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碳捕捉实验基地落重庆_第1页
最大碳捕捉实验基地落重庆_第2页
最大碳捕捉实验基地落重庆_第3页
最大碳捕捉实验基地落重庆_第4页
最大碳捕捉实验基地落重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大碳捕捉实验基地落重庆• 碳捕集与存储技术已在重庆开始了研究和实验,中国谥人的烟气净化实验基地己经落户重庆•合川双槐电厂。今后,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将町以通过处理后,储存在地底和海底!10月22口卞午,作为“国际研发机构重庆行”的活动之-,碳捕集与存储技术国际研讨会在重庆市希尔顿洒店石开。研讨会聚集了来自英国、美国、奥地利等10多国的专家,与重庆及西南地区相关人员共同探讨清洁煤炭的未来技术。中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人国,在当前和未來的很长一段时期,中国60%以上的一次性能源都将是煤炭。“煤炭不但带来的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同时也会排放大最的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与会专家介绍,因此,未来的清洁煤炭技术,不仅仅要解决传统污染物的问题,还要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有相关专家估计,碳捕集与存储技术的使用,可以将全球火电厂二氧化碳排放减少90%。来自中电投远达坏保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贵人喻江涛介绍,“碳捕集与存储技术”就是从点污染源,如火力发电厂,捕获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并将其永久封存的技术,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人类避免气候变化带來的不町逆转的灾难性后果最觅要的技术之一。那么,碳捕集与存储技术如何捕集与存储二氧化碳?国际能源署清洁煤中心资深研究员AiidrewMmchener陳士介绍,碳扌甫集£存储技术町以将工业和其它行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搜集并集中埋存在地卜数千米深的地层中,与大气隔绝。油气田、不含碳氢化合物的圈闭以及深度蒂水盐层等三类地质适合埋存二氧化碳。“就重庆而言,有人量的天燃气田,都可以用來封存二氧化碳。”AndrewMmclieiier博士介绍。目前,碳捕集与存储技术己在重庆开始了研究和实验,全国址人的烟气净化实验基地己件滾户重庆-合川双槐电厂。该研究族地是西南地区首个二氧化碳捕集试验基地,将对包括二氧化碳脱离和捕集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预计这项技术将在年底运用到该电厂的火力发电当中,以降低其排出的二氧化碳含量。附,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指将能源工业和其他行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搜集并集中埋存于地下数T•米的地质层中与人气隔绝。“碳捕捉“工艺町分为燃烧前、燃烧后、氧燃料燃烧和工业分离。其中工业分离有成熟化市场,但仅限于部分工业条件,如天然气加工、氨水生产工艺。碳封•存”则需要首先寻找到适宜対存二氧化碳并使英与大气完全隔绝的地质层。血从地质学角度看,有三类地质层适合埋存二氧化碳:油气田、不含碳氢化合物的圈闭以及深度醤水盐层碳捕获中国开局两个示范项目现已启动2010・11・217:02:33http力www.dilan360.coin财纟空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的2009年岁末,全球最人的燃煤电厂“碳捕获''项目在上海进入调试阶段,建成后每年可捕集10万吨高纯度二氧化碳。这个隶属中国华能集团上海石洞II第二热电厂的项目,自2009年7月启动,项目总投入1.5亿元人民币,由此见证"碳捕获与封存"(CarbonCaptureandStorage,以卜•简称CCS)在中国的惊人发展。不过,这仅是华能集团的第二个碳捕获项目一第一个项目位于北京东郊的高碑店热电厂,建成一年多己捕获二氧化碳3000余吨。CCS技术是将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后进行封存,避免其排放入大气,引起或加剧气候变化的一种新型技术。除了直接的二氧化碳减排,还可实现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全球目前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是90亿吨/年。科学界最为乐观的估计是,地下可埋存10万亿吨二氧化碳,保守估计亦达2000亿吨,这相当干未来数百年通过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或截至目前人类的二氧化碳总排量。“CCS技术可以快速、人规模地降低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在继续使用煤作为主要能源的条件卜,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周蒂对此技术的应用前景颇为乐观。在美国、徳国和印度,一半以上的发电是靠烧煤,而中国这一比例则高达70%。“这也就意味肴,为中国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寻找出路的问题,将长期困扰我们。”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小春告诉记者。两个示范项目德国2001年耗资7000万欧元研丸CCS技术Z际,中国尚未对此允分重视。作为中国CCS的专家,西安热工研究所冇限公司总工程师许世森,清楚地感受到他领导的石洞II、高碑店项冃给自己带来“国际地位”一他经常遇到一些国外专家的合作邀请。“早先,对于碳捕获的研究仅是-些实验室在做,在,十五'期间的国家课题中几乎没有涉及CCS。有人认为,中国要一步一步来。”许世森说。转机出现在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推动,CCS技术被作为中澳两国合作的重点。华能集团由此获得一个任务: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之前建立一个CCS示范项目。掌舵华能集团的李小鹏立即指不成立课题组,并明确目杯——"到奥运会之前投入运行”。这一计划得到北京市政府的支持。2007年9月3口,中国华能集团、澳人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签署了《关于洁净发电及二氧化碳捕集与处理等技术研究的介作框架》,作为参与方的西安热工研究所冇限公司,正是华能集团控股公司。高碑店项目于2007年8月正式开工,包括设计在内整个工程耗时近八个月,耗资2850万元。当这一装置正式运行时,很多专家们表露出惊讶。自此,CCS在中国引起了越来越参的关注,CCS的研究热了起来,高碑店热电厂成了学习基地,据电厂负贵人描述,“差不多每周都有团队前來参观碳捕获工艺冃前分为三种,即燃烧后捕获、预燃烧捕获和含氧燃料燃烧捕获工艺。高碑店、石洞II两项目即是燃烧后捕获,通常是利用醇胺类溶剂从发电站废气中捕获二氧化碳。据介绍,石洞口项目的规模将远人于高碑店。与此同时,华能集团所主导的另一项目一"整体煤气化(20.05,-0.48,-2.34%)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示范工程,已于2009年7月在天津临港匚业区开工建设。IGCC能在煤炭燃烧前从气化的煤炭中捕获到其中的碳,捕获之后,电厂主要燃烧氢气,可以做到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这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第一个IGCC上9项目,华能集团70亿元“绿色煤电”投资试水,被寄望于对该技术的示范和探索。“人规模的示范才能够获得相应的数据,如果走不出实验室、走不到工业示范这一步,实验室研究起到的推动作用会比较小。”许世森说。易捕获、难封存实际上,高碑店和石洞「I两项目仅仅运用了CCS技术的前半部分——碳捕获,对于封存技术并未涉及。碳対存是指将人量捕获到的二氧化碳,存储在地质结构之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常见的三种対存方式,是碳封存于地下底层的自然孔隙中、地质深层盐水层及深海封存。中科院研究员周蒂告诉记若,二氧化碳的海洋封存分为海底以卜封存和海水层封存。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以下,从技术上来讲是完全可行的。挪威曾在1996年即完成•项碳回灌海底工程。联合国相关机构检测证明,其至今仍是安全的。但在海水层中封存碳还有很人的不确定性。“因为碳溶于水后,质量变人会I、•沉到海底。这是否影响海底生态有待考证。”周蒂说。除海洋封存外的另外两种封存方式,也同样存在着不确定性。“目前的难点是对地质的勘探是否准确,对一个地点的地质构造是否有把握;埋存下去后要进行监测,到底能保存多久,可能会从什么地力池歸?所冇这些都需要进行示范。”许世森说。目前,不少国家与商业公司正在进行旳关碳対存的研究工作。中国内地対于碳封存技术的研究业己升温,中科院、电力、石油等部门对此都有兴趣。2009年6月末,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个最高资助额将达5000万欧尤的新计划,资助中国碳捕获与封存项目的建设与运行。与此同时,中美之间在CCS技术和项目上的合作也己经展开。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小春透露,中国第一个碳封存示范点将选择在天津人港油田的废汕井,估计2011年左右开始建设。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发表了名为《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的报告,其中提到了CCS技术。该报告的撰写人之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第告诉记者,中国若想在2030年实现碳排峰值,就应该重视对CCS技术的应用。许世森乐观估计,中国在CCS技术上没有太多的瓶颈,最人的问题是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以及部门间的协作。国家以前对CCS的投入很少,仅有的-些也是用在实脸室研究上。但是他相信,CCS必将写入“十二五”规划。监管真空亟待填补自建成使用至今,高碑店热电厂碳捕获装置己经连续运转一年多,得到了一些碳捕获的数据。要在电厂原有的设备上增设碳捕获装置,就会降低五至八个百分点的能效,这使得有人质疑碳捕获的成木问题。许世森就此表示:“绝对成本是始终存在的,要减排肯定要花代价。”高碑店热电厂捕获的3000多吨二戦化碳,以每吨500元至600元的价格外销。相比每吨300元的成本,近半的盈余让碳捕获装置成功地持续运作。而上海的石洞I1项目也将以同样的方式供气给仅品业和工业。许世森坦言,之所以选址在上海,也是由于当地市场需求町以接纳捕获的二氧化碳,而上海世博会亦有与北京奥运会同等的“绿色理念”与政策支持。不过,从示范到人规模工业化,碳捕获的消纳方法必须寻找新的路径。“下一步我们计划和石油公司合作,开展二氧化碳驱油示范项目。虽然这对电力行业和石油部门都是双赢,但还是需要国家层面的协调。”许世森说。所谓的二氧化碳驱油,是将二氧化碳注入油井,使得采油效率更高。不过,即使将二氧化碳驱油与二氧化碳商业利用加在一起,也只能消纳二氧化碳排最的少数。“最终的做法还是要进行封存。”许世森址人的担心是,二氧化碳的封存没有经济利润町言。在他看来,“要想减排,就要实现犬量封存。届时只能是政策方面的支持了,比如说通过收碳税的方式。另外,也要鼎大家认知的转变。”实际上,中国发展CCS技术仍面临着技术、资金、政策以及项目执行层面等诸多挑战。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己着手建立CCS相关法规和标准,中国这方面尚未起步。如此真空领域,监管部门很难对CCS的选址、运输、运行以及后续活动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和管理中国碳捕获和中国存储技术发展以及概况我国于1992年6月和1998年5月分别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近期不必承担减少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但我国CO2排放总最人,目前己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据有关专家初步估算,预计2025〜2030年左右,我国CO2排放量将达到67-10sto成为世界第一人排放国。作为负贵任的人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1990〜2005年间我国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陆率达4.1%。相半于节约8xl0st以上标准煤,减少了18〜10stCO2排放。同时,政府提出了在2006〜2010年间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20%的节能减排目标。政府也明确表示,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卜•,与国际社会一起,积极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并根据口己的能力和国情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应尽的努力。国家对CCS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CCS技术作为前沿技术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在国家科技部2007年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中,CCS技术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重点祓列入专项行动的四个主要活动领域之一。“十一五”期间,国家“863”计划也对发展CCS技术给予很大支持。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强调重点开发CO2的捕获和封存技术,并加强国际间气候变化技术的硏发、应用与转让。我国与国际社会一起积极开展了CCS技术研究与项目合作。2007年启动了“中欧碳捕获与封存合作行动fCOACH)”,12个欧方机构利8个中方机构参与了COACH行动。2007年11月20日,启动了“燃煤发电二氧化碳低排放英中合作项目”。2008年1月25口,中联煤层气冇限贵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联煤”与加京人百达门公司、香港环能国际控股公司签署了“深煤层注入/埋藏二氧化碳开采煤层气技术研究”项冃合作协议。自2002年以来,中联煤和加拿人阿尔伯达研究院已在山西省沁水盆地南部合作,成功实施了浅部煤层的CO2单井注入试验。中国石汕作为肩负经汛政治和社会贵任的大型国企.为展现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形彖,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利用CCS技术提高油币采收率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于2007年4月启动了重大科技专项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国发展碳捕获与封存技术面临多重挑战2010-11-121:18:47http〃wwwdiian360com“倘若没有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那么将二氧化碳排放速度稳定下来所需花费的成本将会增加70%。”在10刀28口举行的中欧碳捕获和储存专题会议上,国际能源署(IEA)能源分析师布兰登?贝克(BrendanBeck)作出以上表述。所谓的CCS技术,是指从一个人的排放设备(例如燃煤发电厂)中把二氧化碳捕获,然后通过管道运输,谥终注入地下可安全封存数「年的地质封存库。这一技术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在世界各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重婆位置。据圧A预测,截至2030年,煤炭仍占全球发电燃料的44%。“这个比例在中国会更高,到2030年,中国煤炭使用量占发电燃料的54.5%:即使到2050年,这个比例也仍有47.2%•”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张来斌告诉记考。由于发电行业被视为工业二氧化碳的故大排放源,煤炭的人屋使用,必然意味着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布兰登就告诉记者,相比降低能源消费,提高能效,用消洁能源逐步替代化石燃料等减排手段,时至今口,各国对CCS技术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尤其是短期内减少火电厂的排放量己逐步达成共识。冈此,CCS技术是否能被人规模商业应用,也成为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家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彭斯爲告诉记者,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如果要想达到2020年相对于1990年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的目标,必须人面枳推广CCS技术。因此G8国家早前就定下目标,表示在2015年之前,应建立起20个人型CCS示范项目。虽然CCS技术的优点显而易见,但与会的专家也都表示,在中国发展该技术仍而临着技术、经济、政策以及项目执行层面等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额外成本与能耗问题。发电厂或其他工业设施增添捕获、运输利封存二氧化碳设备,势必会增加能耗,以及基建和运营成本。而这些方式,也使CCS设备的用户不得不寻求补偿这些额外费用的方法。其次,CCS作为一项具有革新意味的新型减排手段,在技术上还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很多发电厂缺乏人型CCS系统运行经验,这直接导致经营者回避使用该技术,以及公众对其安全性的质疑。与英国、澳人利亚等已建立起相关法律法规的国家柑比,由于缺乏CCS的适用法规和标准,中国的有关监管部门也很难对CCS的选址、运输、运行以及后续活动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和管理。“而根ffilEA的要求,所令只令CCS发展潜力的国家,必须在2015年建立全面完善的法律监管框架。”布兰登告诉记者。此外,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也对CCS技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中国华能集团绿色煤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文斌在会议上就坦言,目前中国尚未出台CCS的相关具体规划,需尽快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支持政策,从开发、财税、电价等多方面进行支持。彭斯農也向记者强调,对待CCS技术,中国“仍需保持枳极态度"。“因为,与发达国家不凤CCS对中国而言是-个町供选择的减排技札所以,把CCS同其他减缓措施,例如使用新能源等一并考虑非常重要。“中国在碳捕获技术方面的新尝试2010-11-217:14:10环保产业网作为减少热电厂二氧化碳排放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和澳人利亚将在北京进行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试验。为减少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华能集团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CSIRO)于上月正式宣布在北京成立的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建成投产。中国华能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能源生产商。这项由华能控股的西安热工研究院设计完成的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坐落于北京郊区,是中国首个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预计其年回收二氧化碳能力可达为3000吨。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PCC)工作原理,就是让电厂排放出来的气体通过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体的化学物质,对烟气中二氧化碳进行捕获。“这项技术对于减少现有电站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畫要意义,”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CSIRO)能源开发部部长DavidBroclavay告诉科学与发展网络说,“该项技术的二氧化碳回收率町以超过85%。中国足一个煤炭消费人国,要想人范闱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可能是唯一可能的方法。”中国是世界上最人的煤消费国。根据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数据统计,2005年,中国主要能源中煤所占比重为69%,而这些煤主要是用于电厂发电。上初,CSIRO在澳人利亚维多利亚省一个叫作LoyYang的电厂,成功完成电厂烟气俘获二氧化碳试验,这是这项技术在南半球的首次成功实验。冃前只有美国、加京人、澳人利亚等发达国家己拥有了部分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与处理技术并建设了(中小型)示范工程。然而,此项技术的应用将会增加发电厂成本,这将不利于这项技术在电厂推广,尤其是在中国,控制电力价格常常被看作是减少通货膨胀的有效措施。“我们还右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碳捕获和收集技术还很不成熟。”中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代表、人民人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犠教授说。邹教授向科学与发展网络表示,发达国家应该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技术和资金支持,以帮助他们开发出适合当地的碳减排技术。鬱国制定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法律框架• 世界太阳能行业领导者德国接卜•来町能会侧重于发展低碳行业碳捕获和存储,德国在此之前会创建用于测试此项技术的法律框架。通过联合法草案,环境与经济部正在推动逐步发展碳捕获、运输和储存技术。捉议的法案明确了初步建设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的测试和演示设施的规范,并同时承诺解决安全问题。该提案将首先限制存储,用于测试和演示。储存设施必须在2015年年底前申领牌照。此外,设施的年储存量也不应超过300万吨。同时,每年储存二氧化碳的总量也不应超过800万吨。拟议的法律将在2017年进行•彻底审议。联邦政府不得不在2017年评估后为徳国议会准备一份报告,以决定是否可以较大规模地使用碳捕获和存储。环境部长诺伯特■罗特根说:“这是一项重要的贡献,町以确保德国这个f眛更好地实现气候保护。我们会按部就班地进行,并非常认真地关注公众的呼声。““清洁煤”的批评家,如绿色和平组织反对碳封存,主要是因为这是一项未经验证的技术。他们认为,由于这项技术的发展还需要时间,因此不会立竿见影地消除捕获热量并直接导致地球变暧的温室气体。批评者还指出,在地面匕储存二氧化碳涉及安全问题。徳国提出的碳捕获法将要求所冇演示储存设施,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技术对人类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在存储首吨二氧化碳Z后分配后续资金,法案还将防备由清洁煤行动带来的潜在的长期风险。如果私有土地被征用用于勒探或受到影响,土地所有者也町以得到经济补偿,获得保护,各部委表不。建议的立法是2009年碳捕获法的修订版,由于缺乏市民的接纳和支持,在去年7月暂停调整。法案将由联邦政府审议并将在今年年底作出最后决定。在世界其他地方,碳捕获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例如,美国在历史上是世界上报兴的碳排放国,冃前己利用总统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资金,拨出34亿美元给清洁煤技术。经济部长赖纳-布吕德勒说,由于世界人LI不断增加、不断上升的能源需求,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将不会“在很短时间内”放弃化石能源的使用。他补充说道:“因此,碳捕获和存储是一项势在必行的技术,因为在未来几十年里,人类必须永久弃置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通过就法律草案达成一致,我们将让德国匸业有机会迅速发展这项关键技术,并充分利用新的全球出口机遇。”瑞典电力公司Vattenfall公司自2008年以来已在德国施普伦堡市附近的施瓦茨泵煤炭发电站运作了一项价值70万欧元的试点碳捕获项目。加拿大科学家成功开发寻找碳捕获材料新方法2010-11-122:18:59科技网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渥太华大学科学家成功利用X射线晶体成像仪和计算机模拟手段,对被称为“棒球手套”的捕碳材料如何捕捉二轼化碳分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科学家认为,该项成果为设计定制一种高效率、低能耗的捕碳新材料指明了研究方向。相关文章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目前采用的二氧化碳捕获方法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氨溶液中。该项技术的弱点在于氨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还需要释放二氧化碳以便进行储存,在释放二氧化碳时,溶液需要加热到100摄氏度,这要耗去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据/古算,燃煤发电厂如果使用该项技术捕获储存二氧化碳,需要消耗其四分之一的发电量。因此,找到•种既可轻松捕获二氧化碳,还可在任能耗和节水条件卜•轻松释放出二氧化碳的新型材料,对于捕获二氧化碳技术的实际应用意义非常乘大。加拿犬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正是为找到这种新型材料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实验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参与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将捕捉二氧化碳形彖地比作棒球于•套与棒球之间的关系,在此将球比作二氧化碳,而将手套比作町捕获二氧化碳的材料。对于不同大小的球,需要不同尺寸的手套,才能更好地匹配,以便球手能够更加容易接到来球。卡尔加里人学化学教授乔治•斯密祖介绍说,他们使用X射线结晶成像仪直接实验成像,并通过计算机模型计算,确定了二氧化碳分子的确切位置,并可以清晰观察到“手套''材料的各个“于•指”如何介力将二氧化碳分子固定在其位置上。渥太华人学负责计算机模拟研究的科学家表示,该项发现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实验结果和计算机模拟结果Z间表现出IE常好的•致性。因此,北计算机模拟方法现在就可以更令人放心地应用于发现和预知材料的捕碳性能,特别是在实验室制作某种捕碳材料之前,町先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研究人员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最终可得到多方面的应用,既可帮助燃煤发电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还可帮助去除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中的二氧化碳成分。世界最大规模碳捕获设备落户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公司近口在美国西卯吉尼亚州登山家电厂(MountaineerPlant)附近,投产了一项世界最人规模的碳捕获设备。此举不仅能够促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碳捕获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持煤炭业的生命力。据美联社报道,该设备每年大约能够捕获10万公斤二氧化碳,并将其埋藏在地卜2公里左右的地方。与登山家电厂1300兆瓦的发电最相比,捕获的二氧化碳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是阿尔斯通公司农示,该技术町以大范出推广,应用于任何煤炭发电厂,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政府在未來为气候变化立法而引入碳税,那么此技术还可以帮助电厂节省开支。阿尔斯通公司电力部门主管飞利浦•茹贝尔(PhilippeJoubert)说:“登山家发电厂是我们能够在现实中看到的第-个碳捕获技术的范例。现在证明该技术行之有效,这点毋庸叠疑。”据登山家电厂的所有者美国电力公司(AmencanElectncPower)介绍,碳捕获首先能够阻止二氧化碳进入人气层,捕获的二氧化碳经过液化后,以每小时5.5公斤的速度被运输到地下蒂水层储存。数据表明全世界的电厂数量将在2030年翻番,其中的人部分新增电厂设立在亚洲。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资料显示,2006年全世界能源需求约有25%來自煤炭,且该比例预计将继续上升。西死吉尼亚州有很多老IU的煤炭电厂,当地政府希望新技术能够保证这些工厂的就业情况。但批评者认为碳捕获技术的存在延长了煤炭电厂的寿命,而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并会対其周圉的坏境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