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的教案7篇_第1页
统计的教案7篇_第2页
统计的教案7篇_第3页
统计的教案7篇_第4页
统计的教案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的教案7篇统计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洁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回答简洁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觉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把握的学问解决生活中较简洁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书p108~10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依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预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进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依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进展人数统计表

989900010203

人数〔万人〕34688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依据老师提供的‘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进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进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沟通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依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觉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沟通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进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看。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索,再在小组内沟通。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觉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觉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看参与科技进展人数的改变状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育学生关怀四周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四、稳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作业本p48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书p110~1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依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预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陈东的妈妈记录了陈东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依据老师提供的‘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察发觉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动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沟通作品,观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依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觉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陈东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全部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觉的?

陈东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陈东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状况来猜想陈东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沟通优秀作品。

3.依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想:陈东身高的进展趋势。

三、稳固练习

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沟通。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作业本p49-50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112-p113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娴熟制成折线统计图,依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报,依据已有折线图发觉信息。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2的第1小题

学生先观看气温改变,沟通气温改变规律

估计我们如今气温应当在几度左右?

回答书中三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认真观看,明确横、纵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2的第2小题:依据已有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沟通。并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

3.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的问题解答;同时能从统计中发觉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作业:课堂作业本p51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p114~116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娴熟制成折线统计图,依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报。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看体温改变,沟通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比正常值发觉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认真观看,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沟通,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觉。

3.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依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状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觉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加:1.学生提前依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沟通: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沟通作品

课后延长: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报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把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2.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3、看图: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处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处处都在植树,为爱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出示图: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觉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

4、那你能像这样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请你们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吧!

5、汇报: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

6、你发觉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相互沟通一下〕。

反馈:谁来说说你的发觉?评价:哦,这是你的发觉……你还能用一个算式来概括。

边板书边说:同学们都发觉了从头到尾栽一排树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指表格〕,也可以写成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7、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看,而且还能发觉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日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新授:

1、出示例1,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把题目读一读。

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示大家的吗?〔两端要栽〕4).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

2.沟通反馈

〔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2〕学生分别说想法。

〔3〕听了他们说的,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刚刚,这两位同学画线段图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都是很擅长动脑筋的。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

1〕学校新校区即将建成,在一条林荫道上要植树,已知这条路长120米,每隔4米种一棵树,〔两端都种〕一共需要几棵树苗?2〕在另一条路旁种了50棵树,树的种法不变,请问这条路长多少米?

2小结:咱们班的同学们不仅会解答,而且还能比较它们的不同,确实这两道题都运用了今日我们发觉的这些规律,这两道题虽然问题不同,但它们的关键都是要先找到间隔数,正因为它们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思路也不同,以后大家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要留意审题哟!

3.变式练习:课本练习二十中的1、2、3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日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

今日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状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统计的教案篇2

1.例1的教学。

例1是在前面学习简洁的统计学问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全班同学喜爱的动物卡片的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把握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依据统计图表回答简洁的问题。例1中各种数据的增加改变是随机交替出现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改变逐个收集和积累各种数据,使用画“正〞字就是常常使用而且又方便的方法,哪种数据增加1,就在那种数据的名称下面加一划。黑板上给出了同学们用画“正〞字的记录方式进行统计,使学生体验这种记录方式的好处。例1给出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频数范围、单位名称等;统计表中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和数量名称。使学生明确不用数方格,直接看每条对准的数就可以确定每种动物卡片的数量;至于比较大小,方法可以多种,可以通过数方格或计算来比较大小。

教学例1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最喜爱什么小动物?老师这里有4种动物卡片,请同学们每人选一张你自己最喜爱的。然后统计一下,看一看大家都喜爱什么小动物。同学们先说一说:你预备用什么方法记录整理的数据?找几个同学进行统计。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看例1的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比较一下,小组商量: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再说明:有时由于数据较大,在画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或者更大的数。然后让学生把统计的数据在统计图中涂上色表示出来,并回答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完成例1。教师再把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意义及怎样查找数据完好地小结一下。例1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2.关于练习二十二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学问综合进来,稳固所学统计学问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第2题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第3~5题具有肯定的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依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

教学时,第1题提示学生依据情境图收集信息,然后把数据在统计图表中表示出来,独立回答下列问题。

统计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依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进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合理选择用不同统计图来未表述。

教学难点娴熟把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名称优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改变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内内树木总量改变状况统计表。

〔2〕xxxx年绿荫小学校内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状况统计表。

〔3〕xxxx年绿荫小学校内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第〔1〕小题

〔1〕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内内树木总量改变状况统计表。

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内内

树木总量改变状况统计图

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数量的改变。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改变趋势

第〔2〕小题

〔2〕xxxx年绿荫小学校内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状况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这些信息。但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第〔3〕小题

〔3〕xxxx年绿荫小学校内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统计图?

三、稳固应用,内化提高

1、在林业科学里,通常依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

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状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些?

2、完成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6、7、8题

四、整理归纳,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应当留意些什么?

统计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并依据的能力;培育学生地预报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收集数据,组织商量,作出决策的活动,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合作沟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习惯,

教材分析已学过一些统计学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商量,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培育学生的统计意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再预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我们班想在十一国庆节过后举行一次秋季运动会,大会开赛在即,班里要统计一下同学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然后再思索具体的统计方法〔具体的问一问每一个人的爱好,具体的数一数喜爱每一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学生自然会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表达与沟通,最终作出决定,进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从学习统计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四周的世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人们常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从以下列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

2.提出问题

出示下列图,学生通过观看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哪种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全部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2)假如你是本班的体育委员,预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运动会竞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加,你会组织观看什么竞赛?

3.分析问题:让同桌沟通,还要让学生观看还有没有其它的信息。〔数据的来源〕

说明:〔1〕和〔2〕可以从扇形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4〕和〔5〕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扇性统计图的特点,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清晰即可

〔6〕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依据调查数据,应组织观看乒乓球竞赛。

4.引出概念:

提问: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扇形统计图好吗?

〔应鼓舞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晰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

强调:〔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5.应用反思:观看右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总体,即100%,而非具体的数量〕

6.拓展练习从以下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一个学校的女生人数多吗??

甲校乙校

〔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说明的是部分再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量〕

更多练习

7.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应把握什么或有什么体会?

统计的教案篇5

第2课时扇形统计图

综合应用:设计“六一〞

庆祝活动方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六一活动〞情境,综合运用比例尺、可能性等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培育学生综合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数学学问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联系“六一〞情景,引入新课

1.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年的“六一〞节将是你们小学成长中的最终一个儿童节,你们想为自己的童年生活留下美妙的回忆吗?有什么好的提议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开展庆祝活动。

2.揭示课题

教师:刚刚,有不少同学提到想搞庆祝活动,那么今日我们就来设计一个“六一庆祝活动方案〞,行吗?

板书课题:设计“六一〞庆祝活动方案

二、团结合作,共谋策略

1.了解活动涉及的各个方面

〔1〕讨论需要筹备的活动。

教师:要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首先就要弄清晰需要作好哪些预备?支配哪些项目?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并梳理出相关内容。

①文艺表演节目——唱歌、跳舞、小品、游戏等;

②场地的支配和布置;

③抽奖活动;

④记录活动——照相。

〔2〕拟定活动支配时间表。

教师:我们首先应制作一个合理的时间表。依据同学们各自上报的节目及节目所需时间我们一同制作活动支配表。

9:00宣布活动开始

9:00~9:05请老师、学校领导讲话

9:05~9:10第一个节目:竖笛合奏《乘着歌声的翅膀》

9:10~9:20第二个节目:歌伴舞《拜见春天》

9:20~9:30第三个节目:钢琴独奏《早晨,我们踏上小路》

9:30~9:45第四个节目:小品《孙悟空三难小聪聪》

9:45~9:55抽奖活动

9:55~10:15第五个节目:舞蹈《算一算》

10:15~10:45第六个节目:游戏《推小车》、《吹气球竞赛》

10:45颁奖,活动结束

〔3〕照相费用计算

教师: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由承当照相任务的同学为每个节目拍摄一张照片,并给每位表演者赠送一张照片,根据这样的方案算一算,假如每张照片0.5元,那么照相大致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依据之前统计的参加节目的人数进行独立的计算。集体汇报。

〔4〕抽奖设计

教师:活动中进行的抽奖活动,假如我们按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50%的方案来设计。大家能想到哪些抽奖形式?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梳理出①摸彩球〔红黄蓝各2个、3个、5个〕,②制作彩色转盘〔红黄蓝各占20%,30%,50%〕。

〔5〕场地支配

教师:我们的活动场地支配假如能够在纸上画出来的话那就更好了!能行吗?首先应确定平面图的什么?〔强调比例尺应当合理〕

教师引导:除活动场地外,我们再按同样的比例尺确定出观众席的位置范围,关于黑板的布置我们可以选用其他的比例尺来呈现。

将学生分两个大组,一组制作活动场地平面图,另一组制作黑板布置平面图。

作业布置

设计一个“毕业晚会的活动方案〞。

教学小结

教师: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2页例1,第72页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依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和反映状况,能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依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并能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依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学预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已经学习了6年时间,同6年前刚进校时相比我们自己有哪些改变?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教师: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学问,同时我们的身体也在发生着改变,今日我们就利用已经学过的统计学问来展示我们的身高改变吧!

板书课题:综合统计活动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汇总搜集的资料,填写统计表。

教师:我们课前已经从医务室的档案里查到了自己这6年来的身高数据,如今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换自己的身高资料,一起填写书71页的统计表〔一〕。比一比哪组同学协作得最好,完成得更快。

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巡察并指导速度比较慢的小组合理进行分工合作。

教师小结:在刚刚的合作中,有的小组团队协作意识很强,而且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两个同学为一个单位,本单位填好后马上与另一组的两个同学互换资料。这样既合理地支配了时间,同时又避开了合作中的混乱。

〔2〕完成每组中平均数的计算。

教师:如今我们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我们手中的计算器,计算出组内同学在每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合理地支配人员,才能更快更精确地计算出平均身高?

引导:两人一组,同时计算同一个年级的平均身高,以确保数据的精确性。

〔3〕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平均数。

教师引导:在刚刚的合作中,我们进行了有效合理的支配--谁与谁同时计算一、二年级,谁与谁同时计算三、四年级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保证了数据的精确性。如今我们想要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并分别计算出同学们在每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大家想想又应当怎样合理地支配呢?如何有效利用其他小组整理的结果呢?

让同学各抒己见,教师梳理出合理的方案。

教师:正像同学们所想的那样。我们首先要计算出自己小组同学在各年级的身高总数,然后指定各年级的平均身高计算,我们就指派各对应小组成员同时计算。

指派计算各个年级的平均身高计算的小组,每个小组依次汇报本组各年级的身高总数。

汇报计算的结果完成教科书71页统计表〔二〕。

〔4〕制作统计图。

教师:依据同学们在各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制作成统计图。三种统计图你会怎么选?〔强调为什么不会选择扇形统计图,从而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反映部分属于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事实上关于平均身高的统计图我们既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又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因为它们都能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两种统计图有什么区分呢?〔强调折线统计图突出的特点是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改变状况。〕

〔5〕看图和看表分析

教师:观看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看平均身高每一年各是多少,平均身高在发生怎样的转变?

教师:6年来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增加了多少?

教师:观看统计图你能否发觉小学身高增长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此时你会给学校伙食团长以及家长提出什么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注重锻炼和养分搭配。

〔6〕然后解决教科书72页第〔4〕题的第②个问题。

教师:如何才能知道如今班上有多少个同学的身高不低于全班的平均身高?〔回顾最简洁的数据收集方法--点数〕算一算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2.课堂总结

教师: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综合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活动

教师:假如我们想把全班同学按如今的身高分成5组,你们会怎么分?每组的统计结果又怎样表示?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小结:可以按从最低到最高的身高分出相等的5段,然后统计出每段中的人数。

依据学生的想法完成第三个统计表。

身高〔cm〕()~()()~()()~()()~()()~()

人数〔人〕

教师:对于这一个身高资料你认为还可以选择哪种统计图进行整理和分析?〔依据学生的回答在word中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四、拓展应用,促进进展

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统计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处。

2.使学生在初步把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洁统计表。

3.会对统计表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能指出这些统计表所说明的问题。

4.渗透统计思想,结合统计表的学问,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难点:把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预备

1.老师出示六年级师生为灾区儿童捐款的数据。

问:(1)你们看看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数据:六(1)班48人捐款480元

六(2)班49人捐款520元

六(3)班45人捐款465元

六(4)班47人捐款423元

(2)你能很快说出哪班人均捐款最多吗?假如列成表,这个问题就可以简明生动地表达出来了。(板书:简明生动)

(3)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制表学问把六年级为灾区人民捐款状况简明生动地表达清晰呢?

(学生分小组制表。)

(4)汇报各小组制表状况。(运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绘制的统计表投影出来。)

投影出示:

商量:(1)从表中你还知道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

(2)请你算算哪班捐款占全年级的百分比大,还需将表怎么修改?

揭示课题:今日这节课我们共同讨论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制表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例1下面是东风机床厂1993年第四季度的产量统计表。想一想怎样算出表中空缺的数据。

(1)把你的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内,再验算合计数和总计数,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假如要想知道一、二车间生产台数分别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几,怎么算呢?如何制表?

分组商量,四人一组共同完成一幅统计表。

(3)依据统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