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基础工程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基础工程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基础工程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基础工程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工程期末复习

第一章

1.【地基】: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基础】: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

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P1

2.【基础分为哪些类型】P1

按埋置深度分:①浅基础:埋置深度不大的基础(<5m)

②深基础:对于浅层土质不良,需要利用深处良好地层,采用专门的施工

方法和机具建造的基础。

按地基处理方式分:①天然地基:开挖基坑后可以直接修筑基础的地基。

②人工地基: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要事先进行人工处理的地基。

3.基础工程包括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施工和监测。P1

4.【地基基础设计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P2

①强度要求:通过基础而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不能超过地基的承载能力,保证地基不因地

基土中的剪应力超过地基土强度而破坏,并且应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②变形要求:基础的设计还应保证基础沉降或其他特征变形不超过建筑物的允许值,保证

上部结构不因沉降或其他特征变形过大而受损或影响正常使用。

③上部结构的其他要求:基础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满足上部结构对基础结构的强度、

刚度和耐久性要求。

第二章

1.【浅基础设计的内容】P6

(1)选择基础的材料、类型,进行基础平面布置。

(2)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

(3)确定地基承载力。

(4)确定基础底面的尺寸,必要时进行地基变形和稳定性验算。

(5)进行基础结构设计(对基础进行内力分析、截面计算并满足构造要求)。

(6)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

2.【浅基础的设计方法】P7

(1)常规设计法--------适用条件:①地基沉降较小或较均匀

②基础刚度较大

(2)共同作用设计法--------适用条件:①静力平衡

②变形协调

3.【地基基础设计三个设计等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27

设计等级I建筑和地基类型-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1、一

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I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体的建筑物

I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1

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里一级.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

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

I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

开挖深度大于15m的茶坑工程

冏边环境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基坑工程

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基坑工程

场地和地基条件荷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次要的轻型建筑物

丙级非软土地区且场地地质条件简单、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简单、环境保护要求不高且开挖深度小于5.0巾

-------的基坑工程

等级划分依据: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

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

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建筑物地基计算要满足承载力计算规定

2设计等级为甲乙级要按地基变形设计(即验算地基变形)

3丙级可以不作地基变形验算,以下除外:①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

②基础上或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过大不均匀沉降

③软弱地基上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④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⑤地基内有厚度较大的填土,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或建在斜坡、边坡上,要验算稳定性

5基坑工程要稳定性验算

6地下室存在上浮问题时,要抗浮验算

4.【浅基础的类型】P9-13

★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①扩展基础②联合基础③柱下条形基础

④柱下交叉条形基础⑤筏形基础⑥箱形基础⑦壳体基础

根据基础所用材料可分为:(1)无筋基础(2)钢筋混凝土基础

▲1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的统称)

(1)作用:把墙或柱的荷载侧向扩展到土中,使之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2)包括: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3)特点:

①无筋扩展基础(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

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抗剪强度都不高(所以需要调整基础的宽高比以满足要求)

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

②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抗弯抗剪性能好。与无筋基础相比其基础高度较小。

适用于:a:竖向荷载较大,地基承教力不高以及承受水平力和力矩荷载等情况

b:基础埋置深度较小的时候

▲2(双柱)联合基础

(1)定义:同列相邻两柱公共的钢筋混凝土基础。

(2)适用情况:

①其中一柱靠近建筑界限,或因两柱间距较小而出现基底面积不足或荷教偏心过大时

②调整相邻两柱的沉降差或防止两者之间的相向倾斜

▲3柱下条形基础

(1)特点:抗弯刚度较大,因而具有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并能将所承受的集中柱荷载

较均匀地分布到整个基底面枳上。

(2)适用情况:软弱地基上框架或排架结构

2

▲4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1)特点:基础在两方向都具有一定的刚度

(2)适用情况:地基软弱且在两个方向分布不均,需要调节不均匀沉降

▲5筏形基础

(1)特点:底面积大,可以减小基底压力,同时可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

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节不均匀沉降,但较为不经济。

(2)按所支承的上部结构类型分:

①墙下筏形基础(用于砌体承重结构):埋深较浅,适用于具有硬壳持力层,比较均匀的软

弱地基上六层以及六层以下承重墙较密的民用建筑。

②柱下筏形基础(用于框架和剪力墙结构):施工方便,建造快,但混凝土用量大

▲6箱形基础

(1)特点:①具有较大的抗弯刚度,只能产生大致均匀的沉降或整体倾斜,基本消除了因

地基变形而使建筑物开裂的可能性。

②基础埋深较大,基础中空,显著减小基底压力,降低基础沉降量。

③抗震性能好

(2)适用情况:适用于软弱地基上的高层、重型或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物。

▲7壳体基础

(1)特点:①优点:材料省,造价低。

②缺点:施工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

(2)适用情况:可作为柱基础和筒形构筑物的基础。

5.【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P14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到天然地面的距离。

6.【影响基础埋深的主要因素】

有五方面:(1)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

(2)工程地质条件

(3)水文地质条件

(4)地基冻融条件

(5)场地环境条件

7.【地基承载力的概念】pl6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不是定值

3

8.【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确定的方法】pl7

(1)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计算

(2)由现场载荷试验的p-s曲线确定

(3)按规范提供的承载力表确定

(4)在土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参照临近建筑物的工程经验确定

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公式如下:

/.=PJK(2-4)

式中A——地基极限承载力;

不一二安仑系数•:廊值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荷载的性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的可靠程度以及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对亚驾弋?然或

9.【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宽度和深度修正的公式】

乎J./二6.酚)色/)(2-14)

式中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

十一,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邂修正系於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2-5;

/——基础底面以下土而面后嗑/水位豆卡取有效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当基底宽度小于3m时按3m取值•大于6mH爱啊畔之口_冷

ym——基础底面以上士嬴神均重度痴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嬖彳听事掇)

d——基础埋置深度,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声首度土施面

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

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形基础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

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对于主裙楼一

体的主体结构基础,可将裙楼荷载视为基础两侧的超载,当超载宽度大于基

础宽度两倍时,可将超载折算成土层厚度作为基础的附加埋深。

10.【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的忿羽

软弱b卧I嬴般淞市△+限《几

式中,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

P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1.【地基变形的特征值有哪四类?[P22-23

(1)沉降量:独立基础中心点的沉降值或整幢建筑物基础的平均沉降值

(2)沉降差:相邻两个柱基的沉降量之差

(3)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4)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T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不同结构类型需要验算的地基变形】

砌体承重结构一一验算:局部倾斜

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一一验算:沉降差

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一一必须控制沉降差

倾斜允许值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与上面相对应(1)高耸结构、单层排架结构

(2)框架结构、单层排架结构

(3)高耸结构、高层结构

(4)砌体承重结构

4

15.【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P50-57

(1)采用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以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2)采用桩基础或其他深基础,以减少总沉降量。

(3)对地基某一深度范围或局部进行人工处理。

(4)在建筑、结构、施工方面采取措施,以增强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能力。

①建筑措施:a: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

b: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及合理布置墙体

c:设置沉降缝

d:相邻建筑物基础间应有一定的净距

e:调整某些设计标高

②结构措施:a:减轻建筑物的自重

b:设置圈梁

c:设置基础梁

d:减小或调整基地附加压力

e: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欠敏感的结构形式

③施工措施:a:遵照先重(高)后轻(低)的施工程序

b:注意堆教、沉桩和降水等对领近建筑物的影响

c:注意保护坑底土体

★12、13、14、16为计算!!!

第三章

1.【连续基础有哪些类型】P59

(1)柱下条形基础(2)交叉条形基础(3)筏形基础(4)箱形基础

2.【连续基础有哪些特点】p59

(1)具有较大的基础底面积,因此能承担较大的建筑物荷载,易于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2)连续基础的连续性可以大大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有利于减小不均匀沉降及提高建

筑物的抗震性能。

(3)对于箱形基础和设置了地下室的筏形基础,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并能以挖去

土重补偿建筑物的部分重量。

3.【地基与基础的相互作用对地基反力分布的影响】

(1)柔性基础:柔性基础不能扩散应力,因此基底反力分布与作用于基础上的荷载分布完

全一致。

(2)刚性基础:抗弯刚度大。中心荷载作用下刚性基础基底反力分布边缘大、中部小。

砂土:抛物线分布

硬黏土:马鞍形分布

(3)基础相对刚度的影响:基础架越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基础的相对刚度、土的压缩性

以及基底下塑性区的大小。一般来说,基础的相对刚度愈强,沉降就愈均匀,但基础的内力

将相应增大。

(4)邻近荷载的影响:受影响一侧的沉降量会增大,从而引起反力卸载,并使反力向基础

5

中部转移,此时基底反力分布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4.【地基变形如何影响上部结构受力】

不均匀沉降会引起附加应力。根据上部结构刚度的不同,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柔性结构:对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有很大的顺从性,故基础间沉降差不会在主体结构间

引起多少附加应力,但仍不允许过量沉降。

(2)敏感性结构:很小的沉降差就会引起可观的附加应力,强度储备不足就很容易发生开

裂现象。

(3)刚性结构:当地基不均匀或邻近建筑物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影响下,基础转动倾

斜,但几乎不会发生相对挠曲。

5.[上部结构刚度如何影响基础受力情况】

增大上部结构刚度,将减小基础挠曲和内力。

6.【地基模型的概念】

表达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模型称为地基计算模型,简称地基模型。

【地基模型有哪些】

(1)文克勒地基模型

(2)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3)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

7.【文克勒地基模型的适用范围】

(1)地基主要受力层为软土。

(2)厚度不超过基础底面宽度一半的薄压缩层地基

(3)基底下塑性区相应较大时。

(4)支承在桩上的连续基础,可以用弹簧体系来代替群桩。

8.【基床(反力)系数k】p=ks

(1)表达意义:地基上任一点压力强度与地基沉降量的比值。

【梁的柔度特征值X]【特征长度1/X]

(1)表达意义:表达了梁土体系抵抗变形的能力

(2)人与地基的基床系数和梁的抗弯刚度有关,入越小,基础的相对刚度就越大。

【柔度指数人口

(1)表达意义:它是表征文克勒地基上梁的想对你刚柔程度的一个无量纲值。

(2)AL趋于0,梁的刚度无限大,看作刚性梁

入L趋于无穷大,梁是无限长的,可视作柔性梁

9.【确定基床系数k的方法】

(1)按基础的预估沉降量确定

(2)按荷载试验成果确定

10.【柱下条形基础的适用范围】

(1)当地基较软弱,承载力较低,荷载较大时,或地基压缩性不均匀(如地基中有局部软

弱夹层、土洞等)

(2)当荷载分布不均匀,有可能导致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6

(3)当上部结构对基础沉降比较敏感,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次应力或影响使用功能时。

11.【倒梁法适用的条件】P83-84

简单版:倒梁法适用于上部结构刚度很大的情况。

复杂版: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和柱距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

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基础梁的内力可以按倒梁法计算。

【计算出来的内力为什么要调整?如何调整?】

原因:①反力呈直线分布及视柱脚为不动较支座都可能与事实不符

②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对基础整体弯矩有抑制作用,使柱荷载分布均匀化。

如何调整:

将支座反力与柱子的轴力之差均匀分布在相应支座两侧各三分之一跨度范围内,作为基

底反力的调整值,然后再按反力调整值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内力,最后与原算得的内力相叠

加,一般调整1-2次即可。

12.【确定交叉梁基础交叉点处柱荷载的分配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1)静力平衡条件,各节点分配在纵、横基础梁上的荷载之和,应等于作用在该节点上的

总荷载。

(2)变形协调条件,纵、横基础梁在交叉节点处的竖向位移应相等。

【节点竖向荷载为什么要进行调整?】

当交叉条形基础按纵、横向条形基础分别计算时,节点下的底板面积被使用了两次。当

各节点下重叠的面积之和占基础总面积比例较大,则设计可能偏于不安全,所以可通过增大

节点荷载的方法加以平衡。

第四章

1.【桩基础的定义】:桩与连接桩顶和承接上部结构的承台组成的深基础叫做桩基础。

【桩基础的作用】:把所承受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递到地基的深层

【桩基础的特点】: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

【桩基础的适用条件工

(1)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的高中建筑物;

(2)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但沉降量过大,需要利用桩基础以减小沉降的建筑物。

(3)重型厂房和荷载很大的建筑物。

(4)软弱地基或某些特殊性土上的各类永久性建筑物

(5)作用有较大水平力和力矩的高耸结构物的基础,或需以桩承受水平力或上拔力的其

他情况。

(6)需要减弱其振动影响的动力机器基础,或以桩基础作为地震区建筑物的抗震措施。

(7)地基土有可能被水流冲刷的桥梁基础。

(8)需穿越水体和软弱土层的港湾与海洋构筑物基础。

2.【桩基础的设计原则】

桩基础设计应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1)单桩承受的竖向荷载不应超过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桩基础的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

(3)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础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对于特殊地区的情况,应按规范考虑其影响,并采取措施。

7

3.【桩基础的设计内容】

(1)桩的类型和几何尺寸选择

(2)单桩竖向(和水平向)承载力的确定

(3)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和平面布置。

(4)桩基础承载力和沉降验算

(5)桩身结构设计

(6)承台设计

(7)绘制桩基础施工图

4.【桩的分类】

(1)按承载性状分:端承型桩、摩擦型桩

(2)按施工方法分:预制桩、灌注桩

(3)按挤土效应分:挤土桩、部分挤土桩、非挤土桩

(4)按桩身材料分:钢桩、混凝土桩、木桩、钢筋混凝土桩

5.【端承型桩的定义】

端承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教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

【摩擦型桩的定义】

摩擦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侧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

7.【影响单桩荷载传递的因素】pll3

(1)桩端土与桩周土的刚度比Eb/Es

(2)桩土刚度比Ep/Es(桩身刚度与桩侧土刚度之比)

(3)桩端扩底直径与桩身直径之比D/d

(4)桩的长径比L/d

8.【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有哪几种】

(1)静载荷试验

(2)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3)按规范经验公式确定

式中R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蛆t

4、<卜.桩端阻力、桩侧阻力值,由当地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算得;

At.一—桩底横截面面积;

桩身周上长摩:

L第z•层岩土的厚度。

【通常取安全系数K=2]

9.1群桩效应的定义】pl21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土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

力和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的同样独立单桩有显著差别,这种现象成为

8

群桩效应。

【群桩效应系数的定义】

群桩效应系数5=QJeQ,)

通常用群桩效应系数来衡量群桩中各根单桩的平均承载力比独立单桩降低或提高的幅度。

10.11【摩擦型群桩基础群桩效应的影响因素】

(1)承台底面脱地(即非复合桩基):

①承台刚度②基土性质③桩距s(主导)

(2)承台底面贴地(即复合桩基):

①桩距s②台底分担荷载总值

12.【竖向荷载下单桩的沉降由哪几部分组成】

(1)桩身弹性压缩引起的桩顶沉降

(2)桩侧阻力引起的桩周土中附加应力以压力扩散角(a)向下传递。致使桩端下土体压

缩而产生桩端沉降。

(3)桩端荷载引起桩端下土体压缩所产生的桩端沉降

13.【单桩沉降的计算方法】

(1)荷载传递分析法(2)弹性理论法(3)剪切变形传递法

(4)有限单元法(5)其他简化方法

14.【群桩沉降由哪几部分组成】pl25

群桩沉降主要由:(1)桩间土的压缩变形(包括桩身压缩、桩端贯入变形)

(2)桩端平面以下土层受群桩荷载共同作用产生的整体压缩变形

【影响因素】:

(1)群桩几何尺寸(2)成桩工艺(3)桩基施工与流程

(3)土的类别与性质(5)土层剖面的变化(6)荷载大小与持续时间

(7)承台设置方式

15.【正摩阻力和负摩阻力的概念】

▲正摩阻力:在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当桩相对于桩侧土体向下位移时,土对桩产生的向上

作用的摩阻力,称为正摩阻力。

▲负摩阻力:当桩侧土体因某种原因而下沉,且其下沉量大于桩的沉降时,土对桩产生的向

下作用的摩阻力,称为负摩阻力。

16.【减小负摩阻力的工程措施】

(1)预制混凝土桩和钢桩

(2)灌注桩

17.依据桩、土相对刚度的不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可分为:刚性桩、半刚性桩和柔性桩。

9

18.【水平荷载作用下弹性桩的分析计算方法】

(1)地基反力法(2)弹性理论法(3)有限元法

19.【地基水平抗力系数分布图有哪几种】

(1)常数法

(2)“k”法

(3)“m”法

(4)“C值”法

20.【影响桩水平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pl38

(1)桩的材料强度(2)截面刚度(3)入土深度(4)土质条件

(5)桩顶水平位移允许值(6)桩顶嵌固情况

21.【确定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方法】pl39

(1)水平静载荷试验

(2)理论计算

(3)当地经验

22.【桩的平面布置原则】

(1)桩的平面布置可采用对称式、梅花式、行列式和环状排列

(2)为了使桩基础中各桩受力比较均匀,群桩横截面的重心应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的作用

点重合或接近。

(3)布置桩位时,桩的间距(中心距)一般采用3-4倍桩径。

23.【桩基础承载力验算内容及公式】

(1)桩顶荷载计算

以承受竖向力为主的群桩基础的单桩(包括复公单"♦麻葭仙叶黛依图

桩顶荷载效应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卜黑复单图4-39桩顶荷载的计算徜图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Qk=—+-(4-77)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Q*=县土英士’萼*士也/(4-78)

水平力作用下

"*'=小’(4-79)

式中/■';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桩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桩基础承台自重及承台上土自重;

Q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的竖向力;

»——桩基础中的桩数;

Q,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桩的竖向力;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作用于承台底面的外力对通过桩群形心的小F轴的

力矩;

,.、,桩,.至通过桩群形心的y、工轴线的距离;

H,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平力;

出一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任一单桩的水平力。

10

(2)单桩承载力验算

承受轴心竖向力作用的桩基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单桩的竖向力Q

符合下式的要求:

QWR.i(1\

承受偏心竖向力作用的桩基础.除应满足式(4-80)的要求外,相应于作用的标巾:1「

合时作用于单桩的最大竖向力QkM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4S!)

承受水平力作用的桩基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单桩的水平力H1t应符,、

下式的要求:’•"

(4-82)

上述三式中,鸟和RH.分别方单桩竖向承载力降任值却水平承载力转彳正值.

24.【承台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1)选择承台材料及其强度等级

(2)几何形状及其尺寸

(3)进行承台结构承载力计算,使其构造满足一定要求

第五章

1.【地基处理的目的】

(1)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以满足设计对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

(2)改善地基的变形性质,防止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以及侧向变形

(3)改善地基的渗透性和渗透稳定。防止渗透过大和渗透破坏

(4)提高地基土的抗震性能,防止液化,隔振和减小振动波的振幅等

(5)消除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

2.【软弱土地基处理分类】

11

<JX、/一软蓼tifeg岷缪建生7

—原理及作用适用范闱

处珅方法

利用压实原理,通过机械碾压夯击.把长适用于处理碎行土]

|■乐及重幡夯实、机械房地基土压实;强夯则利用强大的夯击能力.土、粉土、低饱和度的就杵

i*压、振动压实、东地基中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动应力.迫使土、杂填土等,对饱和(

士应慎重采用司性

强夯(动力固结)土动力固结密实

砂石垫层、素土以砂石,素土、灰土和矿渣等强度较高的适用于处理地甚发层咏,

换土柴层.灰土垫层、材料.置换地基表层软弱土。提高持力层的土和暗沟、暗塘等软局;

制层矿渣垫层、加舫土承投力,扩散应力・减少沉降地地基

垫层

天然地基预压、

砂井及物料排水带在地基中增设竖向排水体,加速地基的固,适用于处理饱和软弱粘土

排水

3预压,真空预压、结和强度增长•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加速沉层;对于渗透性极低的泥层

固结

降水加压和强力固降发展,使基础沉降提前完成必须慎而对待

结等

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通过振动或挤密.

振冲挤密、沉桩

使土体的孔隙减少,强度提高;必要时在振适用于处理松砂.粉土.

施金j振监、灰土挤密、

动挤密的过程中,回填砂、砾石、灰土、素杂填土及湿陷性黄士、非他

力密砂桩,石灰桩.爆

土等,与地基士组成凝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和黏性土等

被挤密等

琪的承载力.减少沉降M

电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