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针灸系教学课件-任脉2_第1页
中医学院针灸系教学课件-任脉2_第2页
中医学院针灸系教学课件-任脉2_第3页
中医学院针灸系教学课件-任脉2_第4页
中医学院针灸系教学课件-任脉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学院针灸系

《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原文2中医学院针灸系

中极之下——中极,穴名,在腹正中线脐下四寸。关元——穴名,在腹正中线脐下三寸。颐——指下颌部,承浆穴所在。

名词解释3中医学院针灸系经脉循行4中医学院针灸系

小腹内会阴部阴毛部环绕口唇咽喉部前正中线,面部目眶下目循行示意5中医学院针灸系

病候

经脉循行部位病证: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症。

生殖泌尿系疾病:疝气、月经病、男子生殖病证、小便不利。6中医学院针灸系

腧穴1.会阴(Huìyīn,RN1)

【定位】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溺水窒息,昏迷,癫狂痫;

②小便不利,遗尿,阴痛,阴痒,脱肛,阴挺,痔疮;

③遗精,月经不调。【操作】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7中医学院针灸系

2.曲骨(Qūgǔ,RN2)【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5寸,当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3.★中极(Zhōngjí,RN3)膀胱募穴【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4.★关元(Guānyuán,RN4)小肠募穴【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5.石门(Shímén,RN5)三焦募穴【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2寸。6.★气海(Qìhǎi,RN6)肓之原穴【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7.阴交(Yīnjiāo,RN7)【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寸。

腧穴8中医学院针灸系

下腹部穴主治共同点:生殖泌尿系病证

腧穴中极膀胱募穴善于治疗泌尿病证关元气海培补元气,治疗元气虚脱,肾阳、肾气不足的病证保健要穴【操作】直刺1~1.5寸,可灸。孕妇慎用。9中医学院针灸系

8.★神阙(Shénquè,RN8)

【定位】脐窝中央。

【主治】①阳气暴脱,形寒神惫,尸厥,风痫;

②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

③水肿,鼓胀,小便不利。【操作】一般不针,多用艾炷隔盐灸法。

腧穴10中医学院针灸系

腧穴9.水分(Shuǐfēn,RN9)【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1寸。10.★下脘(Xiàwǎn,RN10)【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11.建里(Jiànlǐ,RN11)【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12.★中脘(Zhōngwǎn,RN12)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13.上脘(Xiàngwǎn,RN13)【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11中医学院针灸系

腧穴上腹部穴主治共同点:胃肠病证中脘:胃募脾胃虚弱而致气血虚弱病证哮喘水分:水泻下脘:食欲不振上脘:呕吐【操作】直刺1~1.5寸,可灸。12中医学院针灸系

腧穴14.巨阙(Jùquè,RN14)心之募穴【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6寸;或胸剑联合下2寸。15.鸠尾(Jiūwěi,RN15)任脉络穴;膏之原穴【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7寸;或剑突下,胸剑联合下1寸。主治共同点:心脏和神志病不同点:巨阙--偏于治疗心脏病证

鸠尾--偏于神志病13中医学院针灸系

腧穴

中庭(Zhōngtíng,RN16)【定位】胸剑联合的中点处【主治】①胸腹胀满,噎嗝,呕吐;

②心痛,梅核气。【操作】平刺0.3~0.5寸。14中医学院针灸系

腧穴17.★膻中(Dànzhōng,RN17)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嗝,呃逆;

②产后乳少,乳痈。【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15中医学院针灸系

腧穴18.玉堂(Yùtáng,RN18)【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三肋间隙。

19.紫宫(Zǐgōng,RN19)【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二肋间隙。

20.华盖(Huágài,RN20)【定位】前正中线上,胸骨角的中点处,平第一肋间隙。21.璇玑(Xuánjī,RN21)【定位】前正中线上,胸骨柄的中央处,天突下1寸。【主治】咳嗽,气喘,胸痛。【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16中医学院针灸系

腧穴天突(Tiāntū,RN22)【定位】胸骨上窝正中【主治】①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

②暴瘖,瘿气,梅核气,噎嗝,呃逆。【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17中医学院针灸系

腧穴

廉泉(Liánquán,RN23)【定位】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

【主治】①舌强不语,暴瘖,喉痹,吞咽困难;

②舌缓流涎,舌下肿痛,口舌生疮。【操作】向舌根斜刺0.5~0.8寸。18中医学院针灸系

腧穴

承浆(Chéngjiāng,RN24)【定位】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主治】①口歪,齿龈肿痛,流涎;②暴瘖,癫狂。【操作】斜刺0.3~0.5寸。19中医学院针灸系

小结

取穴要点主要应掌握耻骨联合、脐孔、胸剑联合、胸骨上窝、喉结、颏唇沟等解剖标志。腹部腧穴,都在腹中线上,按骨度折寸比量,上下腹部除气海在脐下1.5寸外,其他穴位均相距1寸;胸部腧穴,都在都在胸骨中线上,多按肋间隙定取,中庭在胸剑联合的中点,膻中在两乳头之间,天突在胸骨上窝正中。其它如会阴在两阴之间,喉结上方取廉泉,颏唇沟中定承浆。20中医学院针灸系

小结

主治重点本经经穴主要治疗肝肾、脾胃、心肺、咽喉以及有关脏腑的疾患。脐下诸穴,统治下焦疾病。其中曲骨、中极,主治膀胱疾患;关元、气海,主治脾胃和妇科疾患。神阙、关元,既可用于下焦虚寒,腹痛泄泻,又有回阳救逆的功效,应用于各种虚脱急救,而且还有强身保健的作用。上腹部各穴,多治中焦疾病。其中中脘穴主治一切胃病;水分、气海治腹胀水肿;鸠尾善治痫证。胸部各穴,统治上焦疾病,凡心胸满闷,咳嗽气喘等症皆可选用。其中膻中一穴,可治产后缺乳,天突可治咳喘。廉泉治中风失语;承浆可治口歪流涎;会阴主溺水急救。21中医学院针灸系

腧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