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写意的手法描绘童年《童年的水墨画》以“林中”“溪边”“江上”三个童年生活场景,勾勒了一组童年生活的画面。它就像一组特写镜头,将一个个不经意的,藏在时光缝隙中的童年欢乐定格。诗歌以写意的手法描绘童年,文字间没有出现具体的人物形象,但一个个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孩童的欢乐和无忧的生活。诗歌的表达手法与题目相得益彰,唯美的诗句画就了一幅幅童年生活主题的水墨画。2.教材对比中的发现本篇课文在原人教版教材中为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略读课文《儿童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通过“街头”“溪边”“江上”三首小诗,对比中可发现,本册中的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在三年级诗歌教学中,本篇课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册中这组诗歌与原教材有所不同,将“街头”换为“林中”。经分析认为“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头,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中的意象“黑旋风”和“浪里白条”对于三年级学生不易理解。因为这两个人物取自《水浒传》,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三年级还没有阅读《水浒传》,无法在头脑中将诗句的表达建立起生动的画面,诗对句的理解会有障碍。“溪边”“江上”“林中”三首小诗正能体现孩子们的垂钓之乐、戏水之乐、雨后之

乐,以一组融入大自然的生活场景将学生带入开阔自在的阅读氛围中。3.文学中的语文元素学生在之前的阅读中接触过儿童诗,自一年级开始,每册教材中都编排了现代诗歌作为精读课文,编入了方素珍、高洪波、任溶溶等名家作品。在语文园地的“和大人一起读”及“阅读链接”中也编排了诗歌阅读的学习内容。因此,学生具有阅读经验。本篇课文有所不同,以同一主题的三首小诗成组组成本课学习材料。教师在引导学习的过程中课运动类比阅读、对比阅读及主题阅读等方法组织课堂学习,使学生有“组诗”学习的意识,提升综合和迁移的学习能力。学情分析原人教版教材将本课安排在年五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儿童诗两首》中,本册教材调整在三年级下册,同处在童年生活主题单元。相同的单元主题,处于不同的年级,面对不同的学习者,学习材料有调整,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就必要随之做出改变。因此,学情分析的准确性就突显重要。1.从儿童诗的阅读积累来看大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有歌谣的陪伴。在幼儿园阶段,孩子就接触了大量儿歌,并有积累背诵的经历。部编教材自一年级起就加大了现代儿童诗的内容,并且多篇名家作品作为精读课文出现。可以说,学生在课内外都有较丰富的学习体验,在低年级的课堂学习中也习得了学习诗歌的方法。

2.从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来看有了良好的阅读积累,学生乐于学习诗歌。诗歌文体具有较强的节奏性,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主题。在阅读中学生通过反复品味体会意境,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优秀的儿童诗会带给孩子深刻的心灵感受。例如,一上教材中方素珍的《明天要远足》和而下教材中高洪波的《彩色的梦》,富有张力的语言融入奇妙的儿童思维,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材的学习加之丰富的课外补充阅读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力,兴趣也随之提升。3.从作品表达的主题来看本单元是围绕童年主题编排的学习内容,学生正处于“童年”,课文中描绘的就是他们的生活或他们理解得童年生活,阅读中会自然产生亲切感。本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很好地铺垫了单元主题。三上教材第一单元是校园生活主题的学习内容,与本单元的编排类似。本单元的文体更加丰富,从诗歌、小说、散文的阅读中体现童年主题。4.从单元学习要点的角度来看本单元的学习要点之一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本课的诗歌中出现了多个意象,需要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或想象与已有认知建立联系,形成理解。课后习题中的“联系上下文,说说诗句的意思。”一题引发学生对意象的深度思考,要调动多种感受方式进行理解。例如,人影怎么能把溪水染绿?合理的联想、上下文的关联、生活的经验都有助于理解诗句。

本组诗歌对于学生来说,有喜悦、有共鸣,同时也有理解的难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已有经验有层次地设计课堂教学,使学习过程显得有趣、有味。【学习前测】1.说说在最近的生活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温馨的、有趣的、感动的……)测试意图: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感知力。课文中的三首小诗分别是童年的三个生活场景,让学生先对建立起对美好生活瞬间的镜头感,并将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和同学或好朋友在一起,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测试意图:了解学生同伴交往的情况。《江上》和《林中》描绘的都是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场景,初步建立生活与学习内容的关联。3.你学过的儿童诗中,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有哪些?测试意图:了解学生对儿童诗歌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在理解诗句的基础能上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2.思维目标: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其他目标:能通过阅读将文学作品中的童年与自己的童年生活建立关联,产生共鸣并增强对诗歌表达方式的感受力。教学重点: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3.认识本课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墨”“爽”,指导“爽”的笔顺。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含义。学生活动设计活动一:聊童年生活1.交流课前思考题:最近的生活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生活瞬间是什么?2.思考一下,大家谈到的童年瞬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你理想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活动说明】在课前阅读和前测的基础上,从聊童年的话题入,手渐入课文学习,使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材料衔接。让学生将关注点聚焦在自己近期的生活上,与同伴的生活产生共鸣,对文中的生活产生向往。教师从此环节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学习题主的认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状态。活动二:走进文学的童年1.读课文,发现与之前阅读的儿童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2.说一说,通过阅读,在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童年生活。(默读课文,结合诗句说一说文中孩子的童年是怎样的。)【活动说明】在阅读课文时,与以往的学习产生迁移,发现本组诗歌与之前学习的儿童诗的不同。引导在阅读中聚焦诗句发现主题的表达,将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童年生活上,从诗句中感受童年之乐。活动三:感受写作特点1.三首诗中没有出现孩子们的具体形象,作者用了怎样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乐趣和孩子们的快乐?2.再读三首诗,圈画诗句中能感受到快乐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3.三首小诗都描述着童年,看看三首诗中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读一读,感受到什么?分别在三首诗中找到比喻的运用修辞的诗句。山溪像玉带;孩子们像鸭群,像水葫芦;蘑菇像斗笠,斗笠像蘑菇。带着想象读这些诗句,把感受有语气地朗读出来。【活动说明】特写式的意象表达是张继楼这组诗歌的特点,全诗没有一个全面具体的儿童形象,而是通过动作、笑声、特写、比喻等方式体现儿童形象。这种写法很好地处理了景中人的画面,具有绘画的透视感。通过重点词句和意象的理解理解,使学生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欢乐童年生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活动的要求不宜过

高,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扩展阅读几篇新美南吉的短篇童话,进一步感受作品的风格。活动四:句式练习,体会诗意1.调动各种感官,谈阅读感受要求:自选一首小诗,用上看、听、闻(嗅)、摸等感官动词,说感受。句式:我听到……看到……感受到……。【活动说明】学生通过句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融入想象和生活体验进行理解表达。活动五:对比阅读,提升阅读思维1.扩展阅读,感受诗句美《童年的水墨画》共有6首小诗,引导读读其他三首,“街头”“花前”“树下”,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街头听不见马路上车马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书页在膝盖上慢慢翻动,嘴角旁牵动着一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花前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树下黄桷树撑开一柄翠绿的伞,群白鸽在浓荫中飞翔。阳光从叶缝间悄悄地看,

千百只眼睛织成一张光的网。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2.古今共赏,浸润童年。提问:课文中的三首诗带给我们美好的童年感受,自古以来,很多诗人都描绘过童年,说说哪些古诗和今天学的诗歌内容相似。学生结合本课及所学古诗,迁移古诗中的童年生活。预设:袁枚的《所见》和《林中》有相似之处,都是孩子在树林里游乐的情景;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和《溪边》的都是描写小孩子钓鱼的情景;杨万里的《舟过安仁》和《江上》有相似之处,作者看到的孩子在水上淘气、玩耍的情景……【活动说明】扩展《童年水墨画》的其他三首诗,目的让学生增强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不必做过高要求,读一读感受到快乐即可。与同主题的古诗相关联,有意识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迁移,形成多元素材理解同主题的理念。活动六:扩展阅读读《写给老菜园子的信》,小组讨论,说说读这首诗的感受,它和《童年的水墨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写给老菜园子的信当早春融化了最后一个冰茬儿老菜园子我用树枝在松软了的黑土上给你写信即使没上过学老菜园子你也能看懂一年级的字很简单窗玻璃都认得雪地都认得

地上的沙子都认得横横竖横竖勾点撇我从垄沟写到垄台从菜埂写到园边我把笔画拉得很长就是为了让你认得也许明天早上你就哈着白气醒来揉着被土迷了的眼睛打量着满园子大大小小的信那一地都是我的名字啊老菜园子你是不是无比激动你可千万别让任何一条垄翻身那样就会把名字埋上你这个种什么就长什么的老菜园子啊种了我的名字那可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这是一篇儿童诗,选自王立春的儿童诗集《写给老菜园子的信》。本首诗以当年的她,一个六岁孩子的视角和口吻给她自己的菜园子写信。她要让所有人知道这老菜园子是她的,一个六岁孩子就拥有属于自己的菜园,是多么值得骄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