只能扼腕自己报国热情无处安顿,梦中之景和现实之情构成强烈比照。所以,梦这种形式非常合适诗人词者抒发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景。三、神秘莫测古代文人对现实生活意义理解的曲折表达梦境有时候不仅引起体验主体的好奇心,而且也为作品袭上一抹神秘的面纱。庄子对于梦的真实和虚幻有非常精到准确地评述: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梦中之梦,觉而未觉。在对梦进行形而上考虑后,不难发现不知周之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所表现出来的梦境的真实和鲜明,还有梦体验者从梦到觉经过中情感的变化,以及亦物亦我、物我难分的恍惚和奇幻。这种人生短暂,有如梦幻的情感体验能够说为后来的文人们提供了极强的心理暗示。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苏轼人生如梦、李煜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都是这一论调的天然表达。除了庄子蝴蝶梦之外,在梦文学史上还有一引人注视的梦境黄粱梦。唐传奇〔枕中记〕中,贫困却热衷功名的卢生在邯郸道上碰到吕翁,吕翁让他在青瓷枕上入睡,并告诉他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梦中卢生历经官场沉浮,享尽世间荣华富贵,但也经历遭人诬陷,被贬入狱的苦痛。最后卢生欠伸而悟,对这场美梦恋恋不舍,发出夫荣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的慨叹。具有挖苦意味的是,此时店家的黄粱米饭还未蒸熟,梦中的喧闹和现实的凄冷构成了反差。黄粱梦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元代马致远也做了不一样的〔黄粱梦〕,卢生变身吕洞宾,在历经繁华热闹的人生梦后走上修道成仙之路。结合元代的社会背景不难看出,在这本带有浓重道教色彩的神仙道化剧中,马致远强调的不是对人生如梦感慨,而是对借此宣扬入道的美妙。这两种黄粱梦都带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挖苦,到了汤显祖临川四梦中,力度更见强劲。此时的卢生固然生活在不同朝代,但是对功名利禄的贪心寻求丝毫未见减弱。汤显祖以卢生为对象,对明朝的官场上那些只顾自我得失,不问国事政务的不良作风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黄粱梦还和蒲松龄结下不解之缘,在〔续黄粱〕中继续接下批判的接力棒,还把这种批判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蒲松龄借助梦这一载体,倾泻他对清朝官场的嫉妒、不满以及批判。与前几位卢生不同的是,〔续黄粱〕里的曾孝廉无恶不作,蒲松龄用梦文学史上最阴暗、最可怖的笔墨对曾孝廉遭遇的处分进行描写,具体表现出了当时社会人们对贪官污吏的强烈愤怒,具有了更明显的批判性色彩。利用梦这一载体来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之所以越来越遭到作家的偏好,所具体表现出的力度越来越大,这和封建社会集权越来越集中,统治者的文化高压政策不无关联。这种隐语式的写作方式带来的强烈艺术冲击也吸引着作家将梦作为倾诉个人愤怒和不满的途径,而且把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托梦来实现。总之,无论是蝴蝶梦还是黄粱梦,或许翩跹起舞,或许阴森可怖,但都凝结了梦境制作者自己对他所经历着的生活的理解。作为曲折表达心声的工具,梦境成全了他们想要通过文学来规戒时弊的仁慈的愿望。四、个人私语古代文人心灵意识的物质外化所谓私语,是指私人应有的远离了政治和社会中心的生存空间,是对个体生存体验的沉寂反观和谛听。从梦文学的发展经过中,能够看出这些梦境、梦意象的使用,都发自作家心底的喟叹。而相比较,最初牵涉鬼魂、神灵或者政治说教性质的梦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不上作家利用梦的内容和特点所进行彰显个性的私语化创作。发展到后期,人们已经跳出对梦真实性的追随,开始自发把它当成是一种特定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形式。使得梦又走出个人狭窄的世界,走向社会,衍生出独立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华兹华斯曾说诗是情感的天然流露,文学作品中的梦同样也如此。谢灵运曾经梦中作诗,写下水池生春草的千古名句。叶梦得在〔石村诗话〕中评析道:此语之工,正在无所意图,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带有谢灵运个人体验特色的这一妙句,恰是缘于梦中巧遇,才点燃了灵感的火花。唐代白居易也是一位写梦高手,十分是他和友人的一系列托梦互诉衷情的作品。例如晨起临风一难过,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梦微之〕)不直说自己苦思为梦,反以元稹为念,问他挂念何事,使得自己在梦中梦见他。表示清楚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切。构造精巧,感情却是特别感人。元稹也因而备受打动,创作了另一首和诗。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酬乐天频梦微之〕)白居易用入梦写思念的凄苦,这种方式还是人之常情,而元稹却写自己偏偏不能梦到对方,以这种方式写梦境,更添凄苦。梦在这里就成为元白传达感情、沟通心灵的通道。内心活动被细腻地刻画、描摹出来,梦的作用不可忽视。利用梦这一特点进行创作的例子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也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从另一个侧面可以以看出梦文学在传统文学中有深切厚重的土壤。五、梦蕴绵长涉梦母题内蕴意义的无限释放梦境除了在内容方面知足作者淋漓尽致地抒情达意之外,还在文本中承当了越来越主要的构造作用,显著的例子就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剧本收场就以柳生梦梅为楔子,随之而来的游园惊梦更是全剧情节中无足轻重的一环。在这个梦里,杜丽娘和柳梦梅第一次相遇,点燃了两人的恋爱之火,也为后来杜丽娘的对抗奠定基础。而寻梦这一出,杜丽娘寻梦不得,最终郁郁寡欢,葬身梅树下,也为阴间的抗争拉开序幕。所以梦是杜丽娘从生到死的转折,也连接起阴间和阳间故事的发展。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红楼梦〕更是以梦为题,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可见这个梦境肩负着全文情节的发展脉络和交代人物最后命运的主要作用。除此之外,秦可卿梦托王熙凤,黛玉痴魂惊噩梦都在一定水平上都是后续情节的预兆。可见,文学作品利用梦这一形式总领全文,推动情节发展,已经成为作者的自发意识。从庄子到李白,从白居易到李煜,从苏轼到李清照,从陆游到关汉卿,从蒲松龄到曹雪芹,这些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品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