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教学设计课题岳麓版必修3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授课教师单位教材分析课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地位作用《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属于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真理,探索救亡图存的理论。在种种探索和实践失败后,孙中山先生创立了三民主义理论,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本课与后两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内在联系很强的整体,共同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重大的理论成果。所以本课讲述的三民主义在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一个在不断充实和发展的过程,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2)提高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结合三民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来加深理解,认识到思想理论成果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能指导社会实践。(2)通过对比分析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了解其在理论内容上的变化,掌握这种变化对后来中国革命发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的学习,学习伟人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和为革命事业不断求索创新的精神。(2)通过了解三民主义理论内容的形成与发展,认识到革命理论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规律。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难点: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区别。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必修一《辛亥革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本的史实基础。但是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只有十几岁的高中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教;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一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教学过程四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设疑引入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三者的突出贡献后出示胡适的一段话:“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胡适设问导入:那么他们是怎样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脉搏,寻求救国强国之路成为一代伟人的呢?带着疑问让我们先走进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讲授新课【背景篇】:察中西差异,寻救国之路出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合作探究:20世纪初的世界潮流是什么?出示材料:材料一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93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成四轮汽车,近代汽车工业兴起。1900年,全世界石油产量达到2000万吨。材料二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确立共和政体。材料三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地图设问:与此同时的中国呢?出示:20世纪初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慈禧的画像、时局图设问:面对民族危机,中国仁人志士展开就过探索,请同学们看以上人物提出过怎样的救国主张?结果如何?出示: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图像出示: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设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书碰壁后孙中山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材料三:1900年以后,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中国近代史》设问:以上两段材料又为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践行篇】:循时代脉搏,提出三民主义展示:1905同盟会的建立及十六字纲领,民报图片设问导入三民主义的解读什么是民族、民权、民生?三者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它能够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吗?下面让我们通过历史文献来解读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出示:材料一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材料二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设问:民族革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矛头指向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潮流?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出示:材料一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材料二推翻清政府后,是要结束千年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断不容重建以汉人为君主的新王朝。设问:政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出示:材料一“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不能及的,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将来中国要到这步田地,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迟了。”——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12月2日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设问:阅读材料一,民生主义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阅读材料二,如何平均地权?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以表格形式梳理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内容及其关系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设问:孙中山说:“三民主义是救国主义。”那么三民主义真的能救中国吗?我们该如何评价?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事物。设问:这样的成果是否就意味着革命的完成呢?播放《辛亥革命》纪录片的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北洋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的视频。设问:中国路在何方?【发展篇】:与时俱进,发展三民主义展示:1917年十月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共成立三张图片。设问:20世纪初,世界和中国革命形势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出示:材料一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材料二彼共产党成立未久,已有青年同志二百万人,可见彼等奋斗之成绩。材料三……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农民、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孙中山谈话录设问:据材料,孙中山这时思想有何变化,为挽救革命决定依靠哪些新力量?出示:国民党一大召开相关图片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革命的新“三民主义”合作探究: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点教师运用表格,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出示: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设问: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什么关系?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三、小结:借用下面一段材料总结孙中山的一生:追赶潮流、振兴中华的一生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时代主题,从而领导了中国近代化运动中两个极重要的阶段——那个面向欧美的“辛亥革命”和面向苏联的“联俄联共”。—唐德纲《晚清七十年》应时代潮流而“现”握时代潮流而“建”顺时代潮流而“变”【承继篇】:承中山精神,继强国使命展示新时代中华民族崛起、民主政治发展、民生的喜与忧的相关新闻时事图片引发学生深思,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观,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四、课堂巩固练习附:板书设计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一、背景二、提出三民主义内容及关系评价发展内容对比新三民主义作用三、小结布置作业:完成课后针对性练习学生思考三位伟人的突出贡献及时代背景。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分析对比20世纪初中国的现状与世界潮流。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大声读十六字纲领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整理内容理解内在联系。小组讨论学生观看视频认真看图片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先阅读教材然后合作探究。快速回顾以上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知识体系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本课的兴趣和欲望,并为后面两节教学做好铺垫。以孙中山1916年观钱江大潮留下的千古名句引发学生的时代感。培养学生阅读感悟和概括史料的能力。利用同时代的中西对比让学生认识到逆时代潮流而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时代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救国救民任重而道远,并为孙中山顺时而生埋下伏笔。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运用唯物史观思考问题的能力,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激发学生的斗志。用历史文献解读三民主义,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与概括能力。师生合作,共同体验、探究,形成体系和正确认识,体验收获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小组中积极发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互相学习,互相促进。通过展示鲜活的视频资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认识到革命理论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规律。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与概括能力。表格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知识时非常有用的方法,使各知识点一目了然。突破难点在讨论中达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本节内容的整体构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并承继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完成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的教育,深化主题。巩固并深化知识,利于课堂及时反馈和教学反思。《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必修一《辛亥革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本的史实基础。但是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只有十几岁的高中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高二的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主动,不具备真正深入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上课时不爱独立回答问题,知识储备量不大,但具备一定的归纳整理能力。一方面用抑扬顿挫的、富于感召力的话语来鼓励学生的参与;另一方面是设计合适的探究题,引导学生思维,对相关题目进行小组合作讨论。3、学生的学前准备:搜集与孙中山及三民主义有关的资料,提前对内容有所了解。《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效果分析本节教学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法、表格比较分析法、谈话引导法、采用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式,辅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讨论,以达到对孙中山及其民主思想的深切的感悟和理解。把合作、自主、探究的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的吸收,而是靠主动的探究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知识获得的多少与知识构建的能力成正比。在课堂教学上能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具体效果分析如下:采用图片情景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思考,顺利导入新课。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层层设问引导,调动了学生兴趣、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获取史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比分析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了解其在理论内容上的变化,掌握这种变化对后来中国革命发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承继篇”篇章的设计,引入“中国梦”“民族复兴”,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第五、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事件是高中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但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没有充分的反刍时间,有点一知半解的感觉,需要通过练习加以训练。《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教材分析《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属于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真理,探索救亡图存的理论。在种种探索和实践失败后,孙中山先生创立了三民主义理论,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本课与后两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内在联系很强的整体,共同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重大的理论成果。所以本课讲述的三民主义在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难点: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区别。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评测练习一、课上巩固练习:1、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ABCD2、孙中山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中华民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民族资产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3、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A.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C.民族主义D.三民主义4、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A、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要求C、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利益和要求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5、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与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最大的区别在于:A、明确提出了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B、明确提出了推翻满清贵族统治C、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明确提出谋求国民一律平等6、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孙中山先生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B、多次革命斗争的失败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二、课后练习1.(2016·江苏盐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9)孙中山1924年演讲时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A.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B.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C.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D.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2.(2016·山西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7)孙中山发展实业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指标,而是“要四万万人都可以享福,把中国变成一个安乐国家和一个快活世界”。孙中山为此提出的方案是()A.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B.节制资本C.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D.“联俄、联共”3.(2016·山西太原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7)孙中山说:“因中国今日已为满洲人所据,而满清之政治腐败已极,遂至中国之国势亦危险已极,瓜分之祸已岌岌不可终日,非革命无以救重亡,非革命无以图光复也。”这体现了孙中山主张的()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五权分立4.(2016·山西太原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8)1912年7月,孙中山在《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一文中指出,某些主义“因清廷退位而付之实现”,当前“应该实行经济革命”,使“全国人民皆享受其生产之结果”,“防止富人以其富专制毒害贫民”。孙中山提出“实行经济革命”主要是基于()A.国共合作的需要B.小农经济的落后C.民族危机的出现D.欧美社会的弊病5.(2016·山西太原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9)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A.武装夺取政权B.进行社会主义运动C.联合地方实力派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6.(2015.12·广西学业水平·21)某历史博物馆关于孙中山生平的陈列专栏中有“振兴中华”、“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发展实业”等系列内容。这些内容反映的主题是()A.平均主义B.自由主义C.三民主义D.社会主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国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材料二(1906年)“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1912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1919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材料三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4月5日清明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其核心思想。(1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5分)【答案】(1)原因:西方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经验的不断积累;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和中国古代民族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4点8分)(2)历程:排满兴汉→五族共和→中华民族。(6分)核心:民族融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建设一个文明的中华民族。(6分)(3)作用:促进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民族、各阶层、各种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5分)《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后反思《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II·文化发展历程》教材中的第22课,属于第五单元《近现代史上的先进思想》。在教学设计上,以“时代”为主题构建了四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