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良□中□及格□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pg.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签名)年月日增益带宽可调放大器摘要:本系统是由前级稳定放大电路,程控增益放大电路,程控的低通滤波器,功率放大电路,峰峰值显示和检测模块组成。前级稳定放大电路,由低噪声,单位增益稳定的OPA637实现。程控增益放大电路则是用VCA810,通过提供偏置电压来改变放大的倍数。程控低通滤波则是以控制Max5160来改变电阻值实现对两阶的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的调整,。功率放大电路则是用THs3091。峰峰值显示和检测,通过有效值采集芯片AD637,使系统输入为正弦波时,输出电压的峰峰值和有效值的数字显示功能。关键字:可变增益放大器,程控滤波器,THS3091,AD637目录一、系统方案设计 31.系统总体构成(设计框图) 32.方案比较 3(1)缓冲放大部分 3(2)压控增益电路 4(3)程控滤波电路 4(4)功率放大模块 4(5)有效值采集模块 5二.数据分析 51.增益带宽积 52.增益分配分析 53.通频带内增益起伏控制 54.抑制零点漂移 65.放大电路稳定 6三.电路设计 61.缓冲放大部分 62.可控增益程控放大 73.程控滤波电路 74.功率放大模块 85.有效值检测电路 9三.测试方法与数据 101.测试仪器 102.测量方案与数据 10(一)可控电压增益≥40dB测量及峰峰值的检测 10(二)滤波器上限截止频率的检测 11(三)超上限后增益衰减测量 12(四)输出最大不失真峰峰值电压 123.结果分析 12五.参考文献 13六.附件 13一、系统方案设计1.系统总体构成(设计框图)信号经过缓冲放大区,实现10倍的稳定放大,然后经过用单片机控制的压控增益电路和截止频率可控的滤波电路。为了驱动50欧姆的负载电阻,使信号再通过一个功率放大电路,然后接上负载电阻。经过有效值检测电路,将所测输出电压有效值,所控制的放大倍数以及所处的截止频率值,显示在LCD屏幕上。电源电源缓冲放大压控增益电路缓冲放大压控增益电路滤波电路功率放大有效值检测滤波电路功率放大有效值检测430单片机430单片机2.方案比较(1)缓冲放大部分方案一:由三极管等分立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实现电压跟随,本方案由于主要采用分立元件电路比较复杂,难于调试,尤其增益的定量调节不易实现。方案二:输入缓冲放大部分采用运算放大器OPA670,其增益宽带积为500MHz,可以实现输入信号10倍的增益放大。因而选择方案二。(2)压控增益电路方案一:使用Max5160数字电位器和opa820,构成一个反馈阻值可控的放大电路。Opa820的增益带宽积为480MHz,可以满足放大电路增益到100倍时,3MHz频率信号的通过。方案二:VCA810是一个宽带、连续变化、电压控制增益放大器。增益线性范围为-40dB到+40dB在dB/V。零差分输入电压提供了一个带有小的直流偏移误差0V输出。低输入噪声电压,确保在最高增益设置好输出信噪比。因而使用方案二,采用VCA810作为压控增益,,电路简单。(3)程控滤波电路方案一:采用RC滤波电路,Max5160数字电位器,改变R阻值,但RC滤波衰减很大;方案二:利用高速宽带运放OPA690设计二阶巴特沃思滤波器,其通频带内的频率响应曲线最大限度平坦,没有起伏,而在阻频带则逐渐下降为零。通过Max5160来改变滤波电路的电阻参数,以实现控制截止频率。因而采用方案二(4)功率放大模块方案一:采用THS3001,可达增益要求,但其增益不可调。方案二:THS3091是一种高电压,低失真,低噪声的放大器,宽带:210兆赫(G=2时,基因Rl=100Ω),其性能高,精度高,性能好,能够实现很好的放大。(5)有效值采集模块方案一:采用AD736,其转换精度为(mv±%RD)为0.5±0.5(max),低成本级的AD736的精度与8位A/D转换的精度相同,高等级和AD736的精度高于8位A/D的转换精度,且它的3dB带宽为0.4MHz,它的性能都不及AD637。方案二:AD637是当前国际上转换精度最高及频带最宽的真有效值转换器,转它的3dB带宽为8MHz,在电源为正负5V供电情况下,当输入信号的频率不大于2MHz时,其输入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在0.7V~4V范围内能保证测量误差。。经论证,选择AD637。二.数据分析1.增益带宽积带宽增益积(GBP)是用来简单衡量放大器性能的一个参数,这个参数表示增益和带宽的乘积。按照放大器的定义,这个乘积是一定的。按照题目发挥部分的要求,信号的通频带为20Hz~5MHz,最大电压增益AV>40dB,则增益带宽积为:5M×10^(40/20)>500MHz,又输出最小不失真峰峰值10V,我们采用分级放大的方式,使放大器整体增益超过40dB.尽量满足达到最小峰值的发挥要求。2.增益分配分析由于考虑到增益越大,频带宽度窄,整个结构的增益设计,经过前级的缓冲放大区放大10倍(20dB),VCA810可以实现-40dB-+40dB压控增益,这里设计其可以实现放大-26dB-+14dB的增益控制,功率放大电路则是采用6dB的增益控制。3.通频带内增益起伏控制在设计放大器频率范围从DC到5M,在5M的通频带内增益平坦。所以选择通带最平坦的巴特沃紫滤波器来设计带宽。OPA690在100MHz频带下的增益误差为0.1dB,VCA810增益起伏为0.3dB,THS3091在±15V电源供电时,增益为2倍的情况下,增益起伏小于0.1dB,均满足指标要求。4.抑制零点漂移由于集成电路都有输入失调电压,经过高增益的放大使得输入失调电压放大。通过在前两级放大电路间的输入和反馈间加上电位器,来调节输入输出级之间的失调电压。5.放大电路稳定为了尽可能的减小干扰,避免自激,在布线和走向上有做一些考虑。构建闭路环,严格按照信号走向布线。整个运放使用较粗的地线包围,缩短地线回路,并可吸收高频信号减小噪声;各部分摆放位置按照信号走向,减小板与板之间的连线长度。三.电路设计1.缓冲放大部分使用OPA690,进行正向10倍放大。OPA690增益带宽积为500MHz,单位增益稳定,满足放大10倍,上限的截止频率达到5MHz的要求。通过一个正向反馈运算放大的设计,加正负5伏的电源来供压。2.可控增益程控放大VCA810在宽频带工作模式下,增益控制范围为-40dB—+40dB,且控制电压与增益dB数成线性关系,满足增益控制要求。采用12位的DAC,TLV5616与单片机连接来产生不同幅值的模拟电压信号.再通过OPA2340方向放大电压,来控制VCA810.3.程控滤波电路采用巴特沃斯二阶低通滤波电路,如下图所示。由于巴特沃斯滤波器的原理,R1和C2构成一个低通级,R3和C1构成积分环节,传递函数H(s):HfQ=((将R3用数字电位器Max5160来代替,通过430单片机控制Max51604.功率放大模块末级采用高电压,低失真,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THS3091增大驱动负载的能力。THS3091为功率放大芯片,输出电流250mA,其增益带宽积为420MHz,本系统设计放大2倍,用正负12伏的电压做提供的电源,来满足输出的最大不失真峰峰值可以达到10V。5.有效值检测电路AD637是集成度高的整流滤波芯片,可以克服小信号的带来的误差,有较高的精度。AD637是AD公司RMS-DC产品中精度最高、带宽最宽的交直流转换电路,对于1VRMS的信号,它的3dB带宽为8MHz,并且可以对输入信号的电平以dB形式指示,另外,AD637还具有电源自动关断功能,使得静态电流从3mA降至45µA.,可以测出任意波形交变信号的有效值,实验数据表明,在电源为正负5V供电情况下,当输入信号的频率不大于2MHz时,其输入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在0.7V~4V范围内能保证测量误差。图像如下图所示:三.测试方法与数据1.测试仪器序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1DG1022任意波形发生器12普源DS1052E数字示波器13DF1731-SB3A直流稳压电源14UT39A数字万用表12.测量方案与数据(一)可控电压增益≥40dB测量及峰峰值的检测测量方法:用函数发生器产生1KHz,峰峰值为27mV的正弦信号,通过调节单片机上的按键,来控制增益放大倍数,并做计数测量。输入峰峰值(mv)所设计的增益(dB/倍数)示波器显示峰峰值/mV示波器显示有效值/mV峰峰值测量电路显示值增益误差峰峰值测试误差270/126.319.6200%2%3/1.414027.8265%4%6/2.005234.7343%2%9/2.818057.2585%1%12/3.9811986.38510%0.3%15/5.62160112.61105%0.3%18/7.94214150.21460.1%0.7%21/11.22280193.91897%0.9%24/15.85412290.42873.7%1.2%27/22.39591418.64152.2%0.8%30/31.62822580.05713.7%1.7%33/44.691100769.77548.8%2%36/63.0917001204.311950.2%0.7%39/9023401655.816424.1%0.8%40/1002670188018671.1%0.6%(二)滤波器上限截止频率的检测测试方法:在系统放大倍数为40dB时,Vpp=27mV,调节信号发生源频率值,用示波器观察输出峰峰值达到最大值峰峰值0.707倍时,验证其上限截止频率范围。(三)超上限后增益衰减测量测量方法:调节系统截止频率到5MHz,输入的信号源Vpp为20mv,改变输入频率,测量并记录输出的电压峰峰值。信号输入频率输出峰峰值/mV5MHz8246MHz7527MHz6168MHz4809MHz42010MHz280(四)输出最大不失真峰峰值电压测量方式,在调到系统最大增益的条件下,不断增大信号源的输入电压,观察示波器,看最大不失真电压:3.结果分析1.电路系统的放大增益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达到40dB;2.Av的在0—40dB内,可以通过用单片机控制并显示增益步进,该设计的增益步为1dB。3.最大增益下,系统的上限的截止频率可以达到3MHz。4.放大电路的输出最大不失真峰峰值电压达到7V。5.峰峰值测量并显示模块的测量误差小于2%,测量范围可以达到0.5v——10v。五.参考文献1、TI数据转换器应用手册——基础知识篇黄争编译;2、TI运算放大器应用手册——基础知识篇黄争李琰编译;3、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4、电子线路综合设计谢白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六.附件430单片机控制与显示程序:#include<msp430x14x.h>#include"Config.h"#include<math.h>#defineCSnResNENP5OUT|=BIT2//CS为P5^2;#defineCSnResENP5OUT&=~BIT2#defineINCnSETP5OUT|=BIT3//INC为P5^3;#defineINCnCLRP5OUT&=~BIT3#defineUDSETP5OUT|=BIT4//U/D为P5^4;#defineUDCLRP5OUT&=~BIT4#defineCSnDacENP3OUT&=~BIT2#defineCSnDacNENP3OUT|=BIT2#defineSCLK_HP3OUT|=BIT0#defineSCLK_LP3OUT&=~BIT0#defineDIN_HP3OUT|=BIT1#defineDIN_LP3OUT&=~BIT1#defineFS_HP3OUT|=BIT3#defineFS_LP3OUT&=~BIT3voidPort_Init();voidLCD_write_com(ucharcom);voidLCD_write_data(uchardata);voidLCD_clear(void);voidDisplayCgrom(ucharaddr,uchar*hz);voidLCD_init(void);voidDisplay();voidresvalup();voidresvaldown();voidampvalup();voidampvaldown();voidADC_Init();ucharTEMP_res=1;intTEMP_amp=5;uintTEMP_adc=1638;staticucharFlag=0;voidmain(){uchari;Clock_Init();WDT_Init();Close_LED();Port_Init();ADC_Init();_EINT();Flag=1;delay_ms(100);LCD_init();LCD_clear();for(i=0;i<32;i++){resvalup();}ampvaldown();//Display();while(1){while(Flag==1){ADC12CTL0|=ADC12SC;ADC12CTL0&=~ADC12SC;Flag=0;}Display();/*for(i=0;i<32;i++){resvalup();}for(i=0;i<32;i++){resvaldown();}*/}voidPort_Init(){P4SEL=0X00;//12864数据引脚P4DIR=0XFF;P4OUT=0X00;//此行为12864的引脚,P5^0为RD/PSB,P5^1为/RST,P5^5为RS,P5^6为RW,P5^7为EC//此行为输出点位器的输出引脚,P5^2为CS,P5^3为INC,P5^4为U/DP5SEL=0X00;P5DIR=0XFF;P5OUT=0XFF;/*P1SEL=0X00;//4X4KEYP1DIR=0X00;P1OUT=0XFF;*/P1IE|=BIT4+BIT5+BIT6+BIT7;P1IES|=BIT4+BIT5+BIT6+BIT7;//P6口留作ADC用P6SEL|=BIT0;P6DIR&=~BIT0;//P2口留作中断//此行为tlv5616引脚,P3^0为SCLK,P3^1为DIN,P3^2为CSn,P3^3为FSP3SEL&=~(BIT0+BIT1+BIT2+BIT3);P3DIR|=BIT0+BIT1+BIT2+BIT3;P3OUT|=BIT0+BIT1+BIT2+BIT3;PSB_SET; //液晶并口方式RST_SET; //复位脚RST置高}//***********************************************************************// 显示屏命令写入函数//***********************************************************************voidLCD_write_com(unsignedcharcom){ RS_CLR;RW_CLR;EN_SET;DataPort=com;delay_ms(5);EN_CLR;}//***********************************************************************// 显示屏数据写入函数//***********************************************************************voidLCD_write_data(unsignedchardata){RS_SET;RW_CLR;EN_SET;DataPort=data;delay_ms(5);EN_CLR;}//***********************************************************************// 显示屏清空显示//***********************************************************************voidLCD_clear(void){LCD_write_com(0x01);delay_ms(5);}//***********************************************************************//函数名称:DisplayCgrom(ucharhz)显示CGROM里的汉字//***********************************************************************voidDisplayCgrom(ucharaddr,uchar*hz){LCD_write_com(addr);delay_ms(5);while(*hz!='\0'){LCD_write_data(*hz);hz++;delay_ms(5);}}//***********************************************************************// 显示屏初始化函数//***********************************************************************voidLCD_init(void){LCD_write_com(FUN_MODE); //显示模式设置delay_ms(5);LCD_write_com(FUN_MODE); //显示模式设置delay_ms(5);LCD_write_com(DISPLAY_ON); //显示开delay_ms(5);LCD_write_com(CLEAR_SCREEN); //清屏delay_ms(5);}//****************************************************************//Display()显示测试结果//****************************************************************voidDisplay(void){uchartable_amp[4];uchartable_rms[5];uchartable_fs[9];uinttemp,temp_amp;longuinttemp_res;uchari;temp=(uint)(TEMP_adc*6.716);//temp=(uint)(TEMP_adc/1.45);for(i=0;i<4;i++){table_rms[3-i]=temp%10+'0';temp=temp/10;}table_rms[4]='\0';if(TEMP_amp>-1){table_amp[0]='';temp_amp=TEMP_amp;}else{table_amp[0]='-';temp_amp=-TEMP_amp;}table_amp[1]=temp_amp/10+'0';table_amp[2]=temp_amp%10+'0';table_amp[3]='\0';temp_res=15793223/(32-TEMP_res);for(i=0;i<8;i++){table_fs[7-i]=temp_res%10+'0';temp_res=temp_res/10;}table_fs[8]='\0';DisplayCgrom(0x80,"增益带宽放大器");DisplayCgrom(0x90,"增益:");DisplayCgrom(0x93,table_amp);DisplayCgrom(0x88,"Fs:");DisplayCgrom(0x8a,table_fs);DisplayCgrom(0x98,"RMS:");DisplayCgrom(0x9A,table_rms);}voidresvalup(){if(TEMP_res<31){INCnSET;CSnResEN;UDSET;//delay_us(2);INCnCLR;//delay_us(2);UDCLR;CSnResNEN;TEMP_res++;}else{_NOP();}delay_ms(2);}voidresvaldown(){if(TEMP_res>1){INCnSET;CSnResEN;UDCLR;//delay_us(2);INCnCLR;UDCLR;CSnResNEN;TEMP_res--;}else{_NOP();}delay_ms(2);}#pragmavector=PORT1_VECTOR__interruptvoidPort1(){if(P1IFG&BIT4){P1IFG&=~BIT4;resvalup();}if(P1IFG&BIT5){P1IFG&=~BIT5;resvaldown();}if(P1IFG&BIT6){P1IFG&=~BIT6;ampvalup();}if(P1IFG&BIT7){P1IFG&=~BIT7;ampvaldown();}}voidampvalup(){uchari;uinttemp;if(TEMP_amp<40){TEMP_amp++;temp=(uint)(TEMP_amp*12.5+510);//temp|=0x4000;FS_L;for(i=0;i<16;i++){SCLK_H;if(temp&(0x8000>>i))DIN_H;elseDIN_L;delay_us(5);SCLK_L;delay_us(10);}SCLK_H;FS_H;delay_ms(1);}}voidampvaldown(){uchari;uinttemp;if(TEMP_amp>-40){TEMP_amp--;temp=(uint)(TEMP_amp*12.5+510);temp|=0x4000;FS_L;for(i=0;i<16;i++){SCLK_H;if(temp&(0x8000>>i))DIN_H;elseDIN_L;delay_us(5);SCLK_L;delay_us(10);}SCLK_H;FS_H;delay_ms(1);}}voidADC_Init(){ADC12CTL0|=ADC12ON+SHT0_2+REF2_5V+REFON;ADC12CTL1|=ADC12SSEL1+ADC12SSEL0;ADC12MCTL0=SREF0+INCH_0;ADC12IE|=0X01;ADC12CTL0|=ENC;}#pragmavector=ADC_VECTOR__interruptvoidADC12ISR(void){while((ADC12CTL1&0x01)==1);//如果ADC忙,则等待,否则读取ADC转换数值Flag=1;TEMP_adc=ADC12MEM0;//读取ADC转换值}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油田工程技术服务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4秋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五章 质量 第三节 密度
- 机械原理考试题
- 养老院老人生活娱乐活动组织人员职业道德制度
- 养老院老人健康管理制度
- 《就业中国演讲》课件
- 《金地格林世界提案》课件
- 提前预支工资合同
- 2024事业单位保密协议范本与保密工作考核3篇
- 2024年度离婚协议书详述财产分配与子女抚养细节及责任2篇
- DBJ∕T15-231-2021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保护监测技术标准
- 设备供货安装方案(通用版)
- 政府预算理论与实务(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2.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一课时 海水的性质) 教学课件
- S11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使用说明
- (完整)小学初中课程体系图
- XX楼基坑锚索拉拔试验报告教学文案
- 《我与地坛》PPT课件(PPT 48页)
- 花生生长全过程图谱PPT课件(PPT 15页)
- 组织的高效沟通ppt课件
- 中考、高考标准答题卡答题注意事项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