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1、理解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2、感悟稼轩词的艺术风格3、学习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一、导入辛弃疾出身行伍,却最终以文立业,并且以辉煌的创作成就为南宋词坛树立了一座高峰,作品有着鲜明的特色,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对其有一个生动地评价——“龙腾虎掷”。请同学根据阅读的相关资料和学过的稼轩词谈谈对这一评价的理解。思想:1、辛弃疾少年即起事抗金,立志收复中原,他是一个驰骋沙场,在刀剑丛中拼杀过的英雄,他的作品不是以软笔写就而是以刀剑刻成.很多作品中奔腾着金戈铁马之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决定了他的作品带有凛然、磅礴之势。2、尽管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收复中原的壮志,但其作品中始终灌注着或烈火轰雷(八百里分麾下炙)或慷慨悲凉(西北望长安)不熄不灭的爱国情怀。词风:辛弃疾承继并发展了苏东坡的豪放词风,世人并称两位为“苏辛”。苏东坡曾问人:“我词何如?”对曰:“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此说绝妙。辛词比之苏词更添豪壮,因为南宋的动荡和辛弃疾本色是武官。他的作品有龙虎之风。二、解析文本(1)初读感知: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翻译,标画疑难,疏通大意。字音:献愁供gōng恨玉簪螺髻jì把吴钩看了liǎo鲈鱼堪鲙kuài倩qìng何人揾wèn英雄泪朗诵指导:理解大意,在一定思想感情支配下,注意准确断句,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语速的长短快慢。朗诵评价:吐字清晰停连准确随着对诗词的了解,情感的表现可以更细腻准确。解决疑难(预设):a、“献愁供恨”是何意?“献”“供”是奉送、给予,这里可以引申为传递着、倾诉着,其主语是山。远山如玉簪如螺髻,有色有形,青翠秀丽,如何“献愁供恨”呢?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色。”词人心中怀着愁与恨,因此见的景色也蒙上了愁苦之色,这是“移情于物”的手法。b、“树犹如此”是何意?“如此”,是说已经十围粗,历时已久,树尚且变老了,更何况是血肉之躯的人呢?“人何以堪”,理解为人怎么能够承受流年似水。c、“倩何人换取,红金翠袖,揾英雄泪”为何在作者情绪沉郁悲凉之际,突兀地出现请美人擦拭眼泪?宋代游宴场合一般都有歌女唱歌助兴,这是作者即事取材,如同“楚天千里清秋”就地取景一样。其重心不在“红巾翠袖”而在“倩何人”,其意是没有人。诗人一腔忠勇,无人理解、慰藉,化为热泪长流,这一幕刻画出一个孤独的悲剧英雄形象。(2)研读感悟这首词的题目是“登建康赏心亭”,属于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登临诗”,我们熟知的有《登幽州台歌》《登柳州城楼》登。登高临远,天地广阔,思潮翻涌,产生很多意绪。词中有一句与题目相呼应、统摄全篇的一句话:“无人会,登临意。”思考:互相合作,深入文本,探究作者在词中具体表达了哪些“登临意”?请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二点谈谈你的理解。a、“江南游子”。并非思念家乡,感伤个人身世漂泊。南宋偏安江南,辛弃疾身在江南,国在哪家就在哪儿,何来游子一说。真正让他产生“游子”之感的是什么?其一:自己一腔热血,力主抗金,屡屡受阻,长期闲置,他的理想孤立无援,使其在精神上产生游子之感。其二:在辛弃疾内心里南宋丢掉北方偏安江南,国势飘摇,和自己一样是流落到这儿的亡国浪子。所以作者在这落日余辉和孤雁哀鸣中感受的是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都无所归依的深深的悲凉。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看吴钩”:吴钩是宝刀,是利器,本应用来杀敌报国的,如今却被闲置,如同自己胸怀壮志、身负奇才却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是用吴钩比喻自己。另一位南宋爱国将领陆游也有诗:“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表达了同样的愤懑和不甘。另外这句话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此时的辛弃疾大概又回想起自己当年驰骋沙场的壮丽岁月。心理应该是发出一声悲叹的。“栏杆拍遍”中的“拍遍”表达了内心的这种无可抑制又无可纾解又无人理解的悲怆、激愤。这与下片中的哪句是遥相呼应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如何理解这句话呢?男儿有泪不轻弹,而意志刚强如铁的英雄一腔忠勇,无人倾诉,无人慰藉,惟有热泪纵横,读来令人荡气回肠。c、张翰、许汜的典故:张翰:“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官数千里以求名爵。”这种追求“人生适意”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相似。人生境遇与自己的志趣与情怀相悖那就辞官归隐,遗世独立,清高自守,这种名士风采历来被推崇。辛弃疾不同,他的境遇可谓非常不“适意”。南归十几年,呕心沥血光照千秋的《美芹十论》被搁置不用,自己一直辗转于各个地方闲职之间,然而纵然十年饮冰,难凉一腔热血。作家梁衡这样评价: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计较朝廷对其忽弃忽用,因为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那些像许汜一般罔顾风雨飘摇的国家命运,只知求田问舍、以求眼下一己安逸的人,在辛弃疾伟岸的形象面前低到尘埃里去了.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国势危急,时不我待,急切地要力挽颓败之势,却被迫虚度年华,空耗岁月,表现了诗人的焦灼和无奈。小结: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坚定豪壮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南宋王朝文恬武嬉腐败政局的愤慨和自己“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怆。这也是贯穿辛弃疾作品的主旋律。清代词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说“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用来评价辛弃疾的爱国词是非常精当的。带着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再读这首词.三、思维延伸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北宋、南宋社会的激荡淬炼出辛弃疾这样一个伟岸的民族英雄。那么在平易的人生逐渐磨钝了我们的精神,滋生出了许多庸俗的情调、细小的趣味的当下,像辛弃疾这样的文化英雄对我们个人和时代文化建设有着怎样的启迪?若现实冰冷,那就眼含热泪,若现实黑暗,那就心有微光.一生中,至少有一个纯粹的理想,为它热血沸腾,为它不计输赢.让你回首昨日,此心无悔.学情分析本课选自《唐诗宋词选读》最后一个板块,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如“知人论世”,“抒情方式”“写景方法”“炼字、词”等基本技巧。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诗词内容理解上存在难度。主要原因有对诗歌内容的内在逻辑把握不准,对具有丰富涵义的词句不能充分合理展开联想和想象,不能调动已有的情感体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不能发掘其内在深层含义,对一些诗歌的理解存在定势思维等。对诗歌解读存在畏难情绪,不自信,怕说错话,因而上课发言不够积极。效果分析学生能充分体会辛弃疾在作品中交织的炽热爱国情怀和壮志不得伸的慷慨悲凉,能比较深入地体会到民族文化英雄在新时代的崭新意义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未能调动起来,处于看客的态度。以后的教学设计应该侧重于能全面调动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起来。教材分析这篇作品选择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南宋词的最后一个板块,是辛弃疾南归十年后创作的名篇,其中交织着作者复杂的心绪:1、坚定豪壮、公而忘私的爱国情怀2、胸怀壮志、身负奇才却不得施展、无人理解的悲凉3、国事飘摇、时不我待却被投闲置散被迫虚耗岁月的焦灼与无奈。这种深沉的民族情感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启迪学生在和平年代该如何从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中汲取滋养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其次这首词“气势雄大,意境沉郁”,极具审美价值。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热爱,在涵咏诵读中获得艺术享受。再有,下片多用典故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障碍。评测练习1、(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特点?(2)简要分析词中划线句的表现手法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怀。2、选取小角度谈谈新时代我们该怎样从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中获取精神滋养?课后反思整体设计完成较为顺利,学生的调动比较充分。有点紧张,有些语句的分析有点仓促。朗诵的指导可以再充分细致些。课标分析本课选自《唐诗宋词选读》的最后一个板块“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要“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要“学习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同时要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使其在诵读涵泳中获得心灵的共鸣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电子光学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彩涂铝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无泄漏化工流程泵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拉弯矫直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皮塑助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动阴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普通片剂药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搁架式速冻平板装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异戊醛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复合夹克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视频监控维保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4标准版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记录
- 中英旅游文本用词的共同特点及其翻译
- Meta分析的步骤与实例分析
-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报告
- MBTI量表完整版本
- 护理操作-吸痰
- 重症肺炎的基本知识宣教
- 医保社保停止申请书
- 中医适宜技术-腕踝针
- 初二上劳动技术课件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