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本课的内容学生不是很感兴趣,但初中学习对基本事实有一定的认识,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依据高一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与独立学习能力较强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字、图片材料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知识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国际关系复杂,而且时空跨度大,学生中普遍对国家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多,这都给我们实施该课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学生对世界格局和世界形势的概念很模糊,如何设计一个主体的历史情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生涩为通俗,成为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因而,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多运用历史图片、文字资料等媒介来解决课文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效果分析学生根据预习案充分预习,课堂效果较好.各个环节能够流畅顺利地进行,小组长指导各小组完成预习案和做完预习效果检测,能节省不少时间.学生课堂反映不错,气氛活跃,思维敏捷度高,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课堂结束时每个同学对本课知识能有一个宏观和微观把握,能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教材分析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多极化趋势,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随后经过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因而,本课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脉相承,前者主要讲这种趋势的出现,后者主要讲述这一趋势的加强。本课是对前一课的延伸与总结,也是整个单元的总结,对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局势变化有重大意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个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1、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两极格局瓦解,包括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3、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4、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主备人:【学习目标】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重点、难点】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影响【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史料探究法【课前自主预习】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问题引导】:何谓东欧剧变呢?东欧为什么会发生剧变?东欧剧变的具体情况如何?☆钱其琛(中国前外交部部长)回答《世界知识》记者的提问:“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1)原因:①历史原因:东欧各国照搬,受制于苏联;②内部因素: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③苏联因素:的影响;④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2)实质:(3)典型事例:;⒉苏联解体【问题引导】如此一泱泱大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带来怎样的影响?⑴原因:①根本原因: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②直接原因: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④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的战略。⑵标志:,俄罗斯等11国成立⑶影响:①对世界政治格局: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美苏“冷战”局面结束,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②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苏联解体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社会主义事业将从中汲取教训,更健康地发展。☆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公有制)、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政治上高度集权,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必要的监督,社会缺乏民主。斯大林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曾针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对于对苏联的援助,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时说:“美国的关键战略利益不在于从经济上挽救莫斯科,而是要摧毁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西方的援助只是一个“诱饵”,实际上是加紧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问题引导】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呈现出怎样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1、总趋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并存,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是时代的主题。2、缓和的原因:(1)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维持和平的因素增长;(2)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3、动荡的原因和表现:(1)两极格局瓦解打破了原有国际力量对比平衡,民族及宗教纠纷、等矛盾暴露;如巴以冲突,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等(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如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3)地区冲突、局部战争发生;如伊拉克战争(4)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如9.11事件3、和平、合作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联合国在协调矛盾冲突中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加强反恐合作、经济区域合作、联合国维和行动以及主张用谈判的方式解决朝核问题等。【特别提醒】二战后,美国扩张的名义是遏制共产主义,“911事件”后,又以反恐的名义扩张。三、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问题引导】:当前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哪些政治力量制约着美国独霸世界?多极化趋势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1、格局特点: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1)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2)直接原因: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3)具体原因:①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自己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____________。但为了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不得不重视____________。②欧盟、日本、俄罗斯、________、发展中国家等各种政治力量不断壮大。③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_________的呼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3、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①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单边主义;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3、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1)有利于(2)有利于(3)有利于【特别提醒】两极格局已经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远没有形成。目前世界格局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一超多强”是其基本特点。重难点阐释:1.正确看待多极化趋势(1)含义: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应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方面去理解。(2)原因: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②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但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③此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④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3)表现:当今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其相互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4)现状: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5)意义:①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④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的多元化,有利于缓和和改善大国之间的关系,促进相互合作。对话、协商成为解决国际问题和争端的主要途径。在建立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应该遵循平等、合作、互利的原则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2.美国建立“单极世界”受挫的原因:①拥有力量与使用力量不是一回事,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不自动地成为实现政治目的的有效手段。相反,错误地使用力量只能适得其反,使力量受到不断的损伤和削弱。②美国具有全局优势,也难免陷入局部劣势。伊拉克战争说明,尽管美国拥有威力超人的高科技武器,但它在别国土地上缺乏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陷入当地包围,使其全局优势不起作用。③决策错误,谋略失算,扩张过度,力不从心。④人心向背对成败的影响至关重要。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⑤失道寡助,盟友离心。尤其是西欧、日本不再唯美国的马首是瞻。⑥世界失序,小国挑战。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则在乱世中乘机兴起,到处作乱。【预习自主检测】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2、“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的总体特点是()A、形成多极化格局B、缓和与动荡并存C、趋向紧张D、美国称霸3、2009年12月25日,一名男子当天在一架从荷兰阿姆斯特丹飞至美国底特律的航班上引爆小型爆炸装置,造成数人轻伤。航班最终安全降落。基地组织随即宣布对该炸机未遂事件负责。这说明()A、美国的冷战政策B、苏联的支持与挑拨C、国际恐怖主义泛滥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B、群雄并起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5.(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预习成果检测限时接龙比赛----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什么?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是什么?2.哪些因素威胁世界和平举例说明?3.当前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哪些政治力量制约着美国独霸世界?4.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有哪些?要求:1.同桌间接龙,排好顺序,老师抽查小组。2.当展示者卡壳时,其他同学可抢答3.用时最少的小组得满分。准备时间:1分钟。【课堂合作探究】『话题一』别了,。。。。。。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1.阅读思考:这里的“旧时代”和“新时代”分别指什么?2.《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中国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共产主义天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共产主义天堂“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在于意识形态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和思想僵化,缺乏理论创新”思考:对比图片并结合材料分析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失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话题二』路呢?路,美国路,世界路,中国路。。。。。。材料一材料二、“9·11”事件后,美国布什政府将“9·11”恐怖袭击归结为是伊斯兰激进分子对美国代表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仇恨;继阿富汗战争后,美国绕过联合国又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企图将伊拉克改造成“民主样板”向中东其他国家推广。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世界形势?美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材料三、漫画《投篮》在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将是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极,即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届时,他们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形成相对稳定的战略结构。-----搜狐网在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将是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极,即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届时,他们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形成相对稳定的战略结构。-----搜狐网(2)漫画《投篮》说明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三回答,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材料四未来多极化格局的特点:一是各战略格局力量对比相对平衡。当然,在多极格局形成之际,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极,但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减少。二是国际事务的决策和处理将变得更加民主。重大的国际事务将不再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三是大国关系中将出现分歧和利益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主要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将是未来多极格局中大国关系的主流。(3)根据材料四概括多极化格局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多极化趋势产生怎样的影响?『话题三』路在脚下!中国要做好自己,发展强大。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面对21世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多极化趋势。我们应该怎样积极顺应这一历史潮流?面对这样一个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请同学们从多角度积极思考,大胆的说出你的想法。(政治、经济、思想、外交、民族关系、政策策略等等)【当堂巩固】1、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2、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A、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B、美国是反恐怖主义的领导国家C、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美国积极推动政治经济的全球化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4、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已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领导人关于“和平崛起”的表述向国际社会传递的信息是

()①“冷战”后传统不安全因素不再对和平构成主要威胁

②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社会不是威胁而是机遇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优势明显,和平崛起成为可能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5.(2015•全国甲卷•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A案【课后知识拓展】两极格局的发展历程汇总阶段时间原因表现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动摇、多极化趋势出现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80年代末90年代初知识拓展:1、所谓“人权高于主权”就是当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出现了人权的问题,其他主权国家就可以越俎代庖地越过别国的主权,名正言顺、天经地义干涉别国,实际上就是动武。长期以来,美国以“人权卫士”自居,以“人权”来伪装它的霸权,用“人道”来推行它的霸道,侵犯别国的主权,还美其名曰“人权高于主权”。例如: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的丧失人性的侵略和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既是北约由防御向进攻转变的所谓“新战略”的一次血腥试验,也是其炮制的“人权高于主权”谬论的霸权主义本质的自我暴露。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强欺弱,以大压小,把自己的意志用武力强加给一个主权国家。现在又发展到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不但炸死炸伤大量无辜平民,制造了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潮,而且还残害我国驻南外交人员和新闻记者。这真是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2、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崩溃瓦解。

“和平演变”就是一种非暴力的衍生变化过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方式:强调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新闻媒介造谣惑众,破坏社会主义声誉,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