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就峪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就峪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就峪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就峪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就峪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就峪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1年11月25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德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导的免疫反应清除。利用这一成果,可以对癌变前衰老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衰老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癌变以后的肝细胞容易向其他组织转移

C.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不会积累D.由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清除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属于细胞免疫参考答案:C2.南瓜果实黄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进行相关实验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①或②可知黄果是显性性状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隐性性状C.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D.F1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参考答案:C3.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参考答案:C4.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蔬菜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是在温度适宜、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得绿色植物吸收CO2量的曲线.请分析回答:(1)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存在于

,这些色素吸收光能的两个用途是

(2)甲图中,a时刻叶绿体中的C3含量将,ab时段产生ATP总量最多的细胞器是

.该大棚内蔬菜一昼夜内有机物总量变化情况是

),判断的依据是

.(3)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

h.若在CO2浓度为1%条件下进行实验,图中C、F两点间的距离会变

.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

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参考答案:(1)类囊体薄膜水的分解和ATP的合成(2)下降(或减少)

叶绿体

增加大棚内CO2浓度降低了(3)14

S2>S1+S3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分析甲图中,a时刻CO2浓度最高,此时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其后,随光照增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时刻CO2浓度最低,此时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随着时间推移光照减弱,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最后到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乙:B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G点时光合作用消失.S2表示白天光照较强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S1+S3表示夜间及光照较弱时消耗的有机物,因此一昼夜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总量=白天光照较强时光合作用积累量﹣夜间及光照较弱时消耗量=S2﹣(S1+S3).【解答】解:(1)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类囊体薄膜,这些色素吸收光能为水的分解提供能量和ATP的合成提供能量.(2)甲图中,图中a时刻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叶绿体中的C3含量将下降;ab时段二氧化碳不断下降,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产生ATP总量最多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分析图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b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该二氧化碳用于合成有机物储存于植物体中,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该图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密闭大棚种植作物时要注意及时补充CO2.由于叶绿体增加大棚内CO2浓度降低了,使得该大棚内蔬菜一昼夜内有机物总量下降(或减少).(3)图乙中B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G点时光合作用消失.因此得到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14h.若在CO2浓度为1%条件下进行实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加CO2浓度,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合成有机物的量有所增加,因此图中C、F两点间的距离会变长.图中S2表示白天光照较强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S1+S3表示夜间及光照较弱时消耗的有机物,因此一昼夜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总量=白天光照较强时光合作用积累量﹣夜间及光照较弱时消耗量=S2﹣(S1+S3).当植物细胞内有机物有积累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植株的干重才可以增加,所以S2>S1+S3.【点评】本题考查对有关坐标曲线图的理解,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5.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相互结合形成的多聚体。图中甲、乙、丙为细胞内重要的三种多聚体,a和b为其单体。请结合此图,判断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人体细胞内,a共有5种B.在某人的肌细胞和肝细胞中,甲一般相同,丙一般不相同C.ATP是由a连接两个高能磷酸键形成的D.b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参考答案:B6.某小岛上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人们在岛上放养了20000只小白兔,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小白兔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由于繁殖需要,人们从岛外又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小白兔放养到岛上,且所有小白兔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52%

C.48%

D.57%参考答案:C7.用玉米的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单倍体幼苗期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该过程不考虑基因突变)。在此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f过程中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与c~d过程相比,d~e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加倍C.秋水仙素作用于c点之前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e点后细胞内染色体组最多时有4个,且各染色体组基因组成相同参考答案:D8.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①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②该人胰岛B细胞的mRNA

③该人胰岛A细胞的mRNA

④该人肝细胞的DNA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参考答案:C9.生命世界多姿多彩,既统一又多样。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有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

②光合作用不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③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有DNA的复制

④单倍体生物的细胞中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⑤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体现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零项参考答案:D10.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RNA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都可以贮存遗传信息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参考答案:B1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需要储备大量的ATP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ATP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黑暗条件下,只有线粒体可以产生ATP参考答案:B12.关于蛋白质合成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转录出mRNA后将保持解旋后的单链状态B.基因翻译时,所需的tRNA与氨基酸的种类数一定相等C.在有些细胞器中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D.多个核糖体与同一条mRNA结合可以合成多种多肽参考答案:C【考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

一个基因解旋转录出mRNA后,该基因将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A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翻译时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tRNA来转运,故tRNA与氨基酸的种类数不一定相等,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C正确;多个核糖体与同一条mRNA结合,由于翻译的模板相同,故形成的是同一种多肽,D错误。

13.土壤农杆菌能将自身Ti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诱发植物形成肿瘤。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它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的含量,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时,诱发肿瘤生根B.清除肿瘤组织中的土壤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与分化C.图中肿瘤组织在不含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肿瘤组织生长与分化参考答案:D由题中信息知,基因S不表达,基因R表达,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值升高,诱发了生芽瘤,A错误;清除肿瘤中的土壤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与分化即使清除了肿瘤中的土壤农杆菌,只要土壤农杆菌能身Ti质粒的T-DNA已经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则仍然会产生肿瘤,B错误;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因此肿瘤组织可以在不含有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培养基中分化和生长,C错误;基因S(R)是通过控制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合成酶的形成来间接控制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D正确。【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应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14.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会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D.植物幼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温度的变化有关参考答案:B【考点】3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关于主动运输,把握两个要点:1是载体,2是能量.载体为蛋白质,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基因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不同的载体的工作效率可能会有差异.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凡是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皆影响主动运输的效率.【解答】解:A、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且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能发生在活细胞中,A正确;B、葡萄糖属于主要能源物质,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能量代谢,因此有葡萄糖的跨膜运输,B错误;C、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C正确;D、温度会影响到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所以会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主动运输的条件,理解质壁分离的条件,注意B选项中静息电位产生的物质基础是钾离子的外流,属于协助扩散.

15.大丽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一株杂合的植株有许多分枝,盛开数十朵红花,但其中一朵花半边呈红色半边呈白色。这可能是哪个部位的C基因突变为c基因造成的(

)A.幼苗的顶端分生组织 B.早期某叶芽分生组织C.花芽分化时该花芽的部分细胞 D.杂合植株产生的性细胞参考答案:C16.正常人体处于0℃和30℃的环境中均能维持体温恒定。处于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a1=b1,a2=b2B.a1>a2,b1<b2C.从30℃进入0℃环境中,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使机体减少散热D.从30℃进入0℃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机体增加产热参考答案:B【分析】体温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原理是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因此在0℃时,a1=b1,在30℃时,a2=b2。【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1=b1,a2=b2,A正确、B错误;从30℃进入0℃的环境中,即外界环境温度降低了,则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机体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C正确;从30℃进入0℃的环境中,即外界环境温度降低了,则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机体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低温和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明确在任何条件下,只要体温是恒定的,则产热量与散热量一定相等。17.将家兔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在麻醉状态下完成以下实验:将兔肠腔排空并作结扎处理,维持血液循环正常。再向其中注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各10毫升,保持一段时间后,肠腔中NaCl溶液体积如表所示。已知0.9%NaCl溶液为家兔适用的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组别甲乙丙注入NaCl溶液浓度0.6%0.9%1.2%体积(ml)0.735.5

A.甲、乙、丙三组家兔的生理状态和保持时间长短等属于无关变量B.实验初始时,甲组水的移动方向是从肠腔流向血液,丙组家兔相反C.实验初始时,甲组家兔的小肠细胞大量吸水,引起小肠细胞涨破D.若阻断乙组小肠细胞主动运输,肠腔中NaCl溶液体积将基本不变参考答案:C依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因变量是NaCl溶液的吸收量,甲、乙、丙三组家兔的生理状态和保持时间长短等属于无关变量,A项正确;0.9%的NaCl溶液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实验开始时,甲组中注入的是低于血浆渗透压的0.7%NaCl溶液,因此甲组肠腔中的水进入血液,而丙组注入的是高于血浆渗透压的1.2%NaCl溶液,所以丙组血液中的水进入肠腔,B项正确;实验初始时,甲组家兔的小肠细胞大量吸水,但也通过主动运输吸收钠离子,且通过调节能够维持渗透压的平衡,所以不会引起小肠细胞涨破,C项错误;若阻断乙组小肠细胞主动运输,则不能吸收钠离子,又因乙组注入的0.9%的NaCl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液,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所以肠腔中NaCl溶液的体积将基本不变,D项正确。【点睛】本题以兔的排空小肠结扎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渗透作用的原理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小肠黏膜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钠离子,水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生物膜向高浓度溶液扩散,以“0.9%NaCl溶液为家兔适用的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为解题的切入点,运用对照实验的观点对比分析甲、乙、丙三组处理的异同,进而对各选项做出判断。18.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B.图甲中Ta和Tb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C.图乙中温度超过Tb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D.图乙中A点可能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T0参考答案:C19.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很相似C.类囊体薄膜属于生物膜D.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参考答案:D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A项正确;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很相似,B项正确;生物膜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叶绿体内膜、外膜和类囊体薄膜这些都在细胞内,都属于生物膜,故C项正确,D项错误。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的,生物膜在组成成分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是D项,要特别注意生物膜是指细胞中的膜结构,包括细胞器膜、核膜、细胞膜。生物体内的一些膜(如眼角膜、口腔黏膜)是由细胞构成的,不是细胞内的膜。2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能继续合成部分蛋白质B.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动物细胞的融合,主要是与膜上糖蛋白有关C.效应B细胞都是由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得来的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参考答案:答案:B21.某二倍体植物为XY性别决定型,其花瓣中色素代谢如图,其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当蓝色素与红色素同时存在为紫花,但仅限于某一种性别,而另一性别的个体死亡.现有一对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代,F1代中雌雄植株杂交,得到F2代,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亲本 F1代 F2代亲本F1代F2代雌:蓝花雌:蓝花雌:6蓝花:2白花雄:红花雄:蓝花雄:3蓝花:1红花:1白花 A.上述过程体现了多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的现象 B.亲本蓝花雌株与F1代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不相同 C.F2代中的白花植株可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D.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XbXb 参考答案:D【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由表格信息可知,纯合亲本蓝花与红花杂交,子一代既含有蓝花基因也含有红花基因,但雌雄个体都表现为蓝花,说明蓝花由显性基因控制,红花由隐性基因控制,子二代雌雄个体都各有8种组合,且性状分离比不同.由于子二代雌雄比例不同,存在性别差异,又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则B(b)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雌个体是A_XBXB、A_XBXb、aaXBXB、aaXBXb,比例是3:3:1:1,前二者是蓝花,后二者是白花,雄性个体A_XBY、A_XbY、aaXBY、aaXbY,由于F2代中3蓝花:1红花:1白花,所以可判断A_XbY死亡. 【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植物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 B、亲本雌株的基因型是AAXBXB,子一代雌株的基因型是AaXBXb,B正确; C、子二代雌性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Xb,产生一种或两种配子,子二代白花雄株的基因型是aaXBY,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C正确; D、基因型为AAXbY个体致死,因此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XbXb,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图解和表格确定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决相关概率的计算问题.2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即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的数目增加,物质运输效率增强B细胞分化,细胞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但是mRNA有变化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基因发生突变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参考答案:A23.“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的模式之一。下图是无废弃物农业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再生”是“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主要生态学原理B.施用有机肥能为绿色植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C.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D.通过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参考答案:B“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模式,通过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植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采用堆肥和沤肥等方式,制成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土壤中养分的循环利用,因此“物质循环再生”是“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主要生态学原理,A正确;施用有机肥能为绿色植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对有机废弃物进行②、③的处理,既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又减少了④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所以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C正确;通过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D正确。24.下列关于胚胎分割和移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胚胎分割时可以在显微镜下用切割针或切割刀进行分割

B.胚胎分割时分割的数量越多越好

C.胚胎移植前需对供体母畜进行同期发情处理D.胚胎移植产下的个体的遗传物质来自受体母畜参考答案:A25.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中肯定含有P元素

B.①过程发生所需模板和运输B的工具都是RNA

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B26.某同学设计渗透装置如下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

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参考答案:B27.下列有关碗豆的叙述,正确为是(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

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C.进人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参考答案:B28.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由特定的DN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使染色体的结构保持稳定。当端粒酶存在时,在染色体末端才能合成端粒的DNA,以保持端粒长度。端粒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右图为细胞分裂时,在有、无端粒酶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端粒DNA

B.无端粒酶时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

C.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且不发生癌变D.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参考答案:C29.对不同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正确的是(

)A.细菌培养时将PH调至酸性

B.培养乳酸杆菌时在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维生素C.霉菌培养时将PH调至中性或微酸性

D.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环境条件参考答案:D30.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细胞同时有内质网和中心体,则该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B.若细胞同时有叶绿体和细胞壁,则该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C.核糖体在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中具有相同的功能D.在细胞核内和线粒体中都可以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参考答案:A31.关于下列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斐林试剂加入到还原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②脂肪的鉴定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④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紫色⑤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⑥观察洋葱根尖装片发现最多的细胞是前期细胞⑦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叶绿体⑧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A.③⑤⑥⑧

B.②④⑤⑦

C.①④⑤⑦

D.②④⑤⑧参考答案:C32.下列关于化合物和相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丙酮酸、脂肪酸、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元素组成相同B.三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反应后溶液呈紫色C.肽键、磷酸二酯键、高能磷酸键和氢键都属于共价键,高温不易断裂D.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参考答案:B【分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蛋白质分子中了解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DNA分子中一条链上了解两个脱氧核苷酸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两条链之间的化学键是氢键,ATP分子中了解两个磷酸基团的化学键是高能磷酸键。【详解】丙酮酸、脂肪酸的组成元素是C、H、O,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A错误;三肽含有两个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反应后溶液呈紫色,B正确;ATP分子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和重新形成;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在高温下也容易断裂,C错误;葡萄糖是淀粉的基本单位(单体),其在排列顺序上没有差异,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和空间结构,并识记不同的化合物的成分中含有的化学键的种类,明确多糖是由葡萄糖连接而成的,在排列顺序上没有不同。33.假设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只有一种植物,消费者只有一种以该植物为食的动物。该植物的存活能力和可食程度主要受A、a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植物存活能力与可食程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若干世代的生活过程中,流入动物的能量全部来自基因型是AA的植物B.经过若干代生活,可导致植物、动物的数量相对稳定C.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是制约植物种群密度的唯一因素D.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参考答案:答案:B34.显微镜是观察动、植物切片和微生物的工具,评价一台显微镜首选的因素是

A.物镜和目镜倍数

B.清晰度

C.有名厂家

D.零件、功能齐全参考答案:B35.(10分)香蕉是一种热带水果,成熟的果实不易保鲜、不耐贮藏.因此香蕉一般在未成熟时采摘,此时果皮青绿、果肉硬实、甜度小.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淀粉逐渐转变成还原糖,果肉逐渐变软、甜度增加,果实逐渐成熟.(1)检测香蕉中的还原性糖可用

试剂,观察此实验结果中的

可以推测香蕉的成熟程度.(2)下图是采摘后的香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和乙烯(C2H4)含量的变化.①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是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

作用的

有机物.②采摘后的香蕉,其细胞呼吸速率在第

天达到最大.(3)根据上图推测,乙烯通过

促进香蕉果实的成熟.(4)有人要验证上述推测,利用一种乙烯抑制剂设计了下面的实验:①将采摘后的香蕉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需要在采摘后的第

天之前用乙烯抑制剂进行熏蒸处理,对照组

.②检测两组香蕉的

,如果

,则支持上述推测.参考答案:故答案为:(1)斐林

砖红色的深浅(2)①调节

微量②8﹣9(3)促进果实的细胞呼吸(4)①7

不作处理②CO2释放量

实验组的CO2释放高峰推迟或不出现

【考点】C7:植物激素的作用;1K: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植物激素,是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解答】解:(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植物激素,是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②由图中曲线可知:采摘后的香蕉细胞,在第8﹣9天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迅速增加,故说明呼吸速率在第8﹣9天达到最大.(3)根据上图推测,乙烯通过促进果实的细胞呼吸促进香蕉果实的成熟.(4)①实验探究乙烯通过促进果实的细胞呼吸促进香蕉果实的成熟,香蕉在采摘后的第7天之前乙烯含量变化不大;对照组应不作处理.②检测两组香蕉的CO2释放量,如果实验组的CO2释放高峰推迟或不出现,则支持上述推测.故答案为:(1)斐林

砖红色的深浅(2)①调节

微量②8﹣9(3)促进果实的细胞呼吸(4)①7

不作处理②CO2释放量

实验组的CO2释放高峰推迟或不出现【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的检测以及实验材料的选择,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36.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有①

B.高尔基体膜结构有②

C.叶绿体内膜有③

D.线粒体内膜有④参考答案:C37.下图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过程的细胞核膜、核仁始终存在B.②过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③过程中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下降D.④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变化参考答案:C38.下列有关遗传的分子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B.转录时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在RNA分子上C.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参考答案:C在tRNA的单链内,部分互补碱基通过氢键构成碱基对,导致tRNA经过折叠,看上去像三叶草的叶形,A项错误;转录时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在DNA分子上,B项错误;细胞中有多种tRNA,每种tRNA分子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由3个碱基构成的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上的相应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C项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项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真正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是如何形成的而错选D。就整个生物界而言,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肝细胞中内质网的功能出现障碍,脂蛋白的合成受阻B.当体内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时,意味着糖类的供应不足C.用15N标记的苯丙氨酸饲喂小鼠后,在其体内检测不到15N标记的酪氨酸D.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ATP参考答案:C40.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A.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④途径中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共1小题,满分15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利用果酒制果醋的发酵装置,其中a,b,c,为控制开关,d为过滤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发酵装置的一个缺点是

.图中C装置的作用是

.(2)若要从生产的果醋中分离纯化出所用的微生物,则具体方法是:第一步:配制培养基.该培养基必需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第二步:灭菌.对培养基用

法进行灭菌.第三步: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第四步:培养.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时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提供O2.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3)如果将该装置改为果酒的发酵装置,在利用酵母菌制作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

.在制作果酒过程中,B装置内的PH变化趋势为

.(4)在工厂化生产果酒时,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

参考答案:(1)没有放气装置

便于取样检查(和存储放出的发酵液)(2)高压蒸汽灭菌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需要(3)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逐渐下降(4)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专题】实验性简答题;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分析】分析图形:B装置通入氧气,说明是果醋的发酵装置,A装置是发酵的原料,C装置是发酵的产物醋酸.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适宜温度为18~25℃,无氧.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细胞,适宜温度为30~35℃、一直需氧.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解答】解:(1)该发酵装置的一个缺点是没有放气装置.图中C装置的作用是便于取样检查和存储放出的发酵液.(2)若要从生产的果醋中分离纯化出所用的微生物,则具体方法是:第一步:配制培养基.该培养基必需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第二步:灭菌.对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第三步: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第四步:培养.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时需要提供O2.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3)在利用酵母菌制作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制作果酒过程中,酵母菌呼吸作用不断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故B装置内的PH变化趋势为逐渐下降.(4)在工厂化生产果酒时,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点评】本题考查了果酒、果醋制作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属于考纲中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2.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试管编号实验步骤12341%NaCl溶液(mL)1

1%CuSO4溶液(mL)

1

1%Na2SO4溶液(mL)

1

蒸馏水(mL)

1pH6.8缓冲液(mL)11111%淀粉溶液(mL)1111唾液淀粉酶溶液(mL)1111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观察结果无色深蓝色浅蓝色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

,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

,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1)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2)Cl﹣和Cu2+(2分)Cu2+(1分)Cl﹣(3)对照确定Na+和SO42﹣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4)深砖红色无砖红色(或蓝色)浅砖红色浅砖红色

斐林试剂中有Cu2+,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分析】解答此题从明确实验目的开始,本实验是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实验的结果分析淀粉酶的活性情况:①1号试管﹣﹣酶活性加强;②2号试管﹣﹣酶活性抑制;③3、4号试管酶活性正常.(2)1号和3号比较说明促进酶活性的离子是Cl﹣,Na+对酶活性不影响;2号和3号比较说明抑制酶活性的离子是Cu2+,SO42﹣对酶活性不影响.(3)斐林试剂中含有Cu2+,使用时应注意,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解答】解:(1)PH是无关变量,要进行控制,表格中显示“pH6.8缓冲液”,就是保证各试管中PH相同且是唾液淀粉酶的适宜PH.(2)比较实验结果,1号无色说明该试管淀粉已经完全分解,2号深蓝色说明该试管淀粉没被分解,3、4号浅蓝色说明该试管淀粉部分被分解;再比较各试管加的试剂,可知4号是对照,3号试管加的试剂对酶的活性没影响,则Cl﹣有促进作用;Cu2+有抑制作用.(3)3号试管加入的Na2SO4,与1、2号有重复的,其作用是确定Na+和SO42﹣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4)1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增强,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后由深砖红色沉淀生成,2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抑制,淀粉未被水解成葡萄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后无砖红色,3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为受到影响,淀粉部分被水解成葡萄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后由浅砖红色沉淀生成,4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未受到影响,结果同3号试管;斐林试剂中含有Cu2+,对淀粉酶的活性又影响,故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点评】本题以通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为材料,主要考察考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中所加各类试剂的具体作用的能力以及分析表格能力.43.水稻穗粒数可影响水稻产量。研究者筛选到一株穗粒数异常突变体,并进行了相关研究。(1)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__________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到穗粒数异常突变体。(2)研究者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