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二)(新高考版)(原卷版)_第1页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二)(新高考版)(原卷版)_第2页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二)(新高考版)(原卷版)_第3页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二)(新高考版)(原卷版)_第4页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二)(新高考版)(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二)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由于社会文化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丑”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19世纪50年代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这方面最早的也是最有名的代表作。到了西方现代派艺术中,“丑”常

常占据主角的地位。与这种情况相对应,美学家对“丑”作为一个审美范畴也越来越重视。

丑感是广义的美感(审美经验、审美感受)的一种。历史上很多美学家认为丑感主要是一种痛感。例

如施莱格尔对丑下的定义(这是丑的最早的定义)是“恶的令人不愉快的表现”。谷鲁斯也说,丑感就是

高级感官感到不快。

但是,仅仅不快还不足以囊括丑感的全部。丑感不像美感(优美感)那样是一种单一纯粹的感觉,而

是一种包含多种内容的复合体验。李斯托威尔说丑感是“一种混合的感情,一种带有苦味的愉快,一种肯

定染上了痛苦包彩的快乐”。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概括。既有“快乐”又是带有“苦味”的,这正是丑感与

美感(优美感)的不同,也是丑感与对丑的伦理态度的不同。

丑感中这种愉快是怎么引起的呢?这里可能有多种因素。主要是我们所说的丑,并不是一种外在于人

的实体存在,而是一种审美意象,是情景的融合,它必然包含有审美主体的意识、情趣。丑的存在显示了

历史和人生的苦难的或阴暗的一面,这使人震动,同时又使人感受到历史和人生的复杂性和深度。这会给

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融进''丑”的意象,因而给人一种愉悦。至于丑的艺术在形式上的不

和谐,也是由于表现心灵的冲突和人生的复杂性,给人一种满足感,从而带来一种愉悦。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艺术作品,它们的题材或内容是丑,而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作品,由于它

的形式的美使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画家的色彩、构图、笔法的技巧,演员的演技,小说家的语言

形式美和白描人化的工夫,等等),而使我们感到愉悦。波德莱尔说:“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带

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快乐。”但这种愉悦是艺术形式美引起的,已经不属于丑本

身引起的愉悦。

优美感与丑感是审美体验的两种对立类型,从优美感向丑感的拓展,表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感受能力的

发展和完善。如果一个人只能鉴赏优美而没有能力鉴赏丑,那么这个人的审美感受能力就是残缺不全的,

这正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脆弱的”观众。这种人的审美视野太狭窄,他看不到感性世界的丰富多彩的面

貌,因而也领悟不到历史和人生的深一层的意蕴。

可在历史和人生中,光明面终究是主要的,因而丑在人的审美活动中不应该占有过大的比重。李斯托

威尔认为记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记住了这一点,我们的舞台上就会减少一些冷酷的嘲讽,我

们的音乐中就会减少一些不和音,我们的诗歌和小说就不会那么热衷于人生中肮脏的、残酷的、令人厌恶

的东西。那么多的当代艺术,就是因为对丑的病态追求而被糟蹋了。”

(摘编自叶朗《美学原理》)

材料二:

相比于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美丑分明、崇美抑丑的审美观,我国古典美学更多地倾向于美丑的相对性以

及对二者的兼容并包。

在儒家美学思想中,主要依据道德标准进行美丑的评价,美与丑相对于善与恶,构成了形式和内容的

关系。也就是说当某物本质是善的时候,形式的美丑已不再重要,反之,也是一样;而道家思想中对''道

至美至乐”的强调,弱化了美与丑的区别,只将其看作现象界中同一层次上的外观形式不同的两种表象而

已,远远低于象征着绝对美的宇宙本体的“道”。由此,庄子提出了“厉与西施,道通为一”的思想,并

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了一大批外貌残缺丑陋,但却具有极高精神境界的形象,正所谓“德有所长而形有所

忘”。所以“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美'与'丑'并不是最高的范畴,而是属于较低层次的范畴。-

个自然物,一件艺术作品,只要有生意,只要它充分表现了宇宙一气运化的生命力,那么丑的东西也可以

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丑也可以成为美,甚至越丑越美”。

传统美学思想中对于美丑因素互渗交融的辩证关系的强调,给后世的中国美学带来了极深的影响,尤

其到了明清之际,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以及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文艺领域中对于“丑”的表现更为

深入。清初书画家傅山倡导“四宁四毋”的书画风格,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

毋安排”。刘熙载对丑、怪形象的大力推崇,认为“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

字中,丘壑未易尽言”。借此反对封建礼教,颠覆沉闷僵化的价值体系与美学传统。这种审丑意识其实依

旧是站在古典美学的立场上,利用丑的形式作为手段去抨击僵化陈旧的美学体系,以追求一种更为深刻的

美的理想化的存在。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审美理想始终没有摆脱儒家思想的影响,在这样一个重视社会伦理情感的氛围里,

古典形态的“丑”更多的还只限于形式因素,很少涉及本质上的恶或者内容上的丑。而文艺作品中对于丑

的表现,主旨正是在于对内容上假、恶的批判而达到对至善至美的追求。所以,中国古典形态的丑还远未

达到西方近代本质丑的高度,更无法作为美学意义上的独立范畴存在。

(摘编自鄂霞《中国近代美学范畴的源流与体系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施莱格尔和谷鲁斯对丑的认识有其局限性,他们只注意到丑令人不快的一面,但没有认识到丑感比单一

纯粹的美感复杂。

B.有些艺术作品以美的形式表现丑的题材或内容,也会引起艺术接受者的审美愉悦,但这种愉悦并不是由

于丑本身引起的。

C.亚里士多德认为只能鉴赏优美而没有能力鉴赏丑的人是“脆弱的”观众,而李斯托威尔认为观众应该反对

艺术对丑的追求。

D.在儒家美学思想中,道德标准是进行美丑评价的主要依据,在儒家看来,善与恶是本质内容,而美与丑

只是形式和表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这一代表作的出现,那么"丑'’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也不可能成为一个

审美范畴。

B.正因为“丑”是一种审美意象,它包含了审美主体的意识和情趣,所以“丑”必定会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

满足感。

C.庄子的作品中描绘了一大批外貌残缺丑陋,但却具有极高精神境界的形象,可见中国关于“丑''的美学意

义超越了西方。

D.刘熙载大力推崇丑、怪形象,利用丑的形式抨击僵化陈旧的美学体系,虽有其进步意义,但仍未脱离中

国传统美学的立场。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艺术形象中最符合西方“丑感”美学理念的一项是(3分)

A.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

B.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

C.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

D.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中的哈姆莱特。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当前有一些自媒体用户打着“以丑为美”的旗号博人眼球,他们通过拍摄内容低俗浮夸、形式粗糙简陋的

视频来获取流量和粉丝。请结合材料,从西方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对此类现象加以评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普通人

梁晓声

1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父亲被选去当群

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

总体银白。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师。”

起先,我担心父亲在戏中被人呼来喝去。大导演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

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

保证。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

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

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不同的

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

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一笑置之。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

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就是那条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

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

“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

“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父亲的语

调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

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就

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

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

中国之电影电视剧,群众演员的问题,对任何一位导演,都是很沮丧的事。往往的,需要10个群众演

员,预先得组织十五六个,真开拍了,剩下一半就算不错。有些群众演员,钱一到手,人也使脚底板抹油,

溜了。在这一点上,群众演员倒可谓相当出色地演着我们现实中的些个''群众”,些个中国人。

我细思忖:都愿请我的老父亲当群众演员,当然并不完全因为他的胡子……

那两年内,父亲睡在我的办公室。有时我因写作到深夜,常和父亲一块儿睡在办公室。有一天夜里,

下起了大雨。我被雷声惊醒,翻了个身,黑暗中,恍恍地,发现父亲披着衣服坐在折叠床上吸烟。我好生

奇怪,不安地询问:“爸,你怎么了?为什么夜里不睡吸烟?爸,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黑暗之中,但闻

父亲叹了口气。许久,才听他说:“唉,我为我们导演发愁哇?他就怕这几天下雨……''父亲不论在哪一个剧

组当群众演员,都一概地称导演为“我们导演从这种称谓中我听得出,他是把他自己------个迎着镜头走

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演员,与一位导演之间联系得太紧密了。

而我认为这是荒唐的,因为这实实在在是很犯不上的。我嘟哝地说:“爸,你替他操这份心干吗?下雨

不下雨的,与你有什么关系?睡吧睡吧。有你这么说话的吗?“父亲教训我道,”全厂2000来人,等着这

一部电影早拍完,早收了,才好发工资,发奖金,你不明白?你一点儿不关心?''我佯装没听到,不吭声。

天亮后,我起来,见父亲站在窗前发怔。我也不说什么。怕一说,使他觉得听了逆耳,惹他不高兴。

后来父亲东找西找的。我问找什么。他说找雨具。他说要亲自到拍摄现场去,看看今天究竟是能拍还是不

能拍。他自言自语:''雨小多了嘛,万一能拍呢?万一能拍,我们导演找不到我,我们导演岂不是发急吗?……

听他那口气,仿佛他是主角。

我说:“爸,我替你打个电话,向你们剧组问问不就行了吗?“父亲不语,算是默许了。于是我就到走廊

去打电话。其实是为我自己的事打电话。回到办公室,我对父亲说:“电话打过了。你们组里今天不拍戏。“一

我明知今天准拍不成。父亲火了,冲我吼:“你怎么骗我?你明明不是给我剧组打电话,我听得清清楚楚。

你当我耳聋吗?‘‘父亲他怒冲冲地就走出去了。我站在办公室窗口,见父亲在雨中大步疾行,不免地羞愧。

在我写这篇文字间又有人打来电话:“我们想请你父亲演个群众角色……这……我父亲已经去世

了。''"去世了?……对不起。”对方的失望大大多于歉意。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人。以我的父亲为镜,我常不免问我自己——在生活这大舞台上,我也是演员吗?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演员呢?就表演艺术而言,我崇敬性格演员。就现实中人而言,恰恰相反,我崇敬每一

个“本色”的人,而十分警惕“性格演员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起初被邀请去做群众演员,就是因为他有一把漂亮的大胡子;后来屡次被邀,就不只因为胡子漂亮

了。

B."群众演员倒可谓相当出色地演着我们现实中的些个,群众,”,是说体现了社会上一些人唯利是图的行为。

C.作者赞美父亲“敬业”的品性,同时也对他摆不正自己“配角”位置的缺点毫不掩饰,人物形象真实可信。

D.作者喜欢那些演技好的“性格演员”,就现实中人而言,他敬佩像父亲一样真诚、善良、守信的“本色的

人”。

7.下列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父亲做群众演员的几件事中,作者对父亲的认识经历了从理解到崇敬的心理变化过程,凸显了父亲的

人格魅力。

B.“我细思忖:都愿请我的老父亲当群众演员,当然并不完全因为他的胡子“,此段过渡,前后内容间呈现

转折关系。

C.文章后面写打来电话约演群众角色的人得知父亲去世消息后的反应,通过语言与神态描写,体现了失望,

更是抱歉。

D.文章末段承接上文对父亲群演生涯的回忆,重在思考现实生活中如何做人问题,卒章显志,也深化了文

章的主旨。

8.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看似未写父亲,实则都在写父亲。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妙处。(4分)

9.梁晓声深情关注“普通人”,往往以其生活片段展现人物性格。请以本文“父亲”形象为例,简要分析这一

写作特色。(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唐懿宗感理三年秋七月,徐州军乱,逐节度使温璋。初,王智兴既得徐州,募勇悍之士二千人,号银

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常以三百余人自卫,露刃坐于两近夹幕之下,每月一更。其后节度使多儒

臣,其兵浸骄,小不如意,一夫大呼,其众和之,节度使辄自后门逃去。前节度使田牟至,与之杂坐饮酒,

把臂拊背,或为之执板唱歌。犒赐之费,日以万计,风雨寒暑,复加劳来,犹时喧哗,邀求不已。牟蓑,

璋代之。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蜴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

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以浙东观察使王式为武宁节度使。忠武、义成两军从王式讨裘甫者犹在浙东,

诏式帅以赴徐州,骄兵闻之,甚惧。八月,式至大彭馆,始出迎谒。式视事三日,飨将士,援甲执兵,命

围骄兵,尽杀之。甲子,敕式身诣京师,其银刀等军逃匿将士,听一月内自首,一切勿问。五年夏五月,

敕:“徐州土风雄劲,甲士精强,比因罢节,颇多逃匿。宜令徐泅团练使选募军士三千人赴邕州防戍,待吩

?卜事宁,即与代归。”九年,初,南诏陷安南,敕徐泅募兵二千赴援,分八百人别成桂州,初约三年一代。

成桂州者已六年,屡求代还,以军帑空虚,发兵所费颇多,请更留旧戍卒一年。戍卒闻之,怒。七月,推

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劫库兵北还,所过剽掠,州县莫能御。朝廷闻之,八月,遣高品张敬思赦其罪,部送

归徐州,戍卒乃止剽掠。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庞勋之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

B.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

C.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

D.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咸通,唐懿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以纪年的名称。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B.虎,指堂下周围的廊屋。最初是防御性的建筑,后来逐渐演变为普通建筑。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称高等级妃、皇子、公主离世。

D.岭外,即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以五岭为界内陆相隔。

12.下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的一项是(3分)

A.徐州发生军乱、驱逐节度使温璋是有渊源的,此前儒臣文土担任节度使时纵容士兵日渐骄横,就已经为

日后埋下了隐患。

B.徐州的前任节度使田牟跟帐下的士兵常常杂坐在一起饮酒,有时还敲着竹板为士兵唱歌,此举无疑是对

士兵的纵容。

C.朝廷下令,参与徐州之乱后逃亡在外的徐州银刀等七军士兵若在一个月之内自首,朝廷不再继续追究一

切罪责。

D.庞勋之乱与朝廷失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原定桂州成卒三年轮换一批,结果拖延了两年后,还要让他

们再留守一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式视事三日,飨将士,摞甲执兵,命围骄兵,尽杀之。

(2)徐州土风雄劲,甲士精强,比因罢节,颇多逃匿。

14.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是如何对待担任节度使的儒臣文士的?请简要回答。(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T6题。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其一)①

黄庭坚

食贫自以官为业,闻说西斋意凛然。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②长风烟。

未尝终日不思颍,想见先生多好贤。

安得雍容一尊酒,女郎台⑥下水如天。

【注】①郭明甫:汝阳(今河南汝南)人,曾任推官,性喜读书为文,辞官后,在颖上筑西斋隐居。②十

年种木:取《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之意。③女郎台:在颍州(今阜阳)

西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意凛然”三字,耐人寻味,既含对友人敬重之情,又寓反躬自问之意。

B.颈睽味尝”“终日”“多”等词,信手拈来却曲折有味,思念之情,蕴含其中。

C.尾联写诗人来到颍州同友人游览女郎台,尽情享受水天一碧的西湖美景。

D.这首诗脉络清晰,首尾连贯,“闻说”“想见”“安得”等词,构成其内在脉络。

16.请简要概括颔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河北、湖南、湖北、广东、福建、重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讨论到了“学''与'‘思''的关系: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用“,”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抱负、自信的豪

情,体现了一位改革家的胸襟。

(3)“落日”这一物象常出现于古诗当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就有“”,其他诗人也有诗句

””,渲染了环境的氛围,营造了独特的意境。

17.【山东、海南、辽宁、江苏】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指出《国风》和《小雅》的特点的两句是“,:

(2)清代陈廷焯评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说:“结二语号呼痛哭,音节之悲,至今犹隐隐在

耳。”“结二语”指的是“,

(3)“大漠”和“落日”是描写边塞的典型景象,这两个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见,如“,2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走进腊月,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有人感叹付出还好有收获;有人感叹丢失的东西太多……

我们更加明白如何在食物中犒劳自己。()。“我不怎样爱吃腊肉,有一次在长沙一家饭店吃了一回蒸腊

肉,这盘腊肉真叫好。入口香糯,真是难得。”从汪曾祺的文字中,我们能读出一种的赞美,这种

纯粹而直接的情感,便是遮也遮不住的。纵然肉食香气扑鼻,但最为人们熟知的祭灶美食,却是“蜜

糖家族”。有的人希望灶王爷在玉帝面前美言几句,有的人则干脆想用黏性最好的糖让他开不了口,以保

来年诸事顺遂。灶王爷的嘴巴有没有被黏住,我们不得而知。透过中国人的日常饮食,我们足以见得所

持有的生活价值和人生信仰。

月等月就是一时夕情与亲情浓郁的交响乐,品不尽感人滋味;腊月亦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让人赏

心悦目。走进腊月天,年在眼前,春天也不远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峥喋岁月斩钉截铁垂涎三尺芸芸众生

B.蹉诧岁月斩钉截铁引人垂涎凡夫俗子

C.峥蛛岁月直截了当垂涎三尺凡夫俗子

D.蹉昵岁月直截了当引人垂涎芸芸众生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一家煮肉百家香”之说,腊月少不了腊肉

B.有“一家煮肉百家香”之说,人们往往在腊月吃腊肉

C.腊月少不了腊肉,更有“一家煮肉百家香''之说

D.腊月少不了腊肉,更少不了“一家煮肉百家香”之说

20.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微观世界的量子物理,已越来越多地①,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切实影响。通过操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