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任他们,或者让他们信任,这真是世界上最开心的事情了,我不担心会被抛弃,因为这很少(或几乎不)会发生,我也不害怕别人亲近我,我觉得那是他们信任我、依赖我的表示。B.与别人接触有时会让我觉得不安,因为我很难完全相信别人,更不用说去依靠他们了。如果有人对我很亲近,我就会很紧张,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来回报他们的亲近。有时,甚至是爱侣想让我表现得更亲近一点,也会让我感觉有些不自在。C.我很想让别人亲近我,与我没有任何距离地交流,但我想,他们似乎很不情愿这么做。我经常担心我的同伴并不是真的爱我、喜欢我,想和我在一起,我也常常怀疑他们想离开我,不愿意和我在一起。我真的想和他们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也让我觉得痛苦。上述的三段描述大体概括了人际关系的三种典型状况A.安全依恋型56%B.回避型25%C.焦虑——矛盾型19%客体关系心理学如果你憎恨某人,你必定憎恨他身上属于你自己的某部分。与我们自身无关的部分,不会烦扰我们。
——赫尔曼黑塞
客体关系理论基本概念发展背景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基本概念客体什么是客体源自弗洛伊德:仅指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对象。广义上讲,客体指充当一个人情感或驱力的目标对象重要的人或事物。弗洛伊德第一次使用这一术语时,是针对于亲子关系中、本能冲动的对象。人的内驱力有客体,饥饿的内驱力客体是食物,性驱力的客体是有性吸引力的人。对于婴儿而言,第一个存在的客体是母亲的乳房,然后是母亲,最后是使婴儿满足的其他人和事情。客体关系心理学中,客体主要是指重要他人、早期照顾者外在客体:真正的人(或真正的东西)。被投注的情感能量的人物(地方或东西)内在客体(客体表征):和他人(属于这些人物、地方、东西)有关的影像、想法、幻想、感觉或记忆。自体表征:在与客体或者重要他人的交往中,所体验到的自我的心理表征表征两个参照世界或者框架加以区分:可观察客体的外部世界:存在于社会环境中,我们每天能观察到存在于心的内部世界:是主体对外部世界形成的心理图像和内在表征;也就是说主体是如何经验和表征外部世界的。内在客体可能并非真实情境的精确反应。但是它的确表征了儿童与母亲相关的经验,并表达了儿童的内在心理世界。精神分析学家正是对这种内在的表征感兴趣,因为这呈现了主体如何表征和理解外部世界以及他的关系,使得治疗师可以理解主体的行为和动机。客体关系:指以往关系的遗留下来的内部印记,正是这些印记,塑造了当前个体与他人的互动模式。客体关系理论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理论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研究目前的人际关系以及内在的精神结构是如何从过去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一种理论(Kernberg)”。(1)强调关系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力比多的转变:力比多并非寻求快乐,而是寻求客体。人类经验中的基本动力不是追求满足和降低紧张,并利用他人作为达到此目的的手段;相反,与人的联系本身就是目的对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关注与个人是否有可取之处的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被人爱和被人接纳的问题是所有客体关系所普遍深入的部分,无关乎身体上是否被真的抛弃儿童和成人都非常关心自己是否被人接纳(2)强调早年关系的重要性客体关系理论家关注前俄狄浦斯期(3)强调关系对自体形成的重要意义关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环境因素,关注个体如何在家庭关系中形成自我,这一自我又是如何影响他的特有的与人交往的方式。他们在关系中理解研究心理失调。(4)强调早期关系的内化婴儿所内化的,不单是母亲和客体,而是整套的人际关系在母亲关爱的环境当中,形成了原始的自我经验(受到关心的婴儿)、正向的客体经验(专注的、关心的母亲)、正向的情绪经验(愉快、饱足)如果婴儿的饥饿,母亲没有给予即刻的响应,就出现了负向的自我经验(挫折、苛求的婴儿)、不关心而且令人挫折的客体(找不到的母亲)、负向的情绪经验(愤怒甚至是害怕)。客体关系内化图示
被内化的客体和实际的客体没有一对一的关联性。
有时候妈妈因为照顾其它兄弟姐妹而没有办法满足个案的需求,婴儿就会内射妈妈一个有敌意的照顾者(5)强调早期关系对当下的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好恶,并不都是依据他们给予我们快乐的可能性。我们对他人的喜好,是由于他们引起了我们对旧客体依恋的共鸣童年早期人际互动的途径和基调早已奠定了爱的基本范式儿童会对早期照料者与他们的那些互动方式产生强烈的依恋,并以这种互动为核心来建立日后的情绪生活如果父母能够与孩子愉快交往,个体就可以习得一种通过快乐的方式与他人联系和互动的形式如果父母带给孩子的是一种痛苦的经验,这些孩子也会转向寻求痛苦作为与他人联系的形式,并且是其偏好的行为方式病理学人们与他人建立的关系,有助于维持一种自体的生存感。人们持续的从事着自体—他人的内化,这种内化能够弥补并强化自己的认同。关系并不仅仅是受欢迎的人类存在的附加物,它是有关存在的一切。如果人类希望保持一种关于他们是谁,以及他们适合世界的哪个地方的持续的感觉的话,他们便需要与重要他人之间形成有意义的关系。另外还需要确保这些关系能够持续下去。如果人们严重怀疑他们的自体价值感,他们无法设想他人会真心愿意与自己呆在一起,因此,他们寻求一些手段以确保生活中的主要人物仍然与自己有关系发展历史1.Klein,生于维也纳,后来移居LondonFairbairn:苏格兰爱丁堡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二人相互影响,并发表了相关著作,开创了这一理论的先河2.Winnicott:
一个伦敦的儿科医师,提出的“足够好的母亲”等客体关系理论的经典概念3.Mahler:生于匈牙利,在维也纳接受训练,后移民到纽约,1950―1970年间,她发表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著作。内科医师、儿童精神分析师。对儿童早期发展有深入研究4.Jacobson,来自德国,同时代在纽约也发表了大量著述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家5.Kernberg,也是维也纳人,在1970年代发表了自我心理学的相关著作。对边缘性人格的治疗闻名6.Kohut,生于维也纳,在芝加哥度过了大部分职业生涯。1970年代,处在职业颠峰的他发表了自体心理学的有关观点,触动了精神分析阵营的翅膀,改变了精神分析的思维之流。克莱因的思想在对儿童的直接观察和临床工作中验证和拓展弗洛伊德的假说。成长青年时代居住在维也纳,其生活被与母亲间令人窒息的生活所控制,受不如人意的婚姻困扰重度抑郁,迅速恶化1914,发现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著作。参加了费伦齐的精神分析工作1919年,开始撰写关于儿童观察和临床治疗的精神分析论文亚伯拉罕邀请其到柏林,1925年,亚伯拉罕英年早逝1926年,克莱因应琼斯邀请,移居英格兰。琼斯的兴趣部分在于让她做自己孩子们的分析师。在那里直到自己1960年去世20世纪20年代,克莱因和安娜产生分歧,将精神分析分裂为伦敦学派和维也纳学派。分歧的原因:关于分析儿童的技术性问题克莱因:儿童可以像分析成人那样被分析,只要像解译成人分析的自由联想那样,解译他们的游戏就行。安娜:小孩子是不能被分析的,因为脆弱的、尚未发育成熟的自我不能处理对本能冲突的深层解译1938年,弗洛伊德和安娜移居英格兰,克莱因和安娜之间冲突升级,在英国精神分析学会内部演变成带有谩骂性质的讨论。新发现1与儿童用来控制本能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塑钢产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圆锯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国内插头插座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商用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并购重组策略与投融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可生物吸收的骨螺钉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原电池市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卧式装载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期末知识点归纳复习难点知识习题
- 2025-2030创伤性脑损伤治疗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减湿器产业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中医科物理治疗登记表
- 高山下的花环
- 中医望色望神图集共59张课件
- 蓝色金色心有所盼定有所成励志工作总结计划PPT模板
- 《跋傅给事帖》2020年浙江嘉兴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
- 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 物业小区保洁清洁方案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共791题精心整理)
- 年产20吨阿齐沙坦原料药生产车间的设计和实现材料学专业
- 原地面高程复测记录表正式版
- 沪宁城际接触网专业验收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