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增长。海口市垃圾处理场是海口市环境卫生管理局下属科级事业单位,其管辖的颜春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海南省第一家按国家标准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卫生填埋场,场址位于澄迈县老城开发区南二环路颜春岭段(110°4′21.77″东经,19°56′1.69″北纬),距离海口主城区38公里,是海口市及澄迈县部分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场所。该场于1998年开始建设,2001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垃圾填埋库区占地面积272亩,与项目相关的措施有中电国际新能源海南公司、沼气发电项目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本报告只对垃圾填埋场做评价。本项目在1995年8月18日取得海口市垃圾处理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琼环建字[1995]45号),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和环评报告书中所提出的要求来对海口市垃圾处理场进行运营管理。现今距离垃圾处理场开始投产使用的时间15年的时间,为此,垃圾处理场(建设单位)委托广州市怡地环保有限公司编制环境现状评估报告。环评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进行现场踏勘、广泛收集已有资料,同时认真听取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的建议,在报告编制的过程中,得到了澄迈县环保局的大力支持及建设单位的密切配合,在此深表谢意。本项目已经建成,因此,本报告对该项目现状实际建成内容进行详实调查及工程分析,结合该项目工艺流程进行产污分析,工程分析,结合该项目工艺流程进行产污分析,对现场未完善的环保污染防治措施按照相关环保管理要求提出了整改方案。建设单位在完善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整改后,我公司按照验收监测技术规范制定了验收监测方案,并委托东莞市华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现场采样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各环境要素在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均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要求。本项目的选址符合澄迈县城市发展规划,与各类生态功能区划不相冲突,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及环境管理政策的要求,建设单位落实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后,其污染物可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环境风险处于可接受性水平。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经澄迈县环保局备案后,可纳入环保日常监管。
目录TOC\o"1-1"\h\z\u一、项目概况 1二、法律、标准和环境敏感目标 3三、工程分析 9四、项目政策与规划相符性分析 17五、环境质量现状评估 18六、固体废弃物环境现状评估 25七、生态现状评估 26八、环境风险评估 27九、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有效性评估 35十、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36十一、环境现状评估结论及建议 41附图: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四置图项目平面布局图附件:垃圾填埋场的环评批复一、项目概况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海口市颜春岭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单位:垃圾处理场项目地点:澄迈县老城开发区颜春岭处项目性质:环卫工程项目投资:1.36亿元1.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海口市颜春岭垃圾填埋场项目位于澄迈县老城开发区颜春岭处(110°4′21.77″东经,19°56′1.69″北纬),距海口市中心区38公里,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东面为荒地和树林、南面为树林、西面相邻着的建筑为中电国际新能源海南公司、北面隔着南二环路的是垃圾处理站的污水处理系统,距离项目最近的敏感点是在东北方向2170m处的文连村,项目周边四置情况详见附图2。该项目于1995年履行过环评报批手续,取得海南省环境资源厅(琼环建字[1995]45号)文同意建设。(1)原环评批复建设内容:海口市颜春岭垃圾填埋场项目占地272亩,其中第一填埋区占地64亩,第二填埋区占地208亩,设计库容为1109万m³,总投资1.36亿元,设计日处理垃圾为1000t。在1998年开始建设,2001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承担着海口市及澄迈县部分地区生活垃圾的处理任务。原环评批复要求项目场区要设有完整的过磅系统,垃圾填埋、压实、覆盖系统、污水防渗系统、污水收集系统、沼气收集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对场地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处理。(2)本次现状评价范围:根据现场勘查结果,海口市颜春岭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规模与原环评批复规模基本一致,批复所要求建设的相应污染防治措施及监测系统均已随主体工程建成并同期投入使用,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次现状评价的范围仅涉及填埋区272亩范围,该填埋区目前已填埋了90%的容量。(3)其他配套建设情况调查:根据现场调查及查阅资料情况表明,配套渗滤液处理厂由于实际需要,于2011年进行过工艺改造并编制过环评报告,取得澄迈县国土环境资源局的批复文件(澄土环资[2011]196号),从日常检测报告来看,改造后的渗滤液处理厂处理效果良好。项目北侧建有一个沼气发电工程,由海南康达新能源有限公司2007年12月投资建设,2009年5月投产,不属于原垃圾填埋场环评评价范围,为独立项目,本报告不对其进行评价。该沼气发电工程于2008年5月编制环评报告并取得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批复文件(琼土环资监表字[2008]44号),主要利用沼气发电系统来进行能源的利用,每月发电量约为45万度,有助于减少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沼气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项目西侧相邻处建设了一个垃圾焚烧厂于2011年5月突入使用,不属于原垃圾填埋场环评评价范围,为独立项目,本报告不对其进行评价。1.2项目总平面布局项目占地面积为272亩,本项目现状评估仅为原环评评价的垃圾填埋区域,不涉及后期兴建的沼气发电工程、垃圾焚烧厂等建设内容。1.3供配电项目使用的是电网系统所提供的电,场区备有一台康明斯250kw的发电机用于备用发电。1.4给排水给水:项目用水来源于自来水,主要用于员工的生活用水。排水系统:本项目填埋区设有防渗措施、垃圾渗滤液收集、雨污分流措施和污水处理措施。雨水与项目所产生的渗滤液分开,废水经收集,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后排入老城市政污水管网。1.5劳动定员及岗位布置本项目现有干部职工110人,其中高、中级职称6人,专业技术人员15人,场区不设餐厅厨房。下设有综合管理办公室、生产技术股、人事股、宣传股、污水处理厂等部门。
二、法律、标准和环境敏感目标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0年12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2.29);(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253号令);(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展改革委令2011第9号)及发改委第21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13)《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文;(14)《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5)《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发布稿,2008年(16)《海南省清理整治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琼环函【2016】817号。
2.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10)《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11)《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3.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本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保护局下达的规范标准,执行的标准如下:3.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本项目地处于海南省澄迈县老城开发区,属于环境功能分区的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浓度限值的要求。具体标准值详见表3表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序号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单位二级标准1二氧化硫SO2年平均60μg/m3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2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3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4mg/m31小时平均104颗粒物PM10年平均70μg/m324小时平均1505颗粒物PM2.5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75
3.2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本项目所处地区地下水质量为Ⅳ类,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Ⅳ类标准。同时记录井口位置、井口标高、井深、水位标高、出水量、水温、取水用途和井水性质等。具体标准详见表4。表4地下水质量标准(摘录)序号项目浓度限值单位:mg/L执行标准1pH值5.5-6.58.5-9《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2氨氮≤0.53总硬度≤5504高锰酸盐指数≤105溶解性固体≤20006硝酸盐≤307亚硝酸盐≤0.18硫酸盐≤3509氟化物≤2.010氯化物≤35011氰化物≤0.112挥发酚≤0.0113As≤0.0514Pb≤0.115Hg≤0.00116Cd≤0.0117Cr6+≤0.118总大肠菌群≤100(个/L)19细菌总数≤1000(个/mL)3.3声环境声环境质量:项目所在地处于工业区,项目北面场界是南二环路,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中4a类标准,其余场界执行3类,具体标准详见表5。表5声环境质量标准值单位:dB(A)标准类别标准值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655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70553.4生态环境本项目在2001年5月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垃圾填埋场在建场时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所提出的要求来进行防渗漏措施的布置。项目东面和南面1000m范围内主要为荒地和树林、人工经济林地,西面为中电国际新能源海南公司(0m)、东北面的澄迈德盛宏化工实业公司(660m)、西北面的中航特玻材料公司(850m)。项目所在区域人工经济林地的种类也较为简单,主要为桉树、紫檀树和椰子树等海南常见植被,类型简单,生物多样性一般,无省级或国家级保护物种,生态环境状况良好。4.污染物排放标准4.1项目废水排放标准项目外排废水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表2中的监测因子以及浓度限值的规定。详见表6表6新建和现有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限值序号控制的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限值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1色度(稀释倍数)40常见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2CODcr(mg/L)1003BOD5(mg/L)304悬浮物(mg/L)305总氮(mg/L)406氨氮(mg/L)257总磷(mg/L)38粪大肠菌群数(个/L)100009总汞(mg/L)0.00110总镉(mg/L)0.0111总铬(mg/L)0.112六价铬(mg/L)0.0513总砷(mg/L)0.114总铅(mg/L)0.1项目废水主要是填埋垃圾的渗滤液,本项目垃圾渗滤液经过收集系统的收集将其引入污水处理站进行沉淀、反硝化、硝化、超滤、纳滤以及反渗透等一系列工艺的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以后排入老城污水管网。
4.2项目废气排放标准本项目废气恶臭污染物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的要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7。表7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氨硫化氢臭气(无量纲)浓度(mg/m3)1.50.06204.3项目噪声排放标准项目所在地处于工业区,项目北面场界是南二环路,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类标准,其余场界执行3类。标准限值详见表8。表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摘录)单位:分贝[LeqdB(A)]类别昼间夜间3类65554类70555.项目周边敏感点项目东面和南面1000m范围内主要为荒地和树林、人工经济林地,西面为中电国际新能源海南公司(0m)、东北面的澄迈德盛宏化工实业公司(660m)、西北面的中航特玻材料公司(850m)。距离项目边界最近的敏感点为东北方向2150m处的文连村。
三、工程分析1.工艺流程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图工艺简述以及产污环节的分析:工艺流程简述产生的污染物(1)生活垃圾进场:由各个垃圾中转站运送过来的垃圾首先经过中电国际新能源海南公司用于焚烧发电,本项目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垃圾来源为中电国际新能源海南公司所产生的炉渣和焚烧厂检修时候直接运送至场区的生活垃圾。交通噪声和扬尘(2)检查垃圾:对进场的垃圾按照规范进行筛选,不是生活垃圾或者不符合填埋规定的垃圾不允许进入填埋区。(3)过磅称重:对进场的垃圾实行过磅称重,并记录其进场的垃圾量。(4)作业面倾倒:在正常作业的区域进行垃圾的倾倒。恶臭(5)喷药消杀虫蝇:对进场的垃圾进行消毒杀虫,以免细菌和虫蝇的滋生。(6)推平压实:对消毒过后的生活垃圾进行推平压实(7)渗滤液收集和去向:项目填埋区设有防渗和导流系统,对填埋垃圾所产生的渗滤液进行收集至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达标治理,水质达标后排入老城污水管网。垃圾渗滤液(8)覆土和植被绿化:覆土和植被绿化是在封场处理的时候需要落实的流程。2.污染源监测及达标分析根据项目实际建成情况,建设单位委托东莞市华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于2016年12月5日6日对项目进行监测,监测情况如下:2.1地下水监测根据项目监测小组对项目场区水井以及文连村、谭昌村的水井取样监测结果,项目地下水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一览表详见表10,监测结果详见表11。表10地下水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频次一览表监测断面布设监测点位编号监测点位置W1场区地下水监测井监测天数连续监测2天,每天采样一次监测项目监测因子pH值、氨氮、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固体、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挥发酚、As、Pb、Hg、Cd、Cr6+、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表11地下水监测结果及标准一览表监测项目监测结果标准值单位:mg/L2016.12.52016.12.6pH值6.06.25.5-6.58.5-9氨氮无无≤0.5总硬度57.955.3≤550高锰酸盐指数2.12.1≤10溶解性固体300320≤2000硝酸盐23≤30亚硝酸盐无无≤0.1硫酸盐100113≤350氟化物0.10.15≤2.0氯化物2018≤350氰化物无无≤0.1挥发酚无无≤0.01As无无≤0.05Pb无无≤0.1Hg无无≤0.001Cd无无≤0.01Cr6+无无≤0.1总大肠菌群无无≤100(个/L)细菌总数35≤1000(个/mL)根据地下水的检测结果显示:项目区的地下水中pH值、氨氮、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固体、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挥发酚、As、Pb、Hg、Cd、Cr6+、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这19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Ⅳ类标准的要求,地下水质良好。2.2废水监测项目现场建有渗滤液处理厂,对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达标后排入澄迈县城镇污水管网,根据污水处理站的环评报告以及提供的数据可以得到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结果详见表12。表12废水监测结果一览表根据渗滤液处理厂长期的监测结果显示,地表水中各项监测指标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标准,可以排入老城污水管网。2.3废气监测结合澄迈县当天监测工况,本次监测期间的风向为东北,选取东北面设1个参照点,在下风向设3个监控点。监测废气污染物同时同步记录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特征参数。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频次一览表见表13。根据监测报告,监测期间气象记录数据详见表14,监测结果及达标情况见表15。表13废气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频次一览表监测点布设采样点位置编号监测点位置Q1监测点上风向Q1参照点Q2监测点下风向Q2监控点Q3监测点下风向Q3监控点Q4监测点下风向Q4监控点监测项目监测因子硫化氢、氨、臭气浓度监测频率监测天数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4次同步观察记录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表14气象参数一览表监测日期气温(℃)气压(kPa)风向监测时最大风速(m/s)天气状况2016.12.502:00-03:0022.8100.5东北风1.8多云08:00-09:0030.4100.4东北风2.114:00-15:0032.6100.0东北风2.320:00-21:0030.9100.1东北风1.22016.12.602:00-03:0024.0100.6东北风1.7多云08:00-09:0030.9100.4东北风1.714:00-15:0032.6100.2东北风1.420:00-21:0031.5100.3东北风1.4表15项目外排废气监测结果评价一览表日期项目硫化氢氨臭气浓度单位12月5日上风向Q1参照点第一次0.0320.80≤10mg/m3第二次0.0370.78≤10mg/m3第三次0.0340.83≤10mg/m3第四次0.0290.85≤10mg/m3下风向Q2监控点第一次0.0200.5916mg/m3第二次0.0270.6814mg/m3第三次0.0250.6313mg/m3第四次0.0220.6512mg/m3下风向Q3监控点第一次0.0310.8119mg/m3第二次0.0350.7518mg/m3第三次0.0280.7917mg/m3第四次0.0340.8419mg/m3下风向Q4监控点第一次0.0130.3518mg/m3第二次0.0180.3717mg/m3第三次0.0160.3116mg/m3第四次0.0120.3418mg/m312月6日上风向Q1参照点第一次0.0110.32≤10mg/m3第二次0.0170.39≤10mg/m3第三次0.0150.34≤10mg/m3第四次0.0120.37≤10mg/m3下风向Q2监控点第一次0.0370.8315mg/m3第二次0.0300.8614mg/m3第三次0.0350.8218mg/m3第四次0.0380.8814mg/m3下风向Q3监控点第一次0.0340.8216mg/m3第二次0.0320.8719mg/m3第三次0.0350.8518mg/m3第四次0.0290.7919mg/m3下风向Q4监控点第一次0.0230.6216mg/m3第二次0.0280.6617mg/m3第三次0.0250.6315mg/m3第四次0.0220.6916mg/m3标准值0.061.520mg/m3注:1、本结果只对当时采集的样品负责。、无组织形式排放的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采用本项目废气恶臭污染物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的要求。据监测数据显示,本项目无组织监控点所排放的硫化氢、氨、臭气均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中的要求,对周边大气影响较小。2.4噪声监测噪声监测本项目营运期噪声垃圾填埋时的机械作业的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组产生的交通杂声。项目所在地处于工业区,项目北面场界是南二环路,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4类标准,其余场界执行3类。噪声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详见表16,监测结果详见表17。表16噪声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频次一览表监测点布设采样点位置S1监测点:项目东侧厂界外1mS2监测点:项目南侧厂界外1mS3监测点:项目西侧厂界外1mS4监测点:项目北侧厂界外1m监测项目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Leq)采样时间和频次采样频次连续监测2天,每天昼夜各监测一次采样时间昼间6:00~22:00夜间22:00~6:00表17厂界噪声监测结果监测点编号监测点位置测量值Leq【dB(A)】12月5日12月6日昼间夜间昼间夜间S1厂界外东1m处48.941.248.540.8S2厂界外南1m处51.242.351.341.6S3厂界外西1m处50.741.050.241.5S4厂界外北1m处47.442.047.941.8项目所在地处于工业区,项目北面场界是南二环路,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类标准,其余场界执行3类。注:1、本结果只对当时监测结果负责。根据监测数据显示,项目昼间噪声最大值:51.3dB(A),夜间噪声最大值:42.3dB(A)。监测结果符合排放标准要求,对周边影响不大。3.污染物排放总量3.1项目废水排放总量项目废水主要分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产废水主要为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进过收集导流系统引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项目场区定员110人,按照项目实际情况是垃圾随到随填,所以上班时间为24h制、200L/人·日,项目每日的生活用水量为22t/d、8030t/a。按照85%的废水产生量,则项目所产生的生活废水的量为18.7t/d、6826t/a。生产废水:根据垃圾渗滤液处理厂环评报告中所统计的数据,渗滤液处理厂日处理500t生产废水,处理效果良好,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的限值要求。废水监测结果统计详见附图废水监测结果统计图3.2废气排放总量废气:项目所产生的硫化氢、氨气和臭气的排放属于无组织排放,本项目对场区的废气浓度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详见表15,根据结果显示本项目无组织监控点所排放的硫化氢、氨、臭气均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中的要求,对周边大气影响较小,此处不做定量分析。沼气:在垃圾填埋的过程中,厌氧反映产生沼气。根据海口市颜春岭垃圾处理场沼气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描述,本项目填埋区在2007年12月由海南康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本项目的建设基础上投资了4000万元人民币建设了沼气发电工程,2009年5月投产,已先后在垃圾堆体植入136根沼气收集管,利用沼气发电系统来进行能源的利用,年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但由于垃圾处理方式的改变,主要由填埋为主向焚烧为主转型,沼气发电厂的大电机组也由原安装的3台1兆瓦缩减为1台1兆瓦,目前运转状况良好,每月发电量约为45万度。采用的采气方式为泵吸方式,采集的垃圾堆体主要是近3年填埋的垃圾堆体。3.3噪声排放总量项目运营期主要的废气来自于垃圾填埋时所产生的硫化氢、氨气、臭气以及沼气。项目所产生的废气属于无组织排放,此处不做定量分析。在垃圾填埋时所产生的沼气通过导管进入到沼气发电系统进行资源利用。硫化氢、氨气和臭气根据现场检测浓度数据显示,均达到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中的要求,对周边大气影响较小。3.4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本项目主要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员工在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本项目定员110人,每人每天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的量为1kg/d,则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110kg/d,40.15t/a。
四、项目政策与规划相符性分析1.项目产业和环境政策的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为海口市颜春岭垃圾填埋场现状环境影响评估项目,主要承担着海口市及澄迈县部分地区生活垃圾的处理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第21号令)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项目属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三十八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20款"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因此,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2.项目规划的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在1995年取得澄迈县建设委员会在关于兴建“海口市高科技生活垃圾处理场”选址的批复【澄建字(1995)71号】。在1997年取得了海南省建设厅文件(琼建城【1997】62号)关于同意兴建海口市垃圾综合处理场建设项目的批复,项目符合规划和选址的要求。
五、环境质量现状评估1.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估项目监测小组于2016年12月5日——2016年12月6日这两天内对场区的地下水井、文连村和谭昌村处的饮用水井采样监测,主要监测pH值、氨氮、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固体、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挥发酚、As、Pb、Hg、Cd、Cr6+、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根据项目所处地区,本项目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Ⅳ类标准。评价标准限值以及地下水监测结果详见表20。表20地下水监测结果及标准一览表监测项目监测结果标准值单位:mg/L2016.12.52016.12.6pH值6.06.25.5-6.58.5-9氨氮无无≤0.5总硬度57.955.3≤550高锰酸盐指数2.12.1≤10溶解性固体300320≤2000硝酸盐23≤30亚硝酸盐无无≤0.1硫酸盐100113≤350氟化物0.10.15≤2.0氯化物2018≤350氰化物无无≤0.1挥发酚无无≤0.01As无无≤0.05Pb无无≤0.1Hg无无≤0.001Cd无无≤0.01Cr6+无无≤0.1总大肠菌群无无≤100(个/L)细菌总数35≤1000(个/mL)本项目地下水监测现场取样时,场区内的监测井仅找到一口,表20为该井样品的监测数据和文连村、谭昌村的地下水中各水质监测因子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Ⅳ类标准要求,说明本项目建设期采取的防渗措施效果良好。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估2.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估根据海南省生态保护厅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海南省环境质量公报》中所提出的2016年10月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所显示:全省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100%,其中优占92.1%、良占7.9%,无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天。18个市县(三沙市除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均为100%。其中,东方市优级天数比例为79.1%,琼海、定安、文昌、临高、海口5个市县优级天数比例介于84.8%~89.5%之间,其余市县优级天数比例在90.0%以上。与去年同期比较,全省空气质量优级天数比例上升6.3%,良级天数比例下降6.1%,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下降0.2%,由此可见,澄迈县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根据监测小组于2016年12月5日——2016年12月6日这两天内对场区的大气环境采样监测,主要监测颗粒物、PM10、SO2、NO2、NH3、H3S这6项指标。项目所处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其中未给出的H2S和NH3参考使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值。监测结果详见表21。表21大气监测结果与标准值一览表日期项目硫化氢氨臭气浓度单位12月5日上风向Q1参照点第一次0.0320.80≤10mg/m3第二次0.0370.78≤10mg/m3第三次0.0340.83≤10mg/m3第四次0.0290.85≤10mg/m3下风向Q2监控点第一次0.0200.5916mg/m3第二次0.0270.6814mg/m3第三次0.0250.6313mg/m3第四次0.0220.6512mg/m3下风向Q3监控点第一次0.0310.8119mg/m3第二次0.0350.7518mg/m3第三次0.0280.7917mg/m3第四次0.0340.8419mg/m3下风向Q4监控点第一次0.0130.3518mg/m3第二次0.0180.3717mg/m3第三次0.0160.3116mg/m3第四次0.0120.3418mg/m312月6日上风向Q1参照点第一次0.0110.32≤10mg/m3第二次0.0170.39≤10mg/m3第三次0.0150.34≤10mg/m3第四次0.0120.37≤10mg/m3下风向Q2监控点第一次0.0370.8315mg/m3第二次0.0300.8614mg/m3第三次0.0350.8218mg/m3第四次0.0380.8814mg/m3下风向Q3监控点第一次0.0340.8216mg/m3第二次0.0320.8719mg/m3第三次0.0350.8518mg/m3第四次0.0290.7919mg/m3下风向Q4监控点第一次0.0230.6216mg/m3第二次0.0280.6617mg/m3第三次0.0250.6315mg/m3第四次0.0220.6916mg/m3标准值0.061.520mg/m3注:1、本结果只对当时采集的样品负责。、无组织形式排放的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采用本项目废气恶臭污染物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的要求。根据结果显示,项目场区大气环境各项监测因子均符合标准的相关要求,大气环境良好。2.2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运用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质量模拟重点实验室发布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标准计算程序”计算硫化氢、氨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五年内平均风速2.5m/s。参数设定见表22。表22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估算模式参数取值表排放源污染物评价标准(mg/m3)污染源面积污染物排放速率(kg/h)大气环境防护距离(m)垃圾填埋场硫化氢0.01S=181152m20.08520氨0.20计算结果表明,项目氨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0m,硫化氢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0m。经项目现场调查,本项目周边1000m内无敏感目标,所以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卫生防护距离: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恶臭产生源在场区分布面较广,是以面源形式排放,属于无组织排放,必须采取卫生防护距离等相关控制措施,以降低恶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如下:Qc/Cm=A-1(BLC+0.25r2)0.50LD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mg/m);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m2)计算r=(S/π)0.5;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的规定,选择的参数为:Qc=0.0852kg/h、S=181152m2、五年内平均风速2.5m/s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A=350;B=0.021;C=1.85;D=0.84。代入公式计算后得到结果见表23。表23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污染源影响因子评价标准(mg/m3)卫生防护距离(m)填埋气NH30.0145.749H2S0.21.294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估地表水水质状况:根据海南省生态保护厅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海南省环境质量公报》中所提出的海南省地表水水质状况中,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水质总体优良率为89.4%。开展监测的52条河流110个断面中,89.1%的监测断面水质符合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其中,Ⅱ类水质占54.6%,Ⅲ类水质占34.5%,Ⅳ类水质占8.2%,Ⅴ类水质占1.8%,劣Ⅴ类水质占0.9%。Ⅳ类水质分布在龙州河、南锭河、塔洋河、春江、文教河、文昌河、石壁河、东山河、望楼河的局部河段,Ⅴ类水质分布在三亚河的城市河段、罗带河的入海河口,劣Ⅴ类水质分布在珠溪河的入海河口。开展监测的23个湖库中,20个湖库水质符合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其中,松涛水库、大广坝水库、大隆水库等16个湖库水质符合Ⅱ类,春江水库、沙河水库、石门水库、长茅水库4个湖库水质符合Ⅲ类,湖山水库、高坡岭水库、跃进水库水质为Ⅳ类。与去年同期比较,全省地表水主要河流、湖库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地表水的分类以及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地表水的分类以及分布情况图主要工业园区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全省主要工业园区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优,老城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区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15个监测点位水质处于清洁状态,开展水质监测项目均符合一类海水标准。与去年同期比较,我省主要工业园区近岸海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综上所述:澄迈县地表水主要河流、湖库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主要为Ⅱ类、Ⅲ类水体,老城经济开发区的监测点位水质处于清洁状态开展水质监测项目均符合一类海水标准。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估4.1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估本项目在运营期主要的噪声来源为垃圾填埋时作业的机械所产生的机械噪声和垃圾运输车辆进出场地时所产生的交通噪声。监测小组于2016年12月5日——2016年12月6日这两天内对项目的噪声进行了监测,项目所在地处于工业区,项目北面场界是南二环路,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中4a类标准,其余场界执行3类。声环境监测结果以及标准限值详见表24。
表24声环境监测结果以及标准限值一览表监测点编号监测点位置测量值Leq【dB(A)】12月5日12月6日昼间夜间昼间夜间S1厂界外东1m处48.941.248.540.8S2厂界外南1m处51.242.351.341.6S3厂界外西1m处50.741.050.241.5S4厂界外北1m处47.442.047.941.8项目所在地处于工业区,项目北面场界是南二环路,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类标准,其余场界执行3类。注:1、本结果只对当时监测结果负责。根据检测结果显示:项目运营期声环境现状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中的标准要求,声环境良好。
六、固体废弃物环境现状评估员工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本项目主要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员工在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本项目定员110人,每人每天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的量为1kg/d,则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110kg/d,40.15t/a。项目生活垃圾由垃圾桶集中收集后进场填埋,对环境基本无影响。
七、生态现状评估项目调查小组于2016年11月30日对项目进行了现场生态调查,本项目占地面积总共为272亩,垃圾填埋场在建场时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所提出的要求来进行防渗漏措施的布置。项目周边植物覆盖率适中,项目东面和南面1000m范围内主要为荒地和树林、人工经济林地,项目所在区域人工经济林地的种类也较为简单,主要为桉树、紫檀树和椰子树等海南常见植被,类型简单,生物多样性一般,无省级或国家级保护物种,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且项目填埋区域设有渗滤液防渗措施、导流措施、雨污分流措施和沼气收集管道,并且项目设有独立的污水处理站来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长期对污水处理站的水质进行监测,项目设有地下水监测井来对项目区域及周边的地下水进行监测,以应对环保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对环境造成影响。项目设有齐全且规范的污染防治措施,不会造成“三废”污染、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综上所述,本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基本不会造成影响。
八、环境风险评估1.风险识别与源项分析1.1环境风险识别本项目已在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在目前现状的填埋作业及日常维护管理,与自然灾害的环境风险关系不大,也不是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和消耗厂家,因而与有毒有害化学品风险也没有什么关系;它所要考虑的是日后的填埋作业过程及日常的维护工作而引发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危害事故产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危害后果。如上所述,从以上本项目各个阶段产生的渗滤液、填埋气体、固体废物、噪声和对生态的影响看来,在垃圾的填埋作业中发生这种危害事故也是可能性的;此外,还有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包括:渗滤液及生活污水在非正常情况下未经处理(事故排放)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或进入雨水管道,从而污染大沙河等地表水体;最不利的情况是填埋场坝体的垮塌等恶劣情况的出现。综上所述,归纳起来,本项目实施填埋作业时和封场工程后主要存在的环境风险与工程安全性事故有:1)填埋气体的泄漏,在一定的浓度下会发生爆炸;2)垃圾场发生垃圾自燃产生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3)渗滤液产生量过大,从调节池溢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4)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不能达标排放,或发生事故排放对管网和受纳水体造成污染冲击;5)填埋场坝体坍塌造成垃圾外泄,南二环路、项目渗滤液处理厂以及中电国际新能源海南公司造成影响。以上第2~4等三项属于环境风险问题,第1、5等两项则既属于环境风险问题,又属于工程安全性问题。下面先进行环境风险的预测。1.2环境风险影响预测由于在日常垃圾填埋作业中发生垃圾自燃、暴雨后渗滤液产生量过大、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或事故排放等等危害事故的可能性仅属一部分危险性之列,事故风险性基本状况有三种:1)渗滤液产生量过大或事故排放等冲击负荷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其危害程度属有限到严重影响;2)垃圾自燃、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等现象的产生,其危害程度属有限影响;3)填埋气体聚集发生爆炸或填埋场坝体坍塌造成垃圾外泄,其危害程度则属灾难性影响。只要加强管理,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均在极少发生级的范围内。1.3风险预测与评估环境风险评价是评判环境风险的概率及其后果可接受性的过程。上面的分析已经说明本项目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这里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评价其后果的可接受性。就风险的重大性和可接受性而言,由于缺少定量数据,现采用定性分级方法评价如下:(1)在发生概率上,属极少发生级到偶尔发生级。(2)在后果范围及程度上,第1)、2)种情况则可能造成澄迈县污水处理厂市政管网的水体受到较为严重的COD、BOD和氨氮等污染,大气环境造成暂时的CO2和烟尘的急剧恶化,其影响较为严重;第3)种情况则可能造成人群死亡和公路受阻等灾难性后果。(3)人群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受灾死亡。(4)生态系统的损害上,除人的生命以外,其余的生态系统属暂时性损害,但经过不长时间,可恢复到事故前状态。有鉴于此,建议加强环境管理,制定应急防范措施,将风险管理与全局管理相结合,实现“整体安全”,以尽量避免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1.4工程安全性分析填埋气体安全问题:(1)填埋气体分析由于填埋沼气中的主要成分甲烷为易燃易爆气体,当空气中甲烷浓度达到5~15%时,有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其它的微量气体如硫化氢等毒性也较大,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填埋沼气的热值一般较高,它又可以作为资源加以利用。因此,必须对填埋沼气进行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为确保填埋场的安全,防止恶臭污染周围环境,必须对外排的填埋气体进行妥善处理。填埋气体(LFG)的无序排放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将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地球温度效应影响从数量上来说,填埋气体的主要危害来自甲烷。对温度效应的影响,甲烷与二氧化碳相比大约是二氧化碳的20倍。地球上约10~15%的沼气是由填埋气体产生的,垃圾填埋场是温度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对人体的毒理学和生态学影响已知填埋气体的某些组分对人类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毒理作用;·CO2(窒息性气体):呼吸困难,昏迷,停止呼吸。·CO(对血液有害):头晕、昏迷、丧失呼吸能力。·H2S(刺激性物质,对神经和细胞有害):刺激眼睛和呼吸器官,恶心、痉挛,由于丧失呼吸能力而致死。·芳香族和卤化的碳氢化合物(可能致癌):填埋场中的浓度隐藏着剧烈中毒的危险(刺激物、神经中毒、血中毒等)。首要的是致癌作用不可忽视。由于微量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基本上也就是把有毒和致癌的物质带进周围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动物区系和人)并且一部分富集起来,其内在关系当然是错综复杂的。③爆炸危险甲烷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填埋气体中甲烷的爆炸下限是4.9%(体积比),因此,10%的填埋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就已经有爆炸危险了。甲烷本身无味。气体有可能沿着地下土层裂隙进入周边建筑的地沟和地下室、沿着导渗管道流进相邻的建筑,或聚集于低地及其它相对密闭的空间,如遇点火源,在浓度为5~15%时即发生爆炸,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在我国的一些生活垃圾填埋场,因未设导气、点燃等设施,而导致的甲烷气体爆炸和火灾事故已发生多起。还有的填埋场局部地点气体着火但白天看不见,也会造成人员烧伤事故。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及垃圾填埋场技术的发展,卫生填埋场规模不断扩大,而终场覆盖越来越好,LFG有可能大量产生并在场内聚集,常会在堆体内产生小的超压,使气体在填埋场里分层沿水平方向进行迁移,这种迁移比沿着垂直方向移动强烈。水平迁移的气体沿着土壤孔隙或裂隙进入植物根系,将土壤中的氧气排挤掉,致使植物逐渐萎缩死亡。同时,由于微量气体排放到大气环境中,也就是把有毒和致癌物质带进了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危害。(2)安全防护管理措施建议针对以上填埋气体的性质、活动特点和职业危害因素,建议考虑的主要防范措施有:①填埋场应设置完善的气体导出、收集、排放或燃烧系统,可将垃圾填埋体内产生的气体及时引出并处理,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填埋场还在易发生甲烷蓄积的建构筑物内设置可燃气体甲烷浓度人工和自动的在线监控报警设备,可燃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宜实行当地报警和控制室报警同时进行,以保证报警后及时作出反应;报警系统应实行24小时值班;当甲烷浓度接近爆炸极限(5%-15%)下限值时,即采取强制通风和导出管点燃等安全措施,以防止爆炸和火灾事故的发生;②注意安全施工。抽气井施工建议采用下双套管的施工法,以确保施工安全;气体导排与收集系统管道和HDPE膜施工过程中主要危险作业是“焊接”,应注意安全操作(如关闭每个井口阀门、检测现场有无沼气存在等),并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防洪沟施工不允许采用爆破的方法,而应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防渗连墙、场外导排井(建议采用湿钻法)、污水截排流与导排等工程施工时,均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A挖掘机的移动速度应控制在最低,每次下挖深度应小于挖铲深度的2/3;遇至石块时应立即停止,改用人工移走后再挖;B为防止沼气在挖槽内集聚,在挖槽的同时,现场应配备大风量鼓风机和风管等及时吹扫设备;C挖掘操作人员应戴防毒面具;D挖掘操作人员严禁吸烟和携带其他易燃物品;E开挖过程应随时做好沼气浓度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F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工具;G施工现场应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③填埋场内应取消所有电缆沟,所有电缆应改为架空敷设;填埋作业区范围内不设置任何永久性或临时性的封闭式、半封闭式建构筑物(包括土棚、库房、工具房等),改暗沟为明沟;④室内外污水管应全部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或无缝钢管,不准用铸铁承插管和水泥管,室内排水管检查口应全部用胶密封,各卫生器具排水口必须有水封;⑤各车间的照明和动力均应采用防爆型电器,作业区范围内严禁烟火等明火火源;⑥填埋场填埋作业应严格执行逐日覆土的压实作业或用塑料布复盖制度以控制恶臭散发,达到卫生填埋的目的,防止因鸟类、鼠类的觅食而导致的病菌、病毒扩散;⑦填埋场应配有专用的杀虫剂喷洒车和必要的人工喷洒设备,并根据蝇类的种类和不同生长期配置对环境无害的有效灭蝇药剂,以保证填埋区苍蝇密度符合卫生要求;⑧建议设计考虑操作人员的劳动安全卫生培训计划。填埋场实行操作人员合格上岗制度,同时对操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⑨应在处理场内车辆、人员活动频繁处,设置必要的安全围拦和注意防火及有其他危险的警示牌。⑩应定期检查职工身体,定期对全体职工进行防爆安全知识教育和职业卫生教育;⑪防雷建议:处理场建、构筑物属第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工程接地装置与保护接地装置共用一套,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为TN-C-S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⑫无论是施工还是运作,填埋场均应建立严格的安全防范制度和安全档案,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问题上的薄弱环节,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不留隐患。1.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根据海口市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提出,项目评估地区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类型、规模及施工方式,预测评估区范围内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由于地质条件的改变和影响,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址灾害类型,并进行危险性评估。(1)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建设场地地处火山岩台地,地势总体起伏较大,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可能引发或加剧的主要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等。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野外调查结果分析,3处崩塌隐患点处于工程建设影响范围之内,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或加剧这些边坡崩塌灾害,对工程构成较大的影响及危害,预测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这些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建设场地地势起伏较大,由于评估区垃圾堆填高度为3.65~30.38m,局部地区达40m及以上,在坡脚切坡或地表降水冲刷等因素影响下,容易造成坡体失稳,形成崩塌地质灾害。另外,如果场区植被覆盖率低,在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渗流孔隙水压力等共同作用下,可能会引发垃圾填埋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对建设工程构成影响及危害。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发或加剧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综合分析,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引发或加剧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2)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主要来自于建设场地范围内及周边所发生的地质灾害。①建设场地地势起伏较大,地表坡度较大,存在3处隐患点,在暴雨或地表水冲刷条件下,容易造成崩塌和滑坡。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遭受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②建设场地外围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危险性预测建设场地用地外围地面稳定,地势较平坦、开阔,地质灾害弱发育,不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建设用地外围多为一般民用建筑、道路、市政建设等,不会对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构成危害,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间附图)。建设场地外围地貌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调查2.1垃圾填埋场污染防范措施(1)渗滤液的污染防范措施渗滤液的污染防范应从源头上尽可能的控制渗滤液的产生量,做好雨水和渗滤液的分离排放工作,及时收集渗滤液并输送到渗滤液处理厂进行处理;搞好渗滤液收集系统以及输送系统的维护工作,防止渗滤液外泄污染周围环境。①尽可能减少垃圾填埋作业的暴露面积。对已填埋垃圾但暂时停用的区域及时覆土,建设好表面的导排沟,及时排放雨水,防止大量雨水被垃圾污染二加重渗滤液处理厂的负担。②填埋区域建立分格挡坝,逐格使用。使已使用格的渗滤液和未使用格的雨水分开,防止未使用格的雨水被污染,从而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并及时把渗滤液导排入污水渗滤液处理厂,而未使用格的雨水则通过雨水导排管排出场外。③防止垃圾渗滤液在填埋区低端蓄积,计划近期在填埋区各单元格最低端增加渗滤液收集管道,及时收集渗滤液并导排入渗滤液处理厂。④完善渗滤液的收集和运输系统,定期对该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杜绝一切可能对管道造成破坏的车辆、火种、人员等靠近。同时经常检查各个阀门的关闭情况以及雨水排出口的情况,慎防渗滤液渗入雨水管道而污染周围环境。⑤做好垃圾填埋区底部防渗系统工作,防止渗滤液污染地下水源。该填埋区防渗系统按照规范采用五层防渗建设,并有足够厚度的粘土、土工布、碎石层保护HDPE防渗膜,以防止HDPE膜被硬物刺破泄漏渗滤液而污染地下水源。建设地下水监测井,定期抽取水样监测,观察水样水质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若因填埋场底防渗膜破裂而导致地下水源受污染,目前国内尚没有有效措施进行补救,目前的唯一做法只能是将场底翻开,对防渗膜进行修补。(2)因沼气产生的垃圾着火、爆炸等隐患的安全防范措施。生活垃圾填埋一年以后会产生沼气,三、四年后正是产沼气高峰期。沼气容易着火,浓度过高时遇到明火会爆炸,造成严重事故,因此对沼气的导排及安全防范工作不可忽视。①在垃圾填埋区植入沼气收集排放管,及时把沼气导排入沼气发电系统,竟可能的减少垃圾内部沼气的含量。②对填埋区沼气浓度进行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③建立填埋区无烟防火规范管理制度。严禁在填埋区内抽烟、携带火种、焚烧可回用废品等。违者警告、开除,造成严重事故者追究法律责任。(3)建立场内及周边环境的卫生管理机制①生活垃圾含有大量有机物,容易孳生蚊蝇等害虫,设立专人负责每日洒药两次(早、晚各一次),灭杀蚊蝇等害虫,防止蚊蝇繁殖。②每天专人打扫垃圾进场通道,洒水防止扬尘,并定期做好场内绿化工作。(4)建立拾废品人员的管理制度,确保拾废工作的顺利进行及人身安全。①进场垃圾车必须按指定地点倾倒垃圾,待垃圾车倾倒垃圾离开后,方可进行拾废工作。②拾废人员必须着有明显标志的红色背心,以便识别,确保人身安全。③拾废人员必须与作业机械保持10m以上的距离,严禁拾废品人员尾随作业机械拾废品;不得哄抢废品。④严禁在填埋区内抽烟、焚烧废品等,以防干垃圾着火,甚至引起沼气爆炸。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生活垃圾处理厂以集中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为职能,同时也是一个主要的污染源。如何做好垃圾集中处理,慎防二次污染事故的发生也是我场的重担工作任务。(1)如果发生渗滤液渗入雨水排放沟时:①及时围堵,防治其流入水利沟,从而污染周围农田和水塘。②用抽水泵和水车同时将被污染的雨水抽回渗滤液处理厂储水池。③及时检修碟型阀门和输送管道。(2)台风季节,当大量雨水被污染成渗滤液而渗滤液收集系统又来不及输送时,采用污水泵直接将污水抽入渗滤液的调节池,防止渗滤液溢出填埋区挡坝。①及时把渗滤液污染单元格的污水阀门打开,雨水阀门关上。②疏通渗滤液的收集系统,加快导排速度。③垒高挡坝,防止污染扩大。④采用污水泵把渗滤液直接抽入渗滤液处理厂的储水池,减轻填埋区的储水压力。(3)在填埋区的干垃圾发生着火或者沼气发生着火、爆炸等紧急事故时:①及时拨打火警119.②在垃圾填埋区备有干粉灭火器,堆有细沙和备有消防栓。发生事故的时候及时组织人员利用现有的灭火器、细沙和消防栓灭火,以防止事故扩大。火势过大时,利用洒水车、装载机铲斗运水、土灭火。利用挖机翻挖开垃圾,洒水灭地下暗火。③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和填埋区的工作管理,注意填埋区沼气的浓度变化,把各项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九、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有效性评估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治措施:(1)渗滤液污染的防范措施垃圾填埋库区场底和侧面采用水平和垂直防渗,均按照(GB16889-1997)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来铺设1.5毫厚的HDPE防渗膜和土工布,防止填埋场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下渗污染地下水;并且填埋区内设有雨污分流设施,能够及时的将降水排出库区,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配备完善的垃圾渗滤液收集管网,能够及时的将垃圾渗滤液收集到渗滤液处理厂进行达标处置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和防治渗滤液污染到地下水,符合(GB16889-2008)标准中的要求。(2)填埋气体污染防治措施填埋气体中主要为沼气,填埋场区会因为沼气产生的垃圾着火、爆炸等隐患。生活垃圾填埋一年以后会产生沼气,三、四年后是产沼气的高峰期。沼气容易着火,浓度过高时遇到明火会爆炸,造成严重的事故,因此项目调查小组对填埋区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根据《海口市颜春岭垃圾处理场沼气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现场的实际情况,项目对于填埋气体的防治措施有1台1兆瓦的沼气发电机组和沼气收集导管。全场分为A、B、C三个作业区。其中,A区设置26个竖井,B区设置32个竖井,C区设置32个竖井,间距都保持45m填埋区共设置竖井90个。集气支管管径为110mm,集气干管管径为160mm,总干管管径为250mm。将填埋区的气体抽至发电系统进行资源利用。项目设定沼气发电工程不仅可以减小填埋气体所引发事故的概率、减少填埋气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将资源充分的利用。(3)垃圾渗滤液处理厂项目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于2015年9月份完成技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优化了工艺,提高了处理效率。能够很好地将垃圾渗滤液处置达标后排放至老城污水管网。渗滤液处理厂采用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两级MBR+膜深度处理工艺,处理能力500t/d,并委托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管理,运行正常,处理出水达GB16889-2008表二的标准要求,将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十、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1.环境管理及监测制度现状调查本项目已建成使用多年,不对施工期进行评价。(1)项目运营期环境管理: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环境和污染物监测要求,对项目污染物排放提出以下要求:1)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水污染物排放口须按照《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建设,设置符合要求的污水排放口标志。2)对防洪设施进行管理,在每年雨季前对导洪沟进行清理,如清除堵塞物,避免降雨产生的洪水进入填埋场区。3)对填埋区各填埋单元作业完成后及时覆土,恢复植被。4)保证场区卫生条件,及进行消毒杀灭蚊蝇。(2)环境监测计划及其改进措施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是废水、废气的处理、噪声的控制以及固废的去向。为检查落实国家和地方的各项环保法规、标准的执行情况,填埋场应建立环境监测室,负责对废水、废气和噪声等常规监测项目的监测和对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将监测结果与生产情况作对照分析;对本项目的废水、废气、噪声排放情况委托当地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站定期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环境和污染物监测要求,对项目提出以下环境监测要求:①渗滤液监测对渗滤液水质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为pH、SS、CODcr、BOD5、NH3-N,由有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承担。②地下水监测本底井1座(设在填埋场地下水流向上游30~50m)、排水井1座(设在填埋场地下水主管出口处)、污染扩散井2座(分别设在垂直填埋场地下水走向的两侧各30~50m)、污染监视井2座(分别设在填埋场地下水流向下游30~50m)。同时根据填埋场规模及自身实际情况,在上述要求基础上适当增加监测井的数量。监测项目: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氟、隔、铁、锰、铜、锌、粪大肠菌群,由有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承担。监测频率: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机构对排水井的水质监测频率应不少于每周一次,对污染扩散井和污染监视井的水质监测频率应不少于每2周一次,对本底井的水质监测频率不少于每个月;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督性监测,频率不少于每3个月一次;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机构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防渗衬层完整性监测。③封场监测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机构和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封场后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物浓度进行测定。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总氮、氨氮等指标每3个月测定一次,其他指标每年测定一次。④恶臭污染物监测基本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场界恶臭污染源监测;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每3个月对场界恶臭污染源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⑤场界噪声监测场界噪声每年定期监测,由地方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项目为LAeq。(3)企业信息公开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保部令第31号)等规定,结合澄迈县当地的要求,提出以下环境信息公开的具体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已于2014年12月15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的权利,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如实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推动公众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环境保护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第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强制公开和自愿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如实地公开其环境信息。第四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指导、监督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开展指导、监督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部门的行政经费预算。有条件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建设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指定机构负责本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日常工作。第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企业事业单位公开的环境信息及政府部门环境监管信息,建立企业事业单位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依法可以不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七条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确定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并通过政府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时,应当综合考虑本行政区域的环境容量、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因素。第八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①被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为重点监控企业的;②具有试验、分析、检测等功能的化学、医药、生物类省级重点以上实验室、二级以上医院、污染物集中处置单位等污染物排放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或者可能对环境敏感区造成较大影响的;③三年内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因环境污染问题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④其他有必要列入的情形。第九条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公开下列信息:①基础信息,包括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生产地址、联系方式,以及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产品及规模;②排污信息,包括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口数量和分布情况、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情况,以及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定的排放总量;③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他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情况;⑤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⑥其他应当公开的环境信息。列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重点排污单位还应当公开其环境自行监测方案。第十条重点排污单位应当通过其网站、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或者当地报刊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环境信息,同时可以采取以下一种或者几种方式予以公开:①公告或者公开发行的信息专刊;②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③信息公开服务、监督热线电话;④本单位的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开栏、信息亭、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场所或者设施;⑤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信息的方式。第十一条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后九十日内公开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有新生成或者发生变更情形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当自环境信息生成或者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二条重点排污单位之外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参照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公开其环境信息。第十三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自愿公开有利于保护生态、防治污染、履行社会环境责任的相关信息。第十四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权对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第十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宣传和引导公众监督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重点排污单位未依法公开环境信息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接受举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第十六条重点排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责令公开,处三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公告:①不公开或者不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内容公开环境信息的;②不按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方式公开环境信息的;③不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时限公开环境信息的;④公开内容不真实、弄虚作假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十一、环境现状评估结论及建议1.结论1.1项目概况(1)本项目位于澄迈县老城开发区境内颜春岭处(110°4′21.77″东经,19°56′1.69″北纬)项目东面为荒地和树林、南面为树林、西面相邻着的建筑为中电国际新能源海南公司、北面隔着南二环路的是垃圾处理站的污水处理系统,距离项目最近的敏感点是在东北方向2170m处的文连村,距海口市中心区38公里,占地272亩,其中第一填埋区占地64亩,第二填埋区占地208亩,设计库容为1109万m³,总投资1.36亿元,设计日处理垃圾为1000t。在1998年开始建设,2001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它承担着海口市及澄迈县部分地区生活垃圾的处理任务。项目场区设有完整的过磅系统,垃圾填埋、压实、覆盖系统、污水防渗系统、污水收集系统、沼气收集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2)垃圾填埋库区场底和侧面采用水平和垂直防渗,均铺设1.5毫厚的HDPE防渗膜和土工布,防止填埋场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下渗污染地下水;并且填埋区内设有雨污分流设施,能够及时的将降水排出库区,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配备完善的垃圾渗滤液收集管网,能够及时的将垃圾渗滤液收集到渗滤液处理厂进行达标处置;库区配备横、竖沼气导排管,能将产生的沼气及时收集并引到沼气发电厂,消除库区安全隐患。1.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地下水的检测结果显示:项目区的地下水中pH值、氨氮、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固体、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挥发酚、As、Pb、Hg、Cd、Cr6+、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这19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Ⅳ类标准的要求,地下水质良好。渗滤液出水质量现状:项目填埋区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通过渗滤液导管引至渗滤液处理厂进行达标治理,根据出水水质的监测统计,出水水质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GB16889-2008中表二的标准要求。大气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中药材种植化肥农药综合供应合同4篇
- 2025年专业版短期用工合同(三篇)
- 2025年一对一辅导班培训合同模板(2篇)
- 2025年业主支付保证借款合同(2篇)
- 2025年两间三层房屋建设合同标准样本(2篇)
- 省道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墙面装饰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服装加工专用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电器设备绝缘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数学-山东省2025年1月济南市高三期末学习质量检测济南期末试题和答案
-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社招2025年学习资料
- 河南退役军人专升本计算机真题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船舶行业维修保养合同
- 驾驶证学法减分(学法免分)试题和答案(50题完整版)1650
- 2024年林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
- 物流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 2025届江苏省13市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
- 产钳助产护理查房
- 招聘专员转正述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