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诵读材料_第1页
高二地理诵读材料_第2页
高二地理诵读材料_第3页
高二地理诵读材料_第4页
高二地理诵读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期末临门一脚诵读材料

一、地形特征及地形成因

1.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形单元)、地形部位

(1)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类型的依据如下表所示:

类型主要特征

平原海拔〈200m,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

高原海拔>500m,顶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边缘等高线密集,地势陡蜡

山地海拔>500in,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山脉处等高线多呈带状延伸

丘陵海拔200〜500m,地势起伏和缓

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部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

峡谷两侧高,中部低,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峡谷两侧等高线呈对称分布

以我国某区域地形图为例判断地形类型:

(2)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

线。地形区的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类型,如青藏高原、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等。

(3)地形部位是小范围地区(大比例尺地图上)的山峰、陡崖、洼地、鞍部、山谷、山脊等。如下图

所示:

2.地形特征与地势特征

(1)地形特征指的是该区域的地表形态的特征。一般从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等方面描述地

形特征。

(2)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陡缓程度。地势特

征是地形特征的组成部分。一般从地势高低、地势起伏大小(陡缓)、XX高XX低(由XX向XX倾斜)等角

度描述地势特征。

3.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陵;500米、1000

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4.地形特征描述与成因分析

(1)地形特征描述:地形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地势起伏(地势倾斜方向、地势起伏大小)+特殊地貌

(如海岸线曲折、黄土广布、沙漠广布、冰川地貌广布等)。

-海拔

地势-倾斜状况(海拔变化趋势)

L起伏状况

认识某区域

地势、地形

地形类型构成

L地形分布状况

(2)地形成因分析: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一一板块碰撞或张

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

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示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贺兰山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宁夏平原之间,海拔大多为2000〜3000m,最高峰海拔3556m。降水量由

山麓向山顶逐渐增加,山中森林资源丰富。下为宁夏平原及周围地区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

(1)根据图示信息,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宁夏平原的形成原因。

(2)分析贺兰山对宁夏平原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岩层断裂下陷;黄河携带的泥沙及贺兰山的洪积物沉积而成。(2)削弱了来自西北的

寒冷空气的侵袭,抬升了东南季风(夏季风),在该地区形成较多的地形雨;阻挡了沙漠的东移;山中

植被有效地减弱了水土流失和山洪暴发,起到了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

二、气候

1.热量带与温度带

(1)热量带:根据地球表面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以回归线、极圈为界线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

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中国跨50多个纬度,大部分是北温带,还有一小部

分热带,没有寒带。

(2)温度带:我国根据的积温划分有温度带,大致为以古长城、天山为界,北侧为中温带,

南侧为暖温带:以秦岭、淮河为界,北侧为暖温带,南侧为亚热带;另外还有热带、亚寒带、青藏高

寒区。

2.气候要素

(1)影响气温的因素

影响因素气温高的原因气温低的原因

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晴天多,日照纬度高、太阳高度小,阴天多,

时间长日照时间短

气压带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光低压带控制阴天多,云层厚削弱

照强作用强

海陆热力性质差夏季的陆地、冬季的海洋冬季的陆地'夏季的海洋

地形谷地、低地、盆地,热里不易散失山地'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保

温作用弱

坡向向阳坡、冷空气的背风坡背阳城、冷空气的迎风坡

反射率反射率低,吸收热里多反射率越高,吸收热里越少(新

雪最曷)

风向受低纬吹向高纬的暖空气影响(北半受高纬吹向低纬的冷空气影响

球偏南风,南半球偏北风),夏季风(北半球偏北风,南半球偏南风)

冬季风

洋流沿岸暖流经过沿岸寒流经过

(2)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形成条件影响因素降水多的原因降水少的原因

1、充足的水汽海陆位置沿海水汽充足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风向海洋吹来的风(夏季风)陆地吹来的风(冬季风)

或陆地吹来的砥过海洋

等较大的水面常来水汽

山脉走向山脉走向与湿闰气流方向山脉走向与湿闰气流方向

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地形类型平原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

原上地势高,水汽难以进

洋流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寒流上空水汽少

地面状况植被覆盖至高,水域面租植被破坏严重,地表沙土

大为主

2、空气降温过程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高压带控制空气下沉升

温,水汽容易疑结温,水汽不易凝结

凤带西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信风荒、极地东风带高纬

容易凝结吹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

天气系统气旋、锋侬气上升反气旋空气下沆

地形类型山地迎风坡空气上升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

下垫面状暖湿气流遇到泠地面(海

况面)、寒喻交汇、暖流

遇到泠海面(多雾)

3、凝结核城市雨岛

3.气候成因

(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形成因子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太阳辐射(纬度位

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递减

置)

气压带、风低气压带控制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干燥;西风带控制多雨,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干

大气

带燥;海风控制多雨,陆风(离岸风)控制少雨;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增温,反之降温

环流

季风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冬季风控制低温少雨

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

海陆分布

少,季节分配不均匀

下垫

山地、高原较同纬度平原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

面地形

降水多

洋流暖流使沿岸气温增高,降水增多;寒流使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2)不同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及其原因

雨型气候类型形成原因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湿润气流

少雨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控制

极地气候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东风带控制

三、河流特征

1.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要素影响因素

「流量一一流域面积、水源补给、蒸发、下渗等

-水位一一水源补给类型的变化

水文

_会■沙量窿水弼鹿、流藻、植被、+后

一特征一

河-结冰期(凌汛)一一最冷月均温(流向)

流L落差(水能)一一流量、落差、峡谷

特一「源地、流程、入海(湖)

征-流向一一地形、地势

—水系

特征一一支流——气候、地形

-流域面积一一地形、地势

L水系形状一一地形、地势

/流域面积小

水系特征、支流少、流程短

分布特点(内通地区

节山麓山谷

河冰雪融水

流河水补给《图例

大气降水季节性河流

水量小、变化大

聚落

水文特征有春汛与夏汛(主要

我业区

冬季断流、有冰期

2.河流凹岸与凸岸

凹岸、凸岸指的是陆地向内凹或外凸,不是指河流。图中甲、丁即为凸岸,乙丙即为凹岸。不管

北半球、还南是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j-J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n__n

四、农业生产

1.光照与热量

(D光照主要是指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光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

时数的因素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海拔高度有关。通常太阳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时数越长,

光照就越充足。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高,比如新疆的长绒棉、青藏高原

的青黑

(2)热量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热量,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各种物理

过程的综合结果。一个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一般来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

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高;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热量低。热量状况最直观的描述就

是温度。

区别一一光照充足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2.气候生长期与作物生长期

(日平均气温5"C作为界限)

桃树为100天左右。

3.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业部门、农业地域类型、土地利用类型

‘横食作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农作物Jj油料作物:如、等

植料作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J「暖温带水果:如______________等

'经济作物]水果一亚热带水果:如_____________等

I热带水果:如、等

怖化

例举所属概念

水稻农作物(粮食作物〉

种植业农业部门

水稻种植业农业地域类型

水田土地利用类型

4.春小麦与冬小麦

春小麦:往往春天播种,秋季收割,分布在纬度较高地区,如我国东北平原、美国北部小麦带。

冬小麦:往往前一年秋天播种,第二年春末夏初收割,分布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

如我国华北平原、美国中部的小麦带等。

5.农业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粗放农业与密集农业

农业集约经营是与农业粗放经营相对而言的,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单产的高低。集约经营一般有较

多的资金、生产资料、劳动力和技术投入,在一定面积上精耕细作,从产出看单位面积产量,土地利

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都很高。

粗放农业是指采用粗放经营方式的农业类型(如游牧业、热带迁移农业)。

密集农业包括劳动密集型农业(如水稻种植业)、资金密集型农业(如商品谷物农业)等。

6.我国主要农业区气候条件的比较

8.我国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图

东北平主产区大宗农产品

啦主产

区东北平原主产区水稻、玉米、畜产品

黄淮海平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小麦、玉米、棉花

原主产区

长江流域主产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水产

长江流域

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小麦、玉米

汾湖平原一

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小麦

华南主产区水稻、甘蔗、水产

■农产品主产区

华南主产区甘肃新疆主产区棉花、小麦

9.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

①东北商品粮基地35a

②黄淮海商品粮棉畜基地⑤黄土高原农业果业基地

③长江中游平原商品粮油基地⑥西部畜牧奶业基地

④华南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五、区域与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即生态)和人文环境(即经济、社会)。要描述地理环境,必须从经济、

社会、生态三个角度进行。

(2)描述自然环境,一般从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植被、资源等角度进行。

(3)描述人文环境,一般从人口、城市、工农业生产、交通等角度进行。

2.地理特征描述

(1)描述角度

①位置特征=纬度位置(南北半球、热量带、气候类型)+经度位置(大洲V大洋归属,东、西岸及内

陆,气候类型)+海陆位置(气候类型、交通通达度)+相对位置(下垫面环境的特殊性)。

②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地势倾斜方向、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低+特殊

地貌(冰川、荒漠、黄土、海岸线曲折/平直)等。

③气候特征=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水热组合(如雨热

同期)

④天气特征=气温(气压)高低+阴晴+雨雪(降水强度大小、雨区范围)+风(风向、风速)+光照。

⑤水文特征=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落差+流速。

⑥水系特征=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多少+河网密度+河道深浅/弯曲/宽窄+水系形状。

⑦地表环境特征=地形地貌+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水系(河湖多少及其突出特征)。

⑧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部门结构+农业生产对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单产高/低+商

品率+机械化水平+地区生产专门化。

⑨工业生产特征=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原料、市场的对外依赖程度

等。

⑨区域地理特征=自然环境特征(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资源)+社会经济特征(产业

活动、交通运输、城市、人口等)

(2)描述技巧

①把握描述方向和角度。明确描述的方向,即描述的对象在哪里、是什么。确定描述的角度,即

从哪些方面来概括,确保要点全面无遗漏。

②看图说话,读表归纳。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结合,以获得完整的地

理特征信息。对图表信息归纳概括,结合问题进行必要的取舍,确保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③规范表达,描述专业。用规范的地理术语表达,关键词要准确;答案组织点要全、话要短,先

主后次,层次分明。

3.地理原因分析

“原因”是全国卷地理综合题设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意在考查对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的理解程度,以甄别综合思维能力与水平。因此复习备考中要高度关注“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

多果”的逻辑分析。

(1)地形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一一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

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

搬运、沉积作用等);

(2)气候成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

流)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

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影响的结果。

(3)“水环境”成因=气候+地形+植被

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

结冰期及长短;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的含沙量的大小、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

(4)环境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人为原因(侧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

影响);

(5)自然灾害成因=天(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人(不合理的

人类活动)。

3.发展条件评价

(1)评价角度

①河流航运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地势落差;径流量大小;水位深浅和季节变化;结冰期长短;

河网密度、通航里程长短等)+社会经济条件(流流经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运输需求);

多种运输方式联运等)。

②水能开发条件=自然条件(落差+流量+峡谷)+社会经济条件(资金+技术+市场)。

③农业区位条件=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经济因素(市场、地价、劳动力、交通等)+

社会因素(资金、技术、政策等)。

④工业区位条件=自然因素(原料、燃料、土地、水源等)+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交

通、科技等)+社会因素(政策、资金、信息、环境等)。

⑤城市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一影响城市形成)+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

交通、政治、科技等一促进城市发展)。

⑥交通线的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运输需求: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国防安全等)是

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影响选线+技术因素克服自然条件的制约。

⑦港口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港阔、水深、避风)+腹地范围及其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港口兴衰+城市是港口发展的重要依托(人财物支持)。

⑧区域发展条件=自然因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

土地等)+社会因素(政策、环境、科技等)。区域发展条件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

在综合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发展方向。

2.评价技巧

①理清要点,综合分析。要理清要点、构建思维模型,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多角度分析,

防止思路狭窄,遗漏要点。

②利弊均衡,全面分析。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影响某一人类活动区位形成与发展的优势条件

与限制性因素,并对其作出有利与不利的评价。

③抓住主导,重点分析。理清各影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找出决定性因素。针对主导因素,结合

区域特征因地制宜进行重点评价与分析,避免套用、空泛。

④纵看变化,动态分析。把握影响因素的变化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发展条件的变化。

⑤按图索骥,论从图出:高考对区位条件的考查多以区域为载体,将解答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巧妙

地隐藏在图表中,对图中自然、人文要素和区域特征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往往是答案组织的关键所在。

[示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答案](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2)特点:(除北

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的

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

大,落差大,水能资丰富;(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

破坏和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需求,(对

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六、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1)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

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2)生态破坏是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如生物、土壤的破坏,造成土地沙化、土地次生盐碱化、水

土流失等。

2.荒漠化、石漠化、盐碱化

(1)荒漠化: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荒

漠化主要出现在气候干旱的草原和沙漠边缘的绿洲地区。

(2)石漠化:在喀斯特地貌区,由于人类破坏植被导致流水侵蚀加剧,造成表土流失,基岩裸露,

其直接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

(3)次生盐碱化:土壤次生盐碱化一般产生于蒸发旺盛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位于季风区,降水

变率大,地处半湿润地区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地,有较严重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其产生过程

是:在地势低洼地区不合理灌溉一排水不畅,地下水抬升至土壤层一蒸发旺盛,水中盐分在土壤表层

不断积累。

华北平原次生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春季(降水少,气温高,风大,蒸发旺盛),而江淮地区则出

现在7、8月(伏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3.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问题成因及防治措施

存在的主要生态

地区形成原因防治措施

问题

气候干旱,多大风;过度樵采、放牧、开生物固沙,恢复自然植被;合理利用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垦;水资源利用不当水资源发展农林牧;控制人口增长

实行秸秆还田,保持土壤肥力;保护

东北地区黑土流失夏季降水较多,黑土地的开垦

湿地,减少沼泽地的开垦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春旱”气温回升改良灌溉方式,建立现代化的排水系

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快蒸发强;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统,采用农业化学措施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易被冲刷;

黄土高原水土流水高原地形,坡度大;毁林开荒;开矿(煤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矿区土地复垦

矿)

春夏季多暴雨,冲刷土壤;丘陵山区,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解决

水土流失,导致

东南丘陵度较陡,更易侵蚀:能源短缺,乱砍滥伐山区能源利用,如山区小水电,农村

“红漠化”

植被沼气等

水土流失,导致降水多,流水侵蚀强:山地地形,坡度大、

云贵高原禁止陡坡开垦,退耕还林

“石漠化”土层薄;人类对植被破坏、陡坡开垦

4.人地关系原理(可持续发)翟符合系统)示意图

(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资源。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

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产生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

①人口的增长过快,形成庞大的人口压力。(社会系统)

②经济规模的扩大,造成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经济系统)

③传统发展模式(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超过了资源

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④人类将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

(4)分析某一人类活动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从对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影响入手。

【示例】

(1)分析高新企业集聚到雄安新区对当地及整个京津冀地区产生的影响。

(2)分析建设雄安新区对当地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1)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京津冀的产业升级(经济);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济)、增加就

业机会;③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3)对生态环境:①新区建设占用耕地资

源;②城市不透水面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③当地的气候条件改变,热岛效应增强:④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⑤人口、产业的集聚,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对社会经济: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完

善基础设施建设。

5.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直接危害间接危害

危害一工程措施

自然地

理背景区

生物措施社

歹成态效设

整空态

人类不措施T管理措施效

合理活

动资金、技术寻

(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应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

致当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贫瘠,粮食减产;使中下游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湖泊淤积,

调蓄功能减弱,旱涝威胁加重。

(2)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

因多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原因分析要结合区域特征具体分析,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在不同地

区其主要人为因素是有差异的,过度垦殖、农牧争地是农牧交错地带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放牧、

开矿是内蒙古草原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樵、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部绿洲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

因素。

(3)治理措施: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对应措施,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

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

6.地理问题及措施

1.思维角度

①区域发展中的问题表现不同、成因各异,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矛盾关

系。区域发展问题主要有两类:区域特征一限制性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一人地关系矛盾。

②对区域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要从区域特征出发遵循“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症

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自然灾害防治措施或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工程措

施(因地制宜)+组织管理措施(法律法规、意识宣传、应急预警机制)+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

草等)。

2.答题技巧

区域发展中问题表现不同,成因各异,但它们所揭示出的最核心的本质是相同的,那就是人类发

展与区域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既包括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包括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

①瞄准问题,分析原因。对于措施类问题,在解答时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自

然原因多是区域发展中的限制性因素,如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短缺;人为原因多是不合理

的人类活动导致的人地关系矛盾,如长江中游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湖泊萎缩导致洪涝威胁加重。

②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解题时注意两个方面:一遵循“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原则,充分考

虑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针对不同问题对症下药。如下表所示:

问题表现措施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人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问题口素质较低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鼓励生育,接纳国外移民

区域工业化与城产业升级困难、城市建设相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构建大城市群,城市群内各城

市化问题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市合理分工与合作;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升级;

有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均衡,

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广技能技术,实施节能管理;优化能源结构,大

我国的能源问题开发难度大;能源消费结构

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建设石油储备基地:

不合理;能源需求增长快,

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

供求矛盾突出

人均粮食产量不高;耕地面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

我国的粮食问题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产田、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经营管理模式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

频发质量;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传统工业区改造传统产业衰落、环境污染严

调整工业布局,各行业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治理环境污

问题重

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区域协调发展问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区域合作,共同发展

上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

流域开发问题

污染发展农、林、牧、渔业;改善环境与发展旅游相结合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扩大林草种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实行合理放牧:大力开展矿区的土

地复垦工作;综合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盐碱地的治理: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间作

黄淮海平原一一旱涝、盐碱、

套种等。防治风沙的措施:营造防护林;种草治沙。防止旱涝灾害的

风沙

环境问题发生:兴修水利;加强生态建设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体系,调节农、林、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兴建污水处理厂;农业污染防治;充分利

水污染问题

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完善环境法律法规,污水达标排放

【示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贝尔雀巢有限公司是内蒙古一家知名企业,主要经营全脂奶粉等产品。公司与内蒙古许多牧

场建立联系,以当地牛奶为原料,就地加工,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我国奶粉产业较多,但奶源、技术、设备、配方等方面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产业链不成熟,

同质化现象严重,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能被消费者认可并且熟知的品牌较少,在国际竞

争中层次较低。下为呼伦贝尔雀巢奶粉产业生产加工示意图。

(1)指出呼伦贝尔雀巢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发展奶粉产业的有利条件。

(2)说明我国奶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请为呼伦贝尔雀巢奶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内蒙古有丰富的天然草场,乳畜业发达,奶源充足;内蒙古污染较少,奶源质量好;当

地有廉价劳动力;全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广阔;交通运输的发展。(2)产业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

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意识;和国际差距大。(3)树立品牌意识;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

附加值;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创新科学技术,加大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开发新的市场;加

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转移

(1)产业结构升级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中,产业比重由第一产业占主导,逐渐过渡

到第二产业占主导,直到第三产业占主导的发展过程。以发达国家为例,其升级过程为:劳动力密集

型产业f资本密集型工业一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一主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

业。

(2)产业转移是与产业升级过程相伴出现的一种现象。狭义的产业转移是指第二产业的转移,是发

达地区在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相对落后的产业因失去优势条件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发生的产业转

移。实质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较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

发展。

2.内陆特区(经济区)区位因素分析

我国陆地边境线总长2.28万公里,同14个国家毗邻,辐射区域大,开放空间广阔。广西是东盟

合作高地,云南、西藏是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新疆、甘肃是向西开放基地,东北三省和内蒙古

是东北亚开放重要枢纽。内陆特区(经济区)区位因素分析如下图所示:

_」一相邻位置一面向中亚、西亚、南亚一口岸优势

位置"L交通位置一铁路接通“欧亚大陆桥”

内―」一对外—与中亚等地区域合作

陆政策对内一发展西部、边疆、民族地区

特_「农产品

区资源-能源

瓯1-文化旅游资源

因土地一地价低

资金一特区吸引力和优惠政策一内、外资

劳动力----成本低

3.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区际联系

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相对优势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劳动力、自然资源丰富

经济要素流动资金、信息、产品流向落后地区资源、劳动力流向发达地区

区际联系方式人口流动(我国的民工流)、资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产业转移

实例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海与新疆的对口支援等

4.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整合

(1)流域综合开发、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城市化

案例河段优势条件及开发方向问题及整治措施

流域综上游水能丰富~水电开发,西电东送输出基地水土流失~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建设;

合开发封山育林、育灌、育草

(长江流中游平原面积广大一商品粮棉油基地:铁矿、洪涝频发~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三峡工程、退耕还湖,

域)有色金属丰富f钢铁、有色冶金搞好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沿海、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发展水平水环境(太湖蓝藻)、大气环境质量普遍下降~调整、优

高一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建成化产业结构,淘汰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

亚太地区国际门户、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世业和第三产业;加强污染治理

界级城市群

区域农±地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耕地集中连片f湿地退化f退耕还湿,建立湿地保护区

业发展资源商品粮基地、大豆、甜菜生产基地(松嫩平黑土冲刷f植树造林,黑土培肥

(东北地原、三江平原)

区)森林树种多,林木蓄积量大f全国最大的林业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f以营林为主,合理采

资源基地,发展速生丰产林和特色农业、特色伐(以育定采),建设自然保护区

农产品加工

资源型①地理位置优越,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①煤炭资源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地区的消费市场广阔;②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竭,传统产业衰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②治理环境污

可持续水陆交通便利;③造基落;②环境污染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发展(鲁煤炭丰富,离铁矿严重,生态环境

尔区)区近恶化

经济发①地利:自然条件①工业化:劳动密集型产业①产业升级面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

达地区优越;毗邻港澳,(前店后厂)一高新技术产临困境;②城市业、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第三产

的发展与东南亚相邻;②业、装备制造业;②我国主建设相对落后;业,推断产业升级;②加强产业分工

(珠江三人和:著名侨乡;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③生态环境问与合作,促进珠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协

角洲)人口稠密,劳动力基地;③建立以轻工业为主,题日趋严重调与发展;③加强规划与管理,加强

丰富;③天时:改轻重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

革开放政策系,形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④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资源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

案例原因(因素)影响

西气东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对东部: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

输资源贫乏;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受经大气环境。

济发展水平制约消费量小对西部: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

加就业机会;对沿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东亚产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对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污染

业转移内部交易成本(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减向外转移,环境污染改善;引起失业人口增加1。

少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占领市场,避对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加快工

开关税壁垒)、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业化进程;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缓解就业压力

国家政策调整、用地紧张、地价上涨、污染

严重)等

5.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比较

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