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溇社区安置房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1页
幻溇社区安置房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2页
幻溇社区安置房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3页
幻溇社区安置房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4页
幻溇社区安置房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某市幻溇社区安置房(一期)工程2#地块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为某某市幻溇社区安置房(一期)工程2#地块。1.1.2项目建设单位及概况项目建设单位:湖州南太湖现代农业综合区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概况:湖州南太湖现代农业综合区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与复垦,淡水鱼、虾养殖,瓜果、蔬菜种植。1.1.3编制依据《吴兴某某区分区规划》;《吴兴区织东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吴兴区村庄布局规划》;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调查材料。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人任务,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贯彻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吴兴区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一系列工作,并以此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近几年来,吴兴区新农村建设仅仅围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总体要求,逐步对村庄进行全面的规划整治,总体环境得到一定的提升,已成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根据织东分区规划与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公共设施,改善卫生环境与生态环境,推荐城镇化进程。本项目旨在充分利用周边资源,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住宅小区,改善基础设施包括乡镇道路建设,推动农村住房改革,以城带乡,提高农民居住条件,较好地促使区域内农民增收、农村面貌改善、农村产业转型以及体现“亲、善、美”的和谐宗旨,将吴兴某某区幻溇社区拆迁安置房工程建设成为廿一世纪现代人文住宅社区。1.2项目概况1.2.1项目位置本工程拟定于南太湖高新区幻溇村,织太公路东侧、幻溇村村委会南侧,北起兴太路,南至新规划道路。1.2.2建设内容与工程规模本期项目拟总用地面积18236平方米(约27.35亩)。总建筑面积6097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932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1650平方米)。同时,建设道路、广场、绿化等附属设施工程。1.2.3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项目估算总投资14653.55万元。项目所需建设资金由建设单位自筹。1.2.4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建设总工期计划按30个月控制,计划2013年5月——2015年10月。1.3相关问题与建议1、工程实施涉及面甚广,时间相对较长,影响到村民交通、生活居住、农业生产过渡等各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做好相关安排、宣传和疏导工作,尽可能减少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2、工程实施内容繁杂,项目组织和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各方面的相互配合,保障工程能按计划顺利推进。3、为加快农民适应生产生活环境发生的变化,相关经济社会发展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集中居住区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的实施是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具体行动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从吴兴区实际出发,创新思路、统筹谋划、全面把握、整合资源,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吴兴区从自身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农村建设的“吴兴区模式”引起了全国的关注。结合各级政府宏观发展政策和吴兴某某区幻溇社区发展现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根据“八化”(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服务强化)标准,实施吴兴某某区幻溇社区农民新村建设工程,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资源节约,建设成“田成方、树成形、路成网、线整齐、水清洁、树优美”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阶段中,城市和农村的建设都各自面临着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发展问题,造成了城乡收入水平、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有待于破除城乡分割的制度障碍,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教育、创业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按照“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市化联动推进、协调发展”思路,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和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率,推进城镇化和农村新社区联动建设。为此,实施吴兴某某区幻溇社区农民新村建设工程,通过中心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信息和社保等各项事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对缩小城乡差距有着重要的意义,奠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农村经济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基本农田,促进现代农村经济发展。按照“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增长质量”的要求,突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工业集聚集群发展和农村服务业创新发展,促进农村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三次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创新完善农村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土地资源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村建设一方面土地供应紧张,另一方面土地浪费严重,大量土地闲置抛荒。当前耕地等自然资源优势的日益削弱,农业发展滞后,其中最根本的是耕地资源的低效利用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要求之间的背离。为了避免土地的浪费,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保证建设用地得到满足的同时,极力保护耕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要求,以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平为重点,合理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实施吴兴某某区幻溇社区农民新村建设工程,通过撤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复垦宅基地,扩大耕地的规模经营,盘活土地存量,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并提高单位土地的出产率,发展生态效益农业,促进农村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的合理高效利用,这是现代农业发展对耕地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湖州是全国国际花园城市之一,区域内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在逐年提高。本项目建设将成为安置房建设的典范,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生活质量,实现农民集中居住,便于管理逐步趋于城市化。安置房小区不仅可以实现农民集中居住,而且节省了农民建房成本,节约了宅基用地,更重要的是通过配套建设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社区里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引导农民适应新的居住和生活方式,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安置房小区建成后,要对各点位实施方案和配套方案落实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管理和服务,落实小区物业管理,进一步完善安置社区管理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安置社区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安置房建设,是吴兴区委区政府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全省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对吴兴某某区而言,也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题中之义,既可拉动消费、扩大投资,也能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内产业规模化发展,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多赢之举。本项目按规划要求实施后,不仅可以提高安置居民的居住水平、丰富城区建筑景观,而且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供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产生良性循环的效果。四、本项目是加快吴兴某某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吴兴某某区幻溇社区内绿脉天成、风景迤逦,是完善吴兴高新技术开发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地域。吴兴某某区幻溇社区有多处水库、河流,是非常适宜居住、休闲的场地。该区域未来的发展,将定位为城市的后花园,是人们休闲娱乐、随心居住的合适环境,以河畔、山麓作为景观依托,具有建设上佳人居环境和建设休闲场所的潜在强力条件。这是对吴兴某某区经济社会功能的强大补充,是促进吴兴高新技术开发新农村建设步伐越来越快的催化剂,是完善城市功能的补充剂,也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条件与质量、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现代化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五、本项目的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城乡建设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和城乡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农民住房改造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问题。对此,吴兴某某区委、县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新区安置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吴兴某某区不断加快新农村社区建设步伐,但仍存在新农村社区的建设速度跟不上要求改善农村住房条件的现象,为此吴兴某某区委、县政府极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度,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本项目的建设顺应吴兴某某区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开发建设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改善农民的住房条件,加快工程建设,努力把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农民满意的“惠农工程”。六、项目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然有利于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政府提出的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是宏观调控的一部分,本项目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项目不仅可以大大改善该地区农民的居住环境,还可以大大提升织里镇的土地利用率,并加强和改善织里镇与外界交通联系,增强在经济建设中的服务功能。随着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建设,及对道路沿线地块的开发,将大大加强了新区对外的沟通和联系,有利于现有用地和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促进了沿线各区及村的经济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吴兴某某区幻溇社区将作为具有休闲娱乐宜居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联系城市居住区、行政区、商业区、工业区的主动脉,保证城市各个系统的良好运转。改善织里镇的开发条件,促进土地及环境的增值,通过统一规划、综合整治,建设安置房,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以进一步集聚新区人气,促进新区的开发与建设,进而推动吴兴某某区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工程建设3.1工程现状位于南太湖高新区幻溇村,织太公路东侧、幻溇村村委会南侧,北起兴太路,南至新规划道路。3.2自然条件3.2.1地形地貌吴兴区地处太湖南岸,是杭嘉湖平原的一个组成部分,区内地势低平。属于软土地基地区,区内地层以湖相、海相沉积的软土为主。本地区地下水有空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种类型。孔隙潜水埋藏于表层粉质粘土、粘土、粘质粉土、淤泥质土层中,据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场地地下水属HCO3-Na(-Ca-Mg)型,PH值在7.0左右,该地下潜水水质为淡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3.2.2气候条件吴兴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四季交替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其气候特征如下:历年年平均气温15.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9℃(1966年8月8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1.1℃(1966年2月6日)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7.8℃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3.1℃年平均无霜日249天由于季风活动不稳定,年际和季节内降雨变幅较大,年内降雨以6-9月为最多,约占全年的35-40%,冬季12-2月少雨季节,雨量只占全国的11-14%。年平均降雨量1326.7MM年最大降雨量2102.0MM(1954年)年最少降雨量761.0MM(1978年)年平均降雨天数144天24小时最大暴雨量263.2MM(1962年9月5日)连续3日最大降雨量282.4MM(1962年9月4-6日)连续7日最大降雨量301.2MM(1977年9月8-14日)多年平均蒸发量800MM全年风向以东南偏东风为主,频率为11%;次之为北偏西风,频率为8.7%。夏季盛行东南风,夏季盛行西北风,强风风向为西北方向。年平均风速3.2M/s绝对最大风速28M/s历史最高洪水位3.9M3.2.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根据《吴兴区城市工程地质图》。平原区地表以下30M深范围内第四系沉积一般有7个地层(表层人工填土除外),由上到下各层地质特征见表3-1。表3-1吴兴区城区第四系底层工程地质特征土层岩性顶板埋深(M)厚度(M)允许承载力(t/M²)第一层亚粘土、轻亚粘土0-0.460.85-518-20第二层淤泥质亚粘土或淤泥质粘土0-11.101.1-12.45-10.0第三层亚粘土、粘土3-11.351.3-6.514-18第四层轻亚粘土2-17.751.7-19.758-14.0第五层淤泥质亚粘土或淤泥粘土5-214.1-24.76-10.0第六层亚粘土、粘土12-29.80.8-12.018-20第七层粉细砂夹轻亚粘土17.5-32.41.25-818-20平原区第四系沉积第一、三、四、六、七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可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第二、五层物理力学性质很差,一般不宜做持力层。苕溪水系:西苕溪发源于天目山北麓,流域面积2267.5平方公里,干流长139.1公里。西苕溪属于山溪型河流,源短河流,洪水暴涨暴落,与东苕溪在吴兴区中学城区白雀塘桥汇合,经长兜港、小梅港流入太湖。3.2.4地震吴兴区属于上海——杭州地震稳定区,第四纪以来地壳以缓慢上移为主,断裂活动微弱,历史地震资料表明,吴兴区是一个地震率极小,烈度低、强度较弱的相对稳定的地区,本地区历史上从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本区地震裂度为六度。3.2工程材料本工程周边有需要的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是块石、碎石)的生产料场。料场附件基本上都建有临时码头,可通过自卸汽车运至工地,运输距离在15公里左右;砂、水泥、钢材、木材及生活用品可从吴兴区购买。吴兴区有大型的管道生产企业,可保证管道材料的供应。3.3基础设施及施工条件3.3.1水、电力供应施工用水就近从河道设泵提取,生活用水可就近取用自来水网或附近井水;施工用电网由地方电网或农用10Kv线路就近接出。3.3.2施工条件吴兴区地区4-6月为梅雨季节,地面泥泞,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宜采用两班施工,缩短施工周期。吴兴区的施工队伍具有多年的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水平高、自身素质好的施工、监理和管理人才,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机械化施工设备齐全,能适应本项目建设的要求。3.3.3施工期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一)施工扬尘施工中的扬尘来自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以及车辆行驶中的动力扬尘。施工期间必须进行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施工车辆在进入施工场地后,需减速行驶,以减少施工场地扬尘,建议行驶速度不大于5km/hr。施工现场应采用防护网罩、围墙,减少扬士对周环境的影啊,同时又叫保护周围的安全。为了减少施工扬尘,保持施工场地、进出道路以及施工车辆的清洁。避免大风天气作业,应避免在风天气进行水泥、黄沙等的装卸作业,对水泥类物资尽可能不要露天堆放,即使必须露大堆放,也要注意加盖防雨布,减少大风造成的施工扬尘。(二)施工噪声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主要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其中影响较大的为机械噪声,主要来自挖土机、打桩、混凝土搅拌机及装卸、切割等,在多台机械同时作业时,噪声叠加,对周边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尽可能选用机械噪声较低的设备,各机械设备的动力噪声源声级一般在85dB以上,白天与夜间的噪声级均应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标准。在施工过程中,除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一般不得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三)施工污水建设期间污水来源主要为大量淤泥的工地污水、生活污水等。工地污水含有大量的淤泥,若直接就近排入河道会使河道淤积,造成清理困难;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残渣及有机物,将会影响排水系统及水体。基础设施中的泥浆废水,应经沉淀后排放入道路中的雨水接纳井。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造成对周围水体的影响在工地周围要开挖排水沟;不得在河沟、道路、雨水管口附近堆土;地基工程应尽可能避开雨季;及时平整场地,减少工地坡度。施工由于建材的堆放、管埋不当,遇暴雨时将被冲刷进入水体,必须对堆场采取防冲刷揩施,减少施工物质的流失。(四)建筑与生活垃圾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表层土、墙体废渣等建筑垃圾,可用作为填土,妥善处理,不随意抛弃、转移和扩散而污染环境,制造新的"垃圾堆场"。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垃圾应收集至指定的垃圾箱,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严格执行环保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项目建成后,污染防治设施须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3.3.4消防工程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通道、消防通讯等公共消防设施,将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城市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标准》、《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等规范制定规划。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火灾报警和消防通讯指挥系统。各类公共设施应规划建设相应消防设施。严格消防管理,加强消防监督、消防教育和消防宣传,增强消防意识。3.4社会经济条件吴兴区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之称,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也是丝绸文化的发祥之地之一。吴兴区近年来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特别是城市试点小区的建设闻名于全国,已具备了向现代化大中城市发展的骨架,正在向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城市迈进。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2011年吴兴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51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增速列全省第4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6.02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24.55亿元,增长10%,其中工业增加值736.3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78.26亿元,增长13.5%。

第四章工程方案4.1方案设计原则本次工程设计指导思想为“四个结合”:一是与周边环境的结合;二是与已建基础设施的结合;三是与景观绿化的结合;四是与建筑物的结合。在满足小区的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营造其“以人为本、节能、环保、安全”的特色。4.2居住区配套工程4.2.1居住区道路农民集中安置区内部道路为一般居住级道路等级,采用简单的一块板断面型式。居住区道路交通功能定位于居民一般出行和消防通道,同时也起到划分居住区空间结构布局的作用。根据建筑布局位置,东西向道路3,宽度为6米,南北向道路3条,宽度3米,全长约1100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在道路路基处理中,清除表层力学性质较差的杂填土和耕植土,采用设置集水井或开挖明沟等措施疏干路基,底层矿渣约1.5米,宕渣分层碾压夯实回填,并控制好碾压时的含水量、宕渣的含泥量与压实厚度及压实度。在路面结构中,车行道基层采用17厘米二灰碎石+18厘米二灰碎石;车行道面层采用4厘米细粒式青砼(AC-13C)+粘层油(PC-3)+6厘米中粒式沥青砼(AC-20F)+透层油(PC-2)+下封层。4.2.2市政管线工程一、给水管线本区块给水管道从周边市政已建给水管道上引两路进水,给水管径为DN150,在区块内形成环状,在适当位置布置室外消火栓。生活用水和室外消防用水共用一根进水管,并由市政给水管余压直供。二、污水管线本区块化粪池由建筑单体自行建设,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已建污水管道。三、雨水管线雨水管道:规划新建DN200的雨水管网。四、管材和基础给水管管径大于DN100的采用离心球墨铸铁给水管,其余小口径管采用衬塑钢管。污水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雨水管采用轻型钢筋混凝土管。给水管道采用素土基础,基底夯实。雨水管道基础为136℃20枕状钢筋砼基础,污水管道基础采用砂石基础(100mm碎石垫层+50mm黄砂找平层)。五、检查井管道连接、转折和标高变化处采用检查井过度。检查井采用砖砌结构井,规格采用φ1000规格圆形井。检查井内设置流槽(槽深0.5米)。检查井内、外壁采用1:2抗渗泥砂浆抹面。六、沟槽回填钢筋砼管采用良质素土或细砼渣(不含粒径大于100mm的石块)回填;化学管材采用中粗砂回填。沟槽回填要求:沟槽回填应分层夯实,单层回填高度300mm,回填至管顶500mm。严禁一次回填到位再压实。实度要求:胸腔坞膀不小于0.95,管顶至以上500mm处不小于0.90,管道基础底压实度不小于0.93。七、其它管线和综合1、布置原则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应相对固定。设计的管线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各工程管线布置位置规定如下:强电、给水置于东侧或南侧,弱电、燃气管置于北侧。各管线主干线靠近分支多的一侧。部分路段延河绿地较多或地块后退空间不足时,工程管线位置可有所变动。当工程管线竖向交叉发生矛盾时,处理办法为:压力管让重力管;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口径管线让大口径管。2、平面设计平面位置: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埋设深度,施工工艺及支管数量多少确定排列顺序。一般以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为:热力、电力电缆、弱电电缆、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4.2.3路灯与绿化道路照明设施有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提高运输效率,防御暴力、故意破坏和犯罪的功能,并对美化住宅小区环境和视觉指引提供良好的条件。本次设计中,小区内主干路设计平均照度为3LX,宅间路和支路设计平均照度为1.5LX。为营造幽静柔和的社区环境。本次设计道路照明光源均为高效节能灯。本次设计庭院灯高度均为3米,主干路采用双挑灯型,功率2*30W/柱,路灯布置方式为单侧布置。本次设计选用带有反射罩的灯具,避免光源受到自然或认为的破坏,反射罩位于灯具上方,既保护了光源,同时减少对周围居民造成光污染。本次设计路灯配电箱为室外落地安装,电源从小区内提供电线路引入。路灯控制建议采用手控与时控相结合方式。4.3交通组织本项目道路均为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交通功能为满足居民日常出行需求,实现居住区同周边城市道路的集散,但总体上道路交通功能减弱。道路交叉采用一般无信号灯交叉口设计,尽量减少居住区道路向周边城市道路的直接开口,降低居住区交通对主要交通的影响,保障主路交通畅通和农民进出的安全。结合道路交通组织,在工程范围内,完善提示标志和警示标志等相关交通标识,以及监控系统的位置。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5.1环境保护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范和政策要求,每项工程建设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认真做好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的影响预测和评价,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项目实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本项目环境保护主要采用如下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90);5.2主要污染物源分析项目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尘土、噪声、建筑与生活垃圾,必须对其加以治理。项目营运期间产生的污染较少,主要是车辆在行驶中产生的噪声、尾气和振动,以及生活垃圾,给居住区内居民带来一定影响。扬尘道路工程的扬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施工期裸露的场地经风力的吹蚀和施工测量造成的;二是大量的运土地、石料、砂、粉煤灰、水泥和沥青等材料运输时的扬尘及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噪声施工时的噪声主要来自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包括打桩、混凝土振捣、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噪声等,机械设备噪声均在85-90Db(A),车辆噪声一般在80-85dB(A)之间。废水与废渣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一定量的清洁设备排水和泥浆废水,还有少量的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两类,工程废渣主要来自场地开挖回填后的土方等,以及施工结束后剩余的施工材料。5.3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5.3.1施工期环境保护1、大气施工期间,部分场地填挖产生的扬尘,影响范围不大,须进行封闭隔离。在路基路面开挖和工程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对空气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须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和车辆运输管理,采用洒水车进行降尘,对运输土石方的车辆采取遮盖蓬布密闭运输,以减轻扬尘和撒漏。另外,道路施工中所用原料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α-苯并蓖,而基地周边聚集有一定量的居民和人流,对空气质量比较敏感,因此原料加工应在远离人群集中区域的地方进行。2、噪声道路施工中的噪声对附近居民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影响。建议运输车辆在经过居住区时不鸣汽喇叭,减少鸣号,在夜晚22时至凌晨6时停止运输,将施工噪声较大的程序阶段(如路面开挖、地基夯实等)放在白天和晚上22时以前进行,中午居民休息时不施工。而旦施工单位应及早与当地居民协商,征得居民的理解。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高噪声施工设备的维修管理,减少设备菲正常的噪声;施工车辆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和噪声敏感时段;除抢修、抢险、施工工艺或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尽量不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因特殊需要在夜间施工的,报环保部门审批,并且告示附近居民,施工噪声标准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中的标准和规定。在施工期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问,同时调整作业的施互机械数融,保证施工机械的噪声符合标准限值、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附近居民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3、弃渣通路工程废渣主要来自部分建构筑物拆除产生的废料,以及道路施工、审政管网埋设开挖后的碎石土等和施工结束后剩余的施工材料。工程施工中产生的表层土、废渣等建筑垃圾,应今年用作回填土,不要随意抛弃,以减少废渣量。不能综合利用的建筑垃圾及多余建筑材料,不能随意堆放,应按照城镇管理部门相关规定,定点堆放、及时清运、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应收集至指定的垃圾箱,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4、废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水较少,主要是少量的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生产清洁设备排水。施工驻地应设置临时公厕,施工人员生活粪便水必须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不得随意排放;施工期地下涌水或渗水及其他舍泥砂污水须经沉淀池处理后达标排放。只要加强管理,不随意排放,二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大。在雨季施工中,应注意将施互现场的污水及时排出。5.3.2营运期环境保护1、水环境项目完成后,道路较为清洁。通过道路沿线雨污分流系统收集雨水与污水,居住区容貌得到有效保障。雨季不会出现泥泞等现象,路面积水就近排入水体,周边居民生活废水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处理,有效保护基地周边水体。2、大气环境本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村民的交通出行质量,改善行车条件。通过专门部门对居住区道路绿化进行管理与护理,不仅能美化周边环境,也能进一步提高居住区绿化质量,改善空气环境。3、噪声和振动项目施工完成后,道路路面质量大幅提高,柔性沥青路面的面的采用有利于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和路面接触产生的噪声和振动。5.4水土保持项目在施工建设中地基开挖及工程车辆的运输,将不可避免地损坏原土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导致水土流失,因此要严格做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好场地的排水,防止发生水土流失,并接受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挖填同步;完善排水设施,筑好排水沟,有效汇集水流,避免水流冲走砂土,破坏周边水土;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场地进行平整和复原;按照要求及时建设好草皮及植树绿化工作,以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5.5劳动安全与卫生5.5.1劳动安全1、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对新进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工人变换工种时进行新工种的安生技术教育;本工种工人熟悉、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在施工区域边缘设牢固的防护栏,在每个施工区域出入口处悬挂警示牌。3、由项目部安全组负责监督现场工作人员按安全部门提出的要求进行安全防护、安全着装。4、禁止各种赤脚、赤膊、奇装异服、酒后上班等影响企业形象、不利于安全的人员进入现场。5、严格遵守有关动火、动电以及机动车辆装置的有关规定。5.5.2生活卫生施工期间由于民工较为集中,生活条件相对简陋,临时居住环境较差,若缺乏合理的生活管理秩序,极易引起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特别是痢疾、肝炎等病感染率较高。因此要高度重视卫生防疫,委托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卫生监督管理,加强工区的卫生防疫宣传工作,检查施工人员饮水饮食卫生,加强工区的粪便、垃圾和其他污染物的管理,保障工人的基本安全和卫生。工区根据施工人员数量配备流动垃圾筒,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应指定专人收集清理,另外现场施工人员为防止粉尘污染,可配戴防尘口罩,以减少对身体的不利影响。第六章项目节能为贯彻国家颁布的《节能法》,同时保持能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项目将采取具体措施,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本项目节能包括施工节能、建筑与设备节能、照明节能等,以及道路绿化后期维护管理中的节水等四个主要方面。6.1施工节能措施1、机械设备和机具的节能对施工设备和机具的选择,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国家和行业推荐的节能、节电环保的小型施工设备和机具,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临时设施,尽量不使用能耗较大,超过施工过程需要的大型施工设备和机具,选择功率与负荷匹配的机械设备和机具,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和机具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在机械设备和机具使用时,建立施工设备机械的管理制度,对机械和机具用电、用油进行计量。2、材料使用的节能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建设管理部门推荐的绿色节能材料,拒绝使用淘汰材料。制订施工材料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施工组织方案材料采购、贮存、堆放、回收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规定。3、现场办公生活的节能在设计和建设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时,应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合理布置。采用节能材料和墙体,使用隔热性能较好的屋面材料,对临时设施的回收利用进行设计等。临时设施的用电器合理设计和布置临时用电线路,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合理配置采取暖通风设备数量。4、施工组织的节能在安排施工工序、工作面时,需要考虑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使用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的机械设备和机具,禁止出现长时间低负荷使用机械设备和机具现象。5、节能 为贯彻国家颁布的《节能法》,同时保持能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项目将采取具体措施,合理利用和节能能源,主要有:总体布局上除符合规划要求处,变配电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能量损耗,同时选用节能安全型的电力变压器及配电设施。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产品和设备,选用节能的照明器材,以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同时尽量降低峰值负荷和缩短运行时间,起到最大节能效果。6、节水创建节水型城镇,做到"三同时、四到位",即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节水措施的同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取水单位必须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节水制度到位;采取有措施,降低管网漏损率;积极推广节水型工艺、设备,降低单位耗水率;科学制定各类用水定额,实行计划用水;积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绿化、道路清洗及其他冲洗用水均采用二级处理后的污水,以节约用水。6.2建筑与设笛币能在居住区建筑同一规划设计中,按照《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进行设计。总体布局上除符合规划要求外,变配电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能量损耗。设计时尽量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及门窗型材,提高建筑的保温功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以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项目在运营阶段主要有电动机、变压器和水泵等电气设备和生产机械,是电能的直接消耗对象,它们的运行性能直接决定了电能消耗量。选用国家推荐的高效率、低消耗节能型产品和设备,同时尽量降低峰值负荷和缩短运行时阆、起到最大节能效果。此外,在总体布局上,用电负荷较大的设备靠近电力负荷中心位置。6.3照明节能1、室内照明居住区村民住宅室内灯具选型时鼓励采用高效节能产品。选择合理的配电系统,合理调配负荷、实现优化运行等措施以有效节约电能。照明用具尽量选用高效节能灯。电能。2、室外照明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本次项目室外照明节能主要包括采用节能照明灯和智能照明调控装置。节能照明灯直接节约用电;通过安装智能照明调控装置,分时间段对照明系统电压调整、控制,用智能化的控制方式达到节约照明费用的目的。既降低绿化照明的综合费用,又营造村民生活的现代化环境和经济繁荣景象。6.4节水按照原建设部《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有条件利用中水,采用二级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厕所冲洗,绿地、树本浇灌,道路清洁、车辆冲洗,基建施工、喷水池以及可以接受其水质标准的其他用水,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洁净水,缓解了城镇用水的供需矛盾,又可以减少排污,实现污水资源化,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方面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另外,在工程建设期间,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程用水,直接从河港取水利用。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与管理7.1计划实施进度参考建设项目当地实际情况,工期定额和单位工程工期定额,结合本项目建设内容、工程量大小、建设难易程度、施工条件和使用要求等情况,项目建设总工期计划按30个月控制。2013年5月-2013年8月:完成工程建设前期手续办理、征地拆迁、场地平整与地灾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准备。2013年8月-2010年10月:完成基础工程及地下工程,开始主体工程建设;2013年10月—2015年6月:主体工程全部竣工;开工室内装饰工程、水电安装工程、设备安装工程;2015年7月-2015年9月:完成室外环境绿化道路工程等。2015年10月验收投入使用。7.2计划实施进度7.2.1建设管理体制一、建立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工程的质量、投资控制等负总责,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的领导,按各自的职责对工程质量等负领导责任。加强政府监督力度,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在项目实施全过程实行强制性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及时处理质量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执行基建知道在设计以及工程建设中的开工报告、检查验收和竣工验收等环节中,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施工图纸、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建安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等文件及双方确认的施工组织设计,精心施工、记录、检验,通过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检查制度,严格把好每道工序的质量关,以确保全部工程达到良好的质量。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还应保证文明、安全、协调施工,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符合市政、市容和交通要求。严格实行工程管理制度实行工程监理制,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实行合同管理制,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均依法签订合同。实行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完成后按有关规范和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实行质量报告制度,加强定期的施工现场检查。第八章招投标方案8.1项目招投标项目应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实施招投标制度,以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设计、监理、建安施工单位及设备、材料供应与安装单位,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8.2招标范围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下列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招标:1、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2、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公用事业项目;3、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4、国家融资的项目;5、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达到下列规模标准之一的,必须招标:1、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一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的;2、重要设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五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3、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三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4、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本条第(1)项、第(2)项规定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一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8.3招标组织形式因该单位不具备自行招标能力,所以必须委托符合资质的招标代理公司办理相关招标事宜。8.4招标方式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公用事业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公开招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人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1、因项目技术复杂或者有特殊要求,只有少数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2、受自然资源或者环境限制,不宜公开招标的;3、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适宜招标但不宜公开招标的;4、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招标的。符合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招标人要求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经项目审批部门核准;省重点项目,应当经省人民政府批准。8.5项目招投标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第3号令,2000年5月1日)、《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第9号令,2001年6月18日)要求,本项目从方案设计到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选择,以及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活动,均实施招投标制度,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报价合理,能够满足建设工期及质量,安全有保证,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符合要求以及资信业绩好的单位。招标需公开向社会发布招标公告,审查核定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招投标单位不能少于三家,委托建设工程招标部门进行招投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择优选择报价合理,能够满足建设工期及质量,安全有保证,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符合要求以及资信业绩好的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合同。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1估算依据与内容9.1.1估算依据1、《浙江省建设工程计价规则(2010版)》;2、《浙江省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10);3、《浙江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10);4、《浙江省市政工程预算定额》(2010);5、《浙江省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6、建设部建标[2007]164号颁发的《市政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7、《湖州市工程造价信息》近期建材信息;8、部分工程费用参考本地区类似工程经济技术指标。9.1.2估算内容本项目建设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工程、建筑物建安工程以及设备工程等,具体工程量按照方案的各项技术指标。1、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场地平整、道路以及管线敷设工程、绿化等。2、建筑工程包括各种建筑物的土建工程和水电等安装工程等。3、根据本项目性质,项目土地费用暂估按18万元/亩价计入。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土地费用、勘察设计及质监费、建设单位管理费等。5、预备费用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及其他费用之和的3%估算;根据目前国内实际情况,暂不考虑涨价预备费。9.2项目总投资经初步估算,项目建设投资14653.55万元,其中建安投12405.2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50.54万元,预备费用697.79万元。序号工程费用或名称单位工程量估算金额经济指标(万元)(元/平方米)一工程费用12405.221.1土建m2609789962.201.1.1地上土建工程m2493287399.2015001.1.2地下室m2116502563.0022001.2安装工程m2609781817.141.2.1电气工程m2609781128.091851.2.2给排水工程m260978640.271051.2.3通风工程m26097848.7881.3室外工程625.881.3.1绿化景观工程m25930258.102001.3.2道路、停车场及地下管线m28269367.78400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50.542.1工程监理费248.102.00%2.2建设管理费248.102.00%2.3勘测设计费372.163.00%2.4土地费亩27.35492.301800002.5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99.240.80%2.6工程保险费62.030.50%2.7劳动安全卫生评价费18.610.15%2.8可行性报告编制费用10.00三预备费697.793.1基本预备费418.673.00%3.2涨价预备费279.122.00%合计14653.559.3资金筹措本工程总投资14653.55万元,全部资金由湖州南太湖现代农业综合区开发有限公司自筹解决。

第十章社会评价社会评价的方法有快速社会评价和详细社会评价法。快速社会评价法主要是分析现有资料和现有状况,着眼于负面社会因素的分析判断。本项目采用的是快速社会评价法。社会评价是分析拟建项目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和当地社会条件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评价项目的可行性。本项目社会评价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为参考。10.1社会影响分析影响本工程的社会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是居民的生活状况、社会服务状态、历史文化氛围、基础设施等。各利益群体对项目的反应和要求呈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同时镇区居民对本工程的关注程度较高,紧迫性较强。工程区域位于织里镇,城市化建设正在进行中。根据社会影响因素分析要求,对项目实施对当地居民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居民就业、不同利益群体、脆弱群体、地区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交通出行、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大程度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改善城市综合功能和旅游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10.2互适性分析互适性分析主要是分析预测项目能否和成为当地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以及政府、市民支持项目存在和发展的程度。考察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本项目地处织里镇幻溇社区拆迁安置房,项目改造完成后使区域内交通环境和居住环境得到大幅的改善,同时对区域内行人和车辆的出行产生有利影响,而且会使外来的消费者和区域内居民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近年来,吴兴某某区按照“拉开框架、增强功能、改善环境、提升品位”的思路,积极实施“东扩南进、北延西控、中间完善”的城市发展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座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山水园林型现代化新兴城市已雄姿态初现。因此吴兴区的技术文化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本项目的顺利建设。通过分析,得出社会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分析表如下:表10-1社会对项目的是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分析表序号社会因素适应程度可能出现的问题措施建议1当地组织机构适应无2当地技术文化条件适应无10.3社会风险分析项目的建设为政府和周边居民所重视和支持,将为本项目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项目社会风险的分析如下。风险因素持续时间可能出现的后果主要措施交通组织施工期不利于周边居民正常出行和路径选择合理安排施工、提前公示并提出建议路径、平衡过渡市政设施施工期限制周边水、电、气等使用时间合理调度、精心安排、保障需求、提前公示10.4评价结论项目实施过程中基本无重大敏感因素,市政设施运营和道路交通出行组织等问题都可以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从社会角度来讲,本项目实施难度不大,社会风险很小,正面的社会影响远大于负面影响,项目实施可行。第十一章问题与建议1、工程实施涉及面甚广,时间相对较长,影响到村民交通、生活居住、农业生产过渡等各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做好相关安排、宣传和疏导工作,尽可能减少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2、为加快农民适应生产生活环境发生的变化,相关经济社会发展部门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集中居住区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目录TOC\o"1-2"\h\u24013第一章总论 1299751.1项目背景 1304851.2项目概况 2144601.3相关问题与建议 3345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5624第三章工程建设 918303.1工程现状 9287813.2自然条件 9246563.3基础设施及施工条件 1299693.4社会经济条件 15995第四章工程方案 16162554.1方案设计原则 1698584.2居住区配套工程 16123854.3交通组织 1928865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2014395.1环境保护标准 20136255.2主要污染物源分析 20192605.3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2131845.4水土保持 24107625.5劳动安全与卫生 2411465第六章项目节能 26215886.1施工节能措施 26181925、节能 2722296、节水 27134166.2建筑与设笛币能 28258156.3照明节能 28267866.4节水 2929760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与管理 30133377.1计划实施进度 30316767.2计划实施进度 302873第八章招投标方案 32301478.1项目招投标 32180688.2招标范围 32206098.3招标组织形式 33298318.4招标方式 33241278.5项目招投标 333630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5112179.1估算依据与内容 35113999.2项目总投资 36142589.3资金筹措 3724506第十章社会评价 383039710.1社会影响分析 3833910.2互适性分析 391532710.3社会风险分析 392502410.4评价结论 40574第十一章问题与建议 41目录TOC\o"1-2"\p""\h\z\u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研究依据及范围 3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4研究结论及建议 4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62.1项目建设的背景 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第三章项目服务需求分析 11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34.1选址原则 134.2项目选址 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