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整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明确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的专业准备。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初步梳理了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分析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性质与内涵,概要阐释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并讨论了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要的专业准备,以帮助学习者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系统地了解,明确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应的专业准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需要注意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教育概念是不同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概念,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与人文性。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并有益于人类的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让儿童学会科学的认识与探究客观的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我们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地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我们不仅仅让孩子学生欣赏与创造美,还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之美。这些关系的层面、人性的层面就是社会教育需要关注的,因而,社会教育存在于所有领域课程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与时间上的全面发展。从发展的内容看,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结构看,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从时间上看,是终身的完整发展。(二)促进学前儿童积极的社会化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然而,积极的社会化并不会自然发生,需要教育者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并适当引导。因此,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就是要寻找创设积极教育环境与适当引导的原理与方法。(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合格公民是承载了一定文化传统,并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的人。因此,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不仅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还要引导孩子有参与现代全球化生活的眼光。这需要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一)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核心。其目标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品格习性与处世的行为和态度。这种培养需要结合诸多教育力量来进行。因此,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需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二)掌握相关的知识、教育原理、规律与教育策略是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必要条件。相关知识包括关于自我社会性与品格成长、幼儿社会性发展以及社会教育内涵、目标与内容的知识。相关教育原理包括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设定、内容与方法选择原理以及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与教育评价原理。相关教育规律包括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规律以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规律。相关教育策略包括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设定、内容与方法选择、活动设计与组织,以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策略。(三)提升自身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是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条件。主要的品格素质包括尊敬、爱、坚忍、自制与勤奋。主要的社会能力包括社会洞察力、社会适应力、社会行动力。主要的教育能力包括设计、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教育研究能力。对于教育者来说,拥有卓越与完美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重要的是教育者要有追求卓越的意愿,这种意愿本身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成长力量。因为孩子也正处于成长的途中,一个愿意成长并追求成长的老师会成为他们同行的伙伴。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弗洛依德、荣格、弗洛姆和埃里克森。核心概念包括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段、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以及信任对不信任等。该理论认为,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而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命经验,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其发展。二、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核心概念包括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直接学习以及观察学习等。该理论认为,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应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与舞台,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三、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另一个经典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核心概念包括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角色承担以及前习俗水平等。该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他们分别提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阶段论。道德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因此,对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应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接受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学前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基于丰富的道德经验,因此教育者应为其提供积累道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其从中学习。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中威尔逊、凯恩斯、布朗芬布伦纳等代表人物认为,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密切相关,同伴关系在其社会化中不可替代。同时,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经验的变化会改变有机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也施加影响。因此,教育者应重视建构儿童良好的早期依恋与同伴关系,考虑成熟水平与经验的匹配性,建构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生态环境。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包括区分人与物的不同、区分照顾者的不同情绪、区分不同的意图与行为等。这一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其中,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涉及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方面,而对他人认知的发展包括对他人外形认知和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对社会环境和规范的认知发展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扩展和深化。幼儿对社会规范的理解存在自我中心思维,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游戏和行为。他们需要逐步认识到规则的真正目的,而在别人的行为中发现违规是他们学习的开始。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具有容易变化、情绪两极化、易受感染和冲动性的特点。这种发展涵盖了情绪的社会化、依恋和道德情感的发展。亲社会行为在幼儿阶段有产生阶段和发展阶段。产生阶段包括对他人需要的注意、亲社会行为意图确定和意图与行为建立联系;发展阶段包括享乐主义和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以及需要取向的推理阶段。助人与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发展内容,而这种行为是随着儿童社会化认知的发展而变化的。除了个人因素,幼儿园和教师也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幼儿园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物质和精神环境,以及教师的良好行为示范、积极期望和适当强化方式都会对幼儿的社会学习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同伴交往也是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稳定的同伴关系能够满足幼儿的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并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生活性原则是基于儿童社会学习的实践性而提出的,适宜性原则则是基于儿童学习受到身心发展水平限制而提出的。在应用时,我们应选择符合幼儿生活需要并熟悉的内容,同时选择幼儿能够理解且有益于其发展的内容。(二)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尽可能涉及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各个方面。基础性原则则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应是浅显、具体、启发性的知识,是儿童发展所必须学习的基础性知识。在应用时,我们应均衡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并选择基础的、富有启发性的内容。(三)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既要体现时代发展的特点,又要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以适应时代变化并发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应用时,我们应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帮助幼儿了解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世界,并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四)陶冶性与发展性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有利于陶冶幼儿的品性,同时也要有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在应用时,我们应选择有利于幼儿品性陶冶和社会性发展的内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与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运用原则并选择方法与途径。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包括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以及实践性。在应用时,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确立持久和耐心的教育态度、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以及提供充分的实践学习机会。1、教育者自身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行为和态度,以身作则。2、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3、注重细节,从小处入手,让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教育。(二)情感支持法内涵:情感支持法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依据: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情感支持法能够满足学前儿童的情感需求,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使用情感支持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2、倾听学前儿童的心声,给予爱和关心。3、与学前儿童建立双向接纳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二、以实践体验为主的方法(一)体验法内涵:体验法是指通过让学前儿童亲身参与社会活动,体验社会生活的方式,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方法。依据:活动和交往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体验可以让学前儿童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使用体验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为学前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社会活动。2、教给学前儿童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社会生活。3、允许学前儿童犯错,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二)模仿法内涵:模仿法是指通过模仿他人的社会行为,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方法。依据:幼儿的学习具有模仿性的特点,模仿他人的社会行为是学前儿童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一种重要方式。使用模仿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榜样,让学前儿童模仿良好的社会行为。2、创设积极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以鼓励表扬为主,激发学前儿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陶冶法是通过整个环境条件和生活氛围来影响学前儿童,因此幼儿园需要协同每个成员,步调一致地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温馨和谐、互相关爱、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以形成良好的幼儿园文化。在创设环境时,教师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制定计划,使整个幼儿园环境具有整体性,避免零敲碎打。同时,要尽可能让环境和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共情训练法是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在运用时,需要提供学前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情境或易于理解的情境,唤起他们已有的类似体验,并注重表现共情,使他们不仅停留在同情与共鸣上,更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需要与学前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角色扮演法是通过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境,让学前儿童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体验角色的情绪情感,并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在使用时,需要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尊重他们选择、变化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指导活动,不经常分配角色,尽量提供自由游戏的机会,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同时,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避免出现经常由某几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以避免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在运用时,需要选择安全、卫生、无危险因素的参观场所,不宜离幼儿园过远。同时,教师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组织有序,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和思考,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讲述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来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在使用讲述法时,教师需要注意语言要生动、形象,尽可能使用形象化手段辅助讲述,如实物、图片、幻灯、录像等。此外,为了调动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讲述者可以多样化,比如请学前儿童或专家来讲,甚至可以利用家长和社区中的专家来进行讲述。讨论法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在使用讨论法时,教师需要注意讨论的主题应当是幼儿熟悉、理解的,创设平等、宽松的讨论氛围,使学前儿童畅所欲言,不要轻易否定或怀疑他们的意见。此外,由于展开讨论的基础是学前儿童有比较多的生活经验、有较强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讨论法一般在大班使用。行为评价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增强和巩固其好的行为,削弱、消除其不好的行为。在使用行为评价法时,教师需要根据正面教育原则,以表扬为主,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进行正向引导。评价要及时、一致,具体,避免空泛,强化手段不能运用得过于频繁。此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个性的学前儿童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同时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设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时,需要明确主题的目标。主题的确立可以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规范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儿童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以及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等角度进行。其次,需要设计主题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等。最后,需要设计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等。在设计活动方案时,需要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内容的具体可行、活动时间的合理安排等。选择主题内容时,应注重儿童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以展现对儿童生活的影响。确定活动方式时,应根据教育内容的性质,灵活地选择活动方式,关注儿童的实践与体验,贴近儿童生活,让孩子身临其境,积极参与。在构建主题方案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一种方法是根据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经验积累、情境迁移等基本要素为线索来展开主题。另一种方法是根据主题内涵的不同维度进行分析,避免说教,更好地隐含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还可以将社会性教育融入其他领域(学科)中进行渗透,或根据主题发展的进程进行设计,更具逻辑性和顺序性。最后,可以从核心品格概念出发,进行整合性架构。和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在于了解教育活动的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实用性等。评价的方法包括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以及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调整。此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难点在于如何准确评价幼儿的情感和品格教育成果。要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了解幼儿的情感表现和品格素养,同时要注意评价的主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总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要根据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准确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并及时调整教育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导向性原则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能够正确引导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了贯彻导向性原则,评价工作中应引入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对教师工作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者以科学的评价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指导思想、程序和指标体系、方法、组织工作和制度安排都应科学合理。可行性原则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性评价方案具有现实可行性,能够顺利实施、推广和应用。评价应具有计划性,评价方案要结合实际情况,评价制度要规范,评价标准和要求要适度。客观性原则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评价时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尽量客观、全面地搜集资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判断。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首先需要评价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包括是否知晓总体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分类目标的内容、落实方法和操作性方案;是否能将目标细化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的目标制定是否全面、具体、有操作性并且重点、难点突出。其次,需要评价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方法的使用,包括内容与目标是否匹配;是否考虑到幼儿生活经验与心理发展水平,具有适宜性;是否有人文性与陶冶性;内容是否精炼有效;方法是否合于目标、内容与儿童发展需要,是否有好的教育效果。最后,需要评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与结果分析,包括教学方案、物质与环境、心理与情感的准备;活动导入环节是否能引起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否充分保证学前儿童的自由活动时间;是否让每个学前儿童有动手操作方面的参与;是否引导学前儿童顺利开展活动,并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是否在学前儿童遇到困难时及时加以示范和指导。评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结果可以从教师的测评和自我评价,以及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表现和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学习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在社会教育活动中,需要评价儿童的参与度、情感态度、互动程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收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信息的常用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社会测量法。观察法具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等特点,适用于需要收集具体资料的活动。实施观察法需要注意创造自然的观察环境和气氛,坚持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掌握观察的技术和方法。常用的观察记录方式包括实况详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等级评定法、日记描述法和轶事记录法。访谈法特别是自由式访谈比较灵活,适应面广,易于实施。实施访谈法需要制定访谈计划,设计访谈记录表,按照计划进行访谈,整理访谈记录。应当注意合理地设计和使用访谈题目和问题,取得访谈对象的配合,以及应用在访谈中的资料收集方法应当为访谈者准确把握,以使访谈不受干扰。问卷法适用于了解教师和学前儿童的各种态度,能同时调查许多人,简单易行,省时省力。实施问卷法需要制定问卷设计的计划,编制问卷,发放问卷和回收问卷,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应当注意问卷主要适用于教师和家长,问卷不能太长,题目要与研究的问题直接相关,对问卷结果做精心的统计和分析。社会测量法包括提名法和配对比较法,可以用于评价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问题。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是指幼儿在社交交往中表现出的不适当或不成熟的行为。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可以归纳为三类:认知性的不成熟行为、焦虑行为和攻击性行为。认知性的不成熟行为包括违规、自私、说谎和偷窃。幼儿在学前期还没有形成对规则的较稳定地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子网掩码的计算》课件
- 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
- 百货商店电器城保安工作总结
- 集装箱散货转化公路运输代理协议三篇
- 2023-2024年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附参考答案【典型题】
- 乘除法应用题课件
- 2023年-2024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附解析答案
- 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报告
- 《督脉与腧穴》课件
- 云平台下的供应链协同-洞察分析
- 阿里菜鸟裹裹云客服在线客服认证考试及答案
- 水库防恐反恐应急预案
- 危险化学品销售管理台帐
- 五输穴及临床应用1
- 绿植租摆服务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 童话知识竞赛课件
- 一氧化氮让你远离心脑血管病第(全书回顾综合版)
- GB/T 12574-2023喷气燃料总酸值测定法
- 2022年天津三源电力集团限公司社会招聘33人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番禺区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抑郁病诊断证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