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月相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月相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月相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月相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月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

月相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悟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背景知识潮差是指在一个潮汐周期内,相邻高潮位与低潮位间的差值。读2021年9月月相图(左图),阴影部分代表月相,右图为钱塘江潮位站图。完成下面小题。典型例题二14.在2021年9月,形成大潮的日期有()①7日②14日③21日④28日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15.若仅考虑潮差因素,最适合建潮汐发电站的是()A.乍浦 B.澉浦 C.盐官 D.七堡典型例题二精讲精析潮汐能及其利用潮汐能及其利用:(1)分布:浅窄的海峡、海湾和河口区域。(2)利用方式:潮汐发电。(3)选址条件:①选择浅窄的海峡、海湾和河口区域;②潮差足够大-取决于河口喇叭形的形状;③海岸能储蓄大量海水,并进行土建施工口小腹大,地形平坦的地区。(4)利用现状:世界:最早-德国布斯姆最大--法国朗斯中国:广东一顺德、东湾、山东一乳山、上海一崇明。【答案】14.C

15.B14.大潮形成于初一、十五前后,此时日月地大致呈一条直线,日月对地球海水的引力最大,形成大潮;日历中,21日看不到月球亮面,应该是初一前后;7日看到整个月球亮面,应该是十五前后,①③正确。14日接近下弦月,28日接近上弦月,②④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15.潮汐发电站适合将在潮差较大的区域,据右图年均高潮位和低潮位之差分析,澉浦潮差最大,达到5.81米,最适合建潮汐发电站,乍浦(3.3米)、盐官(3.3米)、七堡(0.3米)潮差均小于澉浦,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与解析1.为研究不同日期同一时刻的月相情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根据观察记录制作了“月相”观测模型,下图演示傍晚时刻的月相。典型例题一利用该模型可知,傍晚()A.上弦月亮面朝西 B.凸月从西侧地平线落下C.下弦月亮面朝东 D.满月从东侧地平线升起典型例题一精讲精析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峨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答案】A,D【解析】【分析】读图可知,上弦月和下弦月亮面朝西,A正确,C错误;农历每月十一、十二的凸月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但农历每月十八、十九的凸月正午前后落下,B错误;满月从东侧地平线升起,D正确;故答案为:AD。答案与解析读月相变化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典型例题三16.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该日的月相最接近()A.② B.④ C.⑥ D.⑧17.下列月相能引起天文大潮的是()A.①③ B.①⑤ C.③⑤ D.⑤⑧典型例题三【答案】16.A17.B【解析】【点评】月相成因: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1、朔: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2、上弦月: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七、八,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月”。3、满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黄经差为180°。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阳的对面故太阳在西边落下,月球则从东边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阳又从东边上升了,一轮明月整夜可见。4、下弦月: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黄经差270°。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开始新的循环。16.端午为农历初五,运行位置处于蛾眉月与上弦月之间,更接近蛾眉月②。故答案为:A。17.发生天文大潮时,日地月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天体引潮力最大,故为①⑤,选B。答案与解析18.月相会随日-地-月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2020年的国庆节与中秋节在同一天,下图为2020年9月杭州某校同学每日固定时刻观测到的月相变化示意图(部分)。完成下面小题。典型例题四(1)推测9月27日该校同学在相同时刻可能观测到的月相及其方位是()A.

B.C.

D.(2)下图中能分别表示9月21日和9月27日月球所处位置是()A.9月21日:1处、9月27日:7处

B.9月21日:6处、9月27日:8处C.9月21日:3处、9月27日:5处

D.9月21日:2处、9月27日:4处典型例题四【答案】(1)A(2)D【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23日为上弦月,到27日时应为凸月,且亮面朝西,A正确。(2)从图中看,9月21日为娥眉月,亮面朝西,应位于图中2处。9月27日为凸月,亮面朝西,应位于图中4处,D正确。图中1处为新月、3处为上弦月、5处为满月、6处为凸月、7处为下弦月、8处为残月。

答案与解析日、气、朔是中国古代历法(下图)的3种基本元素。“日”就是一个太阳日,为24小时。“气”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从冬至开始,到下一个冬至,是一个回归年,一个回归年划为24份,称为二十四节气。“朔”指的是阴历每月初一的时候日、月之间的位置关系所体现出来的月相。古代先民根据历法将太阳升落方向用太阳方位角来表达,如“三七出甲入辛地,四六生寅入戊方”。日出方位角,即日出时太阳所在方位与正东方向的夹角。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典型例题五19.“三七出甲入辛地”指阴历三月、七月()A.日出方位角正东偏北约15° B.日落方位角正西偏北约30°C.日出方位角正东偏南约30° D.日落方位角正西偏南约15°20.图中白露的日期大约是()A.10月8日前后 B.9月7日前后 C.7月23日前后 D.8月7日前后21.从“气”开始日期六个月内()A.乌鲁木齐市白昼渐短,黑夜渐长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C.北京室内正午采光面积逐渐变小D.海口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典型例题五【答案】19.A

20.B

21.C【解析】【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19.AC.歌诀“三七出甲入辛地,四六生寅入戊方”指阴历三月、七月,在“甲”日出,在“辛”日落。由图可知,“甲”即日出的方向是正东偏北15°左右,A正确、C错误;BD.“辛”即日落的方向是正西偏北15°左右,BD错误。故答案为:A。20.秋分大约是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白露和秋分相差一个节气,相差约15天,白露比秋分早,据此可推知,白露大约是每年公历9月23日-15天=9月7日前后。故答案为:B。21.A.由材料可知,“气”开始日期为冬至日,从“气”开始日期六个月内指12月22日一次年6月22日,此段时期内,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北移经赤道到北回归线。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A错误;B.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