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语文考前保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训练三文意概括分析课件_第1页
通用版高考语文考前保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训练三文意概括分析课件_第2页
通用版高考语文考前保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训练三文意概括分析课件_第3页
通用版高考语文考前保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训练三文意概括分析课件_第4页
通用版高考语文考前保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训练三文意概括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三文意概括分析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练前提醒文意概括分析题“两步”答题流程:第一步:定比对区间文意概括分析题通常按照文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设置四个选项。解答时,应依据选项内容,回归文本,筛选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段,锁定比对区间。第二步:定比对角度将选项内容与锁定的比对区间的内容相比较,特别是要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设误角度进行细致比对,找出似是而非之处,然后做出是否相符的准确判断。破昌,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乃解南蛮以授蒋超,统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以大众屯于夏口;又遣何松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兵屯巴东;又加南平太守应詹督三郡水军继蒋超。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为质,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乃以侃为前锋督护,委以讨敏之任。敏竟不敢窥境,时人莫不称善。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摘编自《三国志》《晋书》)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馥为政安民有法,教化百姓。他临危受命出任扬州刺史时,大行恩化,流民归集;兴修水利,兴校屯田,富民有法,施以教化,百姓乐其政。B.刘靖为政以民为本,便民利民。他出任河南尹一职时,为政便利百姓;做镇北将军时,既屯边据险,又重视农业,兴修水利,而使得边民获利。C.刘弘平乱精于军事,用人不疑。张昌作乱时,他重用陶侃和皮初,进据襄阳,收复荆州;陈敏进犯后,他调兵遣将,精心布局,终将陈敏击退。D.刘氏祖孙三代为官,有所传承。刘馥为政,大行恩化,深受百姓爱戴;刘靖以民为本,有刘馥遗风;刘弘重视农业,宽刑减赋,使百姓连年丰收。√解析“陈敏进犯后”和“终将陈敏击退”错,原文是“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和“敏竟不敢窥境”。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馥善于治乱,安抚百姓。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在扬州建立治所,实施感化恩服的措施,百姓受益,纷纷回乡。B.刘靖继承刘馥遗风,服务百姓。他任职时,开拓边疆防线,屯兵据守险要地方,修凿水渠,引水灌溉,指导耕种稻田,便利了百姓。C.刘弘知人善用,及时论赏。他任用陶侃为大都护,以皮初为都战帅,张昌被多次打败。平定扬州后,刘弘及时论功行赏,得到时人的赞赏。D.刘弘深谙军事,用人不疑。针对陈敏准备西进,刘弘果断用人,没有听信谗言,依然任命陶侃讨伐陈敏,最终不负众望。

√解析“扬州”错,应为“荆州”。世,扬州地区的官吏百姓对他追思怀念。刘馥的儿子刘靖,黄初年间出任河南尹。刘靖施政之初虽然比较琐碎细密,但最终便利了百姓,行事有他父亲刘馥的遗风。后来,他升任镇北将军总管河北地区的军事,于是,他开拓边疆的防线,在险要的地方屯兵据守;又修凿拓宽了戾陵渠大堰,引水灌溉蓟州南北的大片农田;他还以三次轮作的方法来耕种稻田,使边境百姓都获得了好处。嘉平六年,刘靖去世。刘靖的儿子刘弘,多次升迁官至宁朔将军。太安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总管荆州地区的军事。刘弘让南蛮长史陶侃担任大都护,牙门将皮初担任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等人多次打败张昌,张昌害怕逃走,他的部下全部投降,荆州被平定。当时荆州各地地方长官有很多空缺,刘弘请求补选,皇帝(惠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刘弘于是就评定(大家的)功绩,衡量(大家的)德行,根据(各人的)才能补缺授予官职,(这些做法)得到当时评论者的赞赏。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免刑律,减少赋税,百姓每年的用度都有富余。陈敏进犯扬州后,又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于是解除(自己)南蛮校尉之职,将其授予前北军中侯蒋超,(刘弘)统领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率领众多士卒在夏口屯兵驻守;又派遣何松统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的军队在巴东驻守;又加南平太守应詹(为宁远将军)都督三郡水军增援蒋超。陶侃与陈敏是同郡人,又在同一年被举荐为官。有人(到刘弘那里)说陶侃坏话挑拨离间,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到刘弘处做人质,刘弘让他回去,并说:“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尚且不彼此辜负信任,更何况我们大丈夫呢!”于是他任命陶侃为前锋都护,把讨伐陈敏的任务交给他。陈敏最终不敢出兵西进侵犯荆州,当时人没有不称赞(这件事)的。(后来)刘弘在襄阳去世,百姓哀叹悲痛,如同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6分)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解析“不再出仕”错,文中只是说他“退居东阳”,而下文也提到了他出任磁州知州,说明他并非“不再出仕”。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宗泽少有大志,针贬时弊。宗泽在参加殿试时陈述社会弊病,考官厌恶他而将其贬为最低一等。B.宗泽体恤百姓,免收征税。因登州境内有许多贫瘠的土地并且征收大量赋税,宗泽奏请免收征税。C.宗泽善于谋略,深谙用人。宗泽在上奏陈述回京之事时,能长远谋划,善于用人,故受百姓爱戴。

D.宗泽心系国事,忧郁成疾。宗泽多次上奏请求皇上回京,但是多为小人所扣留,致使宗泽忧愤成疾。√解析“故受百姓爱戴”错,应为宗泽用谋略打败金人的事使其受百姓爱戴。弱兵卒有十多人。磁州经过敌兵铁骑践踏后,百姓都逃跑搬家了,宗泽到任后,修缮城池,疏浚护城河,置办作战器械,招募义勇兵士,开始为固守城池不转移的战略作打算,上奏说:“邢、洺、磁、赵、相五州各存蓄精锐士兵两万人,敌军攻打一州时,其他四州都响应帮助,这样一州的兵力就常有十万之多。”皇上看后嘉奖了他。金人逼迫徽、钦二帝北行,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大计。金人谋划攻打汴京,从郑州发兵到达白沙,离汴京十分近了,京都里的人都害怕极了。同僚和部下入府询问计谋,宗泽正与客人下围棋,笑着说:“什么事这么慌张?刘衍等将在外面一定能抵御敌人。”于是挑选几千名精锐士兵,叫他们绕到敌人背后,在敌人的退路上伏击。金人果然大败,自此不再来侵犯东京。宗泽的威望名声一天比一天大,金人听到他的名字,常常敬畏他,对于宋人来说必称他宗爷爷。宗泽上奏疏说:“丁进愿意率几十万大军守护京城,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即使渡过黄河去剿灭金兵,杨进等拥兵百万,也愿意渡过黄河,一同以死全力抗击金兵。我听说‘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天下就会归顺你’,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皇上于是下诏书,选择好日子回京。宗泽前后共上奏二十多次请求皇上回京,多次为黄潜善等人所扣留,宗泽忧愤成疾,背上长了疽。各位将领入府问病,宗泽急切地说:“我是因为二帝蒙难而积愤变成这样。你们如果能歼灭敌人,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众将军都流着泪说:“怎么敢不尽力杀敌!”各位将军退出后,宗泽叹气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天,天色阴沉,风雨交加。宗泽关于家事没说一句话,只是连呼三声“过河”而死。京城里的人哀痛号哭,宗泽的遗书仍然极力主张皇上回京。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6分)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载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有删改)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忠嗣深受皇恩,刚毅寡言。皇上因为王忠嗣父亲的缘故,曾收养他并赐他名字,他长大后十分刚毅。B.王忠嗣具有武略,深懂兵法。唐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自由应对,唐玄宗大感意外,认为他是一个将才。C.王忠嗣治军有方,屡立战功。他把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他在军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威望。D.王忠嗣持事有远见,未雨绸缪。他在石堡城的事上做出准确的预判,在购买战马的事上取得预期的效果。√解析“他在军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威望”错,由原文“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可知,他在军中并不是一直享有很高的威望。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忠嗣头脑清醒,执法严明。王忠嗣在处理赴河西之事上,谨慎从事,制定军令控制武器的使用,武器丢失者将受到严惩。B.王忠嗣有自知之明,主动让位。王忠嗣在河、陇任职时,因对风俗人情不习惯和自身的功名自傲而威望日减,故他坚决要求让位。C.王忠嗣贤不必以,遭人诽谤。王忠嗣在攻打石堡城之事上与皇帝不和,致使小人乘机诽谤,王忠嗣入狱审讯后被陷害致死。D.王忠嗣精于军事,善于谋略。王忠嗣在朔方任职时,高价购买诸蕃的战马,致使汉军的势力逐渐壮大而诸蕃的势力越来越弱。√解析“被陷害致死”错,由原文“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可知,王忠嗣几乎被陷害致死。嗣在河东、朔方待了很长时间,对边疆的情况非常熟悉,很得士兵的心。等到了河、陇,他对当地的风俗人情非常不习惯,又以功名富贵自傲,威望比往日降低。天宝四载四月,王忠嗣坚持让位朔方、河东节度使职务,唐玄宗同意了。唐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王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吐蕃全力守卫它。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之后战事才能完成。我担心所得到的比不上所失去的,请允许我休兵秣马,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这是上策。”唐玄宗因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王忠嗣,每天都在寻找他的过失。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唐玄宗大怒,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王忠嗣几乎被陷害致死。十一月,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天宝七载,唐玄宗经权衡后,王忠嗣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第二年,王忠嗣暴死,终年四十五岁。之后,哥舒翰大举进兵攻打石堡城,攻打下来后,死者过半,竟然真的如同王忠嗣所说的那样,当世人称他为名将。之前,王忠嗣在朔方,每次到互市的时候,王忠嗣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诸蕃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他们只要来了,王忠嗣就买下。因此诸蕃的战马越来越少,而汉军更加壮大。等到他到了河、陇,他又奏请迁移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来充实实力,他的军队更加壮大。到天宝末年,战马繁殖增多。宝应元年,王忠嗣被追赠为兵部尚书。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6分)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纴、

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时鲜卑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殓,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颎为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节选自《后汉书·崔寔传》,有删改)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寔秉性纯正,事亲至孝。为父守丧期满,三公请他做官,他都不去。母亲病死,他于赴任途中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事。B.崔寔关注民生,改善百姓生活。他做五原太守时,让百姓卖掉储藏的粮食,替他们制造纺绩工具并教他们如何使用。C.崔寔明于政务,做官才能卓越。他撰述的《政论》曾获仲长统高度评价,仲长统认为所有国君,应抄一遍,置于座旁。D.崔寔为官清正,品性廉洁。他出仕期间,为葬父而卖掉田产,竭尽资产;他病逝时,甚至没有钱装殓,同僚出资替他料理后事。√解析“他出仕期间,为葬父而卖掉田产,竭尽资产”错,由原文“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可知,崔寔为葬父而卖掉田产是在他出仕之前发生的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寔少时沉静,品行甚优。崔寔因为少年时喜欢读书,所以后来他被郡国推举,征召到官署,并被任命为郎。B.崔寔精于政事,鞭辟入里。崔寔在政体和为仕方面非常精通。分析时事透彻,切中要害,受到人们的广泛称赞。C.崔寔精明强干,才能卓越。崔寔在《政论》评论利国之事中初露锋芒,受到众多官吏们的推荐和朝廷的重用。D.崔寔至孝至顺,清贫廉洁。崔寔变卖田产,为父修建坟墓。他在边境为官,廉洁奉公,死后没有留下任何钱财。√解析

“因为少年时喜欢读书,所以后来他被郡国推举,征召到官署,并被任命为郎”错,由原文“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可知,崔寔是因孝顺和品德好而被推举的。参考译文崔寔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崔寔少年时很沉静,喜欢读书。父亲死后,崔寔住在墓旁守丧。守丧期满,三公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不去。汉桓帝初年,皇帝下诏书给公卿郡国,让其推举极孝顺和品德好的人。崔寔被郡国推举,征召到官署,因病不能参加面试,任命为郎。崔寔对政体很精明,做官的能力很强,评论当代利国之事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