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四班级下册《古诗词》教学设计篇1

【设计理念】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本次教学老师执教的是《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三首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内容浅显,生字不多。

本设计体现了单元主题与文本细读二者之间的关系,依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纳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引导同学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会和观赏美的情愫。在教学过程中,同学通过自主诵读、想象吟诵、拓展阅读等过程,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从而实现同学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培育同学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力量。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蚕、桑、昼、耘”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育阅读古诗的爱好和对古诗的喜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Mp3音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忆江南的画面,播放音乐。老师朗诵《忆江南》。江南的风景令很多诗人折服,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8页,我们一起学习古诗词三首。(板书古诗词三首)

2、想象一下,闲逛在江南,你听到、看到、闻到些什么?(课件播放图片)

3、南宋时期,浙江有一位诗人翁卷把江南的田园风光描绘的淋漓尽致,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观赏他的——乡村四月

4、了解诗人

出示诗人简介: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他喜爱田园生活,擅长写田园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老师配乐朗诵白居易的《忆江南》,并让同学配乐观赏江南风景图,调动同学多种感官,创设出学习情境,激起同学学习爱好后带领同学走进文本。)

二、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检查字音,相机订正。老师范读。

3、再读诗句,读准节奏。

4、学习生字:蚕、桑;了解多音字“了”。

(设计意图:让同学初读古诗,解决全部的障碍。)

三、合作探究,理解诗意,感悟诗的意境美

师:请同学们小组内读一读古诗,借助解释和插图,相互沟通,理解一下诗的意思。

思索:乡村四月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景美人勤)

师生、生生沟通对诗句的理解。进而,逐句吟诵古诗。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我认为古诗教学更应多读。所以,在此环节,我主要采纳齐读、个别读、自由读、小组沟通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多种方法。力争做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出感觉,读出魅力!)

四、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老师总结,同学背诵古诗。

2、师生共唱本诗。

(设计意图当读诗到肯定程度时,就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通过唱来抒发了。同学学诗的情趣更浓)

五、自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1、生借助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2、全班沟通,说一说农人在忙些什么?并用“才了……又”的句式造句。

3、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吟一吟,用你熟识的曲子唱一唱)。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乡村四月》的基础上,老师以问题“乡村劳碌的只有四月吗?”引出《四时田园杂兴》,让同学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后,自主阅读,思索,感悟古诗,进而全班沟通,老师适当点拨,让同学再次体会乡村人们的勤劳劳碌。充分调动了同学读书的'乐观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六、拓展延长,诗心画意满心间

1、在忙劳碌碌中,转瞬又到丰收的季节了。看,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课件出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的确,乡亲们的辛勤劳动制造了一幅幅漂亮的画面,所以,很多诗人心向田园,情系田园,留下了很多闻名的诗篇。那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诗词,拓展学习内容,超越同学原有的认知水平,串起位于同学最近进展区之内的认知材料,用诗词中的语言和情感熏陶同学,这样将同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延长,既增加了同学的阅读量,又丰富了同学的语言积累。)

七、推举作业

老师向大家推举《山居秋暝》、《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课下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

四班级下册《古诗词》教学设计篇2

学习目标

1、熟悉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1、“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妙、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日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沟通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留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解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争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观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爱?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气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相互说一说:在你脑海中消失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画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画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观察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认真观看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化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12、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莫非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沉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同学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4、同学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家乡的缘由。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迫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同学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其次课时

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同学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觉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同学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沟通: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争论沟通,各抒己见。

13、全班沟通,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肯定要想象画面,要专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用你认为可行的方法去记忆。

3、同学练写。

四班级下册《古诗词》教学设计篇3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闲得意、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布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缓缓铺开一幅恬淡、满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学问。

3、借助字典和课后解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难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课前预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漂亮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欢乐、幻想和追求。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

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留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结合课文解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沟通,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

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依据同学回答,老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老师有感情朗读,同学闭目想象。

2、同学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同学采纳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沟通,老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闲得意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拘束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⑴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解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⑵指明同学读,正音。

(留意读准“篙、棹”。)

⑶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⑷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