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十四节气立夏的活动-立夏的寓意整理_第1页
2023年二十四节气立夏的活动-立夏的寓意整理_第2页
2023年二十四节气立夏的活动-立夏的寓意整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2023年二十四节气立夏的活动_立夏的寓意整理立夏,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立是开头,夏是季节,根据传统熟悉,这是当年夏季的开头日。一般在公历5月5日或6日。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立夏的活动及寓意,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立夏传统风俗活动

古代帝王常在立夏这天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民间则以瘦肉、豌豆、竹笋等食材制成“立夏羹”,以驱除湿气,求得身体健康。可见,我国古来就很重视立夏节气,传承至今,又有哪些民俗保留下来呢?

1、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特别重视立夏的礼俗。旧时,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进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妙的愿望。宫廷里还要“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2、疰夏绳

旧时,用五色丝线于立夏日系于孩童的手腕等处,寓意消灾祈福不得疰夏病,丝线被称为“疰夏绳”亦称“长命缕”。

3、吃立夏蛋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天起,天气晴暖并慢慢酷热,很多人特殊是小孩会有身体疲惫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知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开疰夏。孩子们还会三五成群,进行斗蛋嬉戏。

4、忌坐门槛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乏多病。30年月《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5、立夏“秤人”

立夏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户外悬秤于大树下,为小孩和老人称量体重,以检验一年来身体的变化。秤钩悬一把凳子,大家轮番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立夏节气有何寓意

立夏季节万物繁茂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夫抓紧耕作。

立夏吃鸡蛋留意事项

1、立夏吃鸡蛋要适量,尽管鸡蛋的价值高,但是鸡蛋不是吃越多就越好。多吃鸡蛋简单造成养分过盛、导致肥胖。增加肝脏与肾脏的负担。而蛋白质过剩会使尿素制造系统负荷过重,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羟、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很可能会消失易消失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也就是常说的“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2、水煮鸡蛋最养分但不宜过熟在烹调上,对成年人而言,煮蛋是最佳的吃法,但不宜煮得过熟,鸡蛋以沸水煮5——7分钟为宜,但要留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汲取和消化。

3、一般状况下,健康成年人每天吃1-2个鸡蛋;老年人每天吃一个比较好;脑力劳动者每天吃两个鸡蛋比较合适;孕妇、产妇、哺乳期女性及身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