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学模块1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基础模块2影像设备应用质量检测模块3影像设备日常维护与保养模块4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实践模块5影像质量控制相关文件规定1.医学影像技术概述2.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基本知识3.影像质量管理活动模块1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目标1技能目标2态度目标3说出医学影像成像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及质量管理基本概念;说出X线成像、CT成像和磁共振成像原理。能运用质量管理相关原理实施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运用医学影像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模块1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基础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医学影像成像过程医学影像基本概念、术语项目1医学影像技术概述一二三英语短语及英文缩写词四五一、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X线摄影检查发展过程: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伦琴发现X线;1920年前被称作X线应用初级阶段;1920—1950年,称为X射线临床应用与开发阶段;1972年,CT技术诞生。1造影检查技术的发展过程:1898年,开始使用硝酸铋对比剂,1910年改用医用硫酸钡对比剂。1912年起气体作为对比剂术广泛应用,20世纪20年代初碘制剂用于造影检查,20世纪60年代,开发出了非离子性对比剂。2CT检查技术的发展过程:1972年4月,CT技术诞生。1974年全身CT问世。1989年,实现螺旋扫描。1998年多层螺旋CT问世,2002年,推出16排探测器螺旋CT。2005年,双源螺旋CT技术开发。2007年,320排探测器CT应用于临床。2008年,Gemstone材料探测器应用于CT装置中。3MR检查技术的发展过程:1924年发现原子有角动量和磁矩。1946年发现磁共振现象。1971年发现组织的良、恶性细胞的MR信号有所不同。1972年试管的MR图像产生。1974年做出第一幅动物肝脏图像。1977年,世界上第一台MR成像装置建成,1978年获得了头部和腹部的断层像。1980年获得第一幅人体头颅的冠状位和矢状位影像。4二、医学影像成像过程(一)X线成像原理概述X线摄影检查:模拟X线成像是利用X线与物质作用产生衰减的特性,当强度相同的入射X线通过人体时,由于人体组织密度与厚度不同,X线衰减也不相同,因此,透过人体的X线强度不同,形成了X线强度的差异。具有强度差异的X线作用于胶片或荧光屏等影像接收器时,使胶片感光或使荧光屏产生不同亮度的荧光。经感光的胶片通过胶片的冲洗,形成了X线照片影像。X线摄影检查优缺点优点:影像较清晰,空间分辨力高,照片可以长久保存以便随访被检者,跟踪对照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了解病情的发展,被检者接受的X线照射剂量少等。缺点:不能观察被检者的动态和功能,并且密度分辨力低,观察角度不灵活。二、医学影像成像过程(一)X线成像原理概述X线透视检查:荧光屏产生不同亮度的荧光就形成了传统X线透视的影像,此过程为X线透视检查。X线透视检查优缺点优点:经济、简便、成像速度快,可以多角度观察,很灵活,可以显示人体器官的动态及功能。缺点:影像清晰度较差,小病灶易漏掉,空间分辨力较低,影像不能长久保存,被检者接受X线剂量较多等。二、医学影像成像过程(一)X线成像原理概述数字X线成像:数字X线成像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医学影像设备中应用越来越多,诞生数字影像技术,数字X线成像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数字X线成像的主要应用1.应用于临床的是计算机X线成像,也称计算机X线摄影(CR)。2.直接数字摄影(DDR)或称数字摄影(DR),DR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利用探测器接收X线信息,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在显示器上直接显示图像。原理:1.X线经过准直器形成射线束,入射到人体被检测层面,经人体被检测层内器官或组织衰减后射出的X线束到达检测器,检测器将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2.通过测量电路将电信号放大,由A/D转换器变为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机处理系统处理。计算机系统按照设计好的图像重建方法进行系列计算和处理,得出人体层面上器官或组织密度数值分布情况。3.把计算出的器官或组织密度数值按电视监视器扫描制式进行编码,在屏幕上依据不同器官或组织的吸收系数表示出不同的灰度,显示人体这一层面上的器官或组织的图像。二、医学影像成像过程(二)
CT成像原理概述对特点:1.能够获得各种组织、器官的断面图像(主要是横断面图像)。其高分辨力可以分辨人体组织内微小的差别,使影像诊断的范围大大扩大。2.可观察血管与病灶之间的关系、病灶部位的血供和血液动力学的一些变化。3.利用CT的三维成像软件,CT可形成人体各部位的三维图像。4.利用X线的衰减,CT可做各种定量计算工作,如CT值测量等。原理: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射频脉冲对置于主磁场中人体内的氢质子(氢质子自旋后具有磁性,故称为生物磁)进行激励,被激励的氢质子充分吸收主磁场与射频磁场的能量(称为共振状态),当射频脉冲低电平期间,被激励的氢质子要回复到平衡状态(这个过程称为驰豫)。这个过程中,氢质子以波的形式释放出一定能量,这个波称为回波信号,作为磁共振成像的信号来源,经过系列技术采集驰豫过程中产生的信号,通过计算机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称为磁共振成像技术。二、医学影像成像过程(三)磁共振成像原理概述对特点:1.以射频脉冲作为成像的能量源,无电离辐射,对人体安全、无创伤;2.对脑组织和软组织分辨力极佳,能清楚地显示脑灰质、脑白质、肌肉、肌腱、脂肪及软骨等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病变形态;3.可以多方位成像,即对被检查部位进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及任何斜方位的成像;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图像的种类根据临床的要求而多样性;4.能够对器官功能成像和组织生物化学方面进行分析。当前医学影像的存储形式也有质的飞跃,数字化影像便于保存、传输与复制,可融入医院的网络环境,也可以实现远程会诊,还可以同其他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获取更多的信息,实现医学影像信息资源共享。二、医学影像成像过程(四)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概述(一)X线摄影检查中的基本术语三、医学影像基本概念、术语1.解剖学方面术语(1)解剖学姿势:人体解剖学姿势,是指身体直立,面部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双下肢并拢,足尖向前。解剖学姿势又称为人体标准姿势(图1-1-3、图1-1-4)。三、医学影像基本概念、术语
(1)解剖学姿势图1-1-3标准姿势正面观示意图图1-1-4标准姿势侧面观示意图三、医学影像基本概念、术语
(2)解剖学的基准轴图1-1-5人体体轴和标准平面示意图①垂直轴。
(3)解剖学的基准面①矢状面。②冠状面。③水平面。②矢状轴。③冠状轴。三、医学影像基本概念、术语
(4)解剖学方位①上和下。
(5)关节运动①屈伸运动②内收与外展运动。③旋转运动。②前和后。③内侧和外侧。④近和远。⑤浅和深。
(6)头颅上定位线①听眶线。②听眦线。③听鼻线。④听口线。⑤听眉线⑥瞳间线(一)X线摄影检查中的基本术语三、医学影像基本概念、术语2.X线装置与胶片方面术语(1)X线管长轴。(2)X线管窗口。(3)X线投射方向。(4)摄影床面中线。(5)摄影用距离。(6)暗盒(或影像板)放置。(7)胶片分割。(8)概观片。(9)局部片。(10)功能片。(一)X线摄影检查中的基本术语三、医学影像基本概念、术语3.被检者基本姿势方面术语(1)站立。(2)坐位。(3)仰卧。(4)俯卧。(5)侧卧。(6)斜位。(一)X线摄影检查中的基本术语三、医学影像基本概念、术语4.摄影方向方面术语(1)矢状方向有前后方向和后前方向。(2)冠状方向有左右方向和右左方向。(3)斜方向有前斜位方向和后斜位方向。(4)轴方向有上下方向和下上方向。(5)切线方向。(一)X线摄影检查中的基本术语三、医学影像基本概念、术语5.摄影位置方面术语(1)前后位(2)后前位(3)左侧位(4)右侧位(5)侧卧水平后前位(6)左侧卧水平正位(7)右侧卧水平正位(8)仰卧水平侧位(9)俯卧水平侧位(10)右前斜位(11)左前斜位(12)左后斜位:被检者身体(二)X线摄影检查中的基本概念三、医学影像基本概念、术语1.模拟信号与模拟影像2.照片密度3.照片对比度4.散射线5.锐利度(S)6.模糊度(H)7.照片影像颗粒度8.量子斑点9.失真度10.数字影像11.数字化12.模/数转换13.数/模转换14.矩阵15.原始数据16.显示数据17.像素18.体素19.重建20.采集时间21.重建时间22.重建算法23.噪声24.信噪比25.比特26.灰阶或灰度级27.亮度响应28.动态范围29.观察视野30.窗口技术31.窗宽32.窗位33.分辨力34.量子检出效率(DQE)35.调制传递函数36.矩阵、像素、灰阶与数字图像的关系(三)CT检查中的基本概念、术语三、医学影像基本概念、术语1.密度分辨率2.空间分辨率3.图像噪声4.部分容积效应5.周围间隙现象6.伪影7.CT值8.体素9.像素10.灰阶11.窗口技术12.原始数据与图像数据13.重建与重组14.重建时间15.机架倾斜角度16.各向同性体素(四)磁共振检查中的基本概念、术语三、医学影像基本概念、术语1.磁矩2.进动3.超导现象与超导型磁体4.射频脉冲5.磁共振信号6.自由感应衰减信号7.相位8.激励9.弛豫10.梯度磁场11.空间编码12.加权13.K空间14.重复时间(TR)15.回波时间(TE)16.有效回波时间(effectiveTE)17.回波链长度(ETL)18.回波间隙(ES)19.反转时间(TI)20.信号激励次数(NEX)21.采集时间(TA)22.空间分辨力(四)磁共振检查中的基本概念、术语三、医学影像基本概念、术语34.相位对比法(PC)35.对比增强MRA(CEMRA)36.弥散37.磁共振弥散成像(dMRI)38.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39.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化学位移成像
化学位移饱和成像
水脂同相与反相43.磁共振波谱技术(MRS)44.磁共振水成像23.翻转角24.自旋回波序列(SE序列)25.反转恢复序列(IR序列)26.梯度回波序列(GRE序列)27.回波平面成像序列(EPI序列)28.层流湍流30.流空效应31.预饱和技术32.流入增强效应33.时间飞越法(TOF)四、英语短语及英文缩写词(1)Posterioranteriorposition(缩写PA):后前位。(2)Anteriorposteriorposition(缩写AP):前后位。(3)Lateral:侧位。(4)Oblique:斜位。(5)Matrix:矩阵。(6)acquisitionmatrix:采集矩阵。(7)displaymatrix:显示矩阵。(8)rawdata:原始数据。(9)displaydata:显示数据。(10)Pixel:像素。(11)Voxel:体素。(12)Reconstruction:重建。(13)Reformation:重组。(14)acquisitiontime:采集时间。(15)reconstructiontime:重建时间。(16)reconstructionalgorithm:重建算法。(17)Signal:信号。(18)Noise:噪声。(19)signaltonoiseratio(缩写SNR):信噪比。(20)Bit:比特(二进制信息量的单位)。(21)graylevel:灰阶。四、英语短语及英文缩写词(22)grayscale:灰度级。(23)brightnessresponse:亮度响应。(24)dynamicrange:动态范围。(25)fieldofview(缩写FOV):视野/显示野。(26)windowtechnology:窗口技术。(27)windowwidth(缩写WW):窗宽。(28)windowlevel(缩写WL):窗位。(29)densityresolution:密度分辨率。(30)spatialResolution:空间分辨率。(31)imagingnoise:图像噪声。(32)partialvolumeeffect:部分容积效应。(33)aroundclearancephenomenon:周围间隙现象。(34)artifact:伪影。(35)CTvalue:CT值。四、英语短语及英文缩写词(36)Hounsfieldunit(缩写HU):热单位、CT值单位。(37)magneticmoment:磁矩。(38)Precession:进动。(39)freeinductiondecay(缩写FID):自由感应衰减信号。(40)Relaxation:弛豫。(41)longitudinalrelaxation:纵向弛豫。(42)transverserelaxation:横向弛豫。(43)sliceselection:层面选择。(44)bandwidth:带宽。(45)frequencyencoding:频率编码。(46)phaseencoding:相位编码。(47)T1weightedimaging(缩写T1WI):T1加权成像。(48)T2weightedimaging(缩写T2WI):T2加权成像。(49)protondensityweightedimaging(缩写PD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四、英语短语及英文缩写词(50)radiofrequency(缩写RF):射频脉冲。(51)spinecho(缩写SE):自旋回波序列。(52)fastspinecho(缩写F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53)inversionrecovery(缩写IR):反转恢复序列。(54)gradientecho(缩写GRE):梯度回波序列。(55)fieldecho(缩写FE):场回波序列。(56)echoplanarimaging(缩写EPI):回波平面成像序列。(57)echotrainlength(缩写ETL):回波链长度。(58)echospacing(缩写ES):回波间隙。(59)inversiontime(缩写TI):反转时间。(60)numberofExcitation(缩写NEX):信号激励次数。(61)numberofSignalAverages(缩写NSA):信号平均次数。(62)numberofSignalAcquisitions:信号采集次数。(63)repetitiontime(缩写TR):重复时间。四、英语短语及英文缩写词(64)echotime(缩写TE):回波时间。(65)effectiveechotime:有效回波时间。(66)acquisitiontime(缩写TA):采集时间。(67)flipangle:翻转角。(68)laminarFlow:层流。(69)turbulentFlow:湍流。(70)timeofflightMRA(缩写TOFMRA):时间飞越法MRA。(71)phasecontrastMRA(缩写PCMRA):相位对比法MRA。(72)contrastenhancedMRA(缩写CEMRA):对比增强MRA。(73)diffusion:弥散。(74)diffusionMRI(缩写dMRI):磁共振弥散成像。(75)diffusionWeightedImaging(缩写DWI):弥散加权成像。(76)diffusionTensorImaging(缩写DTI):弥散张量成像。四、英语短语及英文缩写词(77)isotropicDiffusion:各向同性弥散。(78)anisotropicDiffusion:各向异性弥散。(79)perfusionweightedimaging(缩写PWI):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80)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缩写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81)MRspectroscopy(缩写MRS):磁共振波谱技术。项目2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国内外影像质量管理学发展概况一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必要性与质量管理原则二影像质量管理目标与措施三影像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四五英语短语及英文缩写词五一、国内外影像质量管理学发展概况1973年美国40%照片不符合要求11978年和1980年美国确定照片影像质量管理体制21982年《放射诊断的质量保证》出版31987年《放射诊断的质量保证》中译版出版4一、国内外影像质量管理学发展概况1988年中国第一个放射质量控制中心建立51993年颁布《医用X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61995年颁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7二、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必要性与质量管理原则(一)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必要性(1)通过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专业人员技术素质(2)通过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影像质量诊断的准确性(3)通过质量管理可以判断X线的运用是否合理二、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必要性与质量管理原则(二)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原则(1)以病人为中心原则(2)领导作用原则(3)全员参与原则(4)过程方法原则(5)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原则三、影像质量管理目标与措施(一)质量管理的目标以最小的辐射剂量,提高医学影像质量水平,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医学影像,实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三、影像质量管理目标与措施(二)质量管理的具体目标(1)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2)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横向联系,提高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3)建立设备和各项X线检查技术的标准化,明确评价方法(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的分析,用经营的观点来管理放射科(5)通过管理确保医学影像科室各类人员的安全,不仅包括工作人员的安全,还包括患者的安全三、影像质量管理目标与措施(三)保证大型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的措施(1)领导重视,制度管(2)强化素质,技术管(3)发挥优势,专职管(4)加强教育,共同管四、影像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一)质量(1)定义:质量指产品的特性及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要求应具备的性质。对影像来讲,影像质量是指影像本身或者该项检查所固有的特性能否满足临床诊断目的的性质。与“质量”相关联的概念有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等。(2)工程的定义:工程是指为保证获得高质量产品(如一幅医学影像等)必须具备的全部条件和采取的手段。 a.工程质量:指获得产品(如一张照片影像)实际达到的水平。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包括:①人;②机器;③材料;④技术方法;⑤检测手段;⑥环境。 b.工作质量:指工程技术人员(如影像技术人员)的技术工作、组织管理工作和思想管理工作对获得高质量产品(如医学影像)的一系列保证。四、影像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二)管理管理是指导和控制各个组织的相互协调活动,即制订计划及完成计划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的总和。(三)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为实现产品(如X线照片等)质量而制订质量计划,并为实现该计划所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它包括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两个部分一切活动的全部过程。质量管理是结合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而形成的理念、质量标准、行为准则,是一种质量文化的体现。四、影像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四)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最大经济地生产和销售让用户十分满意的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将企业内部所有部门为产品开发、产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改进所开展的所有工作,进行统一协调,从而达到最佳效果的组织管理活动。(五)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制订管理计划,使生产产品的全部流程均能始终如一地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对这一系统的管理,获得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要求。质量保证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四、影像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六)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一系列独立的技术步骤,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技术指标达到一定的要求,即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产品的设备及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和维修,来保证获得高质量的产品。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中的一个独立而完整部分。四、影像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七)影像质量管理、影像质量保证及影像质量控制三种之间的关系影像质量管理包括影像质量保证(QA)和影像质量控制(QC)两部分,这两部分既有一定的分工,又有密切的联系。影像质量保证是一个整体性概念,通过制订管理计划,使产生影像的全部流程均能始终如一地、有效地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对这些系统的管理,在有组织有计划地尽可能减少X线辐射剂量和医疗费用的同时,不断改进医学影像技术,以获得最佳影像质量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影像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中的一个完整部分,是一系列独立的技术步骤,以确保影像质量和技术指标达到一定的要求,即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影像设备及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和维修,来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影像。四、影像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八)医学影像质量管理的协调组织活动以低辐射剂量获得好的影像质量;充分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照片影像引进高质量的成像设备;影像学科全员参与并共同努力开展QA、QC的活动。五、英语短语及英文缩写词(1)quality:质量。(2)Management:管理。(3)qualitymanagement(缩写QM):质量管理。(4)qualityassurance(缩写QA):质量保证。(5)qualitycontrol(缩写QC):质量控制。(6)Totalqualitymanagement(缩写TQM):全面质量管理。(7)WorldHealthOrganization(缩写WHO):世界卫生组织。项目3影像质量管理活动影像质量管理程序一影像质量管理方法二影像质量评价方法三模拟成像与数字成像质量评价方法比较四五英语短语及英文缩写词五一、影像质量管理程序(一)正常管理程序(1)计划:包括工作目标制订、人员分工、成像设备和材料的购置计划,技术路线、方法等的QA、QC管理活动。制订计划时,要注意可行性、科学性、稳定性和严肃性。(2)实施:按计划实施的条件是:①人员分工明确、具体;②各类人员的职责明确、上下关系明确;③制订了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全体人员有章可循;④各类人员配置合理,有明确的时效性;⑤各类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最好的实时是通过一段运行后形成惯性运行。一、影像质量管理程序(一)正常管理程序(3)检查:这一个程序是保证计划能否健康实施的关键。主要工作是利用客观的物理评价与统计手段,将实施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4)总结:当计划实施完毕时,应根据提供的一切技术资料、数据、图表等反映出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存在的关键问题,对全员进行利益兑现。找出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的,可转移到下一次PDCA循环程序中。这样的程序循环,每循环一次就向一个新的水平迈进一步,上一次PDCA是下一次的依据,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一、影像质量管理程序(二)出现问题时的管理程序质量管理活动中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启动相应的管理程序:(1)分析问题的原因按专业组划分的QC小组,小组成员到现场了解应有状态(或称标准状态)与现状之间的差别,然后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通过集体讨论,确定是设备问题还是技术方法、材料、操作人员的问题。分析时注意客观数据资料,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2)制订对策根据找出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即解决问题的方案,制订方案的实施计划书,终止以前的做法,并按新对策实施。一、影像质量管理程序(二)出现问题时的管理程序质量管理活动中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启动相应的管理程序:(3)确认效果进行总结在实施新方案取得良好效果时,要对效果进行确认,并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为防止质量效果的退化,进一步明确责任人、技术方法、注意点、操作要点,将取得的良好效果稳定下来,形成惯性运行。总结完毕要写成书面的QC活动报告书。若问题未得到全面解决,要写出阶段性报告,成为进行下一次QC活动的出发点。二、影像质量管理方法(一)主次因素分析法主次因素分析法主次因素分析法又称主次因素图或排列图法,它是把产生质量不良的数据,以不同因素进行分类,以便分清主次因素,确定管理工作的重点。其操作方法是:①确定质量不良的原因分类项目;②确定积累的每种原因类别出现数目之和;③将横坐标为产生质量不良的分类项目,左边的纵坐标表示对质量影响的绝对数,右边的纵坐标表示对质量影响的累积百分数,绘制成坐标直方图二、影像质量管理方法(二)因果关系分析法因果关系分析法又称因果关系图法,它是针对影响影像质量的诸类不良因素,思考对策,分析原因,找出因果关系并绘制成图。因果关系图的特点在于能够全面地反映影响影像质量关系,而且层次分明,可以从中反映某一种原因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结果的。借助这种图可以追根究底,找出真正原因,便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二、影像质量管理方法(三)管理控制图法
三、影像质量评价方法(1)主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法是指根据观察者心理学规律及其心理学水平,对X线影像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分辨力评价法和ROC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评价法。(2)客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是用测定构成影像的一些物理属性(参数)评价影像质量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调制传递函数(MTF)评价法、维纳尔频谱评价法、均方根值法评价法、噪声等价量子数和量子检出效率评价法等。(3)综合评价法以诊断学的要求为基础,以客观评价的物理参数为评价手段,再以满足诊断要求所需的摄影技术条件为保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考虑被检者接受的照射量,尽可能地将主观与客观评价相结合,是观察者对已形成的影像能够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与评价。常规影像综合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影像显示标准、画面质量标准、参考剂量水平、成像技术参数、影像密度范围等。四、模拟成像与数字成像质量评价方法(一)主观评价结果的异同(1)分辨力评价结果:胶片感光乳剂层卤化银感光颗粒的尺寸为1~2μm,X线摄影用胶片分辨力为30LP/mm左右。X线胶片与增感屏组合使用,高分辨力增感屏的分辨力为15LP/mm左右,普通增感屏的分辨力为5.0LP/mm左右,一般应用的屏片组合成像的分辨力为5.0~7.0LP/mm。CR和DR成像像素值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一般在100~150μm,成像的分辨力为3~5LP/mm。从成像的分辨力角度看,CR和DR是低于屏片组合的。四、模拟成像与数字成像质量评价方法(一)主观评价结果的异同(2)ROC曲线评价的异同:屏片组合成像的技术参数确定后,若视读条件相同,所测试的ROC曲线的面积等参数值是不变的;而CR和DR的ROC曲线的特性值却受CR和DR后处理参数的影响而改变,也就是说当成像技术条件确定后,通过图像后处理可以得到多条ROC曲线。四、模拟成像与数字成像质量评价方法(二)客观评价结果的异同(1)γ值测定的异同对屏片组合来说,当屏片组合确定后,在相同测试条件下获得的特性曲线是不变的。而对CR和DR成像系统,可以通过后处理技术改变特性曲线形状,如用旋转量(GA)的变化来改变γ值的大小,增大GA可以增加影像对比度,减小GA可以减小影像对比度。这就是说CR和DR成像系统比屏片组合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四、模拟成像与数字成像质量评价方法(二)客观评价结果的异同(2)MTF测试的异同:测试成像系统的MTF有两个条件:一是成像系统必须是线性的,二是成像系统必须具有位移不变性。对屏片组合而言,由于其特性曲线仅有直线部分是线性的,而CR和DR成像系统的数字特性曲线完全是线性的,CR和DR的特性曲线比屏片系统组合的特性曲线好;从成像位置的不变性来看,由于屏片组合成像时,影像上的密度值是连续的,形成影像信号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而CR和DR成像系统所形成的数字影像是离散数字,在这一点上不如屏片系统好。但是由于CR和DR的后处理功能,其测得的MTF值比屏片系统的好。四、模拟成像与数字成像质量评价方法(二)客观评价结果的异同(3)WS测得的异同:屏片组合形成影像的噪声因素仅有3个:X线量子噪声、增感屏结构噪声、胶片的颗粒状性。而形成数字影像的噪声因素多,CR成像系统影像的噪声有6个:X线量子噪声、A/D转换量子噪声、IP的结构噪声、读取时的结构噪声(激光扫描造成)、显示或记录系统的噪声(激光打印设备或显像噪声)、胶片的噪声。显然,在测试噪声频率特性WS时,测定CR和DR的困难大,而且测定的WS值还受后处理影响,而对屏片组合而言就无此现象。五、英语短语及英文缩写词(1)PDCA(plan、do、check、action首字母):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2)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缩写ROC):观察者操作特性曲线。(3)Detectivequantumefficiency(缩写DQE):量子检出效率。(4)Noiseequivalentquanta(缩写NEQ):噪声等价量子数。(5)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缩写MTF):调制传递函数。(6)Wienerspectrum(缩写WS):维纳频谱。(7)Rootmeansquare(缩写RMS):均方根值。THANKS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学知识目标1技能目标2态度目标3说出X线质的检测方法,说出X线诊断装置性能(输出量参数)、X线装置准直器性能检测方法,说出诊断检查中受检者剂量检测方法,说出电离室X线剂量测量仪和半导体式X线剂量测量仪工作原理,说出摄影后处理装置、CT装置及MR装置质量检测方法。会进行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半层值检测,能进行准直器性能、自动洗片机性能、激光打印机性能、CT装置性能、磁共振装置性能检测等。养成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团结合作共赢的工作习惯,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态度。模块2影像设备应用质量检测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项目2摄影后处理装置应用质量检测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项目4MRI装置的性能检测模块2影像设备应用质量检测X线摄影装置性能检测项目与性能指标一X线质的检测二X线诊断装置特性参数的检测三X线装置准直器性能的检测四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X线诊断检查受检者剂量的检测五CR与DR系统性能检测六英文短语及英文缩写词七(1)可视性性能检测项目①清查被检测装置的所有组件;②核查所检测装置资料是否齐全;③机械和电子调节装置的功能性检测(包括检查焦点至影像接收器距离的指示器和任何制动位置的准确度);④控制部件的功能检测和鉴定;⑤控制部件标记的可视性检查;⑥X线源装置上标记的可视性检查;⑦准直器可见光野亮度的可视性检查;⑧应用指导操作方面的可视性检查等。一、X线摄影装置性能检测项目与性能指标(2)不可视性性能检测项目①X线管管电压及半值层;②X线总滤过;③X线管焦点;④X线束范围的限制和指示;⑤射线输出的线性与重复性;⑥患者与X线影像接收器间物质的衰减率;⑦自动曝光控制;⑧系统的线对分辨率;⑨空气比释动能区域乘积指示器。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一)
X线摄影装置性能检测项目(二)X线摄影装置性能指标(1)X线管管电压实测值与设定值允许偏差为±10%。半值层标准是:在80kV以下为2.3mmAL,80~125kV为3.3mmAL。(2)X线总滤过应不少于2.5mmAL。(3)X线管焦点尺寸在75kV、最大管电流50%的条件下,允许误差±50%。(4)X线束范围的限制与指标<2%SID,对于照射方向固定的装置<1%SID。(5)射线输出的线性指标要求相邻两调节档间≤±10%,重复性≤10%。(6)自动曝光控制精度≤10%或密度偏差为±0.15。(7)X线管管电流允许偏差为-20%~+10%。(8)曝光时间精度的允许偏差为±10%。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二、X线质的检测1.测量器材(1)剂量仪:采用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RS2000C多功能诊断X射线剂量仪。(2)滤过板:纯度为99.8%的铝板,厚度为0.1mm、0.2mm、0.5mm、1.0mm、2.0mm的各两块,厚度精度为±1%,面积要求大于2倍探头灵敏测量区。(3)管电压计:非介入式数字kVp计,量程范围为50~150kV,如RS—2000C多功能诊断X射线剂量仪。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5)测量中应注意的事项:在进行半值层测定时,要求剂量仪的能量响应良好,测量前,应对剂量仪的读数进行“能响校正”。否则在测量时由于滤过板厚度的不同,射线能谱会发生改变。在测量时,可以通过X线滤过时所加滤过板的厚度来确定半值层值,不必做半值层曲线来估算半值层。(1)测量方法:半值层测量装置的滤过板位于X线管焦点和剂量仪探头中间,滤过板与探头间距离≥20cm,以避免散射线对测量结果的影响。(2)管电压的测定:用非介入式管电压计,测量某一kV设置时的实际管电压值,测量3~5次,求其平均值。(3)半值层测量:选定某一曝光条件(kV、mA、s)并固定不变,分别在不使用滤过板和使用不同厚度滤过板(如1mm、2mm、3mm、4mm)时,测量空气比释动能,每种滤过条件下重复测量2~3次,取平均值。(4)测量结果的评价:半值层与X线的能量是相对应的,人们通常采用半值层(单位mm)来表示X线质。2.测量方式三、X线诊断装置特性参数的检测
X线诊断装置特性参数包括:管电压、管电流量(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的积),对新购置或经较大维修后的X线诊断装置必须进行的验收检测。检测结果为以后的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提供基准值(即对比参照物)。(一)管电压的检测管电压检测的目的是为了验证高压发生器管电压输出值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二)管电流的检测管电流是X线管阴极发射的电子在高压电场下流向阳极形成的电流,通常用mA表示。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四、X线装置准直器性能的检测X线诊断装置中准直器(collimator)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影像质量以及患者的辐射剂量,其性能的检测是验收检测和稳定性检测中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准直器性能的检测包括:X线照射野与准直器光野一致性检测、照度的检测(包括照度比的检测)、总滤过的检测及漏射线的检测等,还有电气方面的检测,如开关显示检测、耐电压和防电击检测等。本模块仅介绍指示光野与照射野一致性检测、指示光照度检测、总滤过的测量。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一)指示光野与照射野一致性检测
1.检测器材2.检测方法3.检测结果的评价4.检测中应注意的事项(三)总过滤测量
1.测量器材2.测量方法3.测量结果的评价4.测量中应注意的事项检测内容四、X线装置准直器性能的检测(二)指示光照度检测
1.检测器材
2.检测方法
3.检测结果的评价
4.检测中应注意的事项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五、X线诊断检查受检者剂量的检测患者在接受X线诊断检查时,一方面是要获得有用的图像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患者要接受一定剂量的辐射线。因此,对患者来说,X线诊断检查为利益和代价并存。随着X线使用的日益普及,对患者剂量的监测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放射科的技术人员,既承担着X线摄影技术工作,同时还应负责患者检查时的安全与防护工作,放射技术人员是负责受检者受照剂量监测的最佳人选。操作人员直接参与患者剂量测量,有助于消除患者对医用X线安全性的疑虑,提高对患者剂量和防护的认识,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许多放射设备在曝光后,同时显示患者皮肤吸收剂量,在放射学的检查报告中,应包括患者受剂量的数据资料,并与病历档案一起保存。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一)剂量测量中的“剂量”的概念
1.入射体表剂量入射体表剂量(ESD)2.面积剂量面积剂量(ADP)3.剂量计的选择(二)受检者剂量的测量1.入射体表剂量入射体表剂量(ESD)
2.面积剂量面积剂量(ADP)X线诊断检查受检者剂量的检测五、X线诊断检查受检者剂量的检测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六、CR与DR系统性能检测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计算机X线摄影CR(computedradiography)系统,其关键部件有影像板(imageplate,IP)和影像阅读器(imagereading,IR);直接数字X线摄影DR(digitalradiography),其关键部件为探测器。CR与DR系统性能检测主要是对关键部件的性能检测,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内容有:定期对影像技师、影像医师和物理师进行应用技术培训,每日观察系统运行情况、每周进行设备清洁工作、每月进行系统维护保养及每年对机器进行全面检测等。(一)CR系统主要技术参数(1)IP分辨率;(2)动态范围;(3)时间响应;(4)激光束直径(三)CR与DR系统性能检测内容
1.激光束检测
2.系统线性、自动动态范围控制和曝光响应检测
3.成像板可重复性、密度一致性和伪影的分析
4.成像板、暗盒流通量的检测……等等检测内容六、CR与DR系统性能检测(二)DR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1.平板型探测器的技术参数
2.多丝正比室DR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3.CCD摄像机型DR的技术参数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1)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缩写IEC):国际电工委员会。(2)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缩写ITU):国际电信联盟。(3)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radiologyprotection(缩写ICRP):国际放射线防护委员会。(4)Internationalcommissionofradiationunitsandmeasurement(缩写ICRU):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5)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nonionizingradiationprotection(缩写ICNIRP):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6)Internationallabororganization(缩写ILO):国际劳工组织。(7)Internationalbasicsafetystandardforprotectionagainstionizingradiationandforthesafetyofradiationsources(缩写IBSS):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8)Internationalcongressofradiology(缩写ICR):国际放射学会。(9)Internationalatomicenergyagency(缩写IAEA):国际原子能委员会。(10)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y(缩写ACR):美国放射学院。(11)Societyofmotionpictureandtelevisionengineers(缩写SMPTE):电影与电视工程学会。(12)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inmedicine(缩写DICOM):医学数字图像通信标准。七、英文短语及英文缩写词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13)Linearenergytransfer(缩写LET):线能量传递。(14)Lateral(缩写L):侧位。(15)Mediolateraloblique(缩写MLO):侧斜位。(16)Craniccaudal(缩写CC):轴位。(17)Halfvaluelayer(缩写HVL):半值层。(18)Entrancesurfacedose(缩写ESD):入射体表剂量。(19)Peakskindose(缩写PSD):最高皮肤剂量。(20)Cumulativedose(缩写CD):累计剂量。(21)Doseareaproduct(缩写DAP):剂量面积乘积。(22)Areadoseproduct(缩写ADP):面积剂量乘积。(23)Aslowasreasonablyachievable(缩写ALARA):尽量小剂量。(24)Thermoluminescentdetector(缩写TLD):热释光剂量计。(25)WeightedCTdoseindex(缩写CTDIw):加权CT剂量指数。(26)ComputedRadiography(缩写CR):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27)ImagePlate(缩写IP):影像板。(28)ImageReading(缩写IR):影像阅读器。(29)Photostimulablestoragephosphor(缩写PSP):光激发存储荧光体。(30)collimator:准直器。七、英文短语及英文缩写词项目1X线诊断装置应用质量检测(一)自动洗片机工作原理(二)(三)自动洗片技术显、定影液自动洗片技术管理项目2摄影后处理装置应用质量检测一、自动洗片机应用质量检测(一)自动洗片机工作原理1957年美国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洗片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自动洗片机性能日趋完善,为X线摄影技术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创造了条件,为照片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项目2摄影后处理装置应用质量检测药液温度控制系统水洗系统控制显示面板药液补充系统1.自动洗片机结构图2-2-1自动洗片机项目2摄影后处理装置应用质量检测胶片传输系统干燥系统药液循环系统相关电路01显影:将已曝光的X线胶片从洗片机入口处插入机内,当X线胶片被辊轮夹住后,自行送入显影槽内,同时自动补充系统将根据照片长度或面积,向显影槽槽内补充新液。02定影:胶片显影后,在辊轮运动的传送下直接送入定影槽,自动补充系统将根据照片长度或面积,向定影槽内补充新液。定影不经中间处理,这是与手工操作不同之处。胶片所携带的显影液,绝大部分被辊轮轴挤出。03水洗:照片自定影槽出来后,自动传送到水洗槽,在辊轴带动下由流动清水洗涤。04干燥:照片水洗后,经辊轴挤压自动进入干燥程序。干燥温度在40~60℃之间,照片干燥后传送到出片口的收片盘内。项目2摄影后处理装置应用质量检测2.自动洗片机工作原理(二)自动洗片技术显、定影液自动洗片技术的显影开始液由显影起动液和显影补充液组合而成。配制显影开始液时,将显影起动液直接倒入显影槽内,但不能与循环显影补充液直接混合。自动洗片技术用定影液的组成包括:定影剂(硫代硫酸铵)、保护剂、中和剂、坚膜剂。项目2摄影后处理装置应用质量检测(三)自动洗片技术管理(1)显影的管理:显影的温度,理想的温度为33~35℃,允许波动±0.3℃;显影液的pH,应保持在10.2~10.4;显影液的疲劳及显影液补充量的管理等。(2)定影液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化学活性,及时发现其性能变化。(3)水洗的管理:水洗的目的是利用水的渗透压,在流动中充分洗涤照片中残留的定影液,去掉硫代硫酸盐及其可溶性络合物,以获得照片长期保存的效果。理想水洗温度为37℃。(4)干燥的管理:在干燥胶片的过程中会引起干燥槽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5)电路、电器的管理:要求电源电压及频率稳定正常。(6)机械传动系统的管理:经常检查辊轴是否牢固;蜗杆传动处应注意有无松脱;链条—齿轮传动处应注意每个齿轮与链条的对应位置是否准确,需要加油的部件应定期加油,同时要进行定期清洗和保养。项目2摄影后处理装置应用质量检测(一)激光打印机SMPTE方法的检测(二)激光打印机的校准(三)柯达公司激光打印机质量标准项目2摄影后处理装置应用质量检测二、激光打印机应用质量检测(四)干式胶片打印技术(一)激光打印机SMPTE方法的检测电影与电视工程师协会(SocietyofMotionPictureandTelevisionEngineers,SMPTE)于1986年发布了“医学影像电视监视器及硬拷贝相机测试卡”的相关文件(RP—133号),为影像显示系统和硬拷贝相机的特性检测与评价制定了相应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也于1994年发布了有关“医学影像部门的硬拷贝相机的稳定性检测”的1223—2—4号文件。这些文件是激光打印机应用质量检测方法和相应标准制定的依据。项目2摄影后处理装置应用质量检测(二)激光打印机的校准校准是确保主机设备(如CR、DR、CT、MR、DSA等)的影像显示密度与激光打印影像密度相一致的方法。校准还可以提供在任何型号激光打印机和冲洗机下的照片影像密度,每种型号的激光打印机都存储有多种校准项目,当打印机运行失控时,控制面板就会显示出使用的最后一条校准项目编号。在校准过程中,存储和打印图像不受影响,均可并行进行,如果校准发生在正在打印的过程中,新的校准项目就会在所有拷贝完成后继续进行。项目2摄影后处理装置应用质量检测(三)柯达公司激光打印机质量标准1.湿式激光打印机质量标准2.干式打印机质量标准项目2摄影后处理装置应用质量检测1.激光热成像打印技术激光热成像打印技术,所使用的胶片为激光热成像干式胶片,简称干式激光胶片或激光干式胶片。由于激光也能使普通X线胶片感光,经过显影、定影、水洗和干燥获得X线照片,这种技术称湿式激光打印技术。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激光打印机,人们称激光热成像打印技术所用的激光打印机为干式激光打印机。2.直接热敏成像打印技术直接热敏成像打印技术,是一项完全不同于感光银盐来记录影像的新技术,这项技术所用胶片为直接热敏成像胶片,所用的打印机为干式热敏打印机。3.热升华成像打印技术热升华成像打印技术,使用的胶片为透明片基或纸基,没有成像层结构。打印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黑白打印模式(直热式),另一种是彩色打印模式(热膜式)。(四)干式胶片打印技术项目2摄影后处理装置应用质量检测CT图像质量与CT扫描装置性能以及扫描参数的选择密切相关,CT扫描装置性能检测是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内容。CT扫描装置的主要检测性能参数包括:X射线管电压、低对比度分辨率、高对比度分辨率、定位光、扫描床定位、扫描架倾角、扫描层厚、CT值、噪声、均匀性、病人吸收剂量等。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CT扫描装置高压特性的检测一CT扫描装置密度分辨率的检测二CT扫描装置空间分辨率的检测三CT值及其线性的检测四CT影像噪声的检测五CT扫描辐射剂量的检测六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CT扫描层厚的检测八螺旋CT的相关性能检测九英文短语及英文缩写词十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CT影像均匀性的检测七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一、CT扫描装置高压特性的检测某种物质的CT值的定义为:CT值=[(μ物质-μ水)÷μ水]×1000,即某种物质的CT值与水对X线的线性衰减系数μ相关,而线性衰减系数又与X线的能量有关,X线的能量与管电压有关。X线光子能量改变,则CT值相应地发生改变。因此,CT扫描装置的能量(管电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获得准确的CT值起着重要作用。1.检测器材管电压测量仪:非介入式CT管电压测量仪(如PMXⅠ/CT、PMXⅢ/CT),探头宽度小于5mm,量程为75~145kV,精度为±2%。2.检测方法:(1)将CT管电压测量仪水平地放置在扫描床上,仪器的长轴与床的长轴一致。(2)X线管固定在管电压测量仪的正上方,保持床不移动,选择某一管电压的设定值、合适的mAs及10mm层厚的扫描条件曝光,记下读数。(3)用同一管电压设定值,重复测量3~5次。(4)改变管电压设定值,重复上述测量,测量结果记录于表.一、CT扫描装置高压特性的检测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3.检测结果评价:(1)由设定的管电压值和测定的管电压值可以计算出管电压设定值的偏差。(2)由相同设定管电压的多次重复测量(如120kV),可以计算出它们的相对标准差,即为管电压的重复性。(3)一般要求CT管电压的偏差和重复性均小于±5%,超过此范围,会引起CT值较大的变动。4.检测注意事项:CT装置管电压测量的难点在于X线管和扫描床的固定不动。如果不能实现定位曝光,则可以通过扫描定位图像的方法,在曝光过程中使探头置于照射野内,但应尽量采用宽的照射野。也可通过横断层扫描,测量管电压波形,在波形上做统计分析,求出管电压。一、CT扫描装置高压特性的检测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二、CT扫描装置密度分辨率的检测密度分辨率,也叫低对比度分辨率,指当某一物体与其周围介质的X线吸收差异较小时,CT装置对该物体的影像识别能力。一般认为当对比度小于1%时为低对比度,即物体与周围介质的CT值差值在10以内。利用性能检测模体可对CT装置的密度分辨率进行测定。1.检测器材密度分辨率检测:模体采用美国Victoreen公司生产的76—421低对比度分辨率检测模体,该模体为由特殊塑料制成的直径为200mm、厚度为57mm的圆盘,塑料材料的CT值与水的CT值相差小于10。2.检测方法:(1)模体的放置:将模体水平放置在扫描床上,使模体中心与扫描架的中心一致,如果发生偏移,需再次进行位置设定。(2)扫描部位的确定:作模体的定位像,确定密度分辨率检测部分所在的位置,并移动扫描床到所需的位置。(3)扫描:用头部扫描野(或小FOV)和常规扫描条件及10mm层厚对模体进行扫描,得到模体检测影像。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二、CT扫描装置密度分辨率的检测3.检测结果评价:(1)CT值变化范围的确定:CT值的测量范围为10×10像素。(2)人工伪影的排除:通过窗宽、窗位的调整来确定是否存在人工伪影。如果发现有人工伪影存在,需进行CT设备的校准,而后再进行检测。(3)图像观察条件的确定模体与水的对比度。以塑料材料的实测CT值定为窗位,调节窗宽使图像最为清晰。(4)低对比度分辨率的确定:调整好窗宽、窗位后,在CRT上观察图像直到能识别最小孔径组,并且该组孔的数目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一般为5个),则该组孔的孔径即为测得的低对比度分辨率。4.检测注意事项:(1)低对比分辨率与扫描条件有关,如mAs、重建模型和层厚等。特别是mAs,mAs越大,则低对比度分辨率越好。但是当mAs较大时,一方面对CT装置特别是X线管的消耗增加,另一方面患者接受的剂量也增大。因此,一般要求在临床常用的mAs下测量,或者在剂量不超过每小时50mGy的最大mAs扫描条件下测量。(2)评价标准参见表2-3-1中相应的标准。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二、CT扫描装置密度分辨率的检测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三、CT扫描装置空间分辨率的检测空间分辨率又称高对比度分辨率,是指某一物体对其周围介质的X线吸收差异较大时,CT装置对该物体影像识别的能力。当对比度大于10%时为高对比度,即物体与周围介质的CT值差值大于100。利用性能检测模体可对CT装置的空间分辨率进行测定。1.检测器材空间分辨率检测:模体采用美国Victoreen公司76—410中的空间分辨率插件及76—411体部空间分辨率环。2.检测方法:(1)模体的放置:将模体水平放置在扫描床上,使模体中心与扫描架的中心一致,从而获得一幅正确的检测影像。(2)扫描部位的确定:作模体的定位像,确定空间分辨率检测部分所在的位置,并移动扫描床到所需的位置。(3)头部扫描:用头部扫描野(或小FOV)和常规扫描条件、10mm的层厚,以及用高分辨(HRCT)扫描条件分别进行扫描(如FOV取15cm、层厚2mm、高分辨重建滤过函数)。(4)体部扫描:将体部环套在模体外位于空间分辨率插件的位置,用体部扫描条件重复上述扫描。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三、CT扫描装置空间分辨率的检测3.检测结果评价:(1)CT值变化范围的确定:CT值的测量范围为10×10像素。(2)人工伪影的排除:通过窗宽、窗位的调整来确定是否存在人工伪影。(3)图像观察条件的确定:将窗宽调到最小或窗宽小于10,调节窗位(减小)直到图像上各组5个孔均能清晰、独立地显示出来,则最小孔径组的孔径值即为测得的空间分辨率。(4)空间分辨率的确定:记录能识别的各种直径的圆孔数及扫描条件(管电压、mAs、FOV、层厚、重建函数、CT值等),见表2-3-4,空间分辨率随着扫描条件改变而改变。4.检测注意事项:(1)空间分辨率的另一种测量方法是MTF的测定。大部分CT装置的软件中带有MTF测量功能,但一般不提倡采用。因为各CT生产厂家为了得到MTF曲线,在数学模型上做了修正,不能客观、真实地得到所需的MTF。(2)空间分辨率的评价标准请参照表231的有关标准。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三、CT扫描装置空间分辨率的检测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四、CT值及其线性的检测在CT图像中,不同组织的密度是由各组织的CT值所决定的,因此,CT值的准确性和线性是非常重要的。CT值的线性是指CT值与线性吸收系数的线性关系。利用模体可对CT装置的CT值线性进行测量和评价。1.检测器材CT值线性检测用模体中有5种不同材料的圆柱棒,直径为25mm,高为60mm。2.检测方法:(1)模体的放置与低对比度分辨率的检测方法相同。(2)用常规头部扫描条件对CT值线性模体中心部位进行扫描。(3)对所使用的管电压进行测量,方法参照“CT扫描装置高压特性的检测”。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四、CT值及其线性的检测3.检测结果评价:(1)选用感兴趣区(ROI),测量5种材料圆棒及周围水的CT值,感兴趣区不能太大,以含100个像素为宜。(2)测量结果记录于表2-3-5中。(3)以表2-3-5中线性吸收系数为横坐标,CT值为纵坐标作曲线,可得到CT值线性曲线,见图2-3-4(图中实线代表60keV时CT值线性情况,虚线代表70keV时CT值线性情况)。(4)如果CT值线性好,则可得到一条斜率为45°的直线;如果线性不好,则斜率要发生改变。4.检测注意事项:(1)在测量前,先要用水模对CT装置的CT值进行校准。如果水的CT值发生漂移,则应将各种材料的CT值减去水的CT值。(2)重建参数选择的不同,可导致CT值线性发生较大的改变,应注意重建参数的选择。(3)在进行CT值线性测量时,最大的难点是能量的测定,一般通过半值层的测量来计算有效能量,但在CT装置上测量半值层困难较大,因此在实际检测时,对CT值线性一般不作评价要求。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四、CT值及其线性的检测项目3CT扫描装置的性能检测五、CT影像噪声的检测噪声是指均匀物质的影像中给定区域CT值对其平均值的变异,通常可用感兴趣区中均匀物质CT值的标准偏差表示。对水模影像感兴趣区内的CT值的变动进行测定,并利用对比度标尺(contrastscale,CS,或称等级)计算出噪声相对于水的线性吸收系数的百分比。1.检测器材CT影像噪声检测用模体,直径为200mm的水模,如Victoreen公司76—410中的无插件部分,里面充满蒸馏水,并排尽气泡。2.检测方法:(1)水模体的放置:取下扫描床前面的患者头托,利用模体支架使模体水平放置在扫描床上,并使水模体部分伸出床外,以避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综合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重庆市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成都工业学院《数字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城市传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交通大学《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大学《材料化学与物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风景园林制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基础(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形体基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安全与实验室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QSB快速反应看板
- 初中信息技术备课组工作计划8篇
- 售后维修服务单模板
-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教案
-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第四版)3
- 减少电力监控系统告警信息上传方法的研究(QC成果)
- 交易商协会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工作介绍
- 《人与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 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PPT96张)课件
-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表
- 内蒙古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