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二)理科综合一、选择题1.某兴趣小组对某一动物(2N=4)精原细胞的分裂进行了观察,图1为该精原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简图,图2为相关物质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图1所示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图2所示可能是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量变化C.图2中cd段可同时发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的变化D.图1所示的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处于图2中的de段【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图1所示细胞中着丝粒(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B、图2所示曲线ab段表示DNA分子复制,且分裂后的物质数量与起始时相同,可能是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量变化,B正确;C、cd段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可同时发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的变化,C正确;D、图1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D。2.洋葱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材料,下列实验仅用洋葱作为良好实验材料(可取材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绿色管状叶叶肉细胞等)就能完成的一组是()①细胞多样性观察验证细胞是动植物体基本单位②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观察③生物组织材料中脂肪颗粒的观察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高倍镜的使用:①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切记: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而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详解】①细胞多样性观察验证细胞是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需要观察多种动植物细胞,①错误;②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观察,可以用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观察线粒体,用绿色管状叶叶肉细胞观察叶绿体,②正确;③生物组织材料中脂肪颗粒的观察不易选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洋葱细胞中脂肪颗粒很少,③错误;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可以用用绿色管状叶叶肉细胞,④正确;综上所述仅用洋葱作为良好实验材料就能完成的一组是②④,ABD错误,C正确。故选C。3.水果玉米是近年来利用农业遗传基因技术培育出的新型优良品种,它的色氨酸、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出2倍以上,且富含果糖、葡萄糖、镁、硒、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镁元素和硒元素均属于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B.色氨酸、赖氨酸属于组成人体细胞的必需氨基酸C.适量的维生素E有延缓人体衰老、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能D.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不可以直接吸收果糖、葡萄糖【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细胞的必需元素。【详解】A、镁元素和硒元素均属于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且镁元素是大量元素,A正确;B、必需氨基酸是指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不能在细胞内合成,赖氨酸和色氨酸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称为必需氨基酸,B正确;C、维生素E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一些疾病有防治作用,它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可通过中断自由基的连锁反应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防止膜上脂褐素形成而延缓机体衰老,维生素E还能阻止LDL胆固醇氧化,而避免冠状动脉硬化,C正确;D、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直接吸收肠道中的果糖、葡萄糖,D错误。故选D。4.K+和Na+的通道蛋白在神经细胞形成电位时有着重要作用,兴奋性递质能使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抑制性递质可产生或维持静息电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Na+浓度低于膜外B.神经细胞在静息时膜上K+通道蛋白打开,可使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C.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后,可使突触后膜上Na+通道蛋白打开D.突触后膜接受抑制性递质后,可使突触前膜上Na+通道蛋白打开【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详解】AB、在静息状态时,膜上K+通道蛋白打开,可使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钾离子外流,但仍保持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Na+浓度低于膜外的状态,AB正确;C、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后,可使突触后膜上Na+通道蛋白打开,钠离子内流,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C正确;D、突触后膜接受抑制性递质后,可使突触前膜上的阴离子通道打开,阴离子内流,进一步加剧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状态,产生或维持静息电位,D错误。故选D。5.下列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早期科学家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依据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具有多样性B.艾弗里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菌的DNA才是真正的转化因子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遗传的D.后期科学家们通过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叶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早期科学家认为蛋白质和核酸都可能作为遗传物质,原因是氨基酸和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A错误;B、艾弗里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菌的DNA才是真正的转化因子,即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实验表明,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亲代噬菌体的DNA遗传的,C错误;D、后期科学家们通过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叶的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结合前面的实验才能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6.某水生观赏植物叶有普通叶和圆形叶两种类型,其花有红花和白花两种类型。现用两个纯种的普通叶红花(甲)和圆形叶白花(乙)植株杂交得F,再用F₁自交得F₂,F₂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普通叶红花:圆形叶红花:普通叶白花:圆形叶白花=27:21:9: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杂交实验F₂表现型比例不是9:3:3:1,故控制该植株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该植物的叶形性状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而花色性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若将F1与乙植株杂交,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普通叶红花:圆形叶红花:普通叶白花:圆形叶白花=1:3:1:3D.若将甲植株移栽至陆地上,其新生的叶片全为圆形叶,若再将其移回原地,其新生的叶片全为普通叶,这说明环境也会影响该植株叶形表现【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根据题干信息“F2的表现类型及比例为普通叶红花:圆形叶红花:普通叶白花:圆形叶白花=27:21:9:7”,其中普通叶:圆形叶=(27+9):(21+7)=9:7,红花:白花=(27+21):(9+7)=3:1,而9:7=9:(3+3+1)(9:3:3:1的变式),说明该植株的叶形性状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而花色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控制两对性状的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才有(9:7)×(3:1)=27:21:9:7,A错误,B正确;C、如果用A/a、B/b来表示叶形的基因型,C/c表示花色基因型,由F2中普通叶:圆形叶=(27+9):(21+7)=9:7(3+3+1)和红花:白花=(27+21):(9+7)=3:1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Cc,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CC,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cc。若将F1(AaBbCc)与乙植株(aabbcc)杂交,所得子代的表现类型及比例应为普通叶红花(1AaBbCc):圆形叶红花(1AabbCc+1aaBbCc+1aabbCc):普通叶白花(1AaBbcc):圆形叶白花(1Aabbcc+1aaBbcc+1aabbcc)=1:3:1:3,C正确;D、若将甲植株移栽至陆地上,其新生的叶片全为圆形叶(基因型未变,环境变化导致性状发生变化),若再将其移回原地,其新生叶片全为普通叶(基因型未变,环境恢复导致性状恢复),这说明环境也会影响该植株叶形表现,D正确。故选A。7.研究人员利用溶解氧传感器探究光照强度对绿金钱对叶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有关实验结果如表,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光照强度对绿金钱对叶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记录表光照强度/klx初始溶解氧含量/mg·L-1终止溶解氧含量/mg·L-1间隔时间/s溶解氧变化量/mg·L-1光合作用强度/mg·(L·min)-116.386.395000.010.001256.406.875000.470.0564106.417.825001.410.1692(1)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2)本实验测量出的光合作用强度比植物实际的光合作用强度偏_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为进一步测量该植物实际的光合作用强度,请补充和完善该实验方案:_________,计算出该植物的呼吸强度,进而计算出该植物实际的光合作用强度。(3)若想利用该实验装置探究绿金钱对叶的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所需的光照强度),请简要写出探究思路:_________。【答案】(1)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高,该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越强(2)①.小②.该植物同时进行了呼吸作用,测量得到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③.把该实验装置放在黑暗的条件下,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测量500s后溶解氧的变化量(3)通过降低光照强度,测量溶解氧含量,计算出单位时间内溶解氧的变化量,当溶解氧的变化量为0时,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本实验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变量为溶解氧及光合作用强度等,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高,该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越强。【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绿金钱对叶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据表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高,该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越强。【小问2详解】由于在光下植物体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故记录表中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净光合速率,其数值小于植物实际的光合作用强度数值;为使实验所得数值能精确反映该植物实际的光合作用强度,改进的实验方案为:把该实验装置放在黑暗的条件下,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测量500s后溶解氧的变化量,计算出该植物的呼吸强度,加上表中的净光合强度即可计算出该植物实际的光合作用强度。【小问3详解】光补偿点是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的光照强度,此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和氧气的释放速率都是0,故若要利用该实验装置探究该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可通过降低光照强度,测量溶解氧含量,计算出单位时间内溶解氧的变化量,当溶解氧的变化量为0时,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8.鲢鱼和鳙鱼属于我国淡水养殖中的四大家鱼,能够控制蓝藻的暴发,改善水质。回答下列问题:(1)在未养殖的池塘水体中,蓝藻群体一旦呈暴发式增长就容易出现___________现象。长期观测发现,该池塘在夏季时最容易发生此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为改善池塘水质,水产养殖户将适量的鲢、鳙幼鱼投放到该池塘中,采用生态养殖方法,不投喂饲料,自然生长,不到一年时间,不仅池塘水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而且鲢鱼、鳙鱼生态产品更加受人们的青睐,提升了池塘经济效益。请根据上述信息画出该池塘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3)鲢鱼和鳙鱼在夏季喜在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在冬季很少进食而沉在水底越冬,随季节变化发生的温度改变向鲢鱼、鳙鱼传递了一种_________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答案】(1)①.水华②.水体富营养化、温度和光照适宜、以蓝藻为食的生物少(2)(3)①.物理②.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①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来源于环境或生物;②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③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问1详解】水华是指江河、湖泊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迅速繁殖,致使水质恶化的现象,因此在未养殖的池塘水体中,蓝藻群体一旦爆发式增长就容易出现水华现象;夏季温度高,光照强,且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光合作用强,大量生长繁殖,同时以蓝藻为食的生物少,导致蓝藻数量多,容易发生水华。【小问2详解】由题意可知,生产者为蓝藻,鲢鱼和鳙鱼为初级消费者,人为次级消费者,故相关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如下:。【小问3详解】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温度属于物理信息;鲢鱼和鳙鱼在夏季喜在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在冬季很少进食而沉在水底越冬,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9.肾上腺是位于两侧肾脏上方的内分泌器官,其髓质会分泌肾上腺素,其皮质会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机制如图所示,盐皮质激素是维持水盐平衡不可缺少的激素,其中以醛固酮的生理效应最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有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据图可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有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特点,CRH是_________(填出激素的名称)。(3)研究发现当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量会增加,据此推测醛固酮会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在水盐平衡调节中,_________激素也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它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答案】(1)促进细胞代谢,升高血糖,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2)①.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3)①.促进②.抗利尿③.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解析】【分析】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钾的分泌,从而维持水盐平衡;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量,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维持水平衡。【小问1详解】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其作用有促进细胞代谢、升高血糖、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等。【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分级调节特点,且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CRH是是由下丘脑分泌的,能作用于垂体,其名称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小问3详解】研究发现当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量会增加,据此推测醛固酮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从而维持血钠平衡;水盐平衡调节中,抗利尿激素也发挥重要作用,其生理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渗透压恢复正常。10.大豆是雌雄同花植物,控制株高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科学家采用诱变处理纯种高茎白花大豆种子,得到了一株高茎红花突变体甲,让该红花植株甲作母本与纯种矮茎白花杂交,子代高茎红花:高茎白花=1:1,再取子代中的高茎红花植株自交,在没有发生交叉互换情况下,子二代中高茎红花:矮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白花=3:1:3:1,请回答下列问题。(1)诱变处理可以使同一基因往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也可使不同部位的细胞基因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大豆的红花与白花基因______(位于/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杂交过程及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可以推测:红花基因在繁殖过程中对________________(雄配子或雌配子)有致死效应。为验证上述推测,可选择子二代中的红花植株为母本与白花植株作父本进行正交实验,并取红花植株作父本与白花植株作母本进行反交实验。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答案】(1)①.不定向性②.随机性(2)①.不位于②.子二代中株高性状与花色性状之间表现为自由组合,所以花色基因不在株高性状的2号染色体上(3)①.雄配子②.正交子代红花:白花=1:1,反交子代全为白花【解析】【分析】基因突变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数有害性、不定向性。【小问1详解】诱变处理可以使同一基因往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及以上的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突变也可使不同部位的细胞基因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任何DNA的任何位置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小问2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控制株高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高茎红花植株自交,在没有发生交叉互换情况下,子二代中高茎红花:矮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白花=3:1:3:1,其和为8=2×4,说明大豆控制花色性状基因与株高性状的基因满足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即控制花色基因不在株高性状的2号染色体上。【小问3详解】设控制花色的基因为A和a,则高茎红花(A_D_)突变体甲作母本与纯种矮茎白花(aadd)杂交,子代高茎红花:高茎白花=1:1,说明亲代甲的基因型为AaDD,子代高茎红花基因型是AaDd,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1:3:1,即红花:白花=1:1,说明其中一亲本只有d配子可育,根据亲代高茎红花(A_D_)突变体甲作母本可以产生可育的D雌配子,说明是D雄配子有致死效应。为验证上述推测,可选择子二代中的红花(Dd)植株为母本与白花(dd)植株作父本进行正交实验,则子代红花:白花=1:1,并取红花(Dd)植株作父本与白花(dd)植株作母本进行反交实验,由于D雄配子致死,则红花(Dd)植株只能产生可育的d雄配子,所以子代植株基因型全为dd,均为白花。[生物——生物技术实践]11.多氯联苯(PCBs)是目前国际上关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某研究团队从PCBs污染土壤中成功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PCBs的细菌,命名为PS-11,研究思路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富集培养是指将初步驯化好的土壤放入灭菌后的富集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待培养液浑浊时,按1%的接种量接入新的富集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如此重复几次。富集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该富集培养基从功能上属于_________培养基,该富集培养基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培养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2)分离纯化菌种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能根据菌落的特征来区分不同菌落的依据是_________。(3)鉴定完后的菌株需进行保藏,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常采用_________的方法,其缺点是_________。【答案】(1)①.增加目菌浓度,以便分离后获得更多的目的菌②.选择③.该富集培养基应以PCBs作为唯一碳源④.目的菌种的生长和繁殖,菌种数目增多(2)①.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②.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3)①.临时保藏②.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解析】【分析】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小问1详解】本实验目的是从PCBs污染土壤中成功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PCBs的细菌,富集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目的菌的数量,以便分离得到更多的目的菌;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PCBs的微生物能够生存,故从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为达到选择目的,该富集培养基应以PCBs作为唯一碳源;培养液变浑浊的原因是目的菌种的生长和繁殖,菌种数目增多,导致产生的代谢产物等也增多。【小问2详解】分离纯化菌种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故可依据菌落的特征(形态、大小、颜色和隆起程度等)来区分不同的微生物。【小问3详解】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但该方法保存时间不长,原因是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基因工程自1973年诞生至今,在我国已成功运用于人参产量和品质的改良。研究发现,向人参植株中转入高表达的PgBZR1基因可以显著提高人参产量和品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60年代,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了遗传密码,霍拉纳证实了遗传密码的存在。这些成果让人们认识到生物界的遗传密码具有__________性,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等提供了理论依据。(2)1973年,博耶和科恩将含单一EcoRI酶切位点的质粒与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的DNA片段成功重组,转入大肠杆菌DNA中,并转录出相应的mRNA。该实验证明了质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___________,外源基因可以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实现了物种之间的_________。(3)在进行人参基因工程操作前,需要从人参植株中提取总RNA,以提取的人参总RNA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