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专用新高中历史三复习练习第6课_第1页
海南专用新高中历史三复习练习第6课_第2页
海南专用新高中历史三复习练习第6课_第3页
海南专用新高中历史三复习练习第6课_第4页
海南专用新高中历史三复习练习第6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6课课堂演练一、选择题1.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中,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且成就辉煌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B.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C.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D.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反对封建制度【解析】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而两者中起根本作用的是经济,即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A项符合。【答案】A2.有人将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为“人曲".这是因为这两本书()A.都用文学打动人心B.都描写了现实生活C.都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歌颂人性D.都批判宗教信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结论的能力。薄伽丘的《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3.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雕塑《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该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哀悼基督》虽取材于圣经故事,但表达的是人的感情(悲痛).故选A.【答案】A4.德国电视台曾举办“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下列给出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A.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他主张购买赎罪券的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C.他主张灵魂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D.他主张不要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解析】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反对购买赎罪券,故B项表述不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材料二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因信称义”体现了什么思想?(2)材料一中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第(1)问要从“因信称义”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权利角度分析体现的思想。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通过材料中的数字,可以判断出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影响巨大,获得了广泛支持。【答案】(1)人文主义思想。(2)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3)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获得了广泛支持。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09·青岛调研)恩格斯曾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场革命指的是 ()A.智者(学派)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D.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再现史实、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指的是封建神学世界观受到冲击,联系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可知,正确选项为B。【答案】B2.某学校举行“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活动,李明同学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搜集、查找到有关“人文精神"的资料,你认为下列资料与对象不符合“人文精神”的是 ()A.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C.达·芬奇的《蒙娜丽莎》D.天主教会的“上帝创造万物”理论【答案】D3.人文主义者皮柯说:“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为与上帝相似的东西.”这说明他 ()A.鼓吹人的自私自利B.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性C.藐视宗教、不承认上帝万能D.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的主旨是肯定人塑造自身的能力,强调人的价值.人文主义者尽管主张以人为中心、抨击教会的腐朽,但仍然信仰宗教,故C项表述错误。A、D两项明显不符合.故选B。【答案】B4.(2009·韶关期末)右图所示拉斐尔作品体现的精神与我国孟子“民本”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封建制度B.突出现实社会中的“人"的作用C.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D.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图示作品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了人性的美。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故两者的相似之处是B。【答案】B5.某博客在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B.天主教会从德意志掠走大量财富C.德意志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D.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答案】C6.马丁·路德说:“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而不在于表面仪式,更不靠教皇。”这一理论的实质意义是 ()A.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B.为德国的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C.否定了天主教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解析】题干信息反映的是信仰得救,因此其实质意义是C.本题的迷惑项是A,A项仅仅是对题干材料的概括,没有反映出实质,故排除A项。【答案】C7.马丁·路德说:“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这说明马丁·路德 ()A.否定宗教信仰 B.追求民主政治C.倡导人文主义 D.反对封建制度【解析】马丁·路德要求教皇归还“自由”“权利”,“财产”等,反映了他追求自由、幸福,要求获得尊严的愿望,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故选C。【答案】C8.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讨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时,意见纷纭,下列有关该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新教的产生B.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C.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D.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西欧的封建势力包括两方面: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宗教改革只是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并没有摧毁西欧的封建势力,故D项表述不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9.(创新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材料二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3)综合材料一、二,用关键词概括出这两个时期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再现史实、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作答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1506年”及“意大利"等关键词判断出是“人文主义”这一思潮;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