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数学思维是学好数学的先导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如果把数学比喻成一株花,计算能力是茎,数学思维是根,计算结果就是花朵。没有茎的支撑,花便无法开放;没有根的支持,花便难以长高长大,更难绽放出艳丽的花朵。因此,让学生学好数学,无论老师还是家长,不能把学习的重点仅放在计算能力这个外显的“茎”上,更要注重对数学思维这个内隐“根”的培养,唯有两者共生共长,学生才会形成较强的可持续学力,越学越愿学,越学越会学,越学越好。
牛、羊与船长的年龄多年前,一位法国教育心理学家曾给孩子出了一道题: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这艘船船长的年龄有多大?90%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86-34=52。笔者把这道题出给不少小学生,他们的答案也几乎如出一辙。
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呀?”
学生说:“这很简单呀,题目中有两个数,大数减小数就出来了。”
问他们:“为什么不用加法啊?”
学生回答:“用加法不行啊,86+34=120,人没有活那么大年纪的。”
再问他们:“牛的头数、羊的只数和船长年龄有关系吗?”
学生回答:“有关系啊!”
追问他们:“什么关系啊?”
学生问答:“数量关系啊!”
学生的回答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却暴露出他们对数学的无知:他们以为解题列式,就是把数字用加减乘除等符号连起来,然后计算出结果就万事大吉,而不管数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这种为做题而做题,为答案而答案的想法,折射出学生头脑中数学思维的缺失,照这样学下去,越是努力数学便会越差,这也是当今不少学生随着年级升高,数学渐渐跟不上的根本原因。
数学抽象思维是学好数学的先导所谓数学思维,就是用数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它是学习、学好数学的基础,这其中,数学抽象思维是先导。
众所周知,现实世界中,像1、2、3等纯粹的数字并非是客观存在的实物,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现实中只存在1个苹果、2个桔子、3根香蕉……数字是人们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属性,是用来方便运算的。但这个运算,并非是脱离客观实物的纯数字游戏,每一个数字背后承载的仍是客观事物,所谓运算,其本质是同类事物间数量关系的一种映射。
所谓1+1=2,要么是指两个苹果相加,要么是指两个桔子相加,抑或是两根香蕉相加,一个苹果加一个桔子没有任何意义。这也就是说,所谓数的运算,一定是同类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数字才能运算,像“86头牛-34只羊=船长52岁”之类的运算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荒谬而可笑。
所以,学习数学,一定先要让孩子学会数学抽象——从实物中抽象出数来。反过来,在运算时却要运用“逆抽象”——即运用数学想象,在头脑中时刻做到“见数见物”,将抽象出的数还原成具体事物,明白算式中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对应着具体的同类事物。唯有如此,数量关系才不会乱,学生解应用题时才不会胡乱列式。
数字抽象能力和运算时的逆抽象能力,要从小培养。一年级学生开始学数学,要进行专门训练,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要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起牢固的数量关系。
一般说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可通过“数学抽象4步法”来进行:
第一步,展示实物。
第二步,用学具小棒替代实物。
第三步,用符号代替小棒。
第四步,用数字表示。
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步是用实物感知数。可以是苹果,可以是桔子,也可以是学生喜欢用的任何东西,但注意,应该都是同一类事物。
第二步是初级抽象——用小棒代替实物。无论任何实物,都可以用小棒代替,这样一来,多种具体实物就“抽象”成了一种实物——小棒。
第三步是高级抽象——用符号代替小棒。这就让数脱离了实物,抽象成了可以写在纸上的符号,这个抽象就具有了质的飞跃。
第四步是数学抽象——用数字代替图形符号,只剩下纯粹的数字,这样就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了数字,完成了数学抽象。要让学生知道,在同一个算式中,每一个数字背后对应的都是同一种事物。
这个数字抽象和算式逆抽象思维的形成,需要长期、大量、反复地训练才能完成,绝不能简单地训练一两次、一两节课就敷衍了事。当然,为了增加训练的趣味性,这里的实物、小棒和图形是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的喜好,任意更换的。
小学生唯有形成了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切实认识到“数是数,数是物”,在头脑中构建起牢固的数物相联的数量关系,才算是真正走进了数学大门,不会再把数学学习理解成单纯的数字计算,才会在做应用题时,先理清题目中每个数字背后所代表的事物,厘清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算式,不会犯用牛的头数、羊的只数,硬凑出船长年龄那样的低级错误。
建模思维是解决应用题的金钥匙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平房、瓦房还是楼房,我们一看都是房;无论是轿车、卡车还是火车,我们一看都是车;无论是钢笔、铅笔还是圆珠笔,我们一看都是笔……这个“各式各样房都归为房、各式各样车都归为车、各种各样笔都归为笔”的“归宗思想”就是一种建模思维——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去表存本,找到其所归属的“宗”,如房、车、笔等,这个“宗”,我们就称之为模型,这个寻“宗”的过程就称之为建模。体现在数学上,就是数学建模,遇到问题,通过分析,找到其所归属的模型,套用模型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有总量模型、路程模型、工程模型等。
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最简单的数学模型就是总量模型,即“加数+加数=和”,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差)”,学生头脑中如果建构起这个模型,遇到应用题就可以快速厘清题目中所给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图形表示如下:
遇到类似问题,都可以将数填到这个模型里。如:
1.买一个书包20元,买一个足球30元,问,买一个书包和一个足球需要多少元?
2.光明小学去植树,一年级1班和2班一共种了26棵,其中1班种了12棵,2班种了几棵?
3.小明到图书室来借童话书,图书室原有62本,小明借完后还剩55本,问小明借走了几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