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_第1页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_第2页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_第3页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_第4页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

A.冠军: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人或团体。在古代,冠军是指科举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膺册:膺,接受、承担的意思。膺册,指接受册封,成为某个官职的人。C.襁褓:婴儿包裹在布中的样子。古代婴儿出生后,要用布包裹起来,称为襁褓。D.状元:科举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状元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的荣誉称号,也是古代社会地位最高的人之一。A.四书、五经、六艺: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还有一本《乐经》,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另一种则将六艺解释为六经。B.会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会试取中者称为“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则称为“解元”。C.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指将要应验的预言或预兆。D.甫冠和弱冠都是形容男子达到二十周岁,就会带上成人的帽子,来表示自己已经成年了。加冠则是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7.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秩满:官员任期届满。B.解褐:脱去平民百姓的衣服,比喻入仕为官。C.少保:明清官职,少保皆为从一品,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师、少傅、少保均为他们的副职。D.太傅:中国古代职官,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汉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8.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食邑:受封者所享有的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收其租税而生活,故称为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C.起居注:皇帝的言行录,两汉时由宫内修撰,魏晋以后设官专修。D.“檄”“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牒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9.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庙号:是皇帝在宗庙中的称号。B.谥号:是对皇帝一生功绩过失的评价,分美谥、平谥和恶谥,有爵位之人和身居高位的士大夫都有资格得到谥号,只是谥法不同罢了。C.年号:是皇帝在位时期定的,用来纪年,一个皇帝可以有很多个年号,明清以降皇帝逐渐采用了一个年号。D.州牧:是中国古代汉代至宋代的官名,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表授予官职的词语。10.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C.罢(表调动官职):解除官职。D.免(表调动官职):撤销官职。B.辟:指中央官署或皇帝征聘人才,然后向上举荐,任命为官。C.举:指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命为官。D.拜:指授予官职的仪式。11.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指任命、授职。B.起:指起用人才任命为官。C.察:指考察后举荐。D.迁:一般指调动官职,不一定是降职。12.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陟:指提拔、晋升或平级调动。B.左迁:指贬官。C.窜:指放逐、驱逐、贬官。D.京兆尹:中国汉代官名,主管长安(今西安)及其附近地区,在西汉时期相当于今日市长。13.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庶人死称不禄,士死称死。B.逆旅:古代指的是客栈、旅馆。C.博士:古为官名,秦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代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的官员。D.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14.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合:①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②古代以十二地支记月日,选择吉日良辰。B.八荒:指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C.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又称“江左”,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D.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太行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今山东即为崤山以东。15.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地区。B.朔望:指朔日和望日。天文学上,朔日是指月亮阴暗的一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正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望日是指月亮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也就是月亮圆的那一天,在农历每月十五。C.逊位:或称退位,指皇帝或其他高官自愿放弃职位。D.豪右:指豪门大族。汉代以右为上,故称豪右。16.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复:指古代官吏遭父母丧,守制未满期而应召任职。明清两代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出来做官,也指官吏革职后重新被起用。B.转:指调动官职,包括平调和调任。C.改:指改任官职。D.出:指京官外调,与之相反的,“除”指调入京城为官。17.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假:指暂代官职;领:指兼任较高级的官职。B.补:指补任空缺官职。C.罢:指解除官职。D.免:指撤销官职。C.侍郎是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在唐代,侍郎成为三省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级别。D.生业指人们赖以生存的职业,产业则指资财或从事某种产业。18.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廷对: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指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其奏对政事;廷试。B.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须执符节以为凭证。C.改元:指中国历史上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次年称为元年。D.北狩:指皇帝到北方狩猎,或者借指向北进军的行动。19.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院试:先有院试,各地童生参加考试,每三年举行两次,考取者为秀才,又称生员。B.乡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八月举行,因此称为“秋闱”,合格者称为“举人”,已具备做官的资格,第一名为解元。C.会试:会试在乡试后的次年三月举行,称为“春闱”,取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D.殿试:会试后举行殿试,取中者称为“进士”,其中第一甲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探花”和“榜眼”。20.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悬车:指致仕。古人一般在七十岁时辞官回家,废车不用,因此称为悬车。B.万户侯:指食邑万户以上的侯爵,是汉代侯爵最高一层,其中卫青和霍去病是典型代表。后来泛指高官贵爵。C.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来泛指平民老百姓。D.下车:指皇帝到任。2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B.登科:唐制,考中进士称为“及第”,经吏部复试,取中后授予官职,方称登科。C.籴:指卖出(粮食)。粜则指买入(粮食)。D.国子监:中国古代负责教育管理的最高机关,也兼为最高学府。始于晋朝,称为国子学,隋朝以后改称为国子监,清末废除,改设“学部”。22.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指贵族戴的帽子。男子20岁举行冠礼,戴冠要束发,因此古人又用“结发”表示20岁。“弱冠”指20多岁。古代贵族才能乘车戴冠,“冠盖”为贵族、官吏的代称。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C.转运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官职,分为水陆转运和全国谷物财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