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肺胀病勿忘祛瘀_第1页
治肺胀病勿忘祛瘀_第2页
治肺胀病勿忘祛瘀_第3页
治肺胀病勿忘祛瘀_第4页
治肺胀病勿忘祛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肺胀病勿忘祛瘀【摘要】肺胀病是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随着我国老年的扩大,发病率、病死率明显增高,治疗困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治疗,认为肺胀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且瘀血贯穿其始终,将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整个治疗之中,获得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肺胀病;活血化瘀法

肺胀病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从而导致肺、脾、肾三脏虚损,痰瘀阻结,气道不畅,肺气壅滞,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西医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肺性脑病等。为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治疗颇为困难。余通过二十多年的临床,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将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整个治疗之中,获得很好的疗效,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了死亡率。

1肺胀多瘀

肺胀病以久病肺虚为主,因反复感邪,病情日重。以咳嗽、咳痰、气喘、水肿四大症为特点,病位在肺,与心、脾、肾密切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气虚、血瘀、痰阻贯穿肺胀病的整个始终,尤以瘀血最为突出,历代医家早有论述,《丹溪心法•咳嗽》曰:“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证治汇补•卷五•肺胀》曰:“肺胀者,…如痰挟瘀血碍气”。肺胀与血液关系密切,肺主气,调节全身气机,推动血液运行。血液在血管中运行,依赖于肺气的推动,随气的升降遍布全身,再者肺是血液气体交换的场所,全身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于肺,再输布于全身。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完成,又赖于肺主气,司呼吸,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肺的功能正常,则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才能正常,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相对平衡。若各种原因导致肺功能失常,肺气不能正常地推动血液循行,则水停血滞,发为瘀血。病理解剖学证明,严重的肺部病变,造成肺毛细血管和横断面显着减少,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代

谢性肥厚,进而右心衰竭,静脉系统和内脏大量瘀血。同时,由于肺的严重病变导致换气功能障碍,形成低氧高碳酸血证,出现唇、舌、脉络发绀的瘀血征象;由于缺氧,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黏度增高,亦可促成瘀血,故血瘀不但在肺心病的前期病变中就已存在,并对肺心病的形成、、恶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瘀血在肺胀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肺胀病宜祛瘀

从上可知,无论中还是西医学均认为本病与瘀血密切相关。回顾中医医籍,前辈在辨治肺部疾病时,也十分重视运用活血药物,如苏子降气汤之当归、肉桂;金水六君煎之当归、地黄;千金苇茎汤之桃仁;真武汤之芍药;济生肾气丸之牛膝、丹皮等,早为我们治疗肺系疾病运用活血化瘀药开创了先河。活血化瘀药具有通调气血,化瘀消积之功效,并有改善心肺血液循环,促进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多具有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和肺部血氧交换,提高心肺营养供给,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红细胞载氧和血氧交换能力的作用。因此,余再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主张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把握疾病的寒、热、虚、实的性质的不同,辨证论治,灵活运用清热化瘀、涤痰化瘀、利水化瘀、益气化瘀、温阳化瘀、滋阴化瘀等方法,选用恰当的活血化瘀药物贯穿治疗肺胀病的始终,实证者加桃仁、赤芍、莪术;虚证者加丹参、鸡血藤;胸胀闷痛者加川芎、香附、郁金:血瘀痰甚者加红花、泽兰,收到十分满意的疗效。

3典型病例

杨某某,女,75岁,退休工人。2008年10月6日入院,病案号2675。

患者主诉反复咳痰30年,心悸6年,复发2月,加重7天。入院2月前因病情复发在我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心衰II度”。经抗感染、强心、利尿、扩血管、对症等治疗,住院28天,病情有所好转出院。出院后病情仍然反复发作,7天前,因受凉后病情复发加重,门诊中西医治疗无好转,来我科住院。入院时患者咳嗽频频,其促,咳吐黄稠痰,心悸,活动后症状加重,喘而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精神萎靡,小便黄少,舌质淡紫,舌苔黄微腻,脉滑数。诊断:肺胀(痰热郁肺),治法:清热化瘀,以清金化痰汤加减。处方:桑白皮10g,栀子12g,麦冬15g,浙贝母12g,桔梗12g,瓜蒌15g,前胡15g,桃仁12g,莪术10g,水煎服。口服6剂后,咳喘逐渐好转,痰色变白而清稀,心悸好转,水肿减轻,能平卧,舌紫减轻。继以六君子汤加丹参12g,当归12g,炙百部20g,五味子10g。十剂后,诸症消失,住院26天,病情明显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未复发。

4结语

综上所述,肺胀病属肺系疾病之重症、难症,病情复杂,治疗不易。只要辨证得法,正确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将会获得可喜的疗效,益己益民,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3-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