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6.2《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6.2《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6.2《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6.2《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6.2《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学习提示学习提示①这篇文章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作,重点回忆了白莽和柔石。作者选取一些看似零碎却很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小事,勾勒出两位烈士的崇高形象,表达了对青年革命烈士的哀悼和对反动势力的痛恨。②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品味文中议论和抒情的文字,注意感受其表达效果。“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感情深挚沉痛,与文中一些内容互相印证,要反复诵读,深入体会。素养目标素养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创作,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2.分析文章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的情感,梳理情感脉络。3.分析并概括柔石、白莽的形象特征。4.学习爱国青年为追求真理、为进步事业而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优秀品质。重难点重难点理解关键语句,体会思想情感。课堂环节课堂环节情景导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环节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2.了解“散文”散文内涵散文是文学的一大样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报告文学等;狭义的专指表现作者情思的叙事、抒情散文。特点①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②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③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的语言大多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同时,又兼具简洁质朴,自然流畅的特点。④以表现性情见长,形式自由,结构灵活,手法丰富多样,抒情、叙事、议论各主其事,也可兼而有之。分类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3.相关背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配合其军事“围剿”,疯狂地进行文化“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其御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松沪警备司令部。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境地。鲁迅先生没有畏惧反动派的屠刀和淫威,在闻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发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深刻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7日至8日,鲁迅先生怀着无限的悲愤写下这篇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4.解题①“为了”,表明目的;②“忘却”,即忘记;③“记念”,即“纪念”,有深切怀念之意。5.了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6.了解“左联五烈士”1931年2月7日,左联作家有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及尚未加入左联的李伟森与其他18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牺牲的这5位年轻作家,史称“左联五烈士”。“左联五烈士”就义后,左联即刻发表了抗议和宣言,指斥国民党暴行,国内外进步力量也声讨这一暴行。环节二:初读感悟1.明确字音。竦身(sǒng)不屑(xiè)惴惴(zhuì) 爱憎(zēng)戳穿(chuō)吮血(shǔn)什物(shí)涅槃(pán)挈妇(qiè)2.解释词语。隐约其辞: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明珠投暗: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也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仓皇失措:匆忙慌张而不知所措。急于事功:做事急于求成。延口残喘:比喻勉强维持生存,用于将死之人。任务活动整体把握,理清结构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思考1:通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写与白莽的交往,交代写作的目的。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略写冯铿。第三部分白莽柔石被捕。第四部分狱中的情况和遇难,我的境遇和心情。第五部分抒发悲愤之情,表达坚定的信念。环节三:深度探究任务活动一品读内涵,把握真谛任务说明: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载体,不仅在形式上会有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变化,而且在内涵上往往也是多重的,既有比较浅白的字面意思,还有寄寓其中的深刻内涵。把语句拿来细细揣摩,品味,才能够更加真切的理解作者的内心。思考1:怎样理解题目的“忘却”和“记念”?明确“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因为“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可见,所谓“忘却”,就是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鲁迅的心情太沉痛了,但是为了战斗,必须调整情绪,摆脱悲哀。“为了忘却”就是为了战斗,要以战斗作为对烈士更好的纪念。思考2:文章第一部分第二段中“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这句话的含意应如何理解?明确这句话极概括地叙述了当时上海报刊对五烈士遇害牺牲的四种不同态度:①“不敢”,同情革命者,想刊载以揭露反动派,但怕惹祸;②“不愿”,不想惹是非、担风险,明哲保身;③“不屑”,站在反动立场上,充满轻视情绪,认为革命者流血牺牲不值一提;④“隐约其辞”,只有《文艺新闻》巧妙地透露出一些消息。思考3:第四部分中“原来如此!……”自成一段,其中的感叹号和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试分析该句的深层次含意。明确作用:感叹号表明了作者此时正在挂念狱中的进步青年,却忽然得知他们已被杀害的震惊;而省略号表明了作者更加复杂的感受,有对反动政府残暴的极度愤慨和对青年们遇害的巨大悲伤,因感情过于强烈而无法诉诸言语。深层次含意:反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地对待无辜青年,柔石等这样的好青年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思考4:文章第五部分最后一段中“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有怎样深刻的含意?请简要分析。明确“夜正长”象征着黑暗统治还正严酷,需要用战斗去驱散那浓重的黑暗。“路也正长”象征革命斗争的道路也还漫长,需要不懈地斗争,夺取胜利。“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照应开头,再次强调要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砸烂那似人非人的世界。任务活动二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任务说明: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往往将情感注入字里行间。或直抒胸臆,用文字畅快的抒发内心的情感;或即事抒怀,在叙述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或咏史抒怀,在古今对比中,寄寓深沉的情感;或托物言志,以物作喻,阐明高洁的志向;亦或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将情感寄寓于环境之中,物我合一,天人化境。思考1:“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悲愤”,悲哀和愤怒。鲁迅悲哀的是自己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愤怒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青年的血腥屠杀。“忘却”,是暂时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思考2:“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明确通过写作者全家的艰难处境,概写了作者长期辗转的战斗生涯,以及人民的深重苦难,表达了作者积郁在胸的愤慨之情,以及对死难者的深切哀思。思考3:文中“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的许多内容在课文中多处地方有所表述,试举出有关语句加以印证理解。明确①首联“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中“挈妇将雏指文中“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写“我”保存实力的“逃走”。②颔联“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中“慈母泪”指文中“不几天,即听得外面纷紛传我被捕,或是被杀了”“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写母子情。③颈联“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中的“朋辈成新鬼”指文中“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冕了”,写烈士遭难。④尾联“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中的“无写处”指文中“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写黑暗统治。思考4:得知柔石等被害的消息,作者仅用“原来如此……”表达怎样的情感?明确“原来如此”短短四个字,表达出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卑劣凶残地杀害革命青年的无比愤慨。句中的惊叹号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愤怒与震惊,省略号则包含了难以尽述的愤恨以及对死者的无尽的痛惜与怀念。总结本文通过对白莽、柔石等五位烈士生平及遇难情况的回忆,高度赞扬了烈士们善良、执着、坚忍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和无限尊敬之情,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作家的卑劣行径,表达了作者化悲痛为力量、与黑暗势力不懈斗争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任务活动三抓住情节,概括形象任务说明: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把握住了关键的情节,有利于我们概括人物,总结主旨。而对形象的鉴赏包括鉴赏人物形象与特定物象,其中人物形象又分为主要人物形象与次要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通常只有一个,是作品刻画的核心对象,往往用来揭示作品的主题;次要人物形象往往用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一般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思考1:概述作者同白莽三次相见的情况,并说说作者通过哪些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白莽形象的什么特点。明确通过白莽对彼得裴传和诗的翻译及有意曲译;他与鲁迅初次见面后的来信并坦率地表示“很悔和我相见”;刚从狱中释出,热天穿厚棉袍、汗流满面,却毫无愁苦地便登门拜访鲁迅,并告知自己是革命者这三个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了白莽勤奋坦诚、爱憎分明、坚强乐观的革命文学青年的形象特点。思考2:怎样理解柔石的“迂”?鲁迅先生为什么在纪念文章里说他“迂”?明确柔石的“迂”指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还缺乏清醒的深刻的认识,因而不免碰钉子;二是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和女性在一起不自然,难为情,连一同走路都不敢,后来就是敢了,还要拉开距离。柔石的“迂”,固然说明他对时代对社会缺乏洞察力,单纯幼稚。但至少说明他心地善良,品行端正。鲁迅写他的“迂”,笔端饱含深情,鲁迅要告诉世人,柔石的心太好了,他太善良、太老实了!同时暗示他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反动派残害这样的青年,足见其残暴、反动。任务活动四谋篇布局,尽显匠心任务说明:谋,即谋划;布局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布局谋篇,就是在确定题材中心之后,对内容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谋篇布局包含文章的结构,叙事的顺序,叙事视角,伏笔铺垫,照应,详略,选材等等多方面的内容。体会一篇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意图,感受其用意。思考1:本文的行文脉络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明确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渗透在字里行间对五烈士的深情的悼念、热烈的颂扬;对国民党凶残卑鄙的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愤恨;对革命同志的真切激励和对革命未来的乐观。如文章的首尾,“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这是怎样的世界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如第四部分中“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等。思考2:本文人物多、材料多,但作者却收放自如,使文章结构严谨,请说说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明确①从整体上看,作者抒写对烈士的纪念,主要是以自己的悲愤感情为线索串联有关材料的。②从作者思路看,在对人物的安排上处理得详略得当,主次有序,花大笔墨详写柔石与白莽二人,又用简笔勾勒冯铿,对胡也频和李伟森两位烈士则略略提及,这是从有关人物与其关系的密切程度着笔的,符合记叙对材料的取舍要求。③在顺序安排上,作者又采用由此及彼的方式,由一个自然引出另一个。比如由《文艺新闻》的一篇文章引出与白莽的交往,由与白莽的交往自然引出对柔石的刻画,又由对柔石的刻画简单叙及冯铿,再由五人的被难顺带一笔提及李伟森、胡也频二人。写法上有分有合,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显得从容不迫,运用得当,穿插自如。④从表达上看,在对相关事件叙述的基础上,作者又进行适当的抒情、议论,使叙述进一步深化,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任务活动五分析特色,学以致用任务说明: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写作特色因人而异,写作特色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写作特色内涵丰富,例如结构、修辞、语言、叙事特点、表达方式、风格、句式、情感等等。准确分析并概括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阅读者的感悟力,也为表达提供了方法借鉴。思考1:在行文中,作者用了几个典故?其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试加以说明。明确本文有三处用了典故。①写柔石时作者想到了方孝孺。写柔石时作者运用了方孝孺宁死不草诏书这一典故,是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气”和“迂”的特征;同时,联系当时现实,这一典故有其深刻用意,即用明成祖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罪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青年的罪行,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的揭露和控诉。②讲官厅找寻作者时,引用了《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写反动派抓了柔石,只因为有一个“明明白白”的印书合同,又要抓鲁迅,作者引用《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目的在于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奸相秦桧没什么两样,表明自己不像高僧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以保存实力,继续战斗。③全文行将结束时,提到了作者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的情况。作者用向秀以《思旧赋》悼念亡友这一典故与自己当时的处境相比,意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在政治上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用以说明在黑暗政治下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思考2:请简要分析第二部分作者塑造柔石这一形象时是如何运用夹叙夹议手法的及其作用。记叙议论作用叙述“我的决不邀投稿者相见”的原因,以及“故意回避”一般文学青年柔石是当时作者“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充分地说明与柔石的相知之深叙述柔石在朝花社工作的种种表现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高度评价了柔石的崇高品质柔石“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决心和作者对冯铿“很隔膜”连用了三个“疑心”发表议论,逐一否定了冯铿的急于事功和柔石的受人影响谦虚剖析自己“偷懒”的“伤疤”,凸显柔石的进取精神思考3:第五部分连用“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三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作用?明确采用排比,和本文开头“两年以来,悲愤时时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相呼应,把自己的处境和烈土的遭遇对照着写,深刻地表达了对烈士的怀念和无法抑制的悲愤。思考4:“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分析这句话含义和表达情感?明确“夜”象征反动统治的黑暗与残酷;“路”指革命者与反动统治作斗争的征途;两个“正长”说明革命者必须进行长期的艰苦斗争;“不如忘却”是指要摆脱悲哀,继续战斗;“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思考5: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明确①记叙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事实的记述上,在记述事实时,融进自己的感情和议论,或用概括的文字,从思想意义和感情上作画龙点睛的点染。②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柔石与他关系最密切,在文中占的篇幅最大,白莽次之。至于冯铿等三人,或未见过面,或虽见面而不熟悉,便略写。对柔石和白莽,又注意抓住最能体现这两位革命青年思想风貌的细节或“小事”来写。③征博引,借古讽今。作者借用方孝孺、向秀《思旧赋》、《说岳全传》高僧坐化等典故。借古讽今,使文章的爱憎情感得到极大的增强。【技法点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内涵记叙、议论、抒情完美结合是指在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中适当地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对所记叙的人物、事件等加以评述,表明见解,或是就个别事物点出它的普遍意义,抒发内心强烈的感情的表达方式。作用引起读者联想,激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画龙点睛,表现文章主题;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要领(一)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叙述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中的,能启迪读者,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二)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意深刻。(三)抒情与议论密不可分。在记叙文中,有时议论中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好恶喜怒,洋溢着感情色彩,这种和抒情密切结合的议论,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动之以情”,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迁移运用】请以“忘记”为话题,写一段文字,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不少于300字。明确示例:“你还记得这些手帕吗?十几年的全都在这儿啦。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吗?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她在我面前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我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我无法应和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订制的。看,上面还印着字哩——爱女玲珑十岁生日快乐。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八年了,一眨眼的工夫。”她轻轻叹息。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象,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收藏着过往,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说人老了,记性差了吗?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质感很好,而且还有一种隐隐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被我忘却。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思考6:曾有人在网上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并列举了许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其中涉及多篇鲁迅作品,因此被称为“鲁迅大撤退”。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请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确观点一:支持这种改变。教材中的“鲁迅大撤退”,并不令人意外。一方面,关于鲁迅文章与时代脱节、晦涩难懂的诟病一直以来不绝于耳,在教改的时代背景下,尝试减少鲁迅作品比重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和教材编写主体的多元,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数量有所减少并为“新作品”所更替,实属情理之中,没什么好争议的。语文课终归不是鲁迅课,更不是思想教育课,语文教材容纳更多、更广的知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观点二:反对这种改变。鲁迅是超前的,也是说不尽的。鲁迅不仅属于20世纪,属于过去,更属于21世纪,属于未来。回眸百年中小学教科书,真正称得上经典的作家作品,似乎未必能排列出一份很长的名单。然而,无论这份名单或长或短,鲁迅作品永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只有教科书的启蒙使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感受到经典的不同魅力,才会让我们获得心灵和精神的慰藉,让我们在品读语言文字时,将经典中的形象留下,情感留下,更为重要的是将对生活、对语文的兴趣留下。任务活动六比较阅读,拓展延伸任务说明:同样一个题材,不同作者会选择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不用的语言加以呈现;同一体裁,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情感寄寓和志趣表达。文学的“和而不同”的美学观念,从未过时。将相关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拓宽品读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主题的认识,鉴赏不同的艺术手法。活动:阅读并思考某夜【注】①丁玲【注】②“叱——嚓——叱叱,嚓嚓,……”一团数不清的人影从那有着青色的电灯光的厅子里走向外边的广场去。靴子的声音,鞋子的声音,重重地踏在厚的雪地上。冬夜的狂风,迎着他们的面,用力的抨击过去。在这里面,一个小身个的年轻的,漂亮而又带点憔悴的男人,像骇着似地一下清醒了。适才所发生的一切,都那末明明白白地摆在当前:那张狡猾的脸,含着恶意和自得,蓄得有令人讨厌的帝国主义式的胡须的脸。他坐在那高台上,他说“还有什么话说?没有呢,你们被判决了,就要执行。”这年轻人记起了这个,一团可以烧死自己的火焰在他心上燃烧起来。然而在适才,在他突然地,没有经过审判而被宣告死刑的时候,他没有像另外一批同志们保持镇静,而因一阵剧烈的忿怒和心痛以致失去了知觉。他是一个热情的诗人,忠实而又努力。“嘭”,枪托打在他胸上;因为有二十天不给他吃饱,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中饿得更瘦了的胸。“铿铿——锵锵——”铁的镣铐在他的手上和脚上讨厌地响着,也在另外的一些手上和脚上响着。更多的杂乱的声音响在他周围,钉了铁掌的皮靴,更重地踏着厚的雪:“叱——嚓——叱叱,嚓嚓,……”他又明白了一些,意识到他正向着什么地方走去。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脑中,他在自己的眼睛上看到另一双眼睛,那永远是,常常是看到他灵魂的一双可爱的难忘的眼睛。他清清楚楚地觉得有一个什么东西,来在他心的深处,刺着,又连肉带血撕了开去,一寸一寸的那末痛着。天空是黑的,无止境的黑暗,从黑暗里洒落着雨点和雪团;从那黑暗里,吼着北风的狂啸。大地是灰的,雾般的,积雪在夜里反映着死的灰色。人影是黑的,静静地在雪地上移动。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叹息或哭泣,他们朝着广场那边,那临时作为秘密刑场的广场的一角不停地走去。他,这个年轻人,强忍住欲狂的,将要破裂的绝叫,牙齿用力咬着嘴唇,在一种不能发泄的盛怒之下,禁不住打战,凝住那被恨火烧得发痛的眼光,四方望着,要吞噬一切的去找着什么,望了这个,又望那个。雪光,黯黯的,照在他邻近人的脸上,忽然,他找到一个熟识的,亲切的面孔了。那面孔给了他一个极平静温和的表情,一个说着千句万句话语的表情,一个只有同志给同志在殉难时所能给予的慰藉和鼓舞的表情。于是,所有的愤恨和怀念,都无形消去了大半。他回答那表情的,是一个勇气百倍的,坚决的颔首。“停住!就在这里。”“到了”好多人心上这末重重地响着。“把犯人排好捆好。”这讨厌的,使人憎恨的号令又从监斩官的口中喷出。穿着棉大衣的兵士,蠢然用力地推着他们,用抢托打他们,还用绳子从他们的胸前围绕到身后的木棍上去。他们一句话也不说,都捏紧了愤恨和沉默。他们被铐着手脚,又被紧紧捆在一根前几天便打好了桩的木棍上,已经被逼迫到死的边边上来了。他们密密地站成了一排。监斩官,一脸的横肉,在这排人的面前,用指头点着,数了起来。看见了那脸,——那凶横的脸,像代表了整个统治者对被压迫者的残酷———愤怒的火又烧到了心上,烧痛了眼睛和全身。恨不得打过一拳去,扑杀这只恶狗,但人被紧紧缚住,手是反剪着的。所以只恨恨地咬着牙,任身体在寒风里打抖,完全为怒气抖着。“同志!勇敢些呀!”右手边的一个同志这样对他说了。他歪过脸去望,正是那个相熟的脸,那个晚饭时还同他谈了许多话的。“不,我实在有点兴奋。”无边的空漠,无边的风和雪,无边的灰色,无边的黑暗,……人的影,在死色的灰白中反映出的人影,是大,是沉重。“好,预备,听我的哨音!”心都紧起来,像拉紧了的弓弦。那架重东西,死样地竖在眼前,几个兵士兢兢业业地守着。天就要压下来了,黑暗要压倒他们,压在这二十五个人身上。然而却有人大声吼叫起来:“同志们,起来!不要忘记,现在我们虽要死去了,可是在另外一个地方,就在今天正开着盛大的代表会,我们的政府就在今天成立了,我们庆祝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政府万岁!”于是,疯狂了似地,大家都跟着喊起来。本来有许多东西装在心上的,这时才突然明白过来,都大声喊着自己要喊的口号。于是黑暗逃走了,展在眼前的是一片灿烂的光明,是新的国家的建立。口笛凄厉地惨叫着,而雄壮的,有二十五个声音在一块的雄壮的声音,唱起来了:“起来,饥寒交迫……”“噼拍,噼拍噼拍噼……”歌声在枪声中消失了。夜沉默着,肃静,庄严,飘着大块的雪团和细碎的雨点。冬夜的狂风叫着飞去,又叫着飞来。雪块积到那垂着的头上,但风又把它吹走了。每个人都无言的,平静的被缚在那里。在一些地方,一个,二个,三个……流出一些血来了,滴在黑暗里的雪上面。天不知什么时候才会亮。一九三一年七月(选自《丁玲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有删改)【注】①作者自述是“为纪念一个朋友而作”。②丁玲(1904—1986),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主编。她的丈夫胡也频为牺牲的左联五烈士之一。思考:同是为纪念左联牺牲烈士所作,本文与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在刻画烈士形象上有显著区别。请简要赏析。明确本文是一篇小说,对烈士的形象描写更加详细,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如“一个小身个的年轻的,漂亮而又带点憔悴的男人”“这年轻人记起了这个,一团可以烧死自己的火焰在他心上燃烧起来。……他没有像另外一批同志们保持镇静,而因一阵剧烈的忿怒和心痛以致失去了知觉”“不,我实在有点兴奋。”等,将烈士在临刑前的形象非常生动的表现了出来。《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通过和烈士交往的回忆,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通过对烈士遇难的回忆,暴露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无耻的兽行,亦表达了作者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坚定信念。环节四:思考延伸夜访鲁迅故里曹凌云①入夜,所有的活动都已结束,我似乎带着未尽的兴致独自步出下榻的咸亨酒店,来到鲁迅路,漫步在鲁迅故里。刚过中秋,天空明净,皎洁的月亮高挂在鲁迅故里的上空,我踏着一地的月光,从鲁迅故居、鲁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周家新台门、土谷祠、绍兴鲁迅纪念馆等景点前走过。我曾多次参观、瞻仰过这些与鲁迅有关的人文古迹,如此夜访却是第一次。馆舍一律大门紧闭,路上也少遇行人,我在静谧中感受鲁迅故里的深沉与丰富。②一路走来,月影中的粉墙灰瓦、古木垂萝、小桥流水,给我以感官上的宁静与慰藉,走了一圈,我仍然不想就此回到酒店休息,就在景区入口处的乌篷船游船码头选了一处又低又宽的石栏,坐下来细细光景。码头并不开阔,却停靠着十余只乌篷船,挤挤挨挨;河道是狭窄的,波光在月色灯影下微微闪动。眼前此刻,一切都显得安详。③这与白天的鲁迅故里,是截然不同的情景。我这一次来绍兴,是应邀参加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白天主办方安排了“鲁迅故里行”采风。初秋的阳光依然猛烈,天气热如酷夏,“故里行”中的每一个景点,都是人头攒动。我挤在人流中,戴着旅游景区常见的自动感应讲解耳机,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有秩序地前行。我想,疫情之下,仍有那么多游客来绍兴寻访鲁迅旧迹,跟随队伍耐心静听鲁迅和鲁迅故乡的故事,这反映了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说明了在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是伟大的生命。④这个生命孕育在绍兴的水土里,而且,绍兴给予他取之不尽的写作背景、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鲜活生动的文学语言和人物形象。地域的元素,让他的作品呈现出迷人的风貌。他的文学之根、创作之魂,无疑在绍兴;故乡绍兴,也一直藏匿在他厚实的灵魂里。⑤新台门周家是一座聚族而居的大宅院,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鲁迅就出生在这个殷实的周家。年幼的鲁迅在这里过着衣食无愁的日子,继祖母蒋氏给他讲述一个个有趣的民间故事,保姆长妈妈给他买来绘图本《山海经》,让他得到最初的文学滋养。十二岁时的鲁迅到绍兴城内的私塾三味书屋去读书,虽然整师寿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但他的乐趣还在自家后面的百草园里,或者与母亲一起坐船到离绍兴三十里的安桥头外婆家去看社戏。少年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