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标准预测试卷(一)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从作用对象看,这体现了教育的()。A.个体功能B.社会功能C.正向功能D负向功能2.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政治本位价值取向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马卡连柯提出“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强调班级的平行管理。这一做法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B.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依靠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4.语文老师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讨论会。这种活动形式属于()A科技活动B.游戏活动C.社会活动D.学科活动5.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6.杨老师在教授生字词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有缺笔少画的现象,于是他把“小学生缺笔少画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拟订相应的研究计划,在工作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实施教学措施,最后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案。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教育行动研究法B.教育实验法C.教育叙事研究法D.个案研究法7.刘老师在班里给学生讲解眼睛的卫生与保健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巾、手绢等物品要专用B.经常用手揉眼可缓解眼疲劳C.看书时眼与书本保持15厘米以上的距离D.看电视的时间每次一般不超过2小时8.同样的一棵树,画家看到树的优美形态,植物学家看到树的生长状态。这体现了知觉的()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9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一般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动机激起水平是()A.中等程度的B低程度的C.较高程度的D.高程度的10.小唐在学期末复习数学的时候,会把这个学期所学的所有数学知识点写成提纲,从而帮助自己复习。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调节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组织策略11.学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12.王浩同学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多。这种心理障碍可能是()A.多动综合征B.学习困难综合征C.儿童厌学症D.儿童强迫行为13.一位教师看到一名学生在课堂上扮鬼脸却没有理睬。这位教师这样做依据的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14.“说出五种常用的学习用品的名称及用途”这一教学目标属于()A.普遍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5.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目标D.教育目的16.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种花生、挖花生摘花生、尝花生,观察花生种子成长为果实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实习作业法B.讲授法C.实验法D.情境教学法17.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意见要求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必修课程。A.劳动教育B.艺术教育C.科技教育D.实践教育18.张老师在讲解《望庐山瀑布》时,让学生观看图片,并辅以语言形象描述,意在引导学生对“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壮观景象形成清晰的表象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19.某数学测验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水平。这说明这个数学测验具有较好的()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20.“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哪一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A.慕课B.微格教学C.微课D.翻转课堂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30分)21.简述如何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简述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4.材料:小汪在家上网课的效果不理想。小汪形容上网课是看无聊直播,根本提不起兴趣,抱怨老师讲课的节奏太快,听不懂也跟不上,课堂提问回答不上来,被老师指责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不会写,被父母骂又懒又笨。上网课期间,小汪整个人精神状态不佳,完全学不进去。久而久之,小汪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和动力,认为自己就不是块学习的料,每天只“打卡”,根本不听课,对成绩也越来越无所谓。问题:分析小汪对学习丧失信心和动力的原因。(8分)如果你是小汪的班主任,你会如何激发小汪的学习动机?(12分)25.材料:语文课堂上,有几只蝴蝶飞进教室,学生顿时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去扑蝴蝶……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们讨论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并将其写成一篇作文。听到陈老师布置的这一任务,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良好的教学效果使陈老师备感欣慰。二班的杨老师面对类似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因为杨老师觉得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就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却余兴未止,仍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问题:评析两位老师的做法。(12分)教师应如何对待课堂生成的资源?(8分)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备注:音、体、美专业的考生请从29、3、31题中,任选1小题作答。)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简要分析该文的文本特点。(10分)如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5分)为本课设计三组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15分)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简述分数、分数单位的概念,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0分)如指导小学低年段学生进行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10分)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简述角色扮演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0分)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简要分析歌曲特点。(10分)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课主要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简要说明“双手前掷实心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列举漫画的表现形式。(10分)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10分)(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画一幅有趣的画”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10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从教育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题中,“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的意思是君王要发挥教化的作用来治理天下这体现的是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表现为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等。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2.【答案】D。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3.【答案】A。解析: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对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总结。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答案】D。解析:学科活动是以学习和研讨某一学科的知识或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例如,成立数学活动小组、语文活动小组等。题干中,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讨论会,这种活动形式属于语文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是以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科技知识为目的的课外活动。例如,举办科技讲座,参观游览科技博物馆,成立无线电小组、航模小组等。游戏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课外活动,通过有指导的游戏活动,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心理综合素质。社会活动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教育活动。社会活动一般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5.【答案】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不平衡,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如个体的身高、体重的发展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儿童出生后第一年,二是青春发育期。另一方面,同方面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别差异性是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个体发展的速度、水平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表现出发展的个别差异。6.【答案】A。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研究课题、拟订研究计划、实施行动研究和进行总结评价。题干中,杨老师将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并根据研究调整教学方案,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是教育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法是教育研究主体(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进行连续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变化发展全过程的研究方法。7.【答案】A。解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不在光线过强或暗的地方看书写字;②看书写字时眼与书本保持33厘米以上的距离;③不躺着看书,不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④集中用眼一段时间后应眺望远方或去户外活动,以消除眼部疲劳;⑤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游戏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一般不超过1小时;⑥不揉眼睛;⑦毛巾、手绢等物品要专用,以预防沙眼结膜炎等。8.【答案】C。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根据以往的知经验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的知觉特性。知觉的理解性受人的知识经验的影响。由于画家和植物学家知识经验不同,他们对同样的一棵树有不同方面的理解,这体现了知觉具有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的知觉特性。9.【答案】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一般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形曲线。10.【答案】D。解析: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组织策略包括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纲要策略主要包括主题纲要法和符号纲要法。题干中,小唐将数学知识点写成提纲的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中的纲要策略。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11.【答案】B。解析: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当认知结构中有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时的知识学习。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这种学习属于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指当新知识的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旧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上位联系时的知识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观念既无上位,无下位的特殊联系,而是一种并列或类比关系时产生的学习。12.【答案】A。解析:多动综合征也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是一类以注意障碍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问题。其特征包括以下几点①活动过多。这种儿童的多动与正常儿童的好动不同,他们的活动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②注意力不集中。注意障碍是该类儿童突出的、持久的临床特征。③行为冲动。④学习困难。题干中,王浩同学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行为冲动等问题,这种心理障碍可能是多动综合征。学习困难综合征是指某些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因神经系统的某种或某些功能性失调,使其在听、说、读、写、算等方面能力降低或发展缓慢,以致陷入学习困难。厌学症又称学习抑郁症,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情绪上的失调状态。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答案】C。解析:消退是指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题干中教师不理睬学生扮鬼脸的行为,这名学生扮鬼脸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这种做法依据的是消退。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给予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提高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如免除家务劳动),从而提高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那么以后在类似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概率就会降低甚至受到抑制。14.【答案】B。解析:课程目标可分为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行为性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题干中的教学目标具体、可操作,属于行为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开展自然生成的目标。由表现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的种种经历中,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15.【答案】B。解析: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数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16.【答案】A。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进行一定的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题干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现了实习作业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的特性,探求其发展和变化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精神的方法。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17.【答案】A。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18.【答案】A。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题干中,张老师运用模象直观(图片)和言语直观(言描述)手段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遵循的是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提取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19.【答案】B。解析:测验的质量指标包括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的东西。题干所述说明该数学测验具有较好的效度。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20.【答案】A。解析:慕课(MOOC)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微格教学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的教学组织形式。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二、简答题21.【参考答案】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教学。(2)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3)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5)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将其系统化。(6)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能力。22.【参考答案】班级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1)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的管理模式。(2)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模式。(3)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管理模式。(4)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将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小组目标、个人目标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模式。23.【参考答案】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种。(1)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学校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布置、校园环境等。(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等。(4)心理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的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三、材料分析题24.【参考答案】(1)小汪丧失信心和动力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教学素质,教学方法是否适当,与学生关系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材料中,网课单调乏味、节奏太快,小汪无法适应,无法激发学习兴趣;老师没有查明小汪回答不上课堂提问的真正原因而直接指责其不认真听讲,打击了小汪学习的信心和动力。②家庭的教育方式。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够科学,甚至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材料中,父母因为小汪不会写作业,骂其又懒又笨,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打击了小汪的自信心。③学生的归因方式。总是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往往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材料中,小汪认为自己就不是块学习的料,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为能力低,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对学习丧失了信心与动力。(2)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小汪的学习动机。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我会创设令小汪感兴趣、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情境,启发、诱导他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增强他的自信心。②设置合适的目标。我会与小汪讨论过去设定的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并以此为参考设定一个新的、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现实性的目标,并激励小汪坚持达成目标。③表达明确的期望。我会对小汪表达明确的期望,让小汪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④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我会引导小汪集中注意力,相对紧张一点;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我会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小汪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我会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他,以免小汪过度紧张和焦虑。⑤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我会给小汪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使他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我会在他取得进步时表扬他在他出现错误时适当地批评他。⑥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我会指导小汪把学习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以激发他的学习动机。25.【参考答案】(1)①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和教师的教育机智。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重结论更重过程”的教学观。在出现课堂问题时,陈老师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将问题与新的教学任务相结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成长。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教育机智。陈老师面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迅速而正确地进行了判断,随机应变,采取了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发挥了教育机智。②杨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以教育者为中心”和“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观。杨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学观。杨老师的做法强调了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没有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杨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观。老师的教学按既定的教学过程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2)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创新的。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待课堂生成的资源。①教师应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教育契机。当学生的体验与认知不同时,正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契机,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善于改变原有的设计,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②教师应尊重鼓励学生参与生成过程,共同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教师捕捉教育契机后,应给学生创造充分参与的机会,共同讨论,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四、教学设计题26.【参考答案】(1)文本特点《画杨桃》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我”在课堂上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形状,受到同学们嘲笑,老师以严肃的态度对同学们进行启发教育的故事。这篇文章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语言自然朴实。文章以父亲教“我”画画时的教诲开篇,开篇即点明了主旨;以“我”在一次图画课上的经历为主体内容;以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将使“我”一生受用作结,使文章前后呼应,再次突出主旨一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的新发现。整个教育过程以老师和学生对话的形式开展,具有启发意义。(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认读“嘱”“审”“肃”等个生字;会写“叮”“嘱”“排”等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最后说的那段话。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小组合作探究,领会文中父亲与老师的话中蕴含的道理。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的道理;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懂得尊重他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抓住重点语句领悟文中老师和父亲的话语,懂得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难点: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认识问题。(3)课堂提问第一组:(学生阅读全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章开头写父亲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开头引用父亲的话的用意,联想后文当“我”在图画课上看到的杨桃与平时看到的不同时,铭记父亲的教诲,按照实际看到的杨桃的样子作画,从而得出结论:文章开头的话既点明了主旨,又为下文“我”实事求是的做法做了铺垫另外,学生通过通读全文,能够发现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这样的安排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整。第二组:当其他学生觉得“我”画得不像杨桃而像五角星时,老师为什么突然变得严肃。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注意这一细节,帮助学生留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从人物的神态变化入手,深入理解文章。老师发现其他学生认为“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很可笑时,神情突然变得严肃,是因为老师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其他学生没有坐在“我”的位置仔细观察过,他们看到的就是平时所见的杨桃,所以会觉得“我”画错了,闹了笑话。老师决定借此机会向大家传递看问题应实事求是的道理,所以才会神情突然变得严肃。严肃。对老师神态变化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老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认真负责和一丝不苟。第三组: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通过对文章结尾部分的作用进行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主旨,总结文章借画杨桃这件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设计意图】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突出主旨,虽未言明应“实事求是”的道理,但道理已经不言自明。父亲用言语告诉“我”要实事求是,课堂上,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来教诲大家要实事求是。如此深刻的教诲,“我”自然铭记不忘。正因为不忘教诲,“我”才能受用一生。27.【参考答案】(1)①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②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③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商。(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会读、写分数。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均分月饼和小组折纸的过程,积累概念建立的数学活动经验。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能读、写分数。(3)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平均分的知识。(结合学生回答层层设问)课件展示:2个人平均分2块月饼。问每个人分到几块月饼?教师提问:如果现在只有1块月饼,还是2个人平均分,每个人分到几块月饼?怎样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来?教师揭示课题:以上问题可以用我们即将学习的新课内容—分数来解决。【设计意图】教师结合旧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为引入新知做铺垫。二、新知探究1.分数的初步认识。点教师讲授:有1块月饼,所以先写一个1;因为要平均分,所以在1下面写一条横线;因为是分给2个人,所以再在横线下面写一个2(板书1/2)。这个数叫作分数,作二分之一。其中,横线叫作“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字叫作“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字叫作“分母”。课件展示:1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人。教师提问:每个人分得的月饼份数如何用分数表示?请学生板演,让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并读出这个分数,教师评价。2.区分单位“1”。教师提问:1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这里的1份月饼中的“1”和一块完整的月饼中的“1”是否一样呢?如果不一样,有什么不同?平,”“在其,快个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很神奇,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物体的“1”是个单位量,便于我们计量物体的个数;而“1”还有另外一种含义,即当它作为标准量的时候,它就会作为计量单位,我们称它为单位“1”。教师结合实例讲解:当我们将1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时,相对于2份小月饼而言的一块完整的月饼中的“1”就作为单位“1”来使用。再举个例子,有4块一样的磁铁,如果我们把这4块磁铁吸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的磁铁,这里相对于4块小磁铁而言的大磁铁的“1”就作为单位“1”。教师让学生举出实例,感受单位“1”的概念。3.分数单位。活动:教师让学生拿出1张纸,尝试折出1张纸的1/2学生代表上台进行演示。教师提问:月饼和纸不一样,但为什么1/2都可以用来表示它们的一半呢?引导学生总结出平均分和分数的关系: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教师继续提问:如果不考虑生活实际,1/6可以看作将单位“1”怎样了呢?引导学生回答:1/6可以看作将单位“1”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1份就是1/6教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设计意图】新知内容层层递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知接受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可以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三、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例题:(1)将1块蛋糕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整块蛋糕的多少?(2)指出1/5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分别是什么,它读作什么?(3)1/5表示把单位“1”分成几份,它表示其中的几份呢?预留时间供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讲解。【设计意图】结合新知出示例题供学生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教师巡视指导,因材施教,保证所有学生与其中,学懂会用。四、教师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新知学习过程,并总结:分数由分子和分母构成,中间的横线叫作分数线,横线上面的整数叫作分子,横线下面的整数叫作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一份的数。【设计意图】教师总结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记忆新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28.【参考答案】(1)角色扮演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如下。①角色扮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②角色扮演给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学知识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以发展。③角色扮演集交际、表演、合作于一身,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2)教学目标Knowledgeaim:Studentscanmasterthesentencepattern"MayIhave?”Abilityaim:Studentscanusethesentencepattern"MayIhave?”toaskforwhattheywantinthesupermarketEmotionalaim:StudentsbecomemorewillingtoexpresswishesinEnglishintheirdailylife.(3)导和新授环节Lead-in:Playashortvideoshotinasupermarketandhaveafreetalkwithstudentsaboutwhattheycanbuythere.【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并就与课文话题相关的问题展开自由交谈,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Presentation:①AskstudentstoreadthetextandchooseTrueorFalseforthefollowingsentences.a.Therearetoysinthesupermarket.()b.Theybuyaballoon.()c.Theybuysomeapples.()②Askstudentstoanswerthequestion:Theboywantstobuysomething,andwhatdoeshesaytohismum?Thenpresentthesentencepattern"MayIhave...?”T:Youwanttohavesomething,andyoucansay"MayIhave...?"Forexample,youwanttohavesomeoranges,youcansay"MayIhavesomeoranges?".Youwanttohaveanice-cream,andwhatcanyousay?Ss:MayIhaveanice-cream?T:Great!【设计意图】阅读文章后判断对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本课内容,在语境中熟悉新句型;通过问答教授新句型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的认识与理解。29.【参考答案】(1)歌曲特点《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采用了D大调,2/4拍,四乐句一段体结构,第二、四乐句分别是在第一、三乐句的基础上改变尾音而成。歌曲的旋律以级进为主,欢快、活泼,歌曲描写了洋娃娃与小熊跳舞的场景,充满了童真童趣。总的来说,这首歌曲音域较窄,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2)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及儿歌的旋律之美,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学唱、编创等方式,提高音乐表现力,培养创编能力。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自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能配合一定动作进行表演。(3)教学环节①听赏a.初听,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学生听赏。教师提问: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轻松、欢快、活泼b.复听,教师再次播放歌曲音频,学生结合书本欣赏。教师提问:歌曲的名字、调式、拍子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洋娃娃和小熊跳舞》,D大调,2/4拍。教师继续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定金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演艺经纪代理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云计算服务定制与运维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电动折叠自行车购销协议3篇
- 短期劳动力雇佣合同04
- 高级定制服装生产与销售合同(04版)
- 二零二四年度社交电商模式创新与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媒体投放合作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转让合同with技术改进与后续支持
- 过程能力研究
- GB 17269-2003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三课件
- 大班综合《要是你给老鼠玩手机》课件
-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课件
- 危大工程监理细则
- 超声波清洗验证方案及报告
- 煤矿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 护理查房(宫外孕)课件
- 相貌各异的我们教案及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