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错误!链接无效。的录像)谈话: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文馆,去领略那神奇的太空世界,好吗?谈话:同学们来到天文馆前,他们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67页信息图)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1.认识24时计时法。⑴谈话:认真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⑵谈话: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咱们一块来研究好吗?教师出示:15:00是几时?(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⑶谈话:想一想,时针指着5时,表示的会是什么时刻呢?时针指着8呢?指着10呢?怎样表示才能让人看得清楚、明白?⑷小结:人们为了计时方便,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小练习。⑴请你说出下面时刻的实际意义。16时21时19时⑵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第68页三幅图)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⑶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谈话:下面,我们来对口令,我说时刻,你来判断他用的是哪种计时并把他转化成另一种计时法吗?题目:上午9时凌晨3时晚上9时14时17时引导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反复练习。3.简单的时间计算。⑴谈话:下面咱们一起来解决“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的问题。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看你们都能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交流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⑵谈话:同学们,晚上你们一般几时睡觉?昨天晚上你们是几时睡觉的?今天早上又是几时起床的?你睡了多长时间?⑶学生回忆、交流,重点说一说“睡了多长时间”的计算方法。三、巩固基础: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我说你拨:课后拓展案:

四、总结评价谈话:小朋友,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小组内同学互评一下课题名称24时计时法练习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3、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难点: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重点: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第2课时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天文馆,学习了24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要用到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在哪里见到过使用了24时计时法?(生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吗?一、动手动脑你说我拨1.游戏“你说我拨”。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你说我拨”。请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模型钟表,同位合作,一个同学用“24时计时法”说出一个时刻,同位在模型钟表上表示出这个时刻。然后同位互换,如此3遍,开始。(教师巡视)2.集体交流,请一组同学上台演示。二、

走进生活解决问题谈话:同学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24时计时法,下面我们看看金喇叭广播电台的播音时间表(课件出示)(课本自主练习6)金喇叭广播电台播音时间表第一次5:30—7:30第二次11:00—13:30第三次17:30—20:30第(1)问可以指名口答。第(2)问让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易错的地方要提醒注意。如:计算三次播音时间,时、分间的进率是60。然后集体交流。第(3)问可先提问4:50改为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是多少?再让全班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下面是北京时间与东京时间对照表。(课本自主练习7)教师应简单介绍由于地球的自转各国出现时差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来介绍给同学。然后,让学生独立观察时间表,找出变化规律,再进行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3.课件出示题目(课本自主练习8)用24时计时法说一说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感悟·反思课题名称年、月、日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2、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受到科普教育。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第3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三球运动”的动画演示,和学生一起回忆儿歌《太阳地球月亮》,导导入新课“年月日”。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认识年、月、日(1)引导探索谈话: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2)小组讨论(3)学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教师应交代清楚:二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闰年。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1)请同学们在2014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再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等。请你想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如:父母的生日、妇女节、教师节、建军节、元旦、春节、圣诞节等。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在此渗透情感教育。(2)谈话: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谁能举例说说?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个月呢?一日呢?3.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1)左拳记忆法(尝试让学生教,再集体教)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2)歌诀法(出示投影)三、精讲点拨1.教学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1)观察年历卡,看看你年历卡上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把观察到的结果告诉同桌。谁能说说应该怎样判断平年、闰年?(2)引导学生探究A、谈话:同学们通过看年历卡能判断平年、闰年,如果没有年历卡,应怎样判断呢?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老师不看年历卡,只要你说出年历卡上的年份,老师能很快判断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不信,我们试试看!(学生说年份,老师判断)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不看年历卡片就能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B、请同学们观察1980——2006年二月份的天数,看看平年、闰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小组讨论)年份二月的天数年份二月的天数年份二月的天数1980年29天1989年28天1998年28天1981年28天1990年28天1999年28天1982年28天1991年28天2000年29天1983年28天1992年29天2001年28天1984年29天1993年28天2002年28天1985年28天1994年28天2003年28天1986年28天1995年28天2004年29天1987年28天1996年29天2005年28天1988年29天1997年28天2006年28天C、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出现跟数字4有密切的关系。D、请你用所有的年份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分小组合作,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E、说一说:如果给你一个年份,你想怎样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3)考一考:请你判断哪是平年?哪是闰年?1984.1990、1996.2000、1900、2008.21001900年是闰年吗?看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教师应指出:因为像1900年这样是整百年份有点特殊,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算算1900除以400有没有余数?确定1900年是平年。这个问题和宇宙中三个星球的运动是有关系。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看看太阳、地球、月亮在宇宙中怎样运行的?师解说: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1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4)总结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学生相互补充)引导学生运用歌诀记忆:“四年一闰,一百年不闰,四百年才闰。”(出示投影)2.教学计算全年的天数(1)师:大家都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和每个月的天数,那么你能计算出全年的天数吗?(小组讨论并计算)(2)学生汇报:(以平年为例)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31×7+30×4+28=36531×12-7=36530×12+5=365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简便的计算方法。(3)谈话: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65天,而有的年份是366天?(学生思考后说出原因)四、导学练习:实践应用,内化新知1.填空。(1)今年一、二、三月一共有()天。(2)五月份有()个星期零()天。(3)北京奥运会于()年召开,这一年是()年,有()天。(4)今天是()月()日,离儿童节还有()天。2.火眼金睛辩对错:(1)每年都是365天。()(2)今天是9月1日,明天是国庆节。()(3)凡是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都是闰年。()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的收获?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课题名称“日”的知识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1日=24时,时针走两圈。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第4课时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年、月”的知识,对于“年、月”的知识,你们都了解了哪些?咱们一起交流交流。(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学会了这么多有用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日”的知识。(板书课题:日)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教学教材第二个绿点。(1)出示课件,展示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进行自转。(没有课件的其实可以借用科学教具——地球的公转与自转)谈话: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其自身也在怎样的运动呢?生交流后明确: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师讲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大约是1日。从今天零时到明天零时正好是1日。1日是24时。(板书:1日=24时)(2)师拿出钟表模型。谈话:1日是24时,钟表的时针走几圈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来拨一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拨钟表时针)学生完成后明确:时针走两圈正好是1日。(板书:1日=24时时针走两圈)(3)练习:P73第4题(出示课件)谈话:看来女同学要给男同学提几个问题了。比方说:请一名女生读黑板上的一日=…,请一名男生回答。用此方法请女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生读题,请男生回答。(男生肯定也很想给女生提问题,等男生把题都做完之后,请男生仿例编题提问女生)2.教学世纪。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做得可真好!现在呀,电脑小博士有话要说了!(播放课件: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还有世纪,你知道世纪是怎么回事吗?)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世纪的知识。教师适时总结:1世纪=100年。同学们是21世纪的新人,大家要努力学习,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巩固练习发展技能1.填一填。学生做完后,指导学生进行订正。今天是5月22日,10天前他参加了运动会,10天前是5月几日呀?你是怎样算的?2.教学季度(1)同学们,这道题出现了季度,什么是季度呢?你能从读书中找到答案吗?请大家读书P74第6题。学生读书后找到答案并读书:一年有4个季度,每个季度有3个月。第一季度包括1月、2月、3月。(2)谈话:第一季度包括1月、2月、3月,那第二季度包括哪几个月呢?那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呢?(采用学生抢答的形式,可以让全体学生更好的掌握季度这一概念)(3)你们回答得可真好呀!第一季度包括1月、2月和3月,你能算出今年的第一季度有多少天吗?学生思索后,可能有的学生能首先想到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这样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正确答案:平年:90天,闰年:91天。(4)我们又学了季度这样一个时间单位。我们现在一共知道哪些时间单位了呢?(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板书,注意按一定的顺序:世纪年月日时分秒)3.张健横渡渤海。2000年8月8日7时50分,北京体育学院教师张健从旅顺(课件出示旅顺)出发,横渡渤海海峡(课件出示“渤海海峡”),8月10日10时22分在蓬莱(课件出示“蓬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莱”)登陆。他是我国第一位横渡渤海海峡的人。他横渡渤海海峡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计算时,可引导学生分段计算:先计算日,再计算时,后计算分,最后合起来。也可以让学生顺着8月8日7时50分后推到8月9日7时50分是一日,再推到8月10日7时50分又是一日,再推到10时22分是2小时32分,共50小时32分。谈话:张健老师多棒呀!你们会游泳吗?你能连续游多长时间?张健老师游了50多个小时,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呀!只要能克服困难,不断的挑战自已,才能战胜自己!4.知识长廊。出示课件:电脑博士阅读。(一年有多少天?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地球绕太阳转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攀出一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份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我国古代人很早就知道一年有365天还多1/4天。5.编制月历表。今年的5月1日是星期()。推算一下,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星期()。根据上面的信息编制今年6月份的月历表。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谈话:要编制六月份的月历表,必须知道什么呀?怎么才能求出来呢?请大家回家后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四、课堂小结巩固新知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学习了时间这些单位之后,让我们一起与时间赛跑,抓紧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地学习吧!课题名称年、月、日练习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巩固年、月、日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品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巩固年、月、日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第5课时(1)5月份有多少天?(2)猜一猜,小丽制作的可能是哪个月的月历卡?(3)明明制作的年历卡上2月份有多少天?2.小明今年12岁,可他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3.刘明的爸爸于1973年7月6日出生,到今年7月6日,他多少岁?4.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5、你能用24时计时法播报节目吗?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上午7:30新闻袋袋酷上午9:50校园七彩树下午1:40快乐恰恰恰下午3:50知识百宝箱感悟·反思课题名称我学会了吗?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巩固年、月、日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品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巩固年、月、日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第6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据老师所知很多同学参加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你们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在活动中又学到哪些课外知识?(学生自由发言)二、解决问题1.出示第75页第1题情境图谈话:手工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手工制作,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这个月有多少天?(2)猜一猜,小丽制作的可能是哪个月的月历卡?(3)明明制作的年历卡上2月份有多少天?(4)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哪天?2.解决问题。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1)5月份有多少天?你还知道哪些月份和5月份的天数一样?这些月份叫什么月份?(2)小丽制作的可能是哪个月的月历卡?这些月份叫什么?你是怎么记住大小月的?(让学生介绍儿歌、拳头等记忆方法)(3)明明制作的年历卡上2月份有多少天?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让学生回顾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4)说说你知道的节日,在年历卡上找出自己的生日,爸爸妈妈的生日。(孩子们都会很快找到自己的生日,对于父母的生日部分孩子是记不住或根本不知道。)谈话:同学们,爸爸妈妈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操劳,每年都会给我们过生日,从不会忘记,可是我们却没有记住他们的生日这样应该吗?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学生畅所欲言)表扬那些记住父母生日的同学,希望其他同学能像他们一样体谅父母,懂得感恩,做一名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3.科技小组活动。谈话: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假期也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出示第75页第2题的图和表格)出示问题:(1)乐乐周六坐自行车去看《月球探险记》,16:00出发,能准时到达吗?(2)他周日坐公交车去看《神秘的天体黑洞》。如果公交车每分钟行1千米,最晚几时出发才不会迟到?(3)同位交流讨论,全班汇报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场次时间,用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准确的表达要解决最晚几时出发才不会迟到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如果表达不完整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最后让小组同学评价一下谁的表达最完整最清楚。三、拓展活动1.猜一猜课件出示:过生日的场景小红:我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三天。小刚:我的生日是第三季度的第一天。小美: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小明:我的生日是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华:我今年12岁,只过了3个生日。根据小朋友的话,你能猜出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吗?把你的生日也变成一句这样的话,让小组里的同学猜一猜你的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生日是哪天?2.玩一玩每个月份出生的同学各选一名在教室按顺序站成一排。谈话:听老师口令,看看谁反应最快。(1)大月出生的同学向前一步走,小月出生的向后一步走。(为什么有个同学没有动呢?)(2)第一季度出生的同学挥挥手;第二季度出生的同学蹲下;第三季度出生的同学笑一笑;第四季度出生的同学跳一跳。(3)建军节那个月出生的同学向前一步走,你想对解放军们说点什么?国庆节那个月出生的同学向前一步走,你有什么话对祖国说?母亲节、父亲节那个月出生的同学向前一步走,你们有什么话对爸爸妈妈说?之后可以让下面的同学出题目。四、总结深化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感悟·反思课题名称第七单元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难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教学准备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节课的小数认识都结合家具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时要求把握不能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小数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课时安排5+1课时一、教材简析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家庭中书房与客厅的一角,干净、整洁的书房里有吊灯、电脑桌,电脑桌上摆放着电脑和白织灯,客厅里摆放着单人沙发和双人沙发,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该情景图拟借助蕴含在家庭居室中的科学数据,引入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在合作探索中,第一个红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第二个红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绿点部分扩展到对两位小数意义的理解;第三个红点是解决小数的大小比较。二、教学措施1、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教学目标: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时要求把握不能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小数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课时安排共5+1课时课题名称小数的初步认识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难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第1课时课前预习分数的意义:1/21/31/51/101/100分数的比较大小:1/2()1/32/5()3/5一、从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1.初步认识小数。课件出示:0.32.514.31.25谈话:在哪里见过?(超市……)指出:这样的数叫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2.认识小数点。谈话:老师把屏幕上的数再写一遍,大家仔细看。(故意不写小数点)谈话:写得对吗?学生纠正,顺势指出,这个点就叫小数点,它把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3.小数的读法。让学生尝试读出小数,教师纠正。4.练习。读一读。(1)一只蜂鸟的体重为2.1克,一只麻雀的体重比蜂鸟的50倍多1克。(2)、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3)、人体正常体温是36.5摄氏度-37.5摄氏度。

(4)、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5)、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59.69万平方千米。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6)、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课件出示第一副情景图:指名读。谈话:同学们的问题真不错,我们先来看信息当中提到40瓦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0.5米,根据你们的经验你认为0.5米有多长?(学生发表意见)谈话:我们先来研究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了。每个小组都有一个1米长的纸条,听清要求:小组合作,把一米长的纸条平均折一折、画一画,并标出米。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师边课件演示边说:我们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是米,还可以用小数0.1米板书:1分米=米=0.1米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都是米,也就是0.1米。(集体读)谈话:那么,3分米等于多少米呢?(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5分米、8分米呢?师总结:我们看,像这样十分之几的分数,就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练习:用分数、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练习79页第5题1.2个)2.初步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出示第二副情景图:单人沙发座前宽度不应小于0.48米,座前的深度应在0.4米左右。沙发腿垫脚的高度应在0.03——0.08米之间。指名读。问:要知道0.48米0.03米0.08米有多长,得先知道什么?(生:0.01米有多长)借助米尺,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上台展示。1100课件演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也是米,还可以用小数0.01表示。板书:1厘米=米=0.011100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齐读: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米,也就是0.01米。11100说一说0.03米、0.08米、0.48米是多长?生说师板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什么?师总结:我们看,像这样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练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联系79页第5题3.4个)小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导学练习:1.小猫捉鱼,把相等的分数和小数联起来。0.10.40.070.80.011/104/107/1008/101/1002.填空,你能用小数表示吗3分米=()米9角=()元19厘米=()米7分=()元6厘米=()分米6分=()角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今后我们会更深入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课题名称小数的大小比较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填数.猜数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渗透比较的相对性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2、比较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第2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读出小数2.指名说说0.3和0.07的意义。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书房中的一些小数,知道了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提出问题,学习新课谈话:刚才,大家提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今天我们只解决“0.5米和0.3米比,那个长?”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比较方法。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①通过意义比较②利用数轴比较③利用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④利用感性经验:亮灯泡应离桌面远,暗灯泡应离桌面近……3.说出理由。谈话:选出你最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4.请你比较0.25和0.3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1.涂一涂,比一比:2.数一数,比一比:3.展示你的思维:哪辆车能从桥下通过?四、总结新知,回顾整理谈话:这节课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到了不少知识,请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课题名称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课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填数.猜数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渗透比较的相对性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2、比较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第3课时一、系统提问,回顾整理谈话: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哪些知识?你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二、独立完成,基本练习1.照样子填一填(课本第78页3题)先举例由学生讨论出不同的思路,再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量的大小。(课本79页8题)独立完成,订正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三、活动三:走进生活,综合练习1.量一量,填一填。2.将到文具店调查的各种笔的价格,用元作单位表示出来。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3.那种糖果最重?请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但象一袋奶糖比一袋巧克力多多少千克、共多少千克?这类问题要用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再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后解决。作业:感悟·反思课题名称厨房和卧室中的小数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简单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难点:探索简单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重点:探索简单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第4课时课前预习案:1/5+2/5=2/8+4/8=6/9-4/9=7/10-4/10=一、交流信息,导入新课谈话: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回家实际测量一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出示表格),谁来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学生交流)测量内容灶台的高度锅底到火口的距离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书桌的高度桌椅高度差测量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本课的知识点,交流情况加以评价。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出示信息图及数据)1.独立思考:读一读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筛选问题并板书: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一张0.7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三、解决问题,探究新知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1.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板书:0.7+0.6=0.7-0.3=2.合作探索小数加法。谈话:仔细观察这个算式0.7+0.6=?你准备怎样计算?请大家先独立试一试,再在小组内交流。可能学生会出现如下算法:(1)0.7米=7分米0.6米=6分米7+6=13(分米)13分米=1.3米(2)把小数化成分数后计算0.7米=7/10米0.6米=6/10米7/10米+6/10米=13/10米=1.3米(3)竖式计算:米分米0.7+0.61.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评价。3.教学竖式计算。引导学生关注竖式计算,讨论:这样写对不对呢?得出:0.7米和0.6米不够一米,所以整数部分是0;根据米和分米的关系把数位对齐写出竖式。提问: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说明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思考: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4.自主探索小数减法谈话:你能用我们计算小数加法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这道小数减法题吗?(绿点标示问题:1.5-0.7=)做完之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可能学生会出现和计算小数加法同样的方法,注意算法多样化)学生汇报,自己总结,优化算法,教师重点引导理解小数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减法的意义,明白算理,掌握算法。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结:计算小数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5.学习整数减小数谈话: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同桌互相讨论,独立解答)交流:10分米减3分米等于7分米,7分米就是0.7米;用竖式计算。(对“1写成1.0”四、导学练习:1.算一算:学生以比赛闯关的形式,进行计算,哪个小组做得快做得对获胜。2.解决问题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课题名称小数的加减法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第5课时一、回顾导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回答)你愿意用学到本领解决问题吗?二、联系实际,巩固深化谈话:现在,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参观知识殿堂,但必须闯关成功才能拿到入场券,你们有信心吗?1.小试身手(1)算一算0.3+0.5=1.3-0.6=3.5+2.3=1-0.6=1.7+0.3=0.9-0.8=2.7-1.5=2.6+0.5=1.1+0.9=1.3-0.6=2.6-1.2=1.8-1.6=2.5+0.8=2-0.8=1.9+0.2=(2)连一连12.50元0.01米0.7元0.05米7/10元5厘米1厘米12元5角2.我会计算水果种类单价(元/千克)数量(千克)总价(元)西瓜2.003.67.20葡萄2.501.84.50香蕉4.202.08.40(1)每千克香蕉的价钱比葡萄多多少元?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让学生明白数量、单价和总价的含义,理解了数量关系之后再解决问题。3.智力比拼第一小组身高统计表姓名李小龙王亮刘艺周林张丽孙志刚身高(米)1.361.441.381.451.501.42谈话:(1)王亮和李小龙比,谁高?(2)你能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这组同学的身高吗?(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导学练习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别骄傲,胜利就在眼前啦!比一比,谁的故事最精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表述情境图中的故事情节,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2.综合趣味练习谈话:想一想,这些动物一次运过河,至少要用几只船?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商量,寻找解决办法,然后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四、回顾总结感悟·反思课题名称我学会了吗?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图中所展示的数学信息,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2.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知识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难点:结合情境图中所展示的数学信息,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第6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今天动物园里有一场比赛,想请同学们当小裁判,愿意去吗?(出示情境图)看,比赛已经开始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1.2.3号海豚谁跳的最高?给他们排排名次。(2)兔子和猴子的尾巴谁的短?短了多少?(3)企鹅和鲸鱼比赛游泳,谁游得快?教师有选择的把有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二、合作交流,梳理知识1.回忆知识。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第六单元中学习的小数的知识来解决。回想一下,在这一单元中,你都学了哪些知识?请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会整理所学的知识,可对照课本来梳理回顾。2.梳理知识。小组合作交流,梳理知识点(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总结)3.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网络。在全班展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板书:小数的意义、比较大小、小数的加减法。三、独立探索巩固知识1.谈话: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你能充分利用好你的本领当一名合格的小裁判吗?解决黑板上的问题。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3.学生进行交流,评选合格的小裁判。(在学生进行交流时,都要说明自己的想法,是怎样想的?利用到了哪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四、导学练习:(一)填一填。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写作:()()()读作:()()()2.用小数表示。()元 (二)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第一小组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姓名李明陈晨王薇杨阳刘一刚身高1.42米1.51米1.28米1.47米1.39米谈话:看,表中呈现了第一小组同学的身高情况。(1)最高的同学是谁?最矮的是谁呢?(学生比较口答,要说出比较的方法)(2)最高的同学与最矮的同学差了多少米?(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引导学生说计算方法)(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解答一下。(学生提问题、解答问题)(三)找一找谈话: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小数的知识来解决?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讲)五、评价总结感悟·反思课题名称智慧广场(85页)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周期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体会列举、推理、计算等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数学思维。3.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经历探究的过程,发现解决时间周期问题的规律,并会运用这个规律来解答问题。学情分析教学准备PPT课件、微课、作业纸课时安排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揭示周期现象的概念谈话: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是什么日子?对,今天是3月31日星期二,再过一天是星期几?再过2天呢?再过3天呢?……再过7天呢?再过7天还是星期二,让我们继续数下去(课件呈现翻日历情境),你发现了什么?像这样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在数学上叫周期现象。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时间的周期问题(板书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日历翻到了4月16日星期四,请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情境图)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4月16日到5月2日一共有多少天?(2)5月2日这天是星期几?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并课件出示问题:5月2日【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材,把教材中的时间改为现在的时间,而且运用翻动日历的动态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谈话:怎样才能知道小华的生日是星期几呢?请同学们先静静地想一想,在1号作业纸上试一试,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又多又好!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预设:(1)查年历卡的方法。(2)列举法:第一种:把从4月16日到5月提问:还有不同的列举方法吗?第二种:只写一组星期一至星期日。追问:为什么你只写了一组星期几呢?谈话:是啊,7天为一个周期不断重复出现,所以只写一组就可以了,你可真聪明!我们把不断重复的这一组就叫做一个周期。谈话:对于这两种列举方法,你想说点什么?(3)推算法:重点提问:“为什么要加7呢?”(4)根据周期进行计算追问:谁听到他总天数16天是怎样求出来的?为什么要用16÷7?余数是2天,你为什么就能断定答案是星期六呢?预设:16天里有2个周,还余下2天,4月16日2.借助课件,进一步梳理解题方法。谈话:刚才交流的几位同学方法都很好,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请看大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屏幕:第一种查一查:第二种列举法:第三种推算法:第四种计算法:并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16天里有2个周,还余下2天,所以答案是星期六。【设计意图】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然后借助课件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形象直观的课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时间的周期问题的解答方法,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三、比较总结,提升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这些方法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梳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小结: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根据周期是7天的规律进行解答的。做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2.借助微课,梳理方法。谈话:同学们,其实我们今天学习的周期问题并不陌生,二年级我们已经接触过了,下面通过一段微视频一起来回顾一下吧!微课看完了,请同学们思考:在解决这两个周期问题的时候都用到了算一算的方法,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相同点都是利用周期的规律进行解答,解答方法基本一致,就是先找周期,再列算式,最后看余数确定问题的答案。不同点:今天学习的需要先算出经过的天数。小结:看,刚才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出了周期问题的基本解题步骤:一找周期,二列算式,三看余数。(板书3个步骤)【设计意图】在学生得到三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后,适时进行比较总结,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四、巩固算法,形成技能1.2015年5月2日是星期六,6月1日是星期几?重点交流:怎样算的?怎样想的?15043212.李老师要把写着……的卡片依次发给小红、小丽、小军、小青四个人。已知13号发给小红,28号发给谁?131号发给谁呢?1504321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交流:这也是周期问题,周期是4。五、课堂延伸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用刚学到的本领解决了生活中的周期问题,你们太厉害了!其实周期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还能想到哪些周期现象呢?六、课堂总结,深化体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赶紧和老师同学分享一下吧!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谈收获。预设:生1:这节课我认识了周期现象。【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谈收获,进行知识整理与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感悟·反思课题名称第八单元谁长得快数据的手机与整理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难点: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知识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本课信息窗呈现的是篮球比赛中蓝队教练准备换人的情境。用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7号、8号两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引导学生解答“该换谁上场”的问题,展开对平均数知识的学习。课时安排共2+1课时一、教学设想: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的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够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并且会描述已经整理好的数据.要求学生能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教学中力求做到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教学策略的选择:本节课选择中国奥运金牌榜作为学习资料,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是蕴涵与新知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三、具有较大的信息量使教学过程能在同一个情竟中展开,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数据的能力。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本课的学习内容,长期以来都是数据的来源与学生无关,都是编教材的专家拟定的数据,而且数据的呈现方式非常呆板,学生学习时感到内容枯燥,我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亲手点击鼠标通过因特网提供的资料,使数据的收集过程成为学生观察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亲切感,加大信息量,把学生推向主体学习地位.课题名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能够用涂条形图和填统计表的方法表示统计的结果。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统计的方法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第1课时(一)口算练习16×5=63÷3=60÷3=360÷9=23×10=460-200=(二)学习新课1、出示班级学生体检身高情况。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生: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怎么样?师:我改怎样分析,才能看出身高情况?生:先调查一下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需要测量出每人现在的身高查一下去年的身高记录,算出身高增长几厘米?分小组进行调查填表生交流2、师:请把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整理一下吧增长高度(cm)6及6以下78910及10以上人数(人)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学会整理数据,把数据用统计表进行汇总,然后绘制出统计图。课题名称练习课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难点: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学情分析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课时安排第2课时一、自主练习第1题:一个实际测量统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一说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记录测量的结果,涂一涂,填一填,根据测量结果填图统计表和条形图,议议根据统计表和条形图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第2题:一个现场小调查统计活动。第3题:一道实际应用的题目,练习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调查,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完成统计表。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说说自己的发现。第4题;一个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引导学生填写完整统计图表,涂好条形图,认真观察并进行独立思考,先小组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全班交流。二、课后实践统计某个路口在1分钟内过往各种车辆的情况。认真填写数据。种类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其他辆数感悟·反思课题名称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采用辩论会的形式,促使学生应用学过的统计及相关知识,学会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2.抓住“双休日”这个空间与舞台,让学生初步经历调查、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发现、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经历调查、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发现、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本次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以及多位数乘、除计算等知识后进行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本次活动需要学生调查、整理、分析信息,并做出简单的决策,通过活动,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做事、合作与做人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时安排第3课时一、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辩论的问题。播放提前摄录的部分同学双休日的活动录象:有的参加特长班活动,有的在家里看电视,有的去爷爷奶奶家,还有的与父母一起外出活动等等。播放完与同学们交流:双休日你们是怎样度过的?有什么感受?你们对双休日的安排满意不满意?请同学们根据观点的不同分坐在两边。二、双方进行辩论:1.双方阐明观点,陈述理由甲方:认为双休日的生活丰富多彩,非常满意现在的双休日安排。(1)参加各种特长班活动,既可以结交新朋友,又增长了知识。(2)爷爷奶奶家感受亲情。(3)与父母一起外出活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4)在家里看看电视,使自己完全放松,有利于下周的学习。乙方:认为双休日的生活单调乏味,甚至是有的同学进行一些不健康的活动,不满意现在的双休日安排。2.自由辩论:双方可以根据课前的采访、调查,搜集的资料、处理的信息自由交锋。内容包括:双休日都是怎么过的,对现在的双休日生活的看法,双休日的安排哪些方面满意,哪些方面感觉欠缺。形式包括:图表、录像、文字、新闻报道、照片等。如,(1)小调查:你对自己的双休日生活的满意程度如何,请在自己适合的栏内打上“√”姓名满意一般不满意

性别满意一般不满意男生

女生

合计

(2)选择自己喜欢的特长活动班参加。姓名特长班名称参加时间

(3)新闻报道,某小学生痴迷电脑游戏等。(4)某社区组织校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录音、录像等。3.教师小结:同学们从正、反两方面对双休日生活满不满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双方同学都为证明己方的观点做了充分准备。同时还注意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看来,同学们都希望双休日过的好,那么,对今后的双休日,你们有什么好的设想呢?请同学们尽情的畅想。三、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可以开展什么活动、利用什么形式、可行性的因素(如安全问题、家长的支持等)四、深化提高、综合应用教师谈话:同学们的这些畅想,都是为了今后更好度过双休日,我们的这些想法离不开家长、学校、社会的支持,怎样就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呢?(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形成倡议书或信。全班交流倡议书的内容、推选递交的代表等。)五、全课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感悟·反思课题名称回顾整理: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经过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第1课时一、整体回顾。1.师:同学们,三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把这学期学过的的知识来理一理、练一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总复习。(板书课题:总复习)想一想,本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学生交流2.师:口算、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用竖式做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这些知识都属于计算,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二、分散复习—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1.回忆整理知识师: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都有哪些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回忆并整理。学生整理。教师巡视。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整理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除法的混合运算、应用题;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乘除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回忆方法形成技能。(1)口算。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2)计算下列各题。357÷7=515÷5=480÷3=154÷5=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交流计算的方法。师:通过计算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交流: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零,一定要记住商中间的零和末尾的零不能漏掉。(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怎样算的?(4)先说出计算的顺序,然后再计算960÷2÷4=366÷(3×2)=420÷(16÷4)=14×(25+42)=148-624÷6=75×5÷3=3.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说一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出现的方法可能有:①35×9=315(人)21×16=336(人)315<336②21×16÷9=甚至个别学生出现③21×16÷35=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以肯定、表扬。4.综合练习: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5.拓展练习振华街有960米长的一段路,两边要栽树,每隔10米栽一棵,有120棵树够吗?三、课堂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复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感悟·反思课题名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2.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能对物体面积进行估测,并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第2课时一、动手操作引入课题,明确复习目标师:同学们,在你们桌上有两张大小不同的纸,现在咱们来用彩色笔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比赛开始(学生操作完后),请冠军介绍经验,你选择的是这张小的纸来涂,是吗?为什么?(因为它的面积小)师:对,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面积(板书:面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面积”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师:对于面积的有关知识在第五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了,那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请大家好好想一想或者打开书看P50-60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小组讨论整理这部分知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刚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了整理,哪个小组先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教师倾听学生的汇报,适时引导其他小组补充。(要复习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及举例说明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还有长方形及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有关面积的知识,并适时评价。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师:根据同学们的整理,我们一起来详细的复习一下面积的有关知识。(1)什么是面积?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呢请你给这些面积单位排排队。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0

100

师:它们分别适合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面积时使用这些单位呢?你能举例说说吗?(课桌面

学校的操场

橡皮擦

练习本

邮票面

手绢面

毛巾

教室

)(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谁能说一说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学生回忆并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2)一棵大树高16平方米。()(3)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2.估计一下教室地面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如果知道教室的长为8米,宽为6米,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我们要在教室的天花板一周围上装饰线条,那是计算它的什么呢?小结: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3.同学们,请拿出你们涂色的长方形,先估测一下它的面积,再实际测量一下它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4.综合练习: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设计方案,并说说是怎样计算花坛和活动场地的面积的。四、回顾小结。师: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起度过了40分钟,能谈谈你在这节课上的一些收获吗?感悟·反思课题名称复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和统计个性设计集体研磨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年、月、日和统计的有关知识,初步掌握并尝试应用整理知识的基本方法。2.经过整理与复习的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