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0mw-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发电系统等光电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1页
年产-50mw-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发电系统等光电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2页
年产-50mw-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发电系统等光电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3页
年产-50mw-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发电系统等光电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4页
年产-50mw-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发电系统等光电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产50MW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发电系统等光电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PAGE1301.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年产50MW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发电系统等光电系列产品生产项目1.1.2承办单位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法定代表人:1.1.3承办单位概况XX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省会合肥——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一家专业从事太阳能光电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照明系列(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草坪灯、景观灯、地埋灯)、太阳能交通信号灯(道路信号灯、水上航标灯)、太阳能消防警示灯、太阳能广告灯箱、太阳能杀虫灯系列、太阳能发电系统等。公司生产的产品外观新颖、质量可靠,节能、环保、安全、无污染,广泛用于室内外照明、景观亮化、交通安全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与市场发展前景。公司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等高级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同时公司还与合肥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研发力量雄厚,技术工艺先进,生产设备齐全,售后服务完善,内部管理科学,并坚持“以创新谋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立市场”的经营理念,欢迎各地客商前来洽谈惠顾。1.1.4项目建设背景、意义和必要性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持和发展社会经济、人类生活及物质文明的最基本因素,人们的各种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能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尤其是近一百年来,产业革命后工业的大发展及全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人类对能源的消耗量急剧增长。人类目前使用主要化石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在1971-2002年的平均年增长率是2%,在2001-2004年为3.7%,其中2003-2004年为4.3%。增长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亚太地区在2001-2004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6%,特别是中国,在2003-2004年,达到了15%。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综合分析及预测办公室(EIA)于2007年5月发表的“2007能源形势”(EnergyOutlook2007)(DOE/EIA-0484(2007))估计,世界能源消费量从2004年到2030年预计将增加57%。在燃料中,石油一直占有最大份额,2004年占38%。到2030年将降低为34%。煤炭是消费量增长最快的燃料,在世界能源份额从2003年的25%,只经过一年,2004年就提高到26%,预计2030年将增加到28%。在这期间,发电用煤将占世界煤耗量的2/3。世界工业用煤增长量中,中国将大约占78%。到2030年,全世界消耗的一次能源要比1990年增加120%。然而地球上化石燃料的蕴藏量是有限的,根据已探明的储量,全球石油可开采约45年,开然气约61年,煤炭约230年,铀约71年。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60年全球人口将达100亿-110亿,如果到时所有人的能源消费量都达到今天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则地球上主要的35种矿物中,将有1/3在40年内消耗殆尽,包括所有的石油、天然气、煤(假设为2万亿吨)和铀。所以,世界化石燃料的供应正在面临严重短缺的危机局面。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能源消耗量也在迅增加,预计中国到2030年一次能源消费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5%,居世界第一。虽然中国的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目前能源产量居世界第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的水平,一次能源的储量低于世界平均值,能源供应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的能源消费活动,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了环境污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沙漠化日益扩大等现象的出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们逐渐认识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治理大气环境,防止污染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007年1月10日,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在日内瓦发布的“2007年全球风险”报告称,气候变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由全球变暖造成的自然灾害在今后数年内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人口大规模迁移、能源短缺,以及经济和政治动荡。2007年2月2日,会聚了来自130多个国家的2500多名专家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表了第4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这份报告综合了全世界科学家6年来的科学研究成果,报告称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过去5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很可能”(指正确性在90%以上)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有关。报告预测,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8-4℃,21世纪海平面将至少上升19-37cm,如果近年出现的北极冰层大量融化的趋势继续发展,海平面最多将升高28-58cmEnergyOutlook2007统计并预测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在1990-2030年的CO2排放量,见表1-1。表1-1部分国家和地区1990-2030年的CO2排放量(单位:百万吨)国家/地区历史数据预测数据2004-2030年平均增长率(%)19902003200420102015202020252030美国498958005923621465896944742579501.1加拿大4745895846486596947227501.0墨西哥3003853854815325926446992.3日本101512441262127412901294129713060.1韩国2384754975235746146496911.3澳大利亚/新西兰2914104244724905165495731.2俄罗斯233416021685180919082018211421851.0中国2241389847076497760787959947112393.4印度57810401111128315071720194021562.6中东40512111289160217881976214323062.3非洲649895919114012911423154316552.3中南美洲6739811027123514131562170818512.3总计21246255082692230860338893685439789428801.8由表1-1可见,世界CO2排放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8%,到2030年CO2排放量将是1990年两倍多。而中国是以年平均增长率3.4%的速度在增加,虽然中国的CO2人均排放量不算高,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排放总量很快就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位。而且中国中能源利用率不高,能源消费以燃煤为主,煤炭中所含的硫等有害成分很高,所以受到普遍关注。据世界银行估计,到2020年中国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环境和健康损失,将达到GDP总量的13%。减少CO2排放量,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制约着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太阳能作为XX和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因为其具有清洁环保、永不衰竭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太阳每秒释放出的能量是3.865×1026J,相当于每秒燃烧1.32×1026吨标准煤所产生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太阳辐射的能量大约只有1/22亿到达地球,大约为173×104亿千瓦。其中,约19%被大气吸收;约30%被大气和尘粒和地面反射回宇宙空间;穿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约占51%(81×104亿千瓦)。由于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到达陆地表面的能量大约只有17×104亿千瓦,占到达地球范围内太阳辐射能的10%。这个能量相当于全球1年内消耗总能量的3.5万倍。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制成第一个效率为6%的太阳能电池,经改进效率达到10%,并于1958年装备美国先锋1号人造卫星,成功运行8年。20世纪70年代前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用于外层空间。20纪世70年代以后随着技术进步,开始在地面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推广到很多领域。近年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加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为了应对化石燃料逐渐短缺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逐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在能源供应领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辐射总量在3.3×103~8.4×106千焦/米2·年之间。全国三分之二以上国土面积和年总日照量都已超过5020MJ/m2,年平均日明时间已超过2200小时,属于太阳能利用丰富地区,具有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可现生能源法》和“十一五”规划都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高到国家和战略地位,各省市也都相应的制定了利用XX的发展规划,如城市建筑节能、城市亮化、景观照明、街道照明、小区照明、公共场所照明,这些都为太阳能末端应用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巨大商机。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对于节约常规能源,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于促进安徽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决定》(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4)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6)《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2006-2020年)》(7)《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合肥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实施工作的通知》(皖政秘[2004]157号)(8)《合肥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实施方案》(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0)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资料1.3项目概况1.3.1建设地点合肥经济开发区锦绣大道225号1.3.2建设规模本项目投资67000万元,建设太阳能光伏产品研发生产基地。本项目竣工后,年产太阳能电池片50MW、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10MW、太阳能光电照明产品100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400KW,年销售收入196000万元,年利润29446.6万元。1.3.3主要建设内容(1)建设1号厂房、2号厂房、3号厂房、4号厂房、5号厂房、6号厂房和7号厂房,建筑面积75936平方米。(2)根据生产纲领和生产工艺要求购置生产设备(3)新建公用辅助建筑●行政办公楼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技术研发中心大楼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测试中心楼建筑面积1470平方米●员工宿舍楼和员工餐厅建筑面积5590平方米●门卫建筑面积50平方米●污水处理站建筑面积90平方米●变配电房建筑面积100平方米(4)公用辅助工程●给排水管网●供电线网及照明●围墙●道路、广场、停车场●消防●绿化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或指标备注1建设规模1.1总投资万元670001.1.1其中:建设投资万元59814.21.1.2建设期贷款利息万元1900.81.1.3铺底流动资金万元52851.2征地亩1501.3职工人数人6242生产规模2.1太阳能电池片MW502.2太阳能电池组件MW102.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KW4002.4太阳能光电照明产品KW1003经济指标3.1年销售收入万元1960003.2总成本费用万元155797.73.3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10755.73.4(其中:增值税)万元(9689.7)3.5年利润总额万元29446.63.6投资利润率%37.123.7投资利税率%50.683.8投资回收期(静态)年4.55含建设期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动态)年6.65含建设期所得税后3.9内部收益率%38.33所得税后3.10净现值(I=12%)万元80433.8所得税后3.11盈亏平衡点%41.933.12借款偿还期年4.23

2.市场预测2.1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2.1.1太阳能电池生产现状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恰宾、富勒和皮尔松制成第一个效率为6%的太阳电池,经过改进,效率达到了10%,并于1958年装备于美国的先锋1号人造卫星上,成功地运行了8年。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光伏发电主要是在外层空间应用,至今人类发射的航天器绝大多数是用光伏发电作为动力的,光伏电源为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技术的进步,太阳电池的材料、结构、制造工艺等方面不断改进,降低了生产成本,开始在地面应用,光伏发电逐渐推广到很多领域,但价格偏高。1997年前太阳电池产量的年增长率平均为12%左右,由于一些国家宣布实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1997年增长率就达到了42%。全球1977-1989年的太阳电池历年产量见表2-1,1990-2006年的太阳电池产量如图2-1所示,2007年的产量达到了4000MW。在1997-2007年的10年中,平均年增长率为41.3%,最近5年,更是达到了49.5%。可见,近年来光伏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表2-1全球1977-1989年太阳电池产量年度1977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产量(MW)0.59.321.625.024.427.529.135.042.2图2-1全球1990-2006年太阳电池产量(单位:MW)在很长时间内,太阳电池产量基本上一直是美国居第一位,1999年开始被日本超过,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到2007年,中国迅速崛起,产量已经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一位。全球2006-2007年太阳电池产量见表2-2。表2-2全球2006-2007年太阳电池产量国家/地区2006年2007年产量(MW)比例(%)产量(MW)比例(%)日本926.836.19920.023.00中国大陆438.017.101088.027.2中国台湾169.56.62368.09.20德国508.019.83810.020.25欧洲其他172.36.73252.86.32美国179.67.01266.16.65世界其他166.96.52295.157.38总计2561.21004000.05100据欧盟在2008年2月发表的PhotovoltaicEnergyBarometer统计,世界前15个最大光伏公司2006年、2007年的产量见表2-3,其中容量是指生产能力。表2-3世界前15个最大光伏公司2006年、2007年的产量公司国家/地区产量(MW)容量(MW)20062007①20072008①Q-Cells德国253389516925Sharp日本434363710710无锡尚德中国1583275401000Kyocera日本180207240300FirstSolar美国60207308323茂迪中国台湾102196240400Sanyo日本155165265350SunPower美国-菲律宾63150214414保定英利中国35143200400Solarworld德国86130205260Mitsubishi日本111121150150BPSolar美国-英国86102130130晶澳太阳能中国25113175425江苏林洋中国2588240360Isofoton西班牙6185135180其他公司6409481908总计24743733617610249①初步数据。2.1.2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光伏发电开始在地面应用以来,在相当长时期内,主要是在无电地区离网应用,为解决偏远地区农、牧民的基本生活用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航标灯、微波通信中继站、铁路信号、太阳能水泵等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源。离网光伏系统应用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为解决工、农业特殊用电需要做出了贡献。1990年德国率先提出了“一千个太阳能屋顶计划”,在居民住宅屋顶上安装容量为1-5KW的光伏并网系统,由于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项目结束时共安装了屋顶光伏系统2056套。以此为契机,德国在1995年安装光伏系统容量为5MW,1996年增加一倍,达到10MW,1999年更是扩大为15.6MW。1999年1月德国开始实施“十万屋顶计划”。2000年安装光伏系统容量超过40MW,2006年为850MW,2007年增加到1103MW,累计安装量已经达到3846MW,其中,离网光伏系统35MW,其余都是并网系统。目前,德国的光伏市场已从探索阶段发展成为繁荣的专业市场,其安装总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EPIA在2008年2月发表达的GlobalMarketOutlookforPhotovoltaicsuntil2012研究报告中,统计了1994年以来欧洲和全球的光伏安装量,见表2-4。表2-41994年以来欧洲和全球的光伏安装量(单位:MW)年度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欧洲901281882663735431089198129714500全球502580669795948115014281762220127953847525368519100*2007年统计到12月报告同时还对2012年之前一些国家的光伏市场发展进行了预测,根据政府和有关机构对光伏的支持力度,提出了两种方案:低方案是指完全按照市场运作规律,没有任何额外的支持机制的情况;高方案是指在很多国家实行政策支持的机制。不同的方案下,光伏市场的发展速度也不一样,一些国家光伏市场的逐年预测见表2-5。表2-5一些国家光伏市场的逐年预测(单位:MW)年底国家/地区低方案高方案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德国850110015001500150016501800850110015001750200022002400西班牙9730030030040040040097300500500600600600意大利1240801302002703601240150300400540730希腊1.2210501001301801.2220100200270360法国1445601202002703001445150250300400540葡萄牙21015203040502102040507090美国141259350600100013501800141259400800140019002550中国1220253550709012203570100140180日本286230200200200270360286230300400500680910韩国21501002504005407302150150300500680910印度12201002003004105452120150300400540730其他地区150170200250300410545150170250350500680910总计159822462940365546805810722015982246362551606950870010910注:2007-2012年的数据均为估计算近年来世界光伏市场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并网光伏系统所占份额迅速扩大,在2001年并网光伏系统的用量就超过了离网光伏系统,此后差距逐渐拉大,并网光伏系统所占份额变化见表2-6。表2-6并网光伏系统所占份额变化年度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份额(%)7.921.323.529.941.750.451.455.565.9~70~75~80据欧盟在2008年2月发表的PhotovoltaicEnergyBarometer统计,由于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努力,2007年欧盟安装了1541.2MW,其中并网光伏系统占绝大多数,达到了99.5%,而离网光伏系统只占0.5%,使2007年欧盟的总安装量达到了4689.5MW。累计安装的并网光伏系统占97.3%,离网光伏系统只占2.7%。世界并网光伏系统所占份额的平均值也达到了80%。可见,光伏发电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替代作用。在亚洲,除日本外,韩国的光伏市场发展也很迅速,在2003年光伏系统安装量为6MW,到2006年末已累计安装34MW,其中包括37座商业电站,容量总共10MW,3年中增长了将近6倍,预计在2007年安装量为40MW,2008年将达到100MW。韩国计划到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要占总发电量的8.4%,其中有10万套户用屋顶光伏系统,每套容量为3KW,共计300MW;4万套公共建筑屋顶光伏系统,每套10KW,共计400MW;3万座分布式电站,每座大约20KW,这样,光伏系统累计安装量将达到1.3GW。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韩国开始实施第二个光伏发展十年计划,参照德国发展光伏的经验,政府采取的扶助政策是,对小于30KW的光伏系统,上网电力以711.25韩元/KW·h(大约合0.55欧元/KW·h)的价格收购;对大于30KW的光伏系统,上网电力以677.38韩元/KW·h(大约合0.52欧元/KW·h)的价格收购;另外还有15年的投资退税等优惠措施。可以预料韩国的光伏市场将会得到迅速的扩展。至2000年末,全球累计安装光伏系统1200MW,到2007年已超过9200MW。1998年以来,年平均安装量的增长率超过了35%。2007年光伏产业的产值已超过130亿欧元。2.2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中国于1958年开始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研究开发,1971年首次将太阳电池成功地应用在“东方红二号”人造卫星上。此后,由于技术的发展,1973年开始将太阳电池应用于地面,首先在天津港用于航标灯电源。1977年全国太阳电池产量只有1.1KW,价格为200元/W左右。由于受到价格和产量的限制,市场发展缓慢,在地面应用仅限于小功率电源系统,功率一般在几瓦到几十瓦。20世纪70年代,中国建立了一批光伏生产企业,但是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80年代中期,先后引进了5条单晶硅和1条非晶硅太阳电池生产线设备,提高了产品质量,年生产能力猛增到4.5MW,销售价格从1980年的80元/W下降到50元/W左右,然而实际产量只有几百千瓦。2000年开始,由于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及政府项目的实施,特别是2002年国家启动了“送电到乡”工程,在西部七省区共安排了47亿元资金,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四川、西藏和陕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1065个乡镇,建成了721座光伏或风光互补电站和268座小型水电站,解决了约30万户、130万人口的基本生活用电问题。其中,安装了光伏和风光互补电站15.5MW,工程总投资16亿元。2002年全国太阳电池的产量为6MW,2003年就达到了12MW。“送电到乡”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也造就了国内一大批光伏企业,促进了中国光伏产业的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对发展中国的光伏产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近年来,由于欧洲光伏市场,特别是德国和西班牙市场的拉动,中国的光伏生产能力迅速增长,2003年以后,中国的太阳电池年增长量都成倍增加,增长率远超过世界其他各国。表2-7是中国大陆地区近年来太阳电池产量变化情况,到2007年,中国的太阳电池生产量已经超过日本而居世界第一位。表2-7中国大陆地区近年来太阳电池产量变化情况(单位:MW)年度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非晶硅电池0.61.62.026.08.01228.3晶体硅电池2.43.04.01044137.74261059.7总计3.04.66.01250145.74381088年增长率(%)53.330.4100316.7191.4200.6148.4相对太阳电池产量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光伏市场发展却远远落在后面,2007年尽管光伏系统的安装量比2006年增长了一倍,达到了20MW,但是与当年太阳电池产量1088MW相比,只占到1.84%,这就意味着太阳电池产量有98%以上需要出口。累计太阳电池安装量还不到世界总量的1%,虽然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后,对于光伏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各地也都在努力发展光伏应用,一批光伏工程正在兴建,大量应用产品正在推广,但是总体发展还是相当缓慢。1976年以来中国光伏系统年安装量见表2-8。表2-81976年以来中国光伏系统年安装量(单位:MW)年度19761980198519901995200020022004200520062007年安装量0.00050.0080.070.51.553.320.31051020累计安装量0.00050.01650.21.786.6319456570801002.3太阳能光伏市场预测近几年国际上光伏发电快速发展,2007年全球太阳能新装容量达2826MWp,其中德国约占47%,西班牙约占23%,日本约占8%,美国约占8%。2007年,在太阳能光电产业链中有大量的投资集中到新产能的提升上。除此之外,太阳能光电企业在2007年间的贷款融资金额增长了近100亿美元,使得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欧共体联合研究中心在2007年9月发表的PVStatusReport2007报告中指出,2006年光伏产量达到了2529MW(注:各个统计机构的数据稍有不同),年增长率超过了40%,市场营业额为120亿欧元,目前已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预计在2010年市场营业额将达400亿欧元。2007年4月10日,美国PHOTON咨询公司在做了大量调查分析后,在报告中指出,到2010年光伏发电的成本将至少降低40%到0.15美元/KW·h。如果制造、设计、安装都很完美的情况下,在一般太阳光照地区,如德国南部,甚至可以降低到0.12美元/KW·h,或系统价格大约1.85美元/W;而在太阳光照好的地区,如加利福尼亚和西班牙,则可到0.10美元/KW·h以下。到2010年实现光伏电价为0.10-0.15美元/KW·h,将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居民使用电网电价的50%。相应地,光伏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500GW。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逐步稳步增加。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光明工程”先导项目和“送电到乡”工程等国家项目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有力拉动下,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到2007年年底,全国光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100MW)。中国的经济正在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同时又面临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和双重压力。在国际大气候的影响下,中国的光伏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太阳电池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今后在政策驱动和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光伏市场有可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并在2030年以后达到同世界其他国家相一致的目标,逐渐实现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达到常规电价的水平。2008年3月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对“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做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要达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4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约150万吨,减少烟尘年排放量约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6亿吨,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KW,年产能量5.4亿KW·h,折合标准煤19万吨。随着常规能源的逐渐减少,国际石油价格在不断飙升,同时人们对于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问题也日益重视。逐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太阳能光伏发电在相当长时期内,将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经过一定时间,将会逐渐在能源结构中占有相当的份额,可以预期,到21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成为主要的能源,一个光辉灿烂的太阳能新时代必将到来。太阳能照明及光伏发电在国内市场近年迅猛发展,太阳能储存能源极其巨大,是人类取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宝库,光电池可以把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以此做照明灯具的能源使发光体发光。本项目主要研制太阳能光电产品,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照明产品、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灯具,包括太阳能路灯、庭院灯、景观灯等,是理想的道路照明灯具,广泛应用的学校、医院、道路、公园、工厂、住宅小区等公共场所。太阳能交通指示标志,则是广泛用于道路、水运交通,产品无需外接电源,使用非常方便。目前,虽然全国太阳能灯具生产企业已发展到50多家,但均以小型企业为主,没有形成规模,主要分布在上海、深圳、江苏、浙江等地,而且,很多企业的产品都是以出口为主。从目前国内市场需求来看,虽然太阳能光电产品一次性投入较大,但日后的使用、维护成本较低,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此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明显增加。从目前市场调研情况看,同类企业的产品主要出口海外。由于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太阳能照明、发电等系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使用非常广泛,其市场需求很大。本项目产品在服务国内市场同时,有关产品还将出口海外。本项目目标为努力将安徽的光伏产业做大做强,这对促进我国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形成安徽省在XX领域的产业链、实现可持续、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本项目产品市场广阔。

3.建设规模、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3.1建设规模本项目总投资67000万元,建设太阳能光伏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竣工后,年产太阳能电池片50MW、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10MW、太阳能光电照明产品100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400KW,年销售收入196000万元,年利润29446.6万元。表3-1生产纲领产品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太阳能电池片125.156系列单晶硅片、多晶硅片MW502太阳能电池组件125单晶、156多晶MW103太阳能光电发电系统KW4004太阳能光电照明产品KW100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草坪灯3.2建设内容3.2.1生产厂房和仓库建设1号厂房、2号厂房、3号厂房、4号厂房、5号厂房、6号厂房和7号厂房,建筑面积75936平方米。3.2.2生产设备根据生产纲领和生产工艺要求购置生产设备3.2.3公用辅助建筑(1)行政办公楼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2)技术研发中心大楼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3)测试中心楼建筑面积1470平方米(4)员工宿舍楼和员工餐厅建筑面积5590平方米(5)门卫建筑面积50平方米(6)污水处理站建筑面积90平方米(7)变配电房建筑面积100平方米3.2.4公用辅助工程(1)给排水管网(2)供电线网及照明(3)围墙(4)道路、广场、停车场(5)消防(6)绿化3.2.5工程项目表3-2工程项目表序号工程名称功用建筑面积(㎡)备注1生产车间和仓库1.11号厂房太阳能光电照明产品生产车间48001.22号厂房原辅材料库100801.33号厂房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生产车间115201.44号厂房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生产车间46081.55号厂房成品库86401.66号厂房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车间74881.77号厂房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车间28800小计759362公用辅助建筑2.1行政办公楼110002.2技术研发中心大楼110002.3测试中心14702.4员工宿舍和餐厅55902.5门卫60三处2.6污水处理站902.7变配电房100小计293103公用辅助工程3.1给排水管网3.2供电线网及照明3.3围墙3.4道路、广场、停车场3.5消防3.6绿化合计1052463.3产品方案表3-3产品方案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年产量包装方式1太阳能电池片125单晶MW30纸箱包装,1000片/箱156多晶MW202太阳能电池组件156多晶,220WMW4纸箱包装,每箱2组125单晶,175WMW5125单晶,80WMW13太阳能照明产品125单晶,126多晶KW1004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125单晶,175WKW400

4.厂址选择4.1厂址位置本项目占地150亩。4.2建设条件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合肥市南郊,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在中西部13个开发区中发展速度位居首位。开发区规划区域39平方公里,东近骆岗机场,西贴合九铁路,南滨巢湖,北接312国道。开发区已实现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齐全、建厂条件十分优越。4.2.1自然条件(1)地形本项目用地平整,地质条件较好,地形地貌变化不大,地下无人防工程及管线。已实现“七通一平”,适合工厂建设。(2)气象水文条件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适宜工厂建设。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20.6最热月平均气温28.2最冷月平均气温2.1土壤冻结最大深度110mm年相对湿度76%年平均降雪日10.7天最大积雪厚度450mm年平均风速2.6m/s年平均降水量988.4mm年平均气压101.25kpa全年主导风向东北风4.2.2交通条件本项目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距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明珠广场、明珠国际大酒店、安徽国际会展中心2公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合肥市南郊,开发区行政规划区域39平方公里,东近骆岗机场,西贴合九铁路,南邻巢湖,北接312国道。交通十分便利。4.2.3公用设施条件(1)供电开发区高压电网经过厂区大门外,本项目需要,供电部门可免费增容。(2)供水开发区自来水供水主管已铺设到厂区,供水十分方便。(3)排水开发区内已有排污管直通市排污总管,本项目的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至开放区排污管内。

5.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5.1设计原则与工厂组成5.1.1设计原则(1)本产品为高新技术产品,设计中要广泛采用与生产纲领相适应的新工艺新技术,建成最高水平的生产线。(2)工艺方法的确定,主要工艺设备的选型都要围绕质量目标和经济目标进行。(3)坚持“少投入、多产出”原则,尽量选用精度和质量都满足要求的国内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要以保证质量、有利安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效率为前提,有重点地采用自动控制、自动检测等。(4)厂房设计要结合中国国情,按照产品及工艺要求适当提高标准,特别是密封、防尘、保温。(5)环保、消防、安全卫生设施要贯彻“三同时”原则。5.1.2生产纲领表5-1生产纲领一览表产品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太阳能电池片125.156系列单晶硅片、多晶硅片MW502太阳能电池组件125单晶、156多晶MW103太阳能光电发电系统KW4004太阳能光电照明产品KW100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草坪灯5.1.3工作制度根据国家行业标准(JBJ/T2-2000)及有关规定,工厂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全年工作250天。根据本项目生产特点,生产车间实行2班工作制,每班工作8小时。5.1.4工厂组成及任务表5-2工厂组成与任务一览表序号部门名称工作任务备注一生产部门1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车间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生产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生产车间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生产3太阳能光电照明产品生产车间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草坪灯、交通标志灯等产品生产二辅助部门1研发中心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推广2生产技术部门生产调度提供技术支持3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产品质量检验、计量4供销部门原辅材料采购供应、市场开拓、产品销售、仓储物流、质量反馈、售后服务5仓库原辅材料及成品储存6公用动力部门水、电等动力供应,环境保护7全厂性设施工厂管理、后勤服务5.2工艺技术方案5.2.1本项目技术基础本项目承办单位安徽派雅XX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太阳能光电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几年来,该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做大量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工作。该公司招贤纳士,引进人才,现已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组成的研发团队,与浙江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投入资金,购置研制设备,在国内调研和消化吸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中心、美国Georgia理工大学光伏中心、德国Fraunhofer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日本Kocera太阳能公司等有关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太阳能光伏产品预研和小规模试生产,取得成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工艺,并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光电产品专用智能控制系统、专用光源等。太阳能照明产品小批量投入市场,受到用户欢迎,产品已通过有关机构检测,制定了照明产品企业标准并上报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目前,该公司太阳能光伏产品已具备产业化条件。5.2.2本项目主要产品(1)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由两个性质各异的部分组成,当太阳能电池板受到光的照射时,能够把光能转变为电能,使电流从一方流向另一方,输出直流电存入蓄电池中。太阳能电池组件就是根据这种原理设计的。从生产技术上来说。从电池组件类型来看,主要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又包括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由电池片、组件边框、钢化玻璃、封装材料以及接线盒等组成。目前,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平均效率为15%,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实验室效率已达24.4%;多晶硅太阳电池效率也达14%,实验室最大效率为19.8%;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稳定效率,单结6~9%,实验室最高效率为12%,多结电池为8~10%,实验室最高效率为11.83%。本项目将采用该公司生产的高效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一流的生产工艺和制作设备,按照国标标准,生产高效、优质的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产品具有性能好,转换效率高(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转换率已达到14%以上),寿命长(使用寿命达25年以上),耐候性和抗冰雹防水能力高等特点。(2)太阳能照明与发电系统本项目生产的太阳能照明灯具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①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②智能控制系统:充放电、灯具的工作和关闭、时间和亮度的设定③蓄电池:白天由太阳能电池向其充电④负载⑤其他装置:灯壳、灯杆、灯座、螺丝、地埋支架等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灯具的持续工作时间为5-7天(每天使用10小时左右)。本项目生产的太阳能照明系统和发电系统,在对目前市场流行的太阳能灯具改进基础上,光电转换效率大于17%,采用自主研发的专用数字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检测和调节充放电控制及保护系统;同时,选配专用晶体管发光灯,可以保证在遇有阴雨天气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10-15天以上(按每天工作10小时计算)。太阳能照明灯具主要特点如下:●光电转换效率大于17%,使用寿命2-25年。●选配专用晶体管发光灯,灯泡使用寿命大于30年。配置专用高效节能灯泡,使用寿命5000小时以上。●采用自主研制数字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检测和调节充放电控制及保护系统。●每天使用10小时左右,并可连续阴雨10-15天。●选择高容量免维护专用蓄电池组,使用寿命5年以上。●工作在安全电压下,不会发生触电事故,一次投资安装,长期受益。●灯内采用智能控制,晚间自动开启,天亮自动关闭。不需专人送电和管理。5.2.3工艺技术方案5.2.3.1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技术方案(1)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材料为P型单晶硅,厚度为0.3-0.5mm左右。上表面为N+型区,构成一个PN+结,顶区表面有栅状金属电极,硅片背面为金属底电极。上下电极分别与N+区和P区形成欧姆接触,整个上表面还均匀覆盖着减反射膜。当入发射光照在电池表面时,光子穿过减反射膜进入硅中,能量大于硅禁带宽度的光子在N+区,PN+结空间电荷区和P区中激发出光生电子—空穴对。各区中的光生载流子如果在复合前能越过耗尽区,就对发光电区作出贡献。光生电子留于N+区,光生空穴留于P区,在PN+结的两侧形成正负电荷的积累,产生光生电压,此为光生伏打效应。当光伏电池两端接一负载后,光电池就从P区经负载流至N+区,负载中就有功率输出。太阳能电池各区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性是不同的。靠近顶区产生阳光电流对短波长的紫光(或紫外光)敏感,约占总光源电流的5-10%(随N+区厚度而变),PN+结空间电荷的光生电流对可见光敏感,约占5%左右。电池基体区域产生的光电流对红外光敏感,占80-90%,是光生电流的主要组成部分。(2)生产工艺技术方案本项目采用高效率太阳能晶体硅片,按照国际标准,生产高效、优质的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产品具有性能好,转换效率高(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已达到14%以上)寿命长(使用寿命达25年以上)等特点。本项目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片的尺寸分别为(103*103)mm2、(125*125)mm2、(156*156)mm2和(210*210)mm2。生产技术成熟、先进,产品的效率为15-18%。(3)生产工艺流程本项目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在生产工艺上,引进德国、美国等国家先进工艺,其特点为转换效率高,符合国际太阳能电池发展的高效、超薄的趋势。本项目主要设备引进德、美、日等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扩散(形成PN结)扩散前清洗制绒原材料(硅片)扩散(形成PN结)扩散前清洗制绒原材料(硅片)PECVD(镀膜)扩散后清洗(去磷硅)刻蚀(周边断路)PECVD(镀膜)扩散后清洗(去磷硅)刻蚀(周边断路)分类检测(按效率)印刷(印刷电极)烧结(电极固化)分类检测(按效率)印刷(印刷电极)烧结(电极固化)电池板成品包装入库热塑封装电池板成品包装入库热塑封装(4)生产工艺简要说明a.清洗制绒不论是单晶硅还是多晶硅,其成型后都要按照一定的尺寸进行切割,切割后的硅片表面会留下一些污染的杂质,大致有油脂、松香、蜡等有机物质,金属、各种无机化合物,以及灰尘和其他可溶性物质。通常使用化学清洗剂来去除这些污染物,常用的有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丙酮、三氯化烯、四氯化碳等)、浓酸、强碱以及高纯中性洗涤剂等。每次清洗后都要用高纯去离子水将硅片冲洗干净。硅片经过初步清洗去污后,要进行表面腐蚀。这是由于机械切割后,在硅片表面留有切痕和损伤层,需要通过表面腐蚀来消除。为了提高太阳电池性能,常常在硅片表面制作绒面,有效的绒面结构使得人射光在表面进行多次反射和折射,可以增加光的吸收率。绒面电池比光面电池的反射损失小,如果再加上减反射膜,反射率可进一步降低,甚至可以达到3%以下。入射光在绒面表面多次折射,改变了人射光在硅中的前进方向,不仅延长了光程,增加了对红外光子的吸收率,而且有较多的光了在靠近P-H结附近产生光生载流子,从而增加了光生载流子的收集概率。在同样尺寸的基片上,绒面电池的P-N结面积比光面电池大得多,因而可以提高短路电流,转换效率也有相应提高。单晶硅电池的绒面通常是利用某些化学腐蚀剂对硅片表面进行腐蚀而形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多使用较廉价的NaOH稀溶液(浓度为1%)作为腐蚀剂,腐蚀液温度为70-85℃。为了获得均匀的绒面,还应在溶液中适量添加醇类(常用乙醇或异丙醇)作为结合剂。由于腐蚀过程的随机性,四面方锥性的大小并不相同,通常高度控制在3-6μ多晶硅表面的晶向是随意分布的,因此碱性溶液的各向异性腐蚀现象对于多晶硅来说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由于碱性腐蚀液对多晶硅表面不同晶粒之间的反应速度不一样,会产生台阶和裂缝,不能形成均匀的绒面。多晶硅一般使用酸腐蚀法、活性离子刻蚀法、机械刻槽法和激光放慢槽法。b.扩散制结制结是在基体材料上生成不同导电类型的扩散层,形成P-N结。这是电池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目前主要有热扩散、离子注入、外延、激光以及高频电注入等方法。扩散是物质分子或原子运动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热扩散制造P-N结是用加热的方法,使5价杂质掺入P型硅,或3价杂掺入N型硅。硅太阳电池中常用的5价杂质元素是磷,3价杂质元素是硼。对于扩散的要求是获得适合于太阳电池P-N结所需的结深和扩散层方块电阻。浅结的表面浓度低,电池短波响应好,但会引起串联电阻增加,只有提高电极栅线的密度,才能有效提高电池的填充因子,这样就增加了工艺难度;如果表面浓度太大,会引起重掺杂效应,使得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均下降。在实际电池制作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深一般控制在0.3-0.5μm。扩散质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可通过测量薄层电阻R□来衡量,薄层电阻即方块电阻,为单位面积的半导体薄层所呈现的电阻,它可以反映出扩散工艺过程中进入的杂质总量。方块电阻与扩散时间、扩散温度和气流量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扩散杂质浓度越高,导电能越强,方块电阻也越小。通常方块电阻为20-70Ω比较适宜。本项目采用的热扩散法。c.去磷硅玻璃在扩散过程中,硅片表面会形成一层含磷元素的SiO2,称为磷硅玻璃。这层磷硅玻璃比较疏松,会对后道镀膜工序以及电池片的电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镀膜前应把它去除,本项目采用氢氟酸来去除磷硅玻璃。d.刻蚀去边在扩散过程中,硅片的周边也形成了扩散层。这种扩散层可能使电池的上、下电极形成局部短路,从而使太阳电池的并联电阻下降,影响电池的转换效率,所以必须消除周边的扩散层。去边的方法主要有腐蚀法和挤压法。腐蚀法是将硅片的两面涂上黑胶,在硝酸和氢氟酸组成的溶液中腐蚀30S左右取出,再将黑胶清除。挤压法是用大小与硅片相同,略带弹性的耐酸橡胶或塑料与硅片相间整齐地隔开,并且施加一定的压力,以阻止腐蚀液渗入缝隙,放入腐蚀液中不到1min,取出洗净,即可将硅片周边的扩散层去除。目前的工业化生产多用等离子干法腐蚀,在辉光放电情况下通过氟和氧交替对硅片作用,可去除含有扩散层的周边。e.镀膜光照到平面的硅片上,其中一部分被反射,大约要损失1/3。为了减少反射损失,将硅片表面制成绒面状态,可使入射光多次反射而增加对光的吸收。即使如此,也还有大约百分之十几年反射损失。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光的吸收率,可在硅片表面覆盖一层减反射膜。减反射膜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真空镀膜和离子镀膜法、溅射法、印刷法、喷涂法、PECVD沉积法等,其中PECVD沉积法在工业化生产中大量使用,主要由于SiNx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可以降低太阳光的反射,提高光吸收率。PECVD设备采用硅烷作为源,由于硅烷遇到空气会自燃,甚至发生爆炸,所以在操作中要特别小心。f.制电极太阳电池在有光照时,在P-N结两侧形成正、负电荷的积累,因此产生了光生电动势。在实际应用时,需要通过上、下电极,才能有电流输出。电极就是与P-N结两端形成紧密欧姆接触的导电材料,习惯上把制作在电池光照面上的电极称为上电极,通常是栅线形状,以收集光生电流;而把制作在电池背面的电极称为下电极或背电极,下电极就尽量布满电池的背面,以减少电池的串联电阻。真空蒸镀法和化学镀镍法是传统的制作电极的方法,都存在工艺成本较高、耗能大、批量小以及不适宜自动化生产等缺点。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将生产厚膜集成电路的丝网漏印工艺引入制作太阳电池电极的生产中。在目前的规模化生产工艺中,正面的印刷材料普遍选用含银的浆料,主要是因为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焊性和在硅中的低扩散性能。经丝网印刷、退火所形成的金属层的导电性能取决于浆料的化学成分、玻璃体的含量、丝网的粗糙度、烧结条件和丝网版的厚度。本项目用涤纶薄膜制成所需电极图形的掩膜,贴在丝网上,然后再套在硅片上用银浆、铝浆印刷,最后在保护气氛中烧结成形。本工艺已经成熟,栅线的宽度可降到约80μm,高度达到10-20μm。g.烧结将印刷好的电池在高温下快速烧结,使得正面的银浆穿透SiNx膜,与发射区形成欧姆接触,背面的铝浆穿透磷扩散层,与p型衬底产生欧姆接触,并形成一个背电场。背电场可以阻止少子(电子)扩散到背表面参与复合,从而减少了背表面的复合损失,增加了电池的电流密度。h.性能测试太阳电池制作完成后,必须通过测试仪器测量其性能参数。一般需要测量的参数有最佳工作电压、量佳工作电流、最大功率(也称峰值功率)、转换效率、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等,通常还要画出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5.2.3.2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技术方案(1)生产技术方案单体太阳电池通常不能直接供电,主要是由于太阳电池片既薄又脆,机械强度差,容易破裂;大气中的水分和腐蚀性气体会逐渐氧化和锈蚀电极,无法承受露开工作的严酷条件;同时单片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电压通常小于0.6V,功率很小,难以满足一般用电设备的实际需要。所以必须为太阳电池提供机械、电气及化学等方面的保护,封装成太阳电池组件,才能对负载供电。太阳能电池组件是指具有封装及内部连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能电池组合装置。在太阳能电池件封装前,要根据功率和电压的要求,对于太阳能电池片的尺寸、数量、布置连接方式和接线盒的位置等进行设计计算。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的结构及封装方法基本相同,都是用黏结剂将上盖板与太阳能电池片和底板黏结在一起,四周加上边框,背后是接线盒。由于离网光伏系统多数是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最常用的蓄电池电压是12V。为了使用方便,早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通常用36片太阳能电池片串联而成,其最佳工作电压为17.5V左右,这考虑了一般的防反充二极管和线路损耗,并且工作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可以保证蓄电池的正常充电。但要特别注意,在并网光伏系统中,36片太阳能电池片串联组件的工作电压并不是12V,而是17.5V左右。目前,大多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功率超过了100W,多数用72片大于125mm×125mm的太阳能电池片串联,其最佳工作电压为35V左右,为24V的蓄电池充电。当然,也有的是将两组36片电池分别串联,然后并联输出,这样最佳工作电压还是17.5V左右。总之,大致可认为用3片太阳能电池片串联供给1V蓄电池充电,而用4片太阳电池串联为1.2V的镍镉电池充电。如果光伏系统工作在温度较高的地区,由于工作温度升高时,最佳工作电压要下降,可以适当考虑增加串联电池的数目。本项目太阳能电池组件,引进德国先进生产工艺,采用进口生产设备,其特点为破片率低,符合国际太阳能电池发展的高效、超薄的趋势。本项目主要设备引进德、美、意、日等国的世界一流的组件生产线。组件所需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激光划片机、单体电池片测试仪、组件层压机、组件测试仪、给件组框机等几个部分。组件所需材料主要包括钢化玻璃、EVA、电池片、玻璃纤维(可选)、背板(TPT等)、铝边框、接线盒、汇流带(镀锡铜带)等。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关键步骤,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组件封装非常重要。检验背面串接正面焊接电池检测检验背面串接正面焊接电池检测层压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层压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焊接接线盒去毛边(去边、清洗)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焊接接线盒去毛边(去边、清洗)高压测试组件测试外观检验包装入库高压测试组件测试外观检验包装入库图5-1组件生产工艺流程图(2)生产工艺流程简要说明a.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生产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b.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本项目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图5-2焊接示意图c.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本项目采用手动工艺,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模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图5-3串接示意图d.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A、玻璃纤维、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为玻璃、EVA、电池、EVA、玻璃纤维、背板)。图5-4层压示意图e.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V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A的性质决定。我们使用快速固化EVA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25分钟。固化温度为150℃f.修边层压时EV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g.装框类似与给玻璃装一个镜框。给玻璃组件装铝框,增加组件的强度,进一步密封电池组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边框和玻璃组件的缝隙用硅酮树脂填充。各边框间用角键连接。h.焊接接线盒在组件背面引线处焊接一个盒子,以利于电池与其他设备或电池间的连接。i.高压测试高压测试是指在组件边框和电极引线间施加一定的电压,测试组件的耐压性和绝缘强度,以保证组件在恶劣的自然条件(雷击等)下不被损坏。j.组件测试测试的目的是对电池的输出功率进行标定,测试其输出特性,确定组件的质量等级。5.2.3.3太阳能照明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本项目太阳能照明产品的总体设计、组装调试在厂内完成,太阳能电池组件、控制系统自制,灯具、灯杆、支架、蓄电池等零部件外购或外协加工。根据客户要求,可承接安装调试。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板支架太阳能板支架灯头灯头接线、穿线接线、穿线灯杆灯杆立杆立杆地埋箱蓄电池地埋箱蓄电池控制器控制器接线调试接线调试收尾收尾验收验收图5-5太阳能照明产品生产工艺流程5.2.3.4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本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总体设计、零部件检测、整机调试在厂内完成,其核心太阳能光伏组件自制,配套件及部分机械零部件外购或外协生产。本项目太阳能发电系统分离网电站和并网电站。根据用户要求可进行工程总承包。现场勘查、工程规划、定位放线、场地平整现场勘查、工程规划、定位放线、场地平整太阳电池基础电站围栏建设支架、太阳电池安装设备安装定位电缆连接敷设电站配电室建设太阳电池基础电站围栏建设支架、太阳电池安装设备安装定位电缆连接敷设电站配电室建设并网调试运行并网调试运行试运行试运行验收验收图5-6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艺流程图5.2.4产品标准与质量控制(1)产品标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主要遵照以下标准:GB/T3859.2-1993GB/T9535-1998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edvIEC61215:1993)。GB/T19064-2003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YD/T799-2002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IEC61345:1998光伏组件的紫外试验目前太阳能照明行业暂无国家行业统一标准,为进一步确保产品质量,公司在参照国外知名企业标准基础上,通过集中攻关,已形成一套较为科学、严格的公司生产技术标准(企业标准,WPYG01-2007),并已报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备案。(2)产品质量控控制产品质量控制严格按照上述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1)检验规则产品须经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产品出厂采用全检,按标准检验流程项目进行逐个产品检验。型式检验:型式检验一般1~2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下时应进行检验;a.新产品b.产品结构、工艺配方或原材料做重大变更时;c.转厂试制的产品;d.用户提出要求时。(2)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标志:产品的包装上应有清晰持久的标志。标志应标明中文产品名称、型号和规格。包装:标志的包装应符合防潮、防撞击、防挤压、防腐蚀的要求。运输:包装好的标志产品应能承受汽车、火车、轮船。贮存:标志产品的贮存环境温度-10℃~40℃每一道重要工序均设有专业相关人员检测,大力完善质量体系,着重建设IQC、IPQC和QA部门,使公司产品质量不断提高。5.3设备方案5.3.1设备选择原则(1)选择技术先进、造型美观、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注意设备利用率和成本核算;(2)选用能耗低、效率高、体积小、维修方便、劳动强度小,并能一机多用的设备;(3)设备结构合理,适应各种工作条件,有合理的控制系统,尽量采用自动控制方式;(4)设备配套立足于国内,关键设备采用进口设备。5.3.2主要生产设备表5-3主要生产设备明细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单价(万元)总价(万元)备注1自动制绒设备套1013013002酸洗设备套10606003石英管清洗设备套5301504扩散炉(3管)台2520050005丝网印刷机(烧结、烘干炉)套152403600进口6APVCD套103003000进口7PECVD套530015008等离子刻蚀机台40803200进口9显微镜台1033010少子寿命仪台540200进口11四探针台405200进口12测试分拣设备套153505250进口13烘箱台252460014测试设备套5350175015纯水装置套5105016空调机组套52613017空压机组套52512518并网逆变器阳光SG3K套1022019防雷配电箱套100.2220电池板支架套800.252021激光划片机台5157522电池分选机台4124823单片测试仪台42510024组件测试仪台43012025全自动层压机台10100100026修复机台2102027装框机台1088028切割机台542029恒温电烙铁只730焊接台台4104031材料裁剪台432组件裁边台433光伏系统自动化生产线套5580290034周转托盘支架等2035钻铣床台462436台钻床台472837电瓶叉车辆452038周转拖车辆200.751539货车辆2102040轿车辆1202041商务车辆2153042大客车辆1308043办公设备套600含信息系统44研发设备套160045太阳能光电照明产品生产设备套80046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生产设备套1200合计345775.4工程方案5.4.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1)指导思想本项目建筑设计应体现高新技术建筑特征,美化环境,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在设计中以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并按使用性质、类别充分考虑建筑对噪音控制、采光、通风、日照、消防、卫生及其它特殊要求。在满足科研生产的同时,执行国家现行的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节能节水等有关规范、标准,力求环境优美、典雅、具有时代特征。(2)设计原则①竖向设计尽量考虑土方平衡,满足厂区办公管线敷设需求。②注重高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国际建筑的趋势。注重建筑的个性和特色塑造,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增强本项目的识别性领域感和归属感。③建立便捷、安全的道路交通系统,安排足够的停车场地。④结合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导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⑤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⑥注重建筑的科技含量,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节约用地,节省材料,节约投资,降低能耗,注重“再生能源”的使用,推广采用环保节能设备。⑦设计考虑新老建筑的融合,在充分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及其自身的现代特色前提下,结合城市总体环境,整合出弹性增长的建筑形态,对周围环境的营造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借景、引景等方式将周围景观纳入建筑之中,使建筑充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5.4.2建筑结构及功用(1)1号厂房1号厂房长100米,宽48米,轻钢结构,24米×2跨,柱网尺寸24×6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高度7.2米,檐口高度6米。屋面采用单层镀铝压型钢板,内贴玻璃棉保温层加高强铝箔贴面。塑钢窗。外墙1.2米以上为彩色压型钢板,内夹玻璃棉保温层;1号厂房布置太阳能光电照明车间。(2)2号厂房2号厂房长105米,宽48米,2层建筑,建筑面积10080平方米。框架结构,层高4.5米,建筑高度9米。布置原辅材料库。(3)3号厂房3号厂房长120米,宽48米,2层建筑,建筑面积11520平方米。框架结构,层高4.5米,建筑高度9米。布置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车间。(4)4号厂房4号厂房长96米,宽48米,轻钢结构,24米×2跨,柱网尺寸24×6米,建筑面积4608平方米,建筑高度7.2米,檐口高度6米。屋面采用单层镀铝压型钢板,内贴玻璃棉保温层加高强铝箔贴面。塑钢窗。外墙1.2米以上为彩色压型钢板,内夹玻璃棉保温层;4号厂房布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生产车间。(5)5号厂房5号厂房长90米,宽48米,2层建筑,建筑面积8640平方米。框架结构,层高4.5米,建筑高度9米。布置成品库。(6)6号厂房6号厂房长78米,宽48米,2层建筑,建筑面积7488平方米。框架结构,层高4.5米,建筑高度9米。布置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车间。(7)7号厂房7号厂房长200米,宽宽72米,2层建筑,建筑面积28800平方米。框架结构,层高4.5米,建筑高度9米(8)行政办公楼行政办公楼,6层建筑,局部2层,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框架结构。底层高4米,2-6层高3.2米,建筑高度20米。塑钢窗。外墙贴白色墙砖,内墙饰乳胶漆,防滑地板砖铺地。1层布置产品展示中心、供销分公司。2-6层布置公司办公区。(9)技术研发中心大楼技术研发中心大楼结构与行政办公楼相同。1层布置试验室。2-4层布置系统研究室、工艺研究室,5层布置专家工作站和信息中心、情报中心,6层布置学术报告厅。5.4.3建(构)筑物表5-4建(构)筑物一览表序号名称面积(㎡)结构类型层数层高(m)备注(长×宽,m)建筑面积占地面积11号厂房48004800轻钢单7.2100×4822号厂房100805040框架24.5105×4833号厂房115205760框架24.5120×4844号厂房46084608轻钢单7.296×4855号厂房86404320框架24.590×4866号厂房74883744框架24.578×4877号厂房2880014400框架24.5200×728行政办公楼11000框架6底层4,2-6层3.29技术研发大楼11000框架6底层4,2-6层3.210测试中心1470框架2411员工宿舍和餐厅5590框架4底层4,2-4层3.212门卫60砖混单3.65×4,三处13污水处理站90砖混单3.612×7。514变配电房100框架单712.5×8合计105246

6.原辅材料供应6.1原辅材料消耗表6-1主要原辅材料消耗量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年消耗量备注1硅片万片2750含损耗2镀锡带吨70含损耗3铝浆吨62.5含损耗4银浆吨15含损耗5硅烷电子级千克375含损耗6氨气电子级千克750含损耗7氮气吨1000含损耗8氧气吨18.75含损耗9四氟化碳电子级吨3.75含损耗10氢氧化钠化学纯吨7.5含损耗11氢氟酸40%吨12.5含损耗12双氧水30%吨12.5含损耗13盐酸35%吨18.75含损耗14三氯氧磷电子级千克56.25含损耗15钛酸丁脂分析纯吨7.5含损耗16酒精98%吨25含损耗17乙酸乙脂分析纯吨3含损耗18玻璃1634×984片18182含损耗19玻璃1574×802片28572含损耗20玻璃1194×534片12500含损耗21TPT1644×994㎡29711含损耗22TPT1584×812㎡36749含损耗23TPT120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