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A版训练:十二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 含解析_第1页
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A版训练:十二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 含解析_第2页
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A版训练:十二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 含解析_第3页
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A版训练:十二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 含解析_第4页
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A版训练:十二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卷(一)

时间:35分钟分值: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正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强制人们保持社交距离,从而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保持社交距

离的目的是防止人员混集导致病毒传播。自我隔离是保持社交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更加明确,是防止

已感染人群或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在目前的疫情状况下,保持社交距离也许还要

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最新计算机建模研究警告说,除非有疫苗或特效药问世,或采取激进的隔离措施,否则保

持社交距离的措施也许需要维持到2022年。这是因为,假如病毒存在季节性变化,疫情仍有反复的可能。

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抵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策略,自有其原因。有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得病早期传染性极

强,潜伏期病毒携带者也有传染性。假如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依然正常进行社交活动,在两个月之内,可

能会使近6万人感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也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这些人也许不

知道需要自我隔离,但如果能自觉保持社交距离,也能在无意间阻止病毒的传播。已经有证据显示,与他人保

持安全社交距离,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避免出现病毒传播的多米诺效应。对武汉疫情的研究显示,大规

模管控措施的实行让武汉的基本传染数从2.35降到了接近于1。而当基本传染数达到1时,病例数就不会再

继续增加。

(摘编自叶子《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常究竟有多重要?》)

材料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数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仪。但完备不等于科学,现代社会讲求科学;完备也不

等于简便,现代生活方式要求礼仪简便易行,而不能繁琐或不周。握手礼不科学者有四,繁而不周者有三。易

传染疾病;多握之后易疲劳;握后常不能及时洗手,给健康带来隐患;明知有传染病却因害怕失礼而不得不握:

此四者为不科学。十数人须一一握手颇费时间;数十人不能遍握而于无意中造成亲疏之别;群众场合只能握其

代表:此三者为繁而不周。有此四不科学三不周,握手礼作为相见礼应当废除。

拱手礼可以全面避免上述“七累”,此为显明之理,不再具论。其实,拱手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礼

记•曲礼上》:“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而握手礼是近代的舶来品,既然

存在诸多弊端,不如重行拱手礼。

拱手礼的好处至少有五条。其一,避免了上举“七累”,已是于我民族功莫大焉。其二,当前疫情严重,需要

全面防治,不但需要有医疗保障,有诸多净化环境的科学措施,还要有改礼惠民的人文措施。废‘‘握''改'拱",不费

一钱一物,可谓“举手之劳,而风气所开,顿可'防患于未然”。其三,今后若有甲肝、乙肝或其他接触传染的病毒、

细菌,至少不会因每日几十亿人次的相互握手而辍转传播,害我人民。其四,拱手礼作为传统礼节,有很高的文

化认同度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五,拱手礼颇有特点,潇洒自如,仪态端庄而礼意浓切,颇具中华文化的魅力,

若能成为“国礼”则为又一朵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礼花”。

(摘编自项纯文《倡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4月4日从上海站始发的列车上,有乘客因摘口罩吃饭引起其他乘客不满,引发双方冲突。

这提醒我们在继续关注疫情的同时,也要直面常态性的疫情防控可能给社交距离、社会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

态带来的微妙变化。

高铁毕竟不同于地铁可以完全禁止进食,铁路部门也没有相关禁令,那么,坐高铁进食也就很难用违反相

关规定来定性。但从防疫角度来讲,这样的行为引起一些乘客的担忧不无道理。这种模糊的界限,其实更需要

具体情境下的个体去把握,不能完全用规定去裁定。如列车员就可以建议乘客错峰进食,并且在进食前与周边

乘客进行沟通。这或许增加了高铁进食的复杂性,却有利于减少误会乃至冲突。

疫情是对社会的全方位考验,自然也包括行为模式、社交规范等。我们确实需要重新思考“亲密”关系的

界定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行为习惯。疫情发生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再次出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还未

适应分餐制的社会来说,普及公筷、公勺与其说是一种就餐礼仪的改变,不如说是一种社会观念的更新。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疫情的特殊性,讨论疫情下的公共社交规范,可能不完全适用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

“群己权界美国作家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就有过这样的论断:大规模的传染性流行病不仅是一个医

学事件,而且被当作是一个文学事件,一个道德事件。我们或可将之理解为,传染性疫情也可能引发道德危机。

正常的社交距离在疫情时期可能面临挑战,一些看似正常的行为可能被视为是“不道德”的,如高铁进食。再比

如,疫情可能加剧群体心理的“敏感化”,容易催生非理性过激反应甚至是歧视。像个别地方对于疫情重点地区

人员予以标签化对待,甚至严重到恐慌的程度,这是非理性的,也不啻为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这也是需要我们

警惕的。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这是疫情期间被广泛宣介的理念。但落到现实中,它需要体现在每个人的具体行动

中。应该明确的是,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并不等于冷落、冷漠和互相排斥。相反,面对传染性疫情,最需要的

是社会各个单元、个体的互相包容、配合与合力应对,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都将放大疫情带来的伤害。

(摘编自朱昌俊《重视疫情防控带来的社会心态变化》)

1.根据材料,下列有关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持社交距离能够有效降低人们感染病毒的概率。

B.保持社交距离的可行性措施是戴口罩、行拱手礼。

C.保持社交距离突破了对“亲密”关系的原有界定。

D.保持社交距离需要人们理性、平和、包容的心态。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从科学与简便出发,提出保持社交距离的做法,具有现实意义。

B.材料二的倡议可从侧面印证疫情防控可能带来社交距离变化这一观点。

C.材料三认为高铁进食事件属于社交行为规范问题,不能依据规定评判。

D.材料三由时事开篇,并紧扣当下疫情评述,这与文体和写作意图有关。

3.下列社会现象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在行人稀少的大街上摘下口罩吸了两口新鲜空气,结果引来几道异样的目光。

B.在楼道遇见老家是湖北的邻居,邻居开口说“今年我们可没回老家过年”。

C.公交车公司要求乘坐公交车必须戴口罩,上车必须先扫健康码,再刷公交卡。

D.某地商场在入口处张贴警示标语:体温过高者及疫区返回人员不得入内。

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年3月底发布的歌曲《拱手礼》,一经传唱便深受欢迎。请阅读下面歌词,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歌

曲受欢迎的原因。(6分)

拱手礼(节选)

曲波

右拳握如日,左掌弯如月,怀抱天下一拱手,春风扑面起。

小草挺胸敬,昆仑谦和迎,不卑不亢一作揖,亲近我和你。

逢年遇佳节,祝贺庆典礼,相互行个拱手礼,祥和又喜气。

无论喜相逢,还是惜别离,高山流水一作揖,情意绵万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B-可行性措施是戴口罩、行拱手礼”错,戴口罩、行拱手礼只是可行性措施的一部分。

2.答案C高铁进食事件“不能依据规定评判”错,原文是说“不能完全用规定去裁定”。

3.答案C材料三主要是说,疫情防控可能给社交距离、社会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态带来微妙变化。公交

公司为确保乘客健康安全而采取的常态化防疫措施,不能证明材料三观点。

4.答案①整体采用正反对照式(或“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先分析握手礼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拱手礼的好

处。②局部论证采用总分结构。先分后总论述应废除握手礼,先总后分论述应重行拱手礼。(4分。每点2分)

解析材料二共三段文字,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段,说的是“握手礼作为相见礼应当废除”;第二部

分为第二、三段,谈“不如重行拱手礼”。前后两部分一破一立,构成对比。所以文章的总体结构是正反对照式。

再看局部:第一部分先逐条说握手礼的“不科学者有四,繁而不周者有三”,然后总结出“有此四不科学三不周,握

手礼作为相见礼应当废除’的观点,这是先分后总的论证结构;第二部分,第二段提出观点,第三段从五个方面

逐条论述,这是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

5.答案①为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提供了可行方法;②顺应疫情期间人们对健康得体礼仪的需求;③倡导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有利于形成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6分。每点2分)

解析题干要求综合三则材料分析歌曲受欢迎的原因,答题时要紧扣三则材料的要点。第一则材料谈的是要

保持社交距离,第二则材料谈的是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第三则材料谈的是疫情防控带来的社会心态变化。所

以,作答时可从这三个方面组织答案,切忌只从歌曲本身去找答案。

传统文化拱手礼

拱手礼,又称作揖,是古代汉民族的相见礼。《论语・微子》载“子路拱而立”。这里子路对孔子所行的就是

拱手礼,拱手礼的正式称呼是揖礼。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

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厕正好相反。一说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

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留一饼

赵登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牛是个卖饼的。

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幌子的左边,有一棵大桂花树,

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总之没五个汉子是别想抱住它的腰。桂花树底下,摆着张椅子,老牛没事就

躺在椅子上摇着蒲扇,吹着风。

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就拿这卖饼来说,十多年了,每天只做200个,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

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

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一句:“不卖了。”

关于老牛为啥留一饼,有人说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饼揉碎在明天的面团里,还有人说那是老牛留给自

己吃的。

“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

老牛刚开始卖饼时,生意并不好,店铺在街末,铺前又有大树挡着。可是老牛仍然坚持每天做200个饼,卖

不完的亲自送给街上的乞丐。

和平街的张老爷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连当官的都敬他三分。这一天张老爷过生日,许多卖吃的、卖喝

的的店铺,纷纷关了门,给张老爷贺寿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张老爷还是赵老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

别的铺子关了门,那些卖力气的汉子找不着填饱肚子的地儿,只得远走几步到老牛的铺子里。没一会儿,

竟然排起了长队。

饼快卖完时,来了个白净男人,他从队伍后面插了过来,摸出一两银子,往老牛桌上一掷:“两个饼,快点。”

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银子。白净男人猛地一拍桌,银子跳得大拇指那么高:“老头,你聋

吗?”

老牛没瞧白净男人一眼:''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

白净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牛,却被一个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挡住。折扇男人堆着笑脸:“我们这就去排

队。”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饼,老牛把饼装好,指指挂在门口的幌子:“留一饼!”

白净男人顿时来了气:“知道我家公子是谁吗?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净男人一眼:“好,我们明天再来。”

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

折扇男人走了快一个月时,有人敲锣打鼓送来一块牌匾。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男人揭开红布盖头,

上写“留一饼”三个大字。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这……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

亲王之手。”

就在宝庆人都听说了这事,来看康亲王亲笔题的字时,老牛铺子前的牌匾却不见了。宝庆人问他,他指指

铺子里的一个角落:“在那呢!”

让老牛扬名的倒不是他的饼,也不是康亲王题的字,而是宝庆城人人都在传老牛要被杀头。你想想,把亲

王题的字丢在椅角里,杀十次头恐怕都不够。

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怕明天就吃不上

To

可是,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老牛的头还长在脖子上,老牛还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蒲扇。

年到古稀的老牛,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问起老牛做饼的诀

窍,老牛总是笑笑:“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

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他做到了。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8年第2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牛性格固执的特点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对此明显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这与小说要表现的主

题是吻合的。

B.老牛敢将匾额扔在角落里,主要是因为通过卖饼一事,他已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了解,并不担心会有

性命之忧。

C.“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一句,表面上说的是饼的特点,实质上道出了老牛自身的性格特点与人

生追求。

D.老牛作为一个卖饼者,从中参透人生,将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为人处世很好地融为一体,也赢得了人们的认

同与尊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二段的环境描写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点,而大桂花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老牛的形象可谓相映成趣,

相得益彰。

B.买饼时,白净男人飞扬跋扈的言语行动与老牛坦然自若的冷静应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矛盾冲突中推动着

情节发展。

C.老牛对有头有脸的张老爷、地位显赫的康亲王以及普通的买饼者一视同仁,这样写更有利于刻画其鲜明的

人物形象。

D.关于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这种伏笔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

可读性。

8.小说中老牛饼艺的高超主要是采用哪一种手法来体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的题目“留一饼”有哪些内涵?(6分))

答:

6.答案B老牛只是不媚权贵,率性而为,并不存在对后果的预判。

7.答案D伏笔,指文艺作品中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既没有‘提示,

也没有“暗示”。因此“伏笔手法”错,应为“留白手法”。

8.答案主要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1分)。饼总是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吃不到、吃不饱的齐声抱怨;(1

分)②当朝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对饼赞不绝口并题赠牌匾;(1分)③传言老牛要被杀头,人们早早排队买饼,生

怕第二天吃不上。(1分)

解析刻画人物形象,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描写。本文写老牛做饼技艺,没有对他的高超技艺的直接描

写,而是通过别人的反应来写的,所以是侧面描写。饼被抢购一空、大家齐声抱怨、康亲王称赞并题赠牌匾、

宝庆人早早排队等,都是通过别人的表现烘托了老牛饼艺之高超。

9.答案①“留一饼”是老牛多年的独特行为习惯孕育形成的饼铺招牌:每天都把最后一个饼留下,直至生命结

束。②“留一饼”体现了老牛的性格特点:固执、倔强。③“留一饼”蕴含着老牛的生意原则:不论贫富贵贱,饼前

人人平等,一视同仁。④“留一饼”蕴含着老牛的做人准则:坚守本心,不卑不亢。(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答题时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留一饼”表面上是老牛饼铺的招牌,也是老牛的习惯做法。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那么人物的习惯做法所表现的人物性格与小说主旨便是深层的意思。

模块卷(二)

时间:35分钟分值: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

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

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网写沙漠化防治的《中国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

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

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如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

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

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

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

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的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

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

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

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摘编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

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高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

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

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

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

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

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

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

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

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

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致产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

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

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

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

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具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

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

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

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

(摘编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一次变革与革命》,

2020年4月2日《文学报》)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

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

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

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

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

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

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

养。

[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

202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D.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

观照。

C.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映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

任。

D.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

争。

C.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D.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

呼唤。

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DA项,”已经蔚为大观'’说法不当,原文的表述是''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B项,“它不是关于人

的文学”与文意不符,原文的表述是“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

述”。C项,“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说法有误,生态文学作品“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建设新局面”,已关乎政治因素。

2.答案D"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将“或然”表述为“已然”,原文的表述是“生态属于

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更易具有”不等于“具有”。

3.答案C材料二强调“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

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的”,A、B、D项中的作品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传统文学,

而《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则体

现了生态文学是对包含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4.答案①由新冠肺炎疫情切入,并通过与传统文学对比,提出中心论点;②回溯传统文学发展的历程,揭示传

统文学的困窘之处,进而提出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③进一步强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指出在人类和

全球视野下才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回答“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其实就是谈论述的思路或者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材料二共有三段。

第一段开篇由新冠肺炎疫情切入,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高的关注

度;接着将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进行对比,传统的文学……生态文学则是……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

动舞台;进而提出中心论点: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第二段写“自古老的诗歌开

始……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这是回溯传统文学发展的历程,并揭示传统文学的困窘

之处一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

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进而提出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一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

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第三段进一步

强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一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

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有着质地的不同,并在段末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

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5.答案。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②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

质;③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④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

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然后再回归文本,找准答题区间,

逐段、逐句分析,全面归纳。材料一涉及的意义价值有:①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新局面;②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③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材料二涉及的意义价值有:①一次深

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②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

发)。材料三涉及的意义价值有:①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②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许多

有益的启示;③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分别找出三则材料中涉及的内

容后,再将同类的内容归纳合并,最后综合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春蚕(节选)

茅盾

“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

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躺了火,老通

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低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

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的,却不敢向山

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

“上山”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

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

充满了欢笑。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

以采一个十二三分。

接着是家家都“望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

上来到村里。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老通宝随口回答道:“自然卖茧子。”

张老头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地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

火墙说道:‘‘通宝,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

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

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

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

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

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

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

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

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

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

们板起面孔不理。

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

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

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

的!”

“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

四大娘首先说了。她这话是不错的。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

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小儿子阿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

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

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

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于是

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过了以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去卖。阿四也同意了。他们去借

T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阿多。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

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

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

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

打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

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

就是这么着,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

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不算!

1932年11月1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表现出她急切、紧

张而又兴奋的心情。

B.亲家张财发来“望山头”,给老通宝带来了“今年茧厂不开秤”的消息,另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一代东家来

向老通宝催债。

C.小儿子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应该‘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

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

D.春蚕成熟得好,一村的人却都受到了损失,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这反映了当时

的现实状况。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J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为下文老通宝不得不去无锡卖茧子做了铺垫,推

动了情节发展。

B.文中有意使用“宝宝”“山棚“''上山”“缀头”“望山头”等方言及蚕事用语,突出了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

地域色彩。

C.”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运用双关手法,用语幽默,既表现老通宝卖茧子的决心,也暗示他们此

行的艰难。

D.在无锡茧厂卖茧子的过程,作者只作了简单的交代一“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并未详写,给读者留

下了想象的空间。

8.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茅盾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必须是时代的反映。请结合这句话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答案C这是小儿子事后的抱怨,不能说他有“远见和智慧”。

7.答案C“运用双关手法”说法错误。“远征军”是指老通宝一家要到无锡去卖蚕茧,跑的路远,并没有双层含

义。

8.答案①在“山棚”下飘了火以后,一方面紧张而焦灼,另一方面又因淋到蚕尿而快活。②看到雪白的好蚕花

后,老通宝立刻充满了欢笑。(欢笑兴奋)③今年却没见半个收茧人,老通宝他们忧愁失望起来。(忧愁失望)④

不得已贱卖到无锡茧厂后,老通宝又气得生了病。(生气)(每点1分)

解析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首先要按照文章写作顺序逐层筛选,找出表现人物心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可

能是直接描写心理的,如“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也可能是通过语言、动作等来表现心

理的,如“区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然后,选用能够表现心理的恰当的词语对这些句

子加以概括,并理清变化的过程。

9.答案。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

难生活。(写实角度)②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却反而负债的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

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典型化角度)③交代了老通宝家破产,一方面是“洋鬼子”闹的,另

一方面是地主的剥削。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导致农民破产的现实。(揭示生活本质

角度)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蔽在冷静的描写和叙述之中。(情感表达角度)(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写作特征一般包括内容的特点、写作手法的特点、语言表达的特点等。题干说‘现实主义文学必须是

时代的反映”,这就规定了答题方向,即分析文本的写作内容是否能够反映时代,反映了怎么样的时代特点,等

等。《春蚕》通过描写老通宝一家人的悲剧命运,展现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小说以帝国主义侵

略下江南地区落后的蚕丝制造业为背景,讲述了江南水乡的蚕农们养蚕丰收却破产的故事。老通宝家破产,

一方面是“洋鬼子”闹的,另一方面是地主的剥削。这就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导致农

民破产的现实。这是作品对时代的反映。作者没有在作品中直接抒情、议论,思想倾向都隐藏在冷静的叙述

中。

背景介绍《春蚕》

《春蚕》最初发表于1932年11月《现代》第2卷第1期,写的是清明节后所发生的事情一老通宝

在这一个月时间里,经过“大紧张,大决心,大奋斗,同时又是大希望”,好不容易获得了蚕茧大丰收,可是卖茧所

得却还“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结果气得生了病。它与《秋收》《残冬》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这三

篇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

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反映出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

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

模块卷(三)

时间:35分钟分值: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

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

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

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

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

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

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

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

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

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

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

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

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

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一“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

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爰,要互利,

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

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的意

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

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

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

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一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

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

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因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

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

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

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

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一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

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

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

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爰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

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

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性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

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

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

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

存。

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

中的伦理自觉。

C."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

践行。

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

的当务之急。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

的观点。

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

取精神。

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

都是有局限的。

D.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