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职业教学课件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职业教学课件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职业教学课件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职业教学课件设计_第4页
高中语文-职业教学课件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名称:《职业》学科:高中语文年级:高二《中国民俗文化》版本:人教2003课标版主讲教师:工作单位:职业

汪曾祺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

中华大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钟敬文语)。它流传在老人们的口中,存活在孩子们的童年游戏中,反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远古、今朝和明天。节日文化、服饰文化、美食文化、民间工艺(本文就选自这一单元)、婚丧仪式礼俗等都属于民俗文化。

教学目标1、了解四十年代昆明的风俗文化——吆喝。2、分析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孩子的形象。3、探究作品的主题。一、整体感知——赏诗意风俗画通读全文,填写表格。职业吆喝声吆喝的特点年龄性别籍贯物品制作过程(找出相关段落即可)/////职业吆喝声吆喝的特点年龄性别籍贯物品制作过程(找出相关段落即可)收旧衣衫的一——有旧衣烂衫……找来卖……脆、高、长、有韵味、有穿透力中年女人//卖化风丹的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我的猜想:一丝悲凉)女人贵州遵义板桥/卖壁虱药、虼蚤药的壁虱药!虼蚤药!极其低沉苍老、悲凉老年男子//卖杨梅、玉麦粑粑的卖杨梅——、卖玉麦粑粑——(我的猜想:甜美、清脆)秀气的少女苗族第11段……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卖椒盐饼子西洋糕!

556——532——

椒盐

饼子

西洋

糕好听、有腔有调、有音韵美十二三岁男孩(我的猜想:本地)

第14段思考:读文本第一段并结合表格,概括作者写了那些风俗文化?赏析这幅诗意风俗画。

明确:1、风俗是人们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文本写了文林街头各种职业的吆喝,各种吆喝也是独特的民风民俗,是这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气质风貌。这些吆喝形成了一幅四十年代昆明生活的风俗画。本文关于风俗的文字占到作品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文本中涉及到了多种职业——收旧衣烂衫、卖化风丹、卖壁虱药、卖杨梅、卖玉麦粑粑……这些虽都是社会底层的人所操持的,但作家没有着力渲染他们生活的艰辛,而是着力发掘各种职业蕴藏的诗意:“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汪曾祺擅长在风俗中塑造人物,他用十一次吆喝串接全篇。《职业》中的五种叫卖也是五种职业,加在一起几乎就是全部百姓人生,而这些人生最终汇成了当地的风俗。诗化的风俗可以最大可能地剔除现实境遇中的苦楚与伤怀、无奈与遗憾,寻出生活之趣人情之美。2、美食文化。第11段的描写,杨梅的新鲜诱人、玉麦粑粑的清香,有视觉、嗅觉、味觉的描写;“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用美食代季节,充满诗意。整段文字流露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对人物的喜爱、对美食的喜欢。这幅画面让人感到一种清新淳朴之美。人纯、物美、味香。第14段两种食品的具体做法,也能勾起经历过的人的美好的回忆。3、文林街是风俗画的底色。首段“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小教堂的牧师,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这是有关文林街的整体描述,是这幅风俗画的底色。后面有关的风俗、人物活动,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4、居民生活的闲适美。第14段“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抽金堂叶子烟,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她的小孙子吃。这玩意好消化,不伤人,下肚没多少东西。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马锅头,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这一细节的回忆,再现了当时居民的生活情境,透露出一种闲适之美,又有烟火气。相信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一定是美好的回忆。小结:作者以文林街为背景图,描写了不同职业的各种吆喝声,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诗意风俗画。汪曾祺的作品以风俗为底色,是汪曾祺的小说注重风俗民情的表现。他在写作中不重情节和冲突,

作者说“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在一个作品里必须具体化为对所写人物的态度、感情”

,是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二、文本探究1、研读文本,分析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孩子的形象。提示:分析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外在形象即长相打扮等和人物的内在形象即性格特征、精神风貌。1、他是一个长得不错,失怙、失学,勇挑生活重担的小大人。2、他是一个

的孩子。3、他是一个

的小伙计。

4、他是一个

的孩童。1、他是一个长得不错,失怙、失学,勇挑生活重担的小大人。2、他是一个听话、懂事、孝顺的孩子。3、他是一个勤劳、能干、尽职尽责的小伙计。

4、他是一个不失童真与意趣的孩童。2、探究作品的主题。提示:1、孩子的自相矛盾的行为。2、文章末段的作用。作者说“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在一个作品里必须具体化为对所写人物的态度、感情”。(1)作者观点:作者写作过程绵延三十多年,四易其稿,就是想表现“人世多辛苦”这一主题。(2)本书编者观点:小说借助主人公自相矛盾的行为,在平实自然的叙述中,向人们展示了求生的本能以及在艰苦的生活中追求快乐的人的本性。小结:观点一:无论是中年女人脆而高长的叫卖声,还是卖壁虱药、虼蚤药苍老、悲凉的叫卖声,亦或是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孩子音乐般好听的叫卖声,都染着生活的艰辛。

整篇文章始终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作者写作过程绵延三十多年,四易其稿,就是想表现“人世多辛苦”这一主题。

观点二:迫于生活重压,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早早有了“职业”,整天叫卖“椒盐饼子西洋糕”。孩子命运不幸,但活得却“不苦”。不苦指不凄惨、不悲苦,母亲、外婆、孩子都表现的很镇定,安心过生活。孩子更是表现出了坚强与担当,且保留有健康的童心。

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人(他没有看见我,我去看一个朋友,正在倚门站着),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这一刻孩子摆脱了职业,找回了童趣,从“椒盐饼子西洋糕”到“捏着鼻子吹洋号”的诙谐、轻松,孩子对本不该属于自己这个年龄的“职业”表现得越认真负责,越让读者心酸、心疼。最终获胜的竟是无比强大的童心:捏着鼻子吹洋号!……小说借助略带苦味的幽默,轻轻绕开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