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中医治疗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b3eaddb8325eb834661a3fa0f554e8/38b3eaddb8325eb834661a3fa0f554e81.gif)
![丹毒的中医治疗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b3eaddb8325eb834661a3fa0f554e8/38b3eaddb8325eb834661a3fa0f554e82.gif)
![丹毒的中医治疗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b3eaddb8325eb834661a3fa0f554e8/38b3eaddb8325eb834661a3fa0f554e83.gif)
![丹毒的中医治疗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b3eaddb8325eb834661a3fa0f554e8/38b3eaddb8325eb834661a3fa0f554e84.gif)
![丹毒的中医治疗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b3eaddb8325eb834661a3fa0f554e8/38b3eaddb8325eb834661a3fa0f554e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丹毒的中医治疗
【关键词】丹毒
“丹毒”一症,是一种皮肤突然鲜红一片,色如脂涂丹染,迅速蔓延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发病的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红赤如涂丹之状,红肿胀迅速蔓延,边界清楚,发无定处,每多复发。《外科大成》中说:“丹毒者,为肌表忽然变赤,如丹涂之状也。《疡医大全・流火门主论》称流火。如发于头面部者,《疡科心得集》称“抱头火丹。”
丹毒好发于炎夏暑湿季节,且易复发,现将治疗丹毒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在治疗丹毒病例中,对135例病人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84例,女51例,年龄31~40岁39例,41~50岁52例,51~60岁32例,60岁以上12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15天;复发者58例,复发率为43%,在135例中有18例是坏疽性丹毒,占13%。在135例病人中,曾经西药抗生素治疗的有83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者29例,用中医中药治疗的23例。
治疗方法
中医分型治疗丹毒的分型治疗是根据发病部位而确立辨证分型、制定治疗原则的。如发于胸部、腰背的为内丹毒,属肝火毒蕴和肝脾湿火,治以清热泄火,疏肝化湿。发于面部的为风热毒蕴,治用清火解毒,疏风散邪。发于新生儿脐周、腰腹者称为胎火毒蕴,治用清热解毒为主。发于下肢者有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之别。湿重于热者为湿热毒蕴,治用利湿解毒;热重于湿者为湿热下注、化火为毒,治用清热利湿。
中药外敷治疗我们用医院自制制剂“益黄膏”外敷治疗丹毒已有多年历史,使用后发现,早期有红斑时使用较好,一旦发生水疱者,再敷就没有效果,有时反而加重症状。
局部治疗对于湿重于热的患者,除了患肢红肿、热痛外,局部还可出现水疱,亦称“大疱型丹毒”,现代医学称之“坏疽性丹毒”。此症是因热毒之气暴发皮腠,皮肤间斑块呈色红光亮,是湿邪从热化之象。湿热毒邪稽留肌肤,水湿外透,则于红斑上出现水疱或大疱,湿热壅盛,蕴蒸肌肤还有见血疱者,甚则热甚肉腐,皮肉为之坏死、腐烂。此时,除内服中药外,我们用“洁悠神”喷涂,清洁包扎,日换1次或数次。洁悠神是分子级隐性抗菌隔离网膜,系物理抗菌,能使皮肤持久抵御致病菌的侵袭,增加“长效抗菌”和有隐形“隔离病菌”的功能,彻底清除感染源。
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全身及局部症状消退,血象正常。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症状未全消。无效:全身和局部症状未能控制,出现“陷症”。
根据上述标准,对所治病例,经过3~5天的治疗,治愈者132例,达98%,还有3例病人因大疱性丹毒,是农村病人,带药回去治疗,经过治疗后好转,后痊愈。其中1例,治愈过程达1个月以上。
2典型病例
患者,女,54岁,2002年9月初诊,患者主诉:右下肢红肿10天,经过治疗未愈。询问病史得知,病人1周前,因足背作痒,用手搔之,当日无事,次日发现足背红肿,继则蔓延至小腿伸侧,遂到单位医院就诊,诊断为“丹毒”,用抗生素治疗之后,非但红肿不减,反而起“大疱”,局部发生脱皮、发黑,继续加大抗生素用量仍未果,故来我院求治,检查见病人患肢自膝关节以下6cm至踝关节,均有大水疱,有2块约有6cm×6cm大小范围,皮肤发黑,局部脱皮,疼痛难忍。测体温38℃,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9/L,中性62%,淋巴37%,精神萎靡,痛苦面容,小便色黄如浓茶,大便干燥难解,脉滑数,舌边尖红,舌中黄腻苔,四诊合参,为湿毒蕴结之证,属湿重于热型,即坏疽性丹毒。遂给予清热解毒,活血渗湿治疗,药用银花30g,蒲公英20g,黄柏10g,黄芩10g,白茅根10g,丹参10g,川萆10g,土茯苓10g,丹皮10g,苍术10g,生苡仁10g,桑枝10g,先服2剂,以观药效。外用洁悠神喷涂,保持疮面清洁干燥。2天后复诊,患处水疱已逐渐干瘪,黑色处已结痂。原方加当归10g,赤芍10g,去黄芩。继续外用洁悠神喷涂,以防感染。经过1周治疗,基本痊愈。
3体会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引起的急性感染。以炎夏暑湿季节为多见,且多发于成年人,愈后还会经常反复发作,经统计发现约有43%的复发率,如此经常复发,可引起淋巴管阻塞而发生淋巴管水肿,有的可形成象皮腿。中医药对治疗丹毒有很好的疗效,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为治疗大法。根据“上风下湿中气火”的致病特点,依据发病部位制定治疗原则。治用清热解毒,疏散风邪;治用清肝泄火;治用通脉利湿的治疗原则而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坏疽性丹毒的发病率虽只有13%左右,但它的严重性却是非常之大,发病症状如烫伤,疼痛难忍,大疱破后,流淌粘液,其状难睹。发病原因是局部发生坏死,可能由链球菌直接损害筋膜的血管结构所致[2]。中医认为本病是由热毒之气爆发腠理、皮肤之间,斑块呈色红光亮,是湿从热化之象,湿热毒邪稽留肌肤,水湿外透,见于红斑上出现水疱或大疱;湿热壅盛,蕴蒸肌肤则可见血疱甚至热甚肉腐,皮肉为之坏死、腐烂而发生类似疔毒“走黄”之证。通过临床的观察,发现坏疽性丹毒开始与发展,直至结束,虽然用大量抗生素均未收到效果,而用中药清热解毒,活血渗湿之类的方药有很好的疗效,说明“湿毒蕴结肌肤”是本病的病理特点。在治疗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跨境电商物流配送服务合作协议书4篇
- 广东电力市场2024年半年报告
- 2025年度体育产业合伙人投资管理合同模板
- 2025年纺织片梭织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开发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年智能物流运输车辆节能减排服务协议
- 美术教育的社会责任倡导计划
- 生物课程教学设计工作坊计划
- 学生美术能力测评体系建设计划
- 秋季师生互动活动计划
- 膝关节痛风的影像学诊断
-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要求模板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国防
- 2023-2024人教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 浙江省炮制规范2015版电子版
- 小学《体育与健康》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 JJG 144-2007标准测力仪
- GB/T 740-2003纸浆试样的采取
- GB/T 7324-2010通用锂基润滑脂
- GB/T 5916-2020产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
- 妇产科急诊患者院前急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