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65d951c3ebfcf484f14498cdc45dcd/3365d951c3ebfcf484f14498cdc45dcd1.gi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65d951c3ebfcf484f14498cdc45dcd/3365d951c3ebfcf484f14498cdc45dcd2.gi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65d951c3ebfcf484f14498cdc45dcd/3365d951c3ebfcf484f14498cdc45dcd3.gi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65d951c3ebfcf484f14498cdc45dcd/3365d951c3ebfcf484f14498cdc45dcd4.gi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65d951c3ebfcf484f14498cdc45dcd/3365d951c3ebfcf484f14498cdc45dc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时间的脚印陶世龙新课导入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新课导入1.了解作者作品。明确说明对象,了解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重点)2.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重点)3.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学习目标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主要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著有《变幻多彩的地球》《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等。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事理说明文。它所追踪的“时间的脚印”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岩石上。这些岩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变化和生成,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留下了时间的印迹。创作背景
标题中的“脚印”指痕迹、印迹。“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迹,是本文的说明对象。
标题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来的,形式新颖,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说明时间不是无痕的,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文题解读掸
踪迹
装置
烘烤
腐蚀
沙砾
山麓
沟壑
龟裂
帷幕
海枯石烂学习生字dǎnzōngjìzhuāngzhìhōngkǎofǔshíshālìshānlùgōuhèjūnlièwéimùhǎikūshílàn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沟壑:山间的流水沟。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龟裂:裂开许多缝子。词语集释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整体感知一(1-4)首先提出“时间”的话题,由生活时间到地质时间,引出本文的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二(5-29)文章主体,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三(30-31)总结全文,表明读懂“时间的脚印”的意义。文章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为什么开头要引用高士其的小诗?
①引用诗句作题记,把时间拟人化,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下文,引出说明对象;精读细研读第一部分(1—4)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3.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钟表和日历铜壶滴漏大自然可以用岩石来记录时间铜壶滴漏精读细研阅读第二部分(5—29)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被破坏被搬运、堆积重新生成岩石精读细研2.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破碎分裂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淀、重压、胶结新岩石精读细研3.文章讲岩石的破坏,提出了哪些因素?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风雨空气和水中的酸类人为因素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精读细研4.为什么地壳下沉,使得有些砾岩的组成成分是外层细、内层粗?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精读细研5.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6.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记录了地壳的活动说明了地球的变化记录了古代生物的状况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精读细研7.人类是怎样根据化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三叶虫化石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大树木化石长毛兽化石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海洋宽广气候温暖潮湿气候寒冷精读细研阅读第三部分(30—31),回答下列问题。读懂“时间的脚印”有什么重大意义?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宝藏”。例如,“寒武纪”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精读细研1.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打比方,把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1)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品味语言举例子,举修兰新铁路的例子,具体说明人类对岩石的巨大破坏作用。(2)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3)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举例子,举黄河水变浑浊、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的例子,具体说明水在岩石移动中的作用。(4)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举例子,通过举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等例子,说明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被保存下来,有着丰富的记录。(5)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举例子,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的例子,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1)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比喻,将“刮风沙”比作“砂轮在有力地转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沙对岩石的磨损。2.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品味语言(2)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排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拟人,将“冰河”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它势不可当的威力。(3)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拟人,将“笨重的石块”、“轻小的沙砾”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4)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比喻,把岩石最初生成的状态比作书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形成之初的状态。拟人,将岩石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新生的过程。
本文以生动、准确、严密的语言,说明了岩石能够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各种方式以及人类读懂大自然的这种记录的重要意义。课文主旨日晷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一般是在有刻度的盘的中央装着一根与盘垂直的金属棍儿。古代计时器拓展延伸圭表
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所谓高表测影法,通俗的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刻漏
刻漏,中国古代汉族科学家发明的计时器。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早期多为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流出,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壶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为了得到均匀水流可置多级受水壶。8*
时间的脚印新课导入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并用一些载体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一种奇特的记录时间的载体——岩石!把握内容自读任务一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单句成段的句子及其作用分析: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对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的描述。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自读任务二根据对任务一的单句成段句子的分析,梳理文章各部分内容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结合对任务一的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可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由时间引出本文的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第5—29段):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先讲非生物的地质现象,主要是岩石的侵蚀、瓦解、搬运、沉积和新生(第5—21段),接着讲其他几种情况(第22—25段),最后讲化石(第26—29段)。第三部分(第30、31段):总结全文,阐释读懂“时间的脚印”的意义。说明顺序: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读懂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说明,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介绍。自读任务三根据前面内容的整理,说说本文的主体部分的逻辑关系。任选一个角度阐述理由即可。示例一:例子的不同层次——先讲非生物的例子,再讲生物化石的例子;在介绍非生物情况的时候,先讲侵蚀作用对岩石的破坏,再讲新岩石的生成,最后讲地壳活动在岩石上留下的印记。示例二: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一开始并未说岩石是怎么记录时间的,而是描述岩石的生灭过程。这是因为点明岩石的生灭过程,也是为了说明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说明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是将岩石的变化纳入宏观的视野中。示例三:岩石的运动规律是: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示例四: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的形态变化: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新岩石。赏析语言自读任务一找出文中能体现文章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形象的句子,并分析。示例一:句子: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分析: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示例二:句子: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分析:三个并列短语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示例三:句子: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分析:说“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轻小的沙砾”去“旅行”,也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赋予了事物主动性(沙砾)或被动性(石块),生动有趣。示例四:句子: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分析: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自读任务二赏析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词语在表达作者的意图方面的作用。(1)时间是没有脚的。(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3)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1)“时间是没有脚的”将时间的抽象性和人们对它的无可奈何生动地写出来。(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反用“海枯石烂”的成语,说明石头也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坚硬。(3)“当然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实践
- 汇报沟通职场中的软实力
- 未来商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分析
- 生产线工艺改进的思路与实践案例
- 吊装工程专项方案
- “比赛场次”(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 《7 栽小葱》(说课稿)三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 Module 1 Unit 2 I'm Danny(说课稿)-2024-2025学年牛津上海版(试用本)英语二年级上册
- Unit3 What would you like?(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001
- 16 宇宙的另一边 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五年级上册小数递等式计算200道及答案
- 世界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和管理指南解读及跌倒应急处理-
- GB/T 7251.2-202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成套电力开关和控制设备
- 四川省地图模板含市县图课件
- 带拼音生字本模板(可A4打印)
-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
- 英语人教版高中必修三(2019新编)第一单元教案
- 超高大截面框架柱成型质量控制
- GB 9706.1-2020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 森林法讲解课件
- 口腔颌面外科:第十六章-功能性外科与计算机辅助外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