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囚绿记》教案_第1页
2023年《囚绿记》教案_第2页
2023年《囚绿记》教案_第3页
2023年《囚绿记》教案_第4页
2023年《囚绿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囚绿记》教案《囚绿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领悟意境美。

2、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驾驭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实力。

3、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绘形绘色的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体会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美丽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说明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高校附中,起先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高校,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高校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起先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学问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深思,文字清爽纯朴。覆盖着孤独和空虚的心情。《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调,并写了走向抗拒的农夫。笔调悲伤愤懑。《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终因遭酷刑逝世。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酷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

本文讲解并描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验,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阔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绽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

1、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溢了思念)

四、讲析课文

1、寻绿(1~4段)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其次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详细状况。问题:为什么要具体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这里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

(4)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坚决果断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

(5)而当我坚决果断的确定住下来,为什么连店员都感觉到惊异?

(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求的。

寻绿——热切追求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看法的词语,如”喜悦而满意”“高兴”“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心情色调,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观绿(5~7段)。

(1)找出作者喜爱绿色的缘由

明确:“绿色是多珍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乐……”通过排比和比方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概,干脆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呢?(从作家自身的境况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索)

明确:“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生疏”、“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很多不快的记忆”等

(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

明确:“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无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须要绿色来娱悦自自己的眼睛,劝慰自己的心灵。

(5)绿色使作者遗忘了种种困倦和不快,他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明确:行为——“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每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

心态——怀念、高兴、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留恋、爱

观绿——高兴满意

3、囚绿(8~12段)。

(1)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

明确: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假如我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的更为茂密。

(2)作者似乎发觉了一种“生的高兴”,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高兴”应当怎样理解?

明确:生的高兴即天性宠爱绿色,宠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华蜜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文章中我在自私的念头的驱使下,将绿色囚禁在了房间里,为的是让绿色和我更密切,作者甚至已经更换了对“绿枝条”的称呼,称呼他为“绿友”,更深刻的说明白作者对绿色的宠爱之情!但是“绿友”根据作者的支配生长了吗?(没有)

(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松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华蜜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方葱郁的爱和华蜜,我要借绿色来比方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似乎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绿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尽管绿友是坚韧的,是固执的。在第11段,作者具体的描写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可以说,即使一个一般人也会生命怀有怜惜之情,但是作者却没有。因为什么?因为绿友的固执,损伤了作者的自尊心。因此,魔念在我心中产生了。

(4)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明确: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愤怒,以致于要把它接着囚下去。

虽然绿枝条此时非常憔悴,但是作者魔念占了上风,最终确定离开北平常再放绿。其实我们细致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因为绿枝条的固执而愤怒?是因为他爱绿至极。

囚绿——爱绿至极

4、放绿(13段)

“卢沟桥事务发生了”点明白写作背景。“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喊。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愿,愿它繁茂苍绿。”抒发了作者祝福天下全部憧憬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喊,并点出了文章的主旨!

放绿——点明主旨

5、怀绿(14)

一年后照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怀绿——惦念牵挂

四、总结全文

1、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来看,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明确: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示意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困难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苦痛和精神上坚韧抗争的反映。

坚韧抗争

2、本文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详细事物来进行示意、喻旨另一种事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给予绿以象征意义,他是生命、希望、慰安、欢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行。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愿和信念、对光明的憧憬之情!因此,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应当从物的特点思索,绽开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

憧憬光明

3、作者围绕“绿”绽开思路,铺设线索。以“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信任同学肯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索,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囚绿记》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致、改变多姿的特点。

3、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美丽的特点。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头的散文,含蓄美丽。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尝。

2、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化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常春藤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爱的一种植物,老师喜爱它的缘由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缘由,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宠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宠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老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状况。(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

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老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探讨,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三、老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溢了思念)

老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

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老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干脆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干脆抒发对绿的宠爱之情,与绿干脆“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珍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干脆抒发对绿的宠爱之情。

五、研读“囚绿”部分。(第8-11小节)

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

2、老师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学生视察它的枝条向一个方向伸长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外形特点,揭示宠爱它的其次个缘由,即追求光明的性格。提问: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板书:对生活的酷爱

3、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

在学生探讨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归纳总结: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酷爱,对光明的憧憬;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

4、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启示?

要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因为渴望得到某物而想占有它,结果却不能如愿的事例的实例,进一步理解作者所阐明的人生哲理。

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明确:常春藤的不屈不挠;生命不行侵扰;万物各得其所,人为不行干扰;假如真的喜爱这个事物,那就给他(它)自由,让他在自然中求生存……

板书:生命的尊严不行侵扰

六、研读“释绿”部分。(第12-13节)

学生探讨:由作者“释绿”的时间和地点,你联想到什么?

老师穿插介绍陆蠡有关事迹: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小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隐私杀害。

老师明确:“释绿”这部分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在这里,作者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坚韧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仿佛也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作者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表明白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喊。

板书:呼喊自由和光明

七、研读“思绿”部分。(第14小节)

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最终一句话的含义:含蓄地表现了他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八、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全文的表现手法:咏物抒情

九、布置作业:课外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本文语言含蓄美丽的特点。

附板书设计:

恋绿囚绿释绿思绿

酷爱生命生命的尊严不行侵扰呼喊自由和光明

咏物抒情

二、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憧憬,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尝关键句——凝合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索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尝凝合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索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实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美丽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尝。

③质疑。有怀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

全班沟通后明确: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终,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愿,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验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动。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尝。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索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索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索、圈划、批注。

四人小组沟通。

全班沟通(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沟通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向阳

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索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溢朝气;因为绿恒久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孤独、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索联想一下。)

全班沟通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征

生命、希望

憧憬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赐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静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气。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调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静。这就是一般人都喜爱绿,爱绿的缘由。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给予绿以时代须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喊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的确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头,《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显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显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尝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美丽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尝凝合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索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索,绽开联想,联系相像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合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索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晰,更深刻感人。

8.布置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楚,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方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尝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教后随想:

散文的阅读鉴赏,是学生感到有难度的,尤其是平常课余阅读文学作品较少的同学,更感到困难。

经过一番斟酌,确定巩固强化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尝凝合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索的语句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读散文。

这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写的散文,读懂它的难度更高些,由于抓准了关键,在一个个教学思索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相识逐步深化,最终水到渠成,明确了本文的象征意义。学生也学会了该怎么读这类散文。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且有深度,这得益于对作品特色和学生认知特点的精确把握和充分敬重。

从充分加强学生主体地位角度看,老师语言多了一些,如能多引导学生小结,那么对学生实力的发展将更有利。

《囚绿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尝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化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厚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坚韧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

感的改变。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验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教学设想]

从形式到内容渐渐深化,从品位凝合着作者情感体验和理性思索的关键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绿”的象征意义,提高感悟实力。

[教学支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故都的秋》,在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以后,信任大家肯定对北平的秋色还恋恋不舍,那么我们今日就再来学习一篇同样描绘北平景色的文章——《囚绿记》,来共同体会作者那深深的“爱绿”之情。

2、介绍作者:陆蠡(li)

(1)说明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2)作者简介:

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生于1908年,1932年起先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精彩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美丽,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许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3)其他作家的评价:

①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美丽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②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陆蠡之文,亦如陆蠡之人;而他又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写出这篇淡雅的散文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写作背景!

3、写作背景: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酷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1、释题

《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

“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记”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应当留意叙事性散文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写作手法。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朗读全文。

2、整体地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全文

(2)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①将全文划分段落,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段落大意,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多种分法:

A、将文章分为五段:B、将文章分为四段:

寻绿(1—4)恋绿(1—8)

观绿(5—7)囚绿(8—12)

囚绿(8—12)释绿(13)

放绿(13)念绿(14)

怀绿(14)

②让学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

(3)思索以下三个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

②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③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溢了思念)

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都特别好,信任通过今日的学习,大家已经把握《囚绿记》这篇课文的整体脉络。下堂课我们将进行重点赏析,课后请同学们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同时也驾驭了课文的整体脉络。这节课,我们将对课文进行重点分析!

三、重点分析和解读

1、默读第一部分:寻绿(1—4)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其次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详细状况。问题:为什么要具体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这里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

(4)提问: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坚决果断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

(5)提问:而当我坚决果断的确定住下来,为什么连店员都感觉到惊异?

(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求的。

(导出板书寻绿——热切追求)

2、其次部分。观绿(5—7)

(1)、同学带感情朗读第5—7自然段。

(2)、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宠爱之情。请你找出文中作者对绿宠爱的语段。并找出作者喜爱绿色的缘由。

(绿色是多珍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乐……)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乐。这句通过排比和比方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概,干脆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呢?引导学生从作家自身的境况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索。

(“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生疏的”、“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很多不快的记忆”等)

(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而不用其他字呢?

(“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无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须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劝慰自己的心灵。)

(4)、通过对这两个自然段的阅读,我们会发觉作者的爱绿之情,日益变深。哪两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这种心理改变?

同学们,在其次部分中我们看到了作者被绿滋润了那颗等焦的心,使他感悟到了绿色对处在逆境中人的重要性。他已经已经遗忘了种种困倦和不开心,甚至留恋于这片绿色,那么他现在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喜爱满意)

(导出板书观绿——喜爱满意)

3、第三部分。囚绿(8—12)

(1)、请同学们默读8—12自然段,思索这样一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

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联系同学,假如同学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的更为茂密。

(2)、作者似乎发觉了一种“生的高兴”,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高兴”应当怎样理解?

(生的高兴即天性宠爱绿色,宠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华蜜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文章中我在自私的念头的`驱使下,将绿色囚禁在了房间里,为的是让绿色和我更密切,作者甚至已经更换了对“绿枝条”的称呼,称呼他为“绿友”,更深刻的说明白作者对绿色的宠爱之情!但是“绿友”根据作者的支配生长了吗?(没有)

(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松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华蜜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方葱郁的爱和华蜜,我要借绿色来比方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似乎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绿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尽管绿友是坚韧的,是固执的。在第11段,作者具体的描写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可以说,即使一个一般人也会生命怀有怜惜之情,但是作者却没有。因为什么?因为绿友的固执,损伤了作者的自尊心。因此,魔念在我心中产生了。

(4)、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愤怒,以致于要把它接着囚下去。)

虽然绿枝条此时非常憔悴,但是作者魔念占了上风,最终确定离开北平常再放绿。其实我们细致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因为绿枝条的固执而愤怒?是因为他爱绿至极。

(导出板书囚绿——爱绿至极)

4、第四部分:放绿(13)

(1)、卢沟桥时间发生了。点明白写作背景。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喊!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愿,愿它繁茂苍绿。”抒发了作者祝福天下全部憧憬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喊,并点出了文章的主旨!

(导出板书放绿——点明主旨)

5、第五部分:怀绿(14)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导出板书怀绿——惦念牵挂)

四、总结升华

1、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来看,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示意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困难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苦痛和精神上坚韧抗争的反映。

(导出板书坚韧抗争)

2、本文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详细事物来进行示意、喻旨另一种事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给予绿以象征意义,他是生命、希望、慰安、欢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行。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愿和信念、对光明的憧憬之情!因此,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应当从物的特点思索,绽开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

(导出板书憧憬光明)

3、请学生对今日所学学问进行总结。

4、总结

作者围绕“绿”绽开思路,铺设线索。以“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信任同学肯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索,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五、课后作业

《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六、板书设计

寻绿(1—4)热切追求

观绿(5—7)喜爱满意

囚绿(8—12)爱绿至极

放绿(13)点明主旨

怀绿(14)惦念牵挂

《囚绿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本文精致的构思艺术。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品尝本文纯朴清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采纳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学生读书动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的课题为《囚绿记》,依据事先你对课文的预习,你能说明一下课题的意思吗?(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文题是文章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囚绿——()——()

(老师举例:比如我从第8小节的“我囚住这绿色犹如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颂。”中概括出“囚绿”。)

三、研读课文,品尝语言,揭示主旨。

过渡:在这过程中始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爱绿)

1.“爱”在文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作者寻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都是出自于对绿的爱。文章对“爱”的描写花了相当的笔墨。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作者抒发爱绿的句子,关键词语用“·”圈出,并选出你最喜爱的一处,读一读,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悟。

(1)老师举例:“爱”的句子:第8小节“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方葱郁的爱和华蜜,我要借绿色来比方猗郁的年华。”

我的感悟:两个“装饰”的含义不同,第一个“装饰”有点缀、装饰的意思,其次个“装饰”是指排遣的意思,两个比方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中一切美妙事物的追求和憧憬。

(2)友情提示:你还可以从修辞、感官等角度进行赏析。

(3)老师点拨:我认为作者不爱绿,文章第10小节:“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恒久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中的“不快”表现了作者并不爱绿,对吗?

(“不快”是因为作者爱绿而剥夺了常春藤憧憬阳光的自由,他的“不快”和所谓的自尊心被“损害”是咎由自取,反衬出了他对绿的宠爱。)

2.作者笔下的绿原委有何魅力让作者如此宠爱痴迷呢?请你用括号标出作者写绿的句子,并归纳一下“绿”有何品质?

(“绿色是多珍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乐。”“我怀念着绿色,犹如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愉快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这绿色常春藤的酷爱与赞美吗?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吗?请同学们先从文下注释中去了解一下作者,并从课文中去找寻一下反映时代背景的句子。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然后填空。

作者通过写在孤岛生涯中“囚绿”的故事,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赞美了,采纳了的写作方法。

(赞美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采纳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再次强调“托物言志”,明确其含义。可以以《白杨礼赞》为例。

5.总结: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显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的文章,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通过今日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囚绿记》教案篇5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爱的一种植物,老师喜爱它的缘由

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缘由,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宠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宠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老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状况。(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

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老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探讨,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三、老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溢了思念)

老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

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老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干脆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干脆抒发对绿的宠爱之情,与绿干脆“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珍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干脆抒发对绿的宠爱之情。

五、研读“囚绿”部分。(第8—11小节)

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

2、老师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学生视察它的枝条向一个方向伸长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

外形特点,揭示宠爱它的其次个缘由,即追求光明的性格。提问: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1.积累字词,了解文章结构,把握主旨。

2.反复读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感知散文的语言风格。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高校,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起先写作散文。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斗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困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英勇、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珍贵品行。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愁闷动人的故事情调,美丽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文笔缜密、美丽、醇厚,感情深厚、真诚、朴实。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1918~194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四卷,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斗争时期。

“囚绿”就是作者囚禁窗外的常春藤,作者通过破裂的窗口把窗外的常春藤柔条牵进作者居室。因为常春藤是绿色的,故简称“囚绿”。本文通过写作者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憧憬之情。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段解: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1937年夏天)。单独成段,说明这事情让作者难忘。

我住在北平①的一家公寓②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③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④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活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段解:作者介绍所住公寓的大小、地面、墙壁、天棚、窗户、窗帘,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⑤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燥热。〔句解:光照时间长,小屋内燥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最终选定了这朝⑥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意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的。〔句解:屋简陋、狭小、燥热而作者却选择了它,并且感到喜悦而满意,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囚绿记。。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⑦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⑧。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高兴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句解:选定此房的缘由。〕当公寓里的店员替我提⑨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⑩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确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店员都惊异了。〔句解:作者这样酷爱绿色,让店员感到特别惊异。〕

段解:作者因为窗外有常春藤而选择了此房居住。

绿色是多珍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乐。〔句解:作者喜爱绿色的缘由。〕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高兴看水白,我高兴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犹如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排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搅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生疏的。〔句解:作者喜爱绿色的缘由。〕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遗忘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很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段解:“我”怀着喜悦与满意的心情选择了这狭小而潮湿的房间是因为有一绺(liǔ)青藤为伴,不再孤独,生疏的“我”与绿叶“对话”,遗忘了不快;象征生命、希望、欢乐的绿色滋润“我”那颗等焦了的心。这一部分为下文写“囚绿”作了充分铺垫。

我愉快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起先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高兴,我起先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高兴。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段解:绿色让“我”愉快地度过两个月,让“我”感悟到了绿色对处在逆境者的重要性。

我每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松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慢慢变青,慢慢变老,我细细欣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拔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段解:欣赏常春藤伸须展叶,变青变老、雨中摆舞,“我”感到慰安与希望。

突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裂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密切。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方葱郁的爱和华蜜,我要借绿色来比方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犹如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颂。

段解:为了这绿色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我”自私地囚住了这绿色藤的两枝柔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照旧伸长,照旧攀缘,照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似乎发觉了一种“生的高兴”,超过了任何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惋惜,倒怪他多事似的。〔句解:作者酷爱绿色是有渊源的。〕段解:“囚绿”后,绿色枝条旺盛地生长景象,给“我”带来了空前的喜悦。

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句解:由“绿色”到“绿友”,称呼的改变体现了作者感情的改变。〕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绿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恒久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照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句解:对“绿友”爱之深,恼之切。〕

段解:“绿色”固执地向阳方向生长,辜负了“我”的爱抚与善意,损害了“我”的自尊心。恼恨后,我确定仍囚住它。

它慢慢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似乎病了的孩子。我慢慢不能宽恕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慢慢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愤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照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句解:“魔念”是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

段解:青藤失去阳光后嫩黄、细瘦、娇弱,“我”虽然产生了恻隐之心,但魔念占了上风,我仍不愿放绿。

其次部分(8~11):囚绿。作者着(zhuó)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

我是原准备七月尾就回南京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复原自由的时候。

段解:作者原先准备七月末回南京离开北平常,复原青藤的自由。

卢沟桥事务发生了。〔句解:点明写作背景。〕担忧我的挚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安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最终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句解: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光明的呼喊。〕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愿,愿它繁茂苍绿。〔句解:祝福天下憧憬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永久华蜜。〕

段解:第三部分(12~13段):放绿。作者“放绿”的同时是呼喊自由与光明。点出了文章的主题。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段解:本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思绿。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囚绿记》教案篇6

学问与实力

1.了解散文的相关学问,包括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

2.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3.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仿照。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精确、快速地理解本文的内涵。

2.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对“绿”的相识、感受和理解。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对“绿”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作者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坚韧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4.结合作者的身世,引导学生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坚韧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2.树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尤其留意节奏和语气的运用。

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予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难点1.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给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教学突破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分组探讨“我心中的绿”。2.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

1.课前将学生分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查找有关赞美绿的文章,并将本文与之进行比较;查找有关抗战前期中国历史的资料。

2.搜集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与本课在写法、语言上进行比较。

学生打算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索自己对于绿的相识,并与作者的相识进行比较;标出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句,以便共同探讨。

2.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精确地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和赞美对象,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老师活动

1.以人们对绿的相识导入新课。2.朗读教学,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3.组织学生探究作者的用词技巧。

4.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1.进入新课学习。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散文。3.探究作者的用词技巧。4.体会作者的感情改变,并思索缘由。

一、沟通预习心得,导入

新课(约分钟)

老师活动

1.提出上节课所学的有关散文的学问,并请学生回答。

2.总结学生的回答,从人们对绿的各种不同相识人手,导入

新课。

3.结合学生的回答,介绍现代散文作家陆蠡及其写这篇文章时的社会、历史环境,然后放《囚绿记》的朗读带,或者老师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留意字音、停顿、重音和朗读的技巧。

4.给学生3—4分钟时间默读课文,细细体会文章表达的意境。

学生活动1.依据所学内容,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

2.主动发表自己对绿的相识和看法,如有的说“绿象征声睨”,有的说“绿象征希望”,等等。

3.结合历史学问想象当时社会恶劣的历史环境,感受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沟通自己对当时社会历史状况的相识;留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朗读技巧。

4.阅读课文,划出不能理解的字句,体会散文的意境。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

分钟)

老师活动

1.提出问题:“这朝东的房间令人感到燥热”,作者为什么还选择“这朝东的房间”?

2.让一位学生朗读第五段,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赞美绿的,又如何形容其对绿色的渴望的。

3.提问:“我起先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高兴,我起先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的花草的茎叶的高兴”各自说明白绿色给人什么的感觉?

4.引导:作者是如此的爱绿,以致“突然有了一种自私的念头”。作者为什么要“囚绿”?请同学们思索。

5.提问:作者“囚绿”后,常春藤的生长状况如何?作者有什么新的感受?

作者的一片“善意”,为什么感觉“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甚至愤怒它的固执”?学生活动1.思索问题,在课文中第四段找到答案:我便是高兴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2.把文中作者赞美绿的句子找出来:“绿色是多么珍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乐……”从中感受作者对绿的宠爱和深情。

3.回答老师的提问,结合“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色是自然的颜色”,更深地体会绿色给人的感觉。

4.带着问题阅读第八段,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密切”,“我要借绿色来比方葱郁的`爱和华蜜”,作者太爱绿了,以致于想占有它。

5.用课文中的语言回答:“他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它慢慢失去了清苍的颜色”,“似乎病了的孩子”。

三、组织探讨.分析作者的感情改变(约分钟)

老师活动

“善意有时候是具有危急和破坏性的”。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学生活动小组探讨,代表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对“善意有时是具有危急性和破坏性的”的看法,如父母的溺爱,等等。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老师活动

1.引导学生复习上课时教学内容,进入新课。

2.分析作者对绿的感情的改变及改变的缘由。3.分析“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的意义。

4.引导学生比较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的写作特点。

学生活动1.复习上课时所学学问,进入新课。

2.听讲,理解作者对绿的感情改变及其缘由,了解“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手法。

3.听讲,把握文章的主旨。4.通过比较,了解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各自的写作特点。

一、朗读本文,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的学习(约分钟)

老师活动

1.通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点名朗读等方式,以适当的节奏读散文,回顾上节课的学问。

2.引导学生思索作者对绿的感情改变由爱到囚的过程及其缘由。学生活动1.仔细协作老师,在读的过程中,温习上节所学的内容。

2.畅所欲言,结合生活学问和平常的阅读积累回答老师的问题。

二、组织学生探讨.分析课文(约

分钟)

老师活动

1.提问:作者为什么最终让绿囚复原了自由,并且“向他致以真诚的祝愿,愿它繁茂苍绿”?

2.结合学生的回答赐予正确的引导分析,并总结作者对绿的感情改变,即由爱到囚再到释放并祝愿的缘由。

3.通过分析“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说明“绿囚”的象征意义。(可组织学生探讨)

4.提问:联系文章中交待的历史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1.绽开探讨,回答:作者要走了;作者太爱绿了;作者被它的不屈服感动了。

2.通过老师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作者思想改变的过程,感受其改变的缘由。

3.探讨“绿囚”的象征意义,如代表了当时不怕任何黑暗势力的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作者也被这种精神所折服)

4.探讨作者在本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手法。

三、教给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总结全文(约分钟)

老师活动

1.分析本文作者的语言特点,结合学生难以理解的字句进行分析说明。

2.总结全文,对于叙事散文的一般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与抒情散文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其区分。

学生活动1.结合老师的分析,理解课文的重点字句,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

2.把本文与以前学的散文进行比较,加深对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写作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本节总结

本文是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代表作,写作者在上海“孤岛”时期,怀念在北京的生活:窗外的两枝碧绿的长青藤被自己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这“囚进”屋里的绿藤,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颜色却一每天变得萎黄,枝条也细瘦起来。直至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释放,并真诚祝愿它繁茂苍绿。

课文写的是“囚绿”的故事,事实上是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也是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内心的表露。

作者采纳“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借两枝绿藤的想象描写,启人联想,让人寻味。散文意境常用曲笔,用象征和示意的手法,给人留下思维空间,把人引向一个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探讨与反思通过教学,教给学生阅读、观赏、理解散文的方法,是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驾驭肯定的散文学问,背诵肯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实力。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学中,老师要擅长刺激学生学习的爱好,激励他们多发言,多发表观点。在散文教学中,老师要坚持朗读、品尝、思索相结合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散文的意境美和内涵美。补充资料陆蠡(1908一1942),我国现代闻名的散文家、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幼时有“神童”之称。他有三本散文集:《海星》,于1936年8月问世;《竹刀》(曾名《溪名集》),于1938年3月出版;19加年8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三个文集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

陆蠡也写过很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气,更有希望和鼓舞”。

《囚绿记》教案篇7

1.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从品尝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3.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坚韧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2.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给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批注法与探讨法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高校毕业后,当过老师,做过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上海沦陷后,接着留在上海从事进步的文化工作,后被日本宪兵逮捕,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擅长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关注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困疾苦,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珍贵品行。出版的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和〈〈囚绿记〉〉。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piē见涸辙移徙急不xiá择

婆suō猗郁蕈菌yà苗助长

(2)将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宠爱的语句画上横线,并细致朗读体会。

二、实力提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什么要“囚绿”?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各写了什么?请理清下列线索,并划分结构层次。

绿→绿→绿→绿

(二)研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1、你最喜爱哪一部分?请用下列的方式研读课文。

从字词的妙用、句子的修辞方法、句子的表达方式(抒情)等多方面赏析本文美丽的语言并登记你的阅读体验,做旁批。(不少于四条)

2、先独立思索,思索不出的问题可求助你的伙伴。

①囚绿后,“绿”有哪些改变,作者的情感又有怎样的改变?

②对囚绿的行为你是怎么理解的?说出你独到的想法。

③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④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

⑤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三)拓展延长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旧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

1、你认为礁石具有哪些特点?

2、诗中的哪个字你最观赏?为什么?

《囚绿记》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围绕“绿”,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

2。找出“囚绿”后“绿”的形象的句子,说出“绿”的特点,探究“绿”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日我们一起相识陆蠡。作家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美丽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说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崇高的灵魂,并一起去享受一株常春藤带给我们的感动。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这篇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作者叙述自己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过渡:题目为“囚绿”,文章第几段写道“囚绿”?那在这之前、之后作者又有怎样的行为呢?

2。写出作者“囚绿”前与“囚绿”后的行为。(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绿——绿——囚绿绿——绿

三、品读悟情

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明。(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我观赏你,因为你。

过渡: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宠爱。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必定是强壮成长了吧?

3。找出文中描写“囚绿”后“绿”的形象的语句。

(1)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照旧伸长,照旧攀缘,照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2)。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绿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3)。它慢慢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了柔绿,变成了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愿,愿它繁茂苍绿。

四、延长拓展

常春藤的“永不屈服于黑暗、坚韧抗争的精神”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请用凝练、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能撷取一个事例加以佐证将更好。

同学沟通,共享成果。

1。浩瀚的大海正是因为有了礁石,才激起了漂亮的浪花

2。生活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宝!

3。在苦难面前抬起你自信的头颅!永不言败。

4永不屈服于黑暗!恒久向着阳光生长!

事例:

1.司马迁,受宫刑,却能忍受这世间最大的耻辱,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记》。

2.张海迪,高位截瘫。以坚韧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高校及探讨生的专业课程。其间克服病痛和困难进行创作,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

3.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坚韧生活,潜心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

4.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残障教化家。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毕业于哈佛高校.

5.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高校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

师生共勉: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朝气,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恒久向着阳光生长!英勇地追逐生命的漂亮和辉煌。

五、布置作业

1.细致阅读课文,选择最能打动你的或

能给你以启示的语言进行美点赏析。

2.请以“致”为题,说一段话。

温馨提示:

(1)补充的对象可以为蓬勃的绿色、不屈的常春藤、令人仰慕的作者等。

(2)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囚绿记》教案篇9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引导学生驾驭文章的主旨。

1、针对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真挚热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唤起学生对绿的意义的品评。

3、从被囚的绿的博爱与恩泽,激发起学生爱绿的浪花。

看法情感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憧憬,对坚贞不屈的抗敌心情的歌颂。

二、教学方法与课时支配

1、以引领式的自读为主,间以提问、质疑等教学方法。

2、支配一教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从囚绿到释绿乃至爱绿、护绿情感的培育和激发。

教学难点:对囚绿深层含义,即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品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美丽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②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尝。

③质疑。有怀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全班沟通: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终,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愿,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验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动。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尝。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索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索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索、圈划、批注。

小组沟通。

全班沟通,深化感悟。

在沟通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向阳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索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溢朝气;因为绿恒久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孤独、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索联想一下。)

全班沟通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征:生命、希望憧憬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赐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静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气。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绿树村边合,青山锅外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最爱东湖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调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静。这就是一般人都喜爱绿,爱绿的缘由。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给予绿以时代须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喊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的确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头,《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显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显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尝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美丽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尝凝合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索的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