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彩色_第1页
血液循环彩色_第2页
血液循环彩色_第3页
血液循环彩色_第4页
血液循环彩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血液循环彩色第1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血管生理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三、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四、微循环

五、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第2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力学。

研究内容:流量、阻力和压力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二)血流阻力

第3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血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也称容积速度,通常以ml/min或L/min为单位。

Q=/R=πr4(P1-P2)/8ηL=△Pπr4/8ηL(泊肃叶定律)

Q=心输出量△P=主动脉压-右心房压≈主动脉压

R=8ηL/πr4第4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在封闭的管道系统中每一截面的流量是相等的。血管中各个截面的血流量都应当相等,即等于心输出量。体循环:式中的Q为心输出量,R为血流阻力,△P为主动脉压与右心房压之差。由于右心房压接近于零,△P则接近于主动脉压(P)。则Q=P/R。器官:其血流量则取决于灌注该器官的动、静脉压之差(△P)和该器官内的血流阻力(R)。器官血流量主要是该器官动脉血压和血流阻力起决定作用。灌注各器官的动脉血压相差并不大,故决定器官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器官内的血流阻力。第5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血流速度1.血流量相同的情况下,血流速度与血管横截面积成反比。主动脉内血流速度:约180~220mm/s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约0.3-0.7mm/s毛细血管的总横截面积约为主动脉的220~440倍。2.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受心脏活动的影响,心缩期的流速比心舒期快。第6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血流阻力血流阻力来源:血液内各成分之间的摩擦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摩擦影响因素:血管半径(r)

血液粘滞度(η)

血管长度(L)有关。计算方法:

R=8ηL/πr4第7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血液阻力分配大动脉19%血液阻力小、微动脉47%毛细血管27%静脉7%第8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血压血压(bloodpressure)

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动脉血压血压静脉血压毛细血管血压血压的计量单位:毫米汞柱(mmHg)千帕(kPa)来表示

1mmHg=0.133kPa。第9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血压形成的条件适当的血液充盈是血压形成的前提血液充盈程度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表示,其大小取决于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正常情况下,由于神经、体液的调节,血管总是处于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故循环血量稍大于血管容积,血管处于一定程度的被动扩张状态,血管内保持一定的充盈压。

心室的收缩和射血心室肌收缩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表现为血液的动能,推动血液向前流动;另一部分表现为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使动脉血管扩张,贮存血液,形成势能,即压强能。心舒期大动脉回缩,使一部分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第10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动脉血压(arterialbloodpressure):理论上是指主动脉内的血压。由于在大动脉内血压下降幅度很小,为测量方便,通常以肱动脉血压代表主动脉血压,亦即通常所说的血压。动脉脉搏(arterialpulse):是动脉血压波动时所引起的动脉血管管壁的搏动。第11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2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心缩期动脉血压上升,达到最高点的数值,称为收缩压。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降至最低点的数值,称为舒张压(diastoliepressure)。脉压(pulsepressure):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第13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心动周期中心舒期长于心缩期,故平均动脉压更接近舒张压。精确计算:平均动脉压应等于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压的平均值。简略计算: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第14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动脉血压的正常值mmHgkPa收缩压100-12013.3-16.0舒张压60-808.0-10.6脉压30-404.0-5.3平均动脉压10013.3第15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高血压与低血压高血压:成年人安静时的收缩压高于140mm

Hg(18.6kPa),舒张压持续高于90mm

Hg(12.0kPa),可视为高于正常水平。低血压:如果收缩压持续低于90mmHg

(12.0kPa)舒张压低于60mmHg(8.0kPa)时,则视为血压低于正常水平。影响因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体重、能量代谢率、情绪、内外环境变化等。

第16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动脉血压的形成(1)基本因素:

循环系统内血液充盈及心脏射血。(2)外周阻力(peripheral)

在血液充盈的前提下,动脉血压的形成是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3)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①缓解血压,使SBP不致过高,DBP不致过低②使左心室间断射血变成动脉内连续血流第17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2、外周阻力3.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4.循环血量第18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四)动脉脉搏动脉脉搏(arterialpulse,脉搏)动脉血压随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活动呈周期性波所引起的动脉血管的扩张与回缩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脉博图:用脉搏描记仪记录到的动脉脉搏的波形第19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20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21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22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静脉血管是血液回流人心脏的通道,易扩张、容量大,人体安静时循环血量的60%~70%容纳于静脉系统内,在血液贮存方面起重要作用。静脉的收缩和舒张可使其容积发生较大变化,从而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以适应人体不同情况的需要。第23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静脉血压

当血液经过动脉和毛细血管到达微静脉时,血压已降低至15—20mmHg(2.0~2.7kPa),而且已不受心室舒缩活动的影响,故静脉血压无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波动。至下腔静脉时血压为3~4mmHg(o.4~0.5kPa).右心房可视为体循环的终点,血压降至最低,接近于零。第24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

概念: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计量单位:以cmH20为单位。正常值:4~12cmH2O(0.39-1.18kPa)

(1cmH2O=98.07Pa)。

意义:反映心室射血功能与静脉回心血量

应用:输血、输液速度和量的重要参考指标第25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venouspressure)

各器官的静脉压。测量部位:人体平卧时的肘静脉压为代表正常值:为5~14cmH20。意义:当心功能减弱导致中心静脉压升高时,静脉血回流将减慢,血液会滞留于外周静脉内,出现外周静脉压增高。2.外周静脉压第26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静脉血流及其影响因素外周静脉血流速度一般是均匀的,血流动力是血管两端的压力差,在体循环内是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1.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2.心肌收缩力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4.呼吸运动5.重力和体位第27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增加→外周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2.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心室排空↑→心室“抽吸力”↑→右房、胸腔大静脉入室血量↑→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第28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骨骼肌活动(肌肉泵)肌肉收缩→静脉受挤压↓外周静脉压↑↓(静脉瓣配合)→静脉回心血量↑第29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0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呼吸运动吸气→胸内负压↑→右房、胸腔大静脉扩张↑→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呼气,则反之。第31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5.体位改变卧位变站立时心脏以下静脉静水压↑→静脉压↑→跨壁压↑→充盈↑→滞留血↑→静脉回心血量↓第32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静水压:血管系统内的血液因受重力影响而产生的压力(13.6mm1mmHg)1200mm/13.6mm=88mm第33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四、微循环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动脉经毛细血管网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作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液体的交流,使组织液更新,维持内环境稳态,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才能正常进行。第34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一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七部分.

第35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6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直接通路)(动-静脉短路)(迂回通路)第37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微循环通路迂回通路:物质交换(交替开放)微A→后微A→毛细血管前扩约肌→真毛细血管→微V直捷通路:血液快速回流(经常开放)微A→后微A→通血毛细血管→微V动-静脉短路:调节体温(必要时开放)微A→吻合支→微V第38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微循环的特点和调节结构微循环血流量受前后阻力的影响。微动脉和后微动脉是微循环的前阻力,特别是微动脉,通过其收缩和舒张活动,控制微循环的血流量,是微循环“总闸门”。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控制微循环内血量的分配,是微循环的“分闸门”。微静脉是微循环的后阻力。微静脉收缩时,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大,毛细血管内血液不易流出,是微循环“后闸门”。第39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功能特点交替开放运动→开放数量↑、交替频率↑2.微循环血流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第40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微循环的血流调节(1)体液调控毛细血管关闭→周围组织代谢产物聚集→总闸门(微A)、分闸门(毛细血管前扩约肌)开→毛细血管开放→物质交换→周围组织代谢产物减少→闸门关闭→毛细血管关闭第41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2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体液调节中的活性物质缩血管活性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舒血管活性物质:乳酸

CO2(局部代谢产物)组胺等第43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微循环的血流调节(2)神经调节支配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调节机制: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平滑肌收缩→微循环血流量↓→毛细血管内血压↓。交感神经抑制→血管平滑肌舒张→血流量↑→毛细血管血压↑。第44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3.组织结构特点

单层内皮细胞,外有基膜,连接处有孔隙.

400亿根,有效交换面积1000m2.

心脑肝肾密度高,骨、脂肪、结缔组织密度低第45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1.扩散

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脂溶性物质如02和CO。水溶性物质,如Na+、CL-、葡萄糖、尿素等扩散速度远远大于血流速度,物质的交换能充分进行。2.滤过和重吸滤过是指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组织间隙移动的现象;重吸收是液体由组织间隙回流入毛细血管。3.入胞和出胞血浆蛋白第46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五、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内的细胞外液.作用:组织、细胞和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的中介.特点:组织液不断更新,以保证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性状:绝大部分组织液呈胶冻状,不能流动,不会受重力影响流至身体的低垂部位,也不能被抽吸出来;只有极小一部分呈液态,可以流动。组成成分:基质是胶原纤维和透明质酸细丝,组蛋白质浓度明显低于血浆外,其他与血浆相同。第47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

(三)淋巴循环第48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组织液的生成:血浆经毛细血管壁滤过生成的,同时又通过重吸收回流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是促使液体从毛细血管内向毛细血管外滤过的力量,即组织液生成的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是促使组织液被重吸收,向毛细血管内回流的力量.第49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有效滤过压(effectivefiltrationpressure)=(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动脉端:+1.33kPa(滤过)静脉端:-1.00kPa(重吸收,90%)第50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组织液生成与回流mmHg第51页,讲稿共58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促进组织液生成,阻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