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我们班参加过野营活动的请举手?(孩子们纷纷举手)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的感受。(高兴,好玩,有意义,……)野营时需要注意什么?(带好吃的,注意安全,不乱扔垃圾……)既然大家这么喜欢野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野营中的数学问题吧。设计意图:采用谈话方式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况下进入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地。2、出示信息窗下面我们看一下其他小朋友野营的图片,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3、学生提出问题预设:(1)10个饼干每人分3个,怎样分呢?(2)12个草莓,每人分4个,怎样分呢?(3)7根火腿每人分2个,怎样分呢?……4、我们先来研究“10个饼干每人分3个,怎样分呢?”这一问题吧。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题意之后进行新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有了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后面的学习目的明确,学生的思路清晰。(二)探究新知:1、请学生读一读刚才的题目并列出算式。学生列式:10÷3=2、10个饼干每人分3个,怎样分呢?下面我们就用学具盒来操作一下,想一想我们只需要几个学具学生回答:分3人还剩1片下面孩子们就用你的学具试一下吧。孩子们积极活动,教师在旁边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3、汇报交流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饼干?让学生分小组利用之前准备的圆形卡片实际分一分。设计意图:安排学生利用学具操作理解,获得直观的感受,再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更高一级的要求,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引导。4、请学生思考:(1)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2)剩下的那一个为什么不继续分了?5、小结:在生活常常会遇到一些物品平均分之后,还有剩余的情况,在数学上我们就把这剩下的“1”叫做“余数”。可以把我们刚才的算式补充完整了:10÷3=3(人)……1(片)(教师板书)这个算式读作:10除以3商3余1。6、请学生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代表的含义(教师板书各部分的名称)10个饼干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下1片饼干没有分完。7、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下这个算式,同桌再互相读一读。8、请同学们进行观察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呢?学生们进行思考?因为余数是被除数平均分以后剩下的部分,所以余数和被除数的单位(教师板书)设计意图:学生自己理解了题目,对于“余数”概念的理解直观形象,有了自己经验性的理解,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动手操作在这里启动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巩固新知:1、师生利用分一分的方法研究12个草莓每人分4个,怎样分?教师可以示范引导和学生共同完成,再一次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借助学具,尝试解决主题图中其他食品如何平均分的问题,用算式记下平均分的结果。12个草莓每人分4个,怎样分?12÷4=3(人)13个草莓每人分4个怎样分?13÷4=3(人)……1(个)14个草莓每人分4个怎样分?14÷4=3(人)……2(个)15个草莓每人分4个怎样分?15÷4=3(人)……3(个)16个草莓每人分4个怎样分?16÷4=4(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留意学生的写法和读法是否规范,对于不规范的加以纠正。3、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观察算式有什么发现吗,通过这一环节,同学们发现了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师板书)请同学说一说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讲清道理,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设计意图:借助学具学生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画一画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所以教师和学生一起画一画、圈一圈、分一分,再一次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然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剩下的问题,进行知识的巩固,(四)达标反馈连一连,填一填。1.把11个玉米平均放到3个篮子里。每篮放()个,还剩()个11÷3=3(个)……2(个)2.14个芒果4个4个地数。14÷4=3(组)……2(个)3.用下面每组中的4个数组成正确的除法算式。465684.用下面每组中的4个数组成正确的除法算式。39478(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生:我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生:我知道余数的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生:在分一分,操作学具时,我操作是最快的。生:余数要比数数小。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六)布置作业课本:第4页第2、3题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1、10÷3=3(人)……1(片)读作:10除以3商3余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2、余数和被除数单位要相同3、余数要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学反思——《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要借助教具和学具,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在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时,可能正好分完,也可能会出现剩余。在此基础上,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学好。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抓住两点:一是余数的确定。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使他们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分的活动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习需求。可以分给几个人?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由此强调余数是指,在平均分配时,分到不能再分时,剩余的数,为后续说明“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知识点埋下伏笔。二是实际应用中,引导学生根据商和余数的不同含义,确定各自的单位名称。引导学生通过说有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含义,从而正确找到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突出交流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不同时的情况,让学生述说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不同原因,深化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由他们各自表示的含义决定。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我还存在着不足。如:1、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就应让学生充分的说,多让学生说,从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2、在讲解和教授学生时,我的语言不够规范,不够精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注意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相互学习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把握实质、优化算法。《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虽然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以及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本课创设了孩子们参加野营活动分食物的情境。在这一具体生动的情境中,通过解决“10片饼干分给3人,可以怎样分?这一类问题,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感受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野营活动情况,引发他们美好的回忆,在愉悦的感受中开始学习本节课。情境引入后,可以让学生想想分饼干的过程,再拿学具摆一摆,或用笔画一画,边操作边观察,边操作边猜测,这样分层次进行,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相互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归纳。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用表象支撑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学情分析——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而且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除法和学会了表内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重要基础。

本课安排了一组分饼干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中的一个实例,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介绍余数的名称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读法。接着让学生“试一试”,把其余平均分有剩余的实例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在“想想做做”中引出“平均分成几份有剩余”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评测练习——1.连一连,填一填。把11个玉米平均放到3个篮子里。每篮放()个,还剩()个11÷3=3(个)……2(个)2.14个芒果4个4个地数。14÷4=3(组)……2(个)3.7根火腿肠,每人分2根,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根?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分给____人,还剩____根。4.用下面每组中的4个数组成正确的除法算式。465685.用下面每组中的4个数组成正确的除法算式。39478《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效果分析——《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把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好处作为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透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用心主动参与学习,透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潜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具体操作是透过小组合作平均分卡片,在学生动手操作感知:10片饼干,每人分3个,能够分3人,还剩1片。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潜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作为拓展题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在掌握口算有余数的除法后,透过让学生计算,逐步发现不断的改变被除数,那里数字取了比较小的数,如13÷4、14÷4、15÷4等,被除数变大,余数也跟着变大,但是不管被除数怎样变,余数始终比除数小。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构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对教材作了一些处理。教学时联系前后的知识,而最后的拓展就是为后节课的教学铺垫,让学生不仅仅存明白余数务必比除数小,也明白余数为什么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数。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我还存在着不足。如:1、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就应让学生充分的说,多让学生说,从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2、在讲解和教授学生时,我的语言不够规范。这节课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去发现解决新知识的方法。《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课标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创设情况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