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1.仰望天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了解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理解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4.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5.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一个问题。

6.能利用韦恩图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7.激发对天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

8.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9.能利用模拟实验收集的证据论述自己对探究问题的观点。

10.了解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技术探索宇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太阳和月球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学生能利用韦恩图、图片比较、模拟实验等方式通过分享、交流、完

善来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一个圆形纸筒,一个大圆卡片(代表太阳),一个小圆卡片(代表月

球)。

【教学过程】

(一)聚焦: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

1.猜谜语,激兴趣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来猜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一个球,圆溜溜,

东边升起西边落。

夜里人人看不见,

白天有它亮堂堂。

一个球,圆溜溜,

阴晴圆缺时时变,

时像圆盘时像眉,

夜里有它影相随。

2.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没错,就是太阳和月亮,今天我们的科学课就从这两则谜语开始。

(出示课题)仰望天空,探索宇宙的奥秘。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知道什么?它

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们先从这谜语里去找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

相同点:球体,东升西落;不同点:太阳出现在白天,月亮出现在夜晚等)。

3.引导使用韦恩图,用关键词记录。

教师引导:这韦恩图我们都认识,中间部分是写相同点,两边记录不同点,我

们要学会用关键词来记录。(教师边说边把刚才交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用关键词

记录)。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像老师一样用关键词记录在自己的韦

恩图上。

(-)探索:进一步认识太阳和月球

1.小组内分享我知道的

同学之间的分享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记录好了可以和组员们分享一下。当

然我们要乐于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也要善于倾听别人分享的知识,及时记录补充

韦恩图。(教师巡视,并引导完成快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2.班级分享我们知道的

请小组代表来分享你们知道的,下面的同学认真倾听,有补充的积极举手。

3.比较图片了解太阳月球更多的基本特征。

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享又了解了很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相同和不同之处,现在请

看老师带来的视频和图片,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预设1:图中太阳和月亮都有光?太阳的光和月球的光有什么不同?(太阳

自身发光发热,月球反射太阳光,不发光也不产生热)太阳是一颗恒星,会发光

发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转。(板书恒星卫星)

预设2:这一组照片展示的是太阳和月球的表面,你们发现了什么?(太阳

表面能看到黑子,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教师在学生分享交流过程中进行韦恩图的补充,也引导同学们及时把新发

现更新在韦恩图里。)

4.模拟实验解疑惑

a.教师引导:我们都知道太阳大,月球小,为什么我们平常抬头看它们,觉

得差不多大小呢?说说你们的想法?(出示太阳和月球的大小比例图)

预设:是因为距离不同,距离越远,看起来就越小。太阳和月球谁离我们近,

谁离我们远?对,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距离更近,所以看起来和太阳差不多

大。怎么来证明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呢?请小组讨论一下。

b.老师可以提供三样材料,你们觉得这三者分别模拟的是什么?(纸筒模拟

地球上的观察者,大圆片模拟太阳,小圆片模拟月球。)可以怎么来模拟实验,

找到太阳月球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原因。(出示纸筒、大小圆片)请小组上来模

拟一下。

预设:通过小组的模拟演示引导学生得出两点:纸筒、大小圆片在一条直线

上;通过移动大圆片距离来调节。

c.模拟实验温馨提示:

1.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保持纸筒和小圆片不动,移动大圆片。

2.当大圆片看上去和小圆片大小一样时,请一位同学“跨步”测量一下大小

圆片与纸筒间的距离。

3.实验之前分好工,合作完成。

d.分享实验心得,出示太阳和月球实际距离,更新韦恩图,记录最新获得的

知识。

(三)研讨: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1.研讨:你知道了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分享、图片比较、模拟实验,你知道了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

点和不同点?

2.拓展:你还想知道什么?

太阳诞生以后,地球和月球也相继诞生,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已经有几

十亿年了,有太多的未知值得我们去探索。关于太阳和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

(可学生提,也可以教师引导说: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月球的阴晴圆缺是怎么

回事?太阳光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影子的变化和阳光有关系吗?通过提问,期

望激发兴趣,也能向本单元后面几课进行延伸拓展。)

请用提问或者打问号的方式记录在这张韦恩图上,我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图

片比较、模拟实验、查找资料等各种方式去探索答案,并把找到的原因再用关键

词记录在韦恩图上,这张韦恩图就将是我们的这一单元的知识清单。

3.作好上第二课的准备,教师提供记录单,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记录影子一天的

变化。具体要求在第二课教学设计的准备部分。

【教学反思】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学目标】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

向相反。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

收集相关的数据。

3.画出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

收集相关的数据。

2.画出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3.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铅笔、铅笔底座、平板、观察纸、指南针一、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影子吗?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

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根据经验汇报,教师板书。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制作简易日唇。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5制作简易日骞,明确制作要求:一是画出

几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二是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线段,并标注方向。

(2)学生自主画出简易日唇,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将简易日号贴在纸板上。

2.观察日影。

(1)教师课件出示观察日影的方法与过程。

(2)学生观察并记录,教师明确方法:根据太阳找方向、对准方向放平纸

板(也可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在纸板的中心立上铅笔、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3.展示观测结果。

(1)教师课件展示观测纸上的日影描绘图。

(2)学生进行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变化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使用随堂学部分的柱状图画出影子的变化情况。

(4)学生展示柱状图,教师巡视指导改进。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1)教师提问: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2)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2.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

(1)教师提问:你们能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说说太阳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吗?

(2)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太阳的位置由东

到南再到西。影子的方向变化与太阳相反,由西到北再到东。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了解日辱,并与我们制作的简易日唇比较。

课后活动:在家人的带领下,使用课堂上的方法实地观测日影,总结太阳与

日影的变化规律。

【教学反思】

3.影子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知道光源、遮挡物和

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知道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长短、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3.通过光和影的实验,耐心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4.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5.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的手影的方法。

6.乐于参与活动,对探索“影子的秘密”有一定的兴趣。

7.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

8.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9.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

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能总结影子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难点: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理解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和影响影子变化的

因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小木块、白纸、皮影戏道具。

小组:手电筒、小木块、白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观察了阳光下的影子,这些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PPT,预设:长短不同,方向不同)

2.那么影子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呢?(预设:太阳位置不同导致的)

3.影子千变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子的秘密。(板书:影子的秘密)

二、探索:影子变化的秘密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手电筒、小木块、白纸]

(一)产生影子

1.猜测:产生影子需要什么呢?(预设:太阳、人、大地)

2.如果我们想把影子搬到教室里,你打算如何做?(预设:学生说说产生影

子的方法并演示)

3.老师今天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材料(展示材料:手电筒、小木块、纸),

你能让他们产生影子吗?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什么?这些材料在影子产生中起

了什么作用?(预设: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发出光;小木块相当于人,挡住光;

白纸模拟的是大地,接收影子)

4.教师实验前提示:2分钟内利用所提供的材料产生影子。在产生影子的过

程中不要把手电筒对准眼睛。时间到了把材料马上整理好并且坐端正。

5.学生利用材料产生影子。

6.小朋友们都开动小脑筋产生了影子,那产生影子需要哪些条件?(预设:

光源、遮挡物、屏)

7.提问: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预设:光源发出光,光照射到屏上。遮挡

物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就形成了影子。)

(二)让影子发生变化

1.上节课我们制作日唇发现影子会变化,影子是怎么变化的呢?(预设:上

午影子比较长,然后慢慢变短,过了中午后影子又慢慢变长。影子的方向变化会

像时钟一样转动)

2.提问:在课堂上,我们怎么让小木块的影子发生变化呢?想一想改变小木

块影子的方法。(学生边说边演示)

3.教师实验前提示:将白纸放在桌子上,在5分钟之内尽量寻找多种方式改

变小木块的影子,每改变一次用画图的方式将方法记录下来并画上影子。(演示:

用箭头表示手电筒并画出影子的样子。)时间到了把材料马上整理好并且坐端正。

4.学生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并记录。

5.交流汇报:你是怎么改变影子的?影子的什么发生了变化?(预设:学生

根据记录单交流)

6.教师总结:当我们改变光源的照射角度时,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发生变化。

当我们改变遮挡物的形状时,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三)手影游戏

1.其实影子的变化在生活中应用很多,我们还可以利用影子的变化,玩很多

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吧!(观看影子变大变小游戏)

2.在刚才的游戏中,影子的什么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导致的呢?(预设:影

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是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不同导致的。)

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玩手影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游戏规则。

手影游戏规则:在2分钟时间里,小组合作利用教室里的地面、桌子或者墙

壁等作为屏创造手影。(1).改变手影大小。(2).改变手影形状。(3).改变手影的

方向在做手影游戏时要保持安静,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出的手影变化最多。

时间到了马上坐回位置。

4.学生创作手影。

三、研讨:影子的秘密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预设:学生简单描述。

光照射到屏上,遮挡物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就形

成了影子。)

2.影子可以产生哪些变化呢?(预设:影子的大小、方向、长短和形状都可

以发生变化。)

3.那么太阳一天的位置变化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这个位置变化又是如何影

响影子的变化呢?(预设:太阳在东时,影子在西.....)

四、拓展:生活中影子的应用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皮影戏道具]

1.我们发现了影子的秘密。其实影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多。人们用影子的

原理发明了电影,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皮影戏,科学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

了无影灯,让医生们在手术时不再受影子遮挡视线的困扰。

2.在生活中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云朵,有些像船,像老虎,

像桌子,它们是天然的遮光物,当阳光撒下的时候,会在天然的接收屏(大地)

上形成影子。例如阴天,其实我们就都生活在云的影子里。

3.最后我们一起来扮演角色,完成一段皮影戏表演。

【板书设计】

3.影子的秘密

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改变影子变化

光源的照射角度长短和方向

遮挡物的形状形状

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大小

【教学反思】

4.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能对不同的月相排序。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能对不同的月相排序。

【教学准备】

画有月相的纸牌、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教师: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

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

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

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教师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

(2)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的纸牌上画好这些月相。

(3)教师提问:观察图中的月相,哪些是你们曾观察到的?哪些是没有观

察到的?

(4)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2.试着给月相排序。

(1)学生根据前面出示的课件,给小组画好的月相纸牌排序。

(2)教师明确:小组合作,分别将月相按顺序排成圆形和一字形。

(3)学生小组内排序后展示排序结果,教师巡视后指导。

3.制作一个月相变化的纸牌。

(1)教师展示课件展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指导学生补充画好小组内的一

个月内月相变化的纸牌。

(2)学生完成后,指导各小组参照课件展示,按顺序叠好纸牌,并翻动。

(3)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提问: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3.总结:一个月内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

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观察月球的运动。

【教学反思】

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3.掌握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4.了解查找资料的多种方法,学会整理收集的知识。

5.通过模拟环形山实验,意识到模拟实验是理解和推理天文预测的方法。

6.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7.积极搜索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

的观点。

8.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

完善。

9.了解月球的特征,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

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

【教学准备】

教师:月球信息整理卡、课件、月球资料

小组:沙盘、沙子、各种大小的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二、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1.教师引导:“地球移民”一直是人类寻找第二家园的计划,寻找到一颗

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能减轻地球的负担,而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就是月球,它

适合人类居住吗?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

(PPT出示月球图)我们已经观察月球,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特点。

2.提问:月球上还有哪些秘密呢?(预设:环形山、没有水、空气)

3.揭示课题:我们继续来探索月球知识,揭题。(板书:月球-地球的卫星)

二、探索:月球的特征

[材料准备:每组一盆沙盘、大小不同的球、记录单]

(一)观察月球

1.我们在地球上观察了月相,远远地观察着月球,月球表面又是怎样的?观

看月球表面视频,发回来的月球正面的图片(ppt呈现月球正面图),观察这张

图,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有暗的有亮的,暗色部分较多)

提问:这些暗色部分和亮色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呢?

2.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又发回来了一张月球背面照

片(ppt呈现月球背面图),观察这张月球背面图,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有

暗的有亮的,亮色部分较多)

3.师总结:月球它是个球体,它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平原、高地,但是月球背

面有更多的环形山。

(二)查找月球资料

1.我们通过观察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图片,近距离的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特征,

月球还有哪些秘密我们能发现呢?

2.老师给每位同学提供了一份科学家收集来的“月球情报”请同学们阅读

“月球情报”资料,将你感兴趣的月球信息整理成月球小档案,来进行展示

交流。

3.学生阅读资料,整理月球小档案。

4.交流研讨:月球小档案能让阅读的人迅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与信息,

你的月球小档案与别的同学一样吗?欢迎你来补充交流。

5.同学们整理的月球小档案很详细,包含了月球的年龄、大小、与地球距

离等基本信息。这为我们“地球移民”计划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

(三)模拟环形山

1.教师引导:地球上有很多山脉,月球上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环形山,这些环

形山是怎么来的呢?

2.学生质疑。

3.教师引导:陨石撞击说是目前公认的形成环形山的原因,请同学们观察这

些材料,我们如何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哪些物体?

4.学生实验并记录模拟后的月球表面。

5.学生交流:(找特例:环中环,环相连)。

6.学生实验交流:进一步模拟环形山特例,并说说形成原因。

7.学生交流:月球适合人类生存吗?

(四)探索月球的新秘密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对月球还有新的问题吗?

2.学生记录:我对月球的新问题。

三、拓展

教师播放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视频。

四、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月球特征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归纳总结。

五、练习

1.月球和太阳的韦恩图。

2.作业本练习。

【板书设计】

五.月球-地球的卫星

月球的特征:1.没有水、空气

2.有大量环形山

3.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教学反思】

6.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

得科学概念。

4.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是不断

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可以来源于生活

中的现象。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

得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

纸船、瑜伽球、桌面、大纸板、小立方体、小球、手电筒、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出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地球)

2.教师谈话:这就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

地球究竟有多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3.板书课题:地球的形状。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球太大了,人站在地球上,只能看到陆地和海洋

的一部分。其实在飞出地球之前,人类就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了。那么人类是怎

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形状的呢?

2.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想、探索与实践。

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一张是古代中国人对地球

的认识。

学生看一看这两张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国

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教师小结:这就是最初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这个时候人们凭直觉来认识

地球,提出的都是“天圆地方”的猜想,他们都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不过,

后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交替循环,又使古人做出了另一种猜测。

3.课件出示张衡的浑天说和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

教师:可是张衡的浑天说和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并没有被世人所接受,这是

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当时科学技术并不发达,地球太大了,人站在地球上,只能看到陆地

和海洋的一部分,所以人们不相信他们两人的说法。后来人们又是怎样认识到地

球是球形的呢?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4下面的文字,并观察课本图片与课件展示的帆船进

出港场景以及月食景象。

教师引导:是的,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帆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

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

隐没在海平面下。发生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据此,人

们做出了另一种猜测。关于这一点,大家想不想来验证一下呢?

5.模拟船的出港以及月食。

(1)教师下发实验器材,教师强调实验的注重点:此实验两人合作,一人

观察,一人开船。观察的人眼睛要平视。而开船的同学要掌握好船的速度,不要

太快,也不要太慢,更不要忽快忽慢。在做模拟月食的实验时,要注意实验地点

选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实验中要准确把握手电筒、小立方体或小球、纸板的位置。

做完实验之后,完成好实验记录,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从这次实

验中,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做一点

指导。提醒学生填好实验记录,并且认真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

(3)全班分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教师相机指导。

(4)教师小结:正如刚才大家实验看到的那样,在瑜伽球上移动帆船模型,

我们会发现帆船进港的时候,总是先看到桅杆,接着才会看到船身,而出港的时

候正好相反,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可是在桌面上模拟航行的时候,自始至

终都会看到船身和桅杆同时出现。这个现象进一步说明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二个

实验也能佐证第一个实验的结论,模拟地球的小球无论怎么运动,它在纸板上的

影子都是圆形的,这也进一步说明地球就是球体。

6.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5麦哲伦航海的文字,并观察课本图片与课件展示的

环球航行图了解这段历史。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模拟实验你们观察到哪些信息可以说明地球是球形的?

人们又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

2.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总结:我们通过模拟帆船出港,观察到帆船进港时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而出港时则相反。同时在模拟月食的实验中,观察到只有小球在纸板上的影子始

终是圆形,与实际观察到的月食景象相同。所以我们能判断地球是球形的。人类

认识地球的历程漫长而又曲折,经历我国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张衡的“浑天

说”、亚里士多德宇宙观、麦哲伦环球航行以及近现代的天文观测活动后才最终

确认地球是球形的。

4.完成随堂学,巩固知识。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学后记】

7.地球一水的星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了解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理解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4.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证据。

5.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6.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7.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

8.乐于分工合作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9.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10.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难点: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小组:地形地球仪、透明卡纸、地图、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三、聚焦:观察地球的特征

1.教师引导: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和与月球的一些特征,知道太阳与月

球有很多异同之处,本节课我们将研究新的天体一-地球(板书:地球),那么

地球表面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

2.学生观察地球仪后描述。

3.教师分析学生的表述,聚焦到地球的水资源。

二、探索:地球一一水的星球

(一)观察地球的水域

1.教师:从外太空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地球拥有丰富的液态水。

请同学们再次观察地球仪,找一找地球上的水域有哪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教师把记录单发放给学生。)

2.学生分享观察后的结果。

3.教师小结: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集中在了各大海洋,这些都是地球上的咸水。

4.教师出示放大后的小区域地图,观察其中的湖泊、河流,并渗透淡水分布

面积较小,资源比较缺乏。

(-)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1.教师: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比一比,谁大谁小呢?(学生预测)

2.你们有办法知道吗?(教师出示世界地图)

3.学生分组讨论,寻找比较的办法并分享。

3.教师出示透明卡纸(含格子),提问:有了它,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测量。

让学生思考:①怎样数不容易遗漏格数。②遇到半格、小半格、大半格怎么办?

(预设:①将其覆盖在地图上,然后通过数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