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课件】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课件】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课件】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课件】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第2章目录CONTENTS早期观点及实验探究01自由落体运动02自由落体加速度03物体下落的运动是司空见惯的,例如雨滴下落、雪花纷飞、树叶飘落等,但人类对它的认识却经历了差不多两千年的时间。那么轻重不同的物体哪个下落的更快呢?01早期观点及实验探究平常日常观察到的事实,如一块石头比一片树叶落得快些…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跟它的轻重有关,重的物体下落得快。他的这一论断符合人们的常识,以至于其后两千年的时间里,大家都奉为经典,你能举例推翻这一结论吗?伽利略v12>8v1=8v2=44<v12<8结论与假设

出现了矛盾!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指出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最后通过实验证明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重物被轻物拖累重物轻物绑一起思考:伽利略是如何论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伽利略的探究方法1、归谬:通过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论断2、猜想: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4、实验:通过“理想斜面”实验验证结论5、外推:当斜面倾角为900时,小球将自由下落,仍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一:一张A4纸,一本物理书,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实验二:一个A4纸团,多张A4纸叠在一起,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实验三:一张A4纸,一本物理书,将A4纸放在书的封面上静止释放。轻物和重物都有可能下落得快,也可能一样快,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结果呢?如果没有这个因素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谁会下落得更快呢?重的先落地轻的先落地同时落地自制实验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1未抽出空气2抽出大部分空气

3抽出所有空气羽毛下落的很慢相同速度接近

实验结论:将玻璃管里的空气抽出去后,没有了空气阻力的影响,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下落得同样快。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所以看到物体下落的快慢不同,是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果没有空气阻力,所有物体下落的快慢都一样。演示实验通过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下落得快慢不同是由空气阻力造成的。G铁球f铁球G羽毛f羽毛对于铁球而言,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重力相比较小,可以忽略;对于羽毛来说,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重力相当,不可以忽略。1.伽利略以前的学者认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伽利略等一些物理学家否定了这种看法在一高塔顶上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玻璃球先于羽毛到达地面,这主要是因为()A.它们的质量不等B.它们的密度不等C.它们的材料不同D.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不等答案解析: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快慢相同.若受到空气阻力,则下落快慢不同D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还要考虑生活实际2.在此塔顶端同时释放大小相等的实心铁球和空心铁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受到的空气的阻力不等②它们的加速度相等③它们落地的速度不等④它们下落的时间相等A.①③B.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③答案解析:此题目中都是铁球,因此空气阻力相对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两球都做自由落体运动B忽略空气重力,那就是一样的02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自由落体运动。(1)v0=0;(2)只受重力作用.2.特点:这种运动只在真空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若空气阻力相比重力较小,则可以忽略空气阻力,则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对于一张A4纸而言,所受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但对于一本物理书或一个纸团,所受的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则可以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思考: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在下落过程中是否变化呢?

用怎样的实验方案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前后四人一组讨论,设计实验操作方案:实验方案、仪器选择、操作步骤实验方案(一):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纸带夹子重物重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1)实验装置:竖直放置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纸带在重物的作用下自由下落,根据打出的纸带点的情况,分析出重物的运动规律。(2)原理:数据处理实验探究:(3)操作要点:先启动电源,再释放纸带,打完点后立刻关闭电源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连续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常数。标记时间间隔T/s距离x/cm位移之差(xn-xn-1)/mcmx10.022.95x20.023.40x2-x10.45x30.023.75x3-x20.35x40.024.25x4-x30.50x50.024.55x5-x40.30x60.024.85x6-x50.30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m/s2)(4)数据处理:Δs4=s5-s4=2.1cmΔs1=s2-s1=2.1cmΔs2=s3-s2=2.1cmΔs3=s4-s3=2.0cmΔs5=s6-s5=2.1cm实验方案(二):频闪照相法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叫自由落体运动

D.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

物体从静止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答案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BCD不同情况分别对待03自由落体加速度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竖直向下而非垂直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一般取g=9.8m/s2,粗略计算可以取g=10m/s2

,特别注意题目的要求定义大小方向v0=0,a=g速度时间关系式位移时间关系式速度位移关系式推论v0=0,a=gv=?经过t时间后,下落高度x=?

可应用到初速度是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所有规律中公式理解地点纬度g值北极90°9.832m/s2莫斯科55°45′9.816m/s2纽约40°46′9.803m/s2北京39°56′9.801m/s2东京35°43′9.798m/s2上海31°12′9.794m/s2武汉30°33′9.794m/s2广州23°06′9.788m/s2赤道0°9.780m/s2问题:你能发现地球上不同位置g值的分布规律吗?随纬度升高,重力加速度增大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极大g大,两极g最大总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用手机测自由落体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论也都可以应用,请大家推导一下化简了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推论。a=gv0=0(x=h)思考探索【典例】一个物体从高度h处自由下落,测得物体落地前最后1秒内下落了25米,求:物体下落的高度h.(g取10m/s2)【解析】画出运动示意图,设落地总时间为t,则依题意,h25m1s(t-1)stsOAB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得O到Bh=1/2×gt2(1)O到Ah-25=1/2×g(t-1)2(2)解得

t=3s,h=45m【解析】A→B由竖直下抛运动规律hAB=vA×1+1/2×g×12=25m得vA=20m/sO到A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得h-25=vA2/2g=20m得h=45mh25m1s(t-1)stsOAB【典例】一个物体从高度h处自由下落,测得物体落地前最后1秒内下落了25米,求:物体下落的高度h.(g取10m/s2)在光滑斜面上,从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的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断增大斜面倾角倾角增大至90度,其比值保持不变合理外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回顾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球从斜面上不同位置下滑时,其对于每个对应的倾角,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滑下时保持不变1.一位青年奋勇接住从15层高楼窗口跌出的孩子.设每层楼的高度是3m,这位青年从他所在的地方冲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1.3s,请你估算一下他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有多长的反应时间?(g取10m/s2)1.7s

应用公式计算,同时要考虑实际情况2.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已知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的3倍,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

A.甲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