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PAGE第12课鸦片战争【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前中英之间的差距,从而了解鸦片的背景,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能力目标】通过归纳战前交战双方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要论从史出;通过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学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战败的原因【教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导入新课】投影罂粟图片导入新课:它是一种美丽的花儿,绚丽而夺目娇艳而妩媚,它的果实成熟而饱满,但它却在美丽的外衣下包裹着罪恶。也是它引发了一场战争。178年前就是这种美丽花朵结出的果实制成了黑色的鸦片,并引发了一场跨洋之战。【板书】:第12课鸦片战争展示:课标及重、难点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预习状况【课前预习案】一、虎门销烟1.时代背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2.英国的鸦片走私:为了扭转对华贸易差。3.林则徐虎门销烟(1)背景:鸦片肆虐产生巨大危害,道光皇帝派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2)概况: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海滩销毁。(3)影响:。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1.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经过(1)爆发: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2)结束: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鸦片战争结束。3.《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8月(2)内容:①中国被迫开放、厦门、、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协商关税⑤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3)地位: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4.鸦片战争的影响1、。2、。3、。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2.经过:(时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中国战败求和。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1858年)和《》(1860年)。4.影响(1)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2)清政府发生变化。(3)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兴起。【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对比,教师点评。【投影】展示【课中探究案】【讲授新课】一、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和中国(鸦片战争的背景)1、在幻灯片上分别给出一些能反映中国和英国当时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和英国的差别。。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则朝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在军事上中国还是传统的木船,而英国则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最后在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完成下表:【合作探究一】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对比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争前的中国战争前的英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学过程】1、向学生介绍林则徐的英雄事迹,面对清王朝的落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报纸,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面对鸦片的危害,领导了禁烟运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学生讨论回答)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设计意图: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不同的历史观点,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本质分析历史事件。)【合作探究二】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从以下资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共产党宣言》禁烟运动只是借口,中英之间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由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的禁烟运动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学习鸦片战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教师PPT展示【教学过程】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扩大与继续,试比较【合作探究三】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扩大与继续,试比较下面的表格加以说明:继续根本原因根本目的战争性质侵略国家扩大侵略时间侵略范围影响与危害【教学过程】探讨鸦片战争的原因【合作探究四】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如果道光皇帝不查办林则徐,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吗?战争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教训与启示?(结合探究一与教材53页的解析与探究回答)【历史概念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半殖民地”: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政府。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半封建”: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继续维持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3)“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4)严格地说,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中国社会主要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征,到60年代,又呈现出半封建的特征。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整体,则是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开始的。【当堂巩固案】1、2014年,在《南京条约》签订172周年之际,此条约对近代中国的重大影响反复进入学者视野,该条约最能反映当时英国意图的规定是(C
)
A.勒索大量赔款
B.协定关税
C.开放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岛
2、对联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现实。“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副对联反映的是(
C
)
A.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烟草传入中国后的情景
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D.西方列强对中国传教
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该材料旨在(D)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偶然
B.鸦片贸易引发战争是历史的必然
C.鸦片战争的结果并非历史的偶然
D.鸦片战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4、(2012·北京文综卷·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5、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B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6、“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回答:子”。(1)“树上的伙伴”、“果园的主人”分别指谁?(2)“发生纠纷”是指哪一历史事件?(3)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4)美国出来调停的目的何在?(1)“树上的伙伴”是指英国和法国;“果园的主人”是指清政府。(2)“发生纠纷”是指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伪装中立。(4)美国出来调停是为了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的利益,坐收渔人之利。【教学过程】最后感情的升华,得出结论: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曾经的灾难让我们深感耻辱,曾经的奋斗让我们倍加振奋,记住昨天的岁月,不是为了忧伤,而是为了奋发图强!但是今天的我们还要时刻警醒自己!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历史时,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而且他们的思维相对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也具有一定的历史独立思考能力。但高一的学生也存在一些不足,他们对于鸦片战争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在知识系统把握方面还有所欠缺,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分析问题也缺乏深度。在设计本课
时,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受历史,唤起爱学,好学,改变传统的老师灌输,而是让学生自主讨
论,然后老师给予点评指导。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习、反思历史,培养会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代多种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
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使课堂形象生动、课堂容量大,信息多的,为学生创设历史的平台、情境,让学生交流、讨论、思考,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并联系现实,培养学生争当国家主人翁精神,珍爱和平!第12课鸦片战争的课堂效果分析本节本节课的知识主要讲述了两次鸦片战争,既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本课的导学案编制内容详细,结构清晰,便于引导学生自学,掌握要点。课堂教学结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合理运用多媒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多次渗透学法指导。师生共同参与,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订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本节的教学,我认为已经达到了预先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有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创设情景,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高中学生比较关注国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材料的设置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我的时间把握得不错,每个环节都可以达到规定的时间,教学过程中也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反应适当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了分组讨论,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更加勤于思考勇于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新课标的理念,没有采用以前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通过不断的设置疑问,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发现规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讨论,通过集体的智慧,最终完成了本节课学习。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也让他们体会了探索的乐趣,享受了合作中的成功。从而达到方法的引导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难点的突破。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最后的感情升华部分,使学生能居安思危,置身国事之中,增强危机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实现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并且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的第一课内容。本文主要叙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其影响。从纵向看,本课延续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具有良好的延续性。从横向看,本课与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有着对比关系。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百年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道路的开始。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几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近百年中国的历史走向。
鸦片战争也是近代中国
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进步的开端。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较好的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与影响对学生学习其后的历史内容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具有开篇点题与承启下文的作用,也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据史料记载,1856年仅上海一地由英国人处理的刑事案件就达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而当时常驻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不过200人,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中英法系不同
B.领事裁判权制度所致
C.中英观念不同
D.英国人在上海的人数众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
B.
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崩溃
4、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5.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战争,但却是英国获胜。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这主要表明
A.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B.综合国力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C.战争性质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D.战争的结果是与作战方针有直接的联系
6、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7、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B.
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
.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D.
鸦片贸易合法化
8、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二、论述题
9、(2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丁香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小朋友爱祖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花城版二年级上册音乐
- 橱柜改造施工方案
- Module1Travelunit3-英语九年级下册
- 6《班级生活有规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1Herestoourfriendship-英语九年级下册
- 安全生产企业自检自查培训
- 服装虚拟品牌课件
- 2024年6月法定休息天数
- 2024老年宣传周活动总结
- 露天矿石土方剥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X-Y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说明书
- 公司管理创新工作管理办法
- 轮胎式装载机检测报告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亲爱的汉修先生》整本书导读课件(共38张PPT)
- 世界地理之欧洲西部
-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监测及护理
- 民办教师人员花名册
-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英语4》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石文软件-GXPLORER使用说明书_图文
- 一卡通数据库字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