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5.完整演唱歌曲

请同学心情饱满、完整精确     地演唱歌曲,并尝试背唱。(依据同学状况准时发觉问题并加以订正,同学不易改正和把握之处,应重复正确练习3-4遍才能达到纠错效果。)

6.课堂小结

(1)今日我们试着用京腔京韵的感觉演唱了这首《重整河山待后生》,信任同学们从中也领悟到了,歌曲所表现的中国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不屈不挠的精神。说唱艺术饱含了中国劳动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才智之结晶。大家还记得在本课的开头老师介绍我国说唱艺术有多少种?大致分为几大类呢?

(2)同学们从音调、旋律走向、节奏、语言等方面,再争论并总结一下京韵大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好的,在下节课上,我们要请同学们观赏另外三种类型的说唱音乐,请大家回去分成3个小组,结合表格内容先做一个自主的观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观赏并争论完成此表格。

其次节

教学目标

1.感受和领悟三首说唱音乐的风格特点,熟悉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说唱音乐的区分。

2.通过赏析四种说唱音乐,激发同学对说唱音乐及中国曲艺音乐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悉说唱音乐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通过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熟悉不同类别的说唱艺术。

2.让同学清楚地听出每个曲种的最主要特征并加以记忆。

教学难点:

1.通过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辨认各种不同的说唱音乐。

2.通过本单元两节课的学习,总结归纳我国说唱音乐的特点。

教材分析

1.单弦牌子曲

单弦产生于北京,又称单弦牌子曲。是清乾隆、嘉庆年间,在北京的满族子弟中流行的“八角鼓”(说唱艺术,唱时用弦子和八角鼓伴奏,八角鼓由说唱者自己摇或弹)里的一种自娱娱人的演唱形式。八角鼓是满族的一种小型打击乐器,鼓面蒙蟒皮,鼓壁为八面,七面有孔,每孔系有两个铜镲片,以手指弹鼓或摇动鼓身使铜片相击而发出声音。演唱时,演员手持八角鼓,故又称之为“唱八角鼓”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单弦曲词,是清嘉庆九年(1804)华广生所编《白雪遗音》卷三中之《酒鬼》。

单弦的演出形式最初是一人手持八角鼓击节,一人以三弦伴奏演唱,时称“双头人”。清光绪六年(1880)前后,有旗籍子弟司瑞轩(艺名随缘乐)自编曲词,自弹自唱于茶馆,贴出的海报上写着“随缘乐一人单弦八角鼓”。自此单弦作为一个独立曲种传开。

《风雨归舟》单弦牌子曲的一个传统小段,运用写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风雨中渔舟飘摇以及风消云散渔舟归来的情景。唱词高雅生动,押“言前”辙,一韵究竟,流利酣畅。唱腔运用“岔曲”曲牌。岔曲的词曲结构为“六、八句”,“六”指的是旋律可分为六个乐句,“八”指的是八句唱词,也就是在六句旋律中排列着八句唱词。

《风雨归舟》在唱腔之前有一个篇幅较长(12小节)的前奏:

尤其是第1、2小节和第11、12小节是岔曲乃至单弦牌子曲常常运用的过门音调,在唱腔的间歇处反复消失,甚至可以看成是曲牌或者曲种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唱腔的第一、二句节奏较为徐缓,稍自由,具有吟诵性特点,表现了一种怡然得意的心情。尤其在“享悠闲”“抚琴饮酒”处,更显得飘逸闲适、得意其乐。唱腔从第三乐句的后半部分进入到对风雨情景的描述,经过第四乐句的过渡,进入第五乐句时,唱词采纳钳字、加垛等手法进行了句式扩充,其中多处状声词的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