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汇编-古代文化常识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汇编-古代文化常识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汇编-古代文化常识_第3页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汇编-古代文化常识_第4页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汇编-古代文化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汇编——古代文化常识目录敬辞(爱称)与谦辞(自称) 1科举考试 2传统节日 2二十四节气 2生肖、纪年、时间 3年龄称谓 4阴阳 4戏曲 4借代 4古代官职变动术语 5古人姓名字号 5汉字与书法 6其他 6

敬辞(爱称)与谦辞(自称)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例词谦辞例词雅雅兴、雅正、雅量、雅教、雅意鄙鄙人、鄙见、鄙意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令嫒、令兄、令弟家家父、家尊、家严、家君、家母、家慈、家兄大大伯、大哥、大妈、大人、大驾、大名、大庆、大作、大札、小小弟、小儿、小女、小人、小生、小可、小店贤贤弟、贤侄愚愚兄、愚弟、愚见请请进、请坐、请问老老朽、老脸、老身芳芳名、芳龄、芳邻敝敝处、敝人、敝校、敝姓华华诞、华翰、华宗、华堂寒寒舍高高见、高就、高寿、高足、高论浅浅见贵贵干、贵庚、贵姓、贵子、贵校贱贱姓、贱妾光光顾、光临舍舍弟、舍妹、舍侄、舍亲、舍下老老伯、老兄、老总、老大爷、老前辈拙拙笔、拙著、拙作、拙见玉玉体、玉照、玉音、玉成卑卑下、卑职恭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不不才、不敢当、不足挂齿垂垂爱、垂青、垂问、垂念敢敢问、敢请俯俯察、俯就、俯念、俯允见见谅、见教、见笑屈屈驾、屈就、屈居、屈尊久久仰、久违惠惠存、惠临、惠允、惠赠过过誉、过奖奉奉告、奉还、奉陪、奉劝、奉送寡寡人、孤拜拜读、拜访、拜贺、拜托、拜辞薄薄技、薄酒、薄礼、薄面敬敬贺、敬候、敬礼、敬请、敬佩犬犬子足下、阁下、陛下、兄台、先生、尊君卿、子、君、笑纳、叨扰、赏脸、赏光劳驾、驾临、保重、恭喜、承蒙、包涵、留步、府上、赐教、指正献丑、晚生、恭候、奴家、在下、斗胆、赏脸科举考试明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因乡试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名称参加人员地点时间取中后称呼第一名乡试秀才(生员)省城每三年一次的秋天称“秋闱”举人(孝廉)解元第二名以下亚元会试举人礼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称“春闱”贡士会元殿试贡士皇帝主持进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传统节日节日俗称时间习俗除夕团圆夜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吃饺子、守岁春节过年、元日正月初一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元宵节灯节正月十五闹花灯、猜灯谜、吃汤圆龙抬头二月二二月初二祭祀土地神清明节前一天称为“寒食”清明节气祭祖扫墓、禁食、踏青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端午节端阳、重午、重五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挂艾草、喝雄黄酒与纪念屈原有关七夕乞巧节七月初七乞巧,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神话传说有关中秋节团圆节八月十五赏月、祭月、吃月饼、赏桂花重阳节敬老节九月初九赏菊花、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o"霜降"霜降,冬雪雪冬小\o"大寒"大寒。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立春:春季的开始立夏:夏季的开始。立秋:秋季的开始。立冬:冬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小雪:开始下雪。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春分:昼夜平分。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白天最长。秋分:昼夜平分。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白天最短。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小暑:气候开始炎热。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小寒:气候开始寒冷。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生肖、纪年、时间五行:金(西)、木(东)、水(北)、火(南)、土(中)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古代有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太元、元丰、庆历、崇祯、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均为皇帝年号;“十年春”属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甲子、甲午、丙辰、戊戌、己亥、庚子、辛丑、辛亥、壬戌、癸卯等为干支纪年;“天启壬戌”为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辰年生的属龙,卯年生的属兔。本命年是我国传统中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人们常用“三伏天”来指夏天天气最热的时候,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冬至开始,共九九八十一天“孟夏草木长”,“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十六。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依此类推。如猴年马月、寅吃卯粮等。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一更是晚上7点至9点,二更是9点至11点……以此类推。“更定”,指晚上8时左右。“半夜三更”指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五更”指的是3~5点。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漏断人初静”中的“漏断”指深夜。年龄称谓襁褓(赤子):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两至三岁始龀:七八岁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黄口:十岁以下总角:幼年泛称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女子十五岁弱冠:男子二十岁束发:十五至二十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天命:五十岁。花甲(耳顺):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耄老):八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黄发:泛指老人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行成人礼,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称为及笄,女子成人礼叫笄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仪式上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就常用“冠”或“加冠”表示成年。因还未达到壮年,叫做弱冠。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后用“总角”代指儿童。阴阳古人把山的南面和水的北岸叫作“阳”,把山的北面和水的南岸叫作“阴”。如:洛阳、泗阳、沭阳、射阳、沈阳、衡阳、南阳、贵阳、襄阳、安阳、绵阳等以“阴”字为名的有:淮阴、江阴、华阴、汤阴等戏曲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京剧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又是现存剧种之中知名度最高的戏曲剧种。其他的戏曲有昆曲、川剧、秦腔等。川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变脸”是它的绝活。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表演体系,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其中“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体,“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各种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简单来说,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银脸代表神秘。借代名称代指备注社稷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婵娟、玉盘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金乌等。桑梓家乡在古代,人们常在住宅旁种植桑树、梓树。汗青史册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烽火、烽烟战争“化干戈为玉帛”中的“干戈”也指战争,“玉帛”指和平。丝竹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征蓬远行之人因其遇风飞卷、漂泊无依的特点天下“四海”“四境”“海内”“六合”“八荒”指天下。青鸟信使“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江河在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今天的“江”则泛指大的河流。布衣、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或没有官职的人。风骚文学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词语代指词语代指词语代指手足兄弟伛偻、黄发老人社稷国家桃李学生提携、垂髫小孩桑梓家乡巾帼女子布衣、白丁平民汗青史册须眉男子烽火、烽烟、干戈战争丝竹音乐伉俪夫妻芙蕖、水芙蓉荷花鸿雁书信鸿儒博学之人婵娟、玉盘月亮庙堂朝廷征蓬远行之人风骚泛指文学瀚海沙漠古代官职变动术语授予官职:除、征、召、举、拜、选、封、赏、赐罢免官职:罢、黜、免、夺提升官职:升、擢、拔、陟、晋、加降低官职:左迁、贬、谪、放调动官职:转、调、徙、迁辞去官职:告老、乞骸骨古人姓名字号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辛弃疾字幼安,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孙权字仲谋。古人的“名”是供自称或长辈称,“字”是供他人称,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表示尊敬,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在《三顾茅庐》中尊称为“孔明”,自称为“亮”。古代很多文人雅士在“名”和“字”之外还有“号”,常用来表达生活经历、思想情趣、处境心愿等,如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李白自号“青莲居士”。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和品德所给予的称号。欧阳修谥号“文忠”,范仲淹谥号“文正”。古代文人合称中,一般来说,“王孟”指王维、孟浩然,“韩柳”指韩愈、柳宗元,“苏辛”指苏轼、辛弃疾。姓名字号作品集作品集命名方式李白太白青莲居士《李太白集》字杜甫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集》官职陶渊明元亮五柳先生《陶渊明集》姓名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白氏长庆集》年号苏轼子瞻东坡居士《东坡乐府》号欧阳修永叔六一居士、醉翁、谥号文忠《欧阳文忠公文集》谥号辛弃疾幼安稼轩《稼轩长短句》号诸葛亮孔明卧龙李清照易安居士《漱玉词》陆游务观放翁韩愈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人《韩昌黎集》籍贯柳宗元子厚世称“柳河东”,河东人《柳河东集》籍贯范仲淹希文谥号文正《范文正公集》谥号杨万里诚斋《诚斋集》号王维摩诘摩诘居士,官至右丞《王右丞集》官职汉字与书法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集音、形、义于一体。汉字中的形声字是由形旁、声旁构成的。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一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中华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渊远流长,字体各异。隶书横长竖短,“蚕头燕尾”;楷书横平竖直,刚毅方正;草书连绵简约,龙飞凤舞。行楷字的笔画灵便、圆转、流动,笔画之间有牵连。它与楷书的不同之处是,笔画、偏旁部首的形态与大小可以变化。颜真卿是唐代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颜体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颜真卿的楷书具有“点面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庄”的特点,《多宝塔碑》是颜体楷书名作。书法“二王”即东晋王義之、王献之父子。《兰亭集序》是王羲之行书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临摹有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其中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写的字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现在一般称为国画,古代典籍和诗文中,一般将国画称为“丹青”。国画是以毛笔为主要工具在绢或纸上进行的艺术创作。其他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思想为主,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三皇五帝,是传说中中国远古时代的帝王,具体说法不一致。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记载,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成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多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也有些源自谚语、歇后语等,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常:仁、义、礼、智、信。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文人四友:琴、棋、书、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艺,古代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卖油翁》里的陈尧咨就善“射”在关于朋友关系的各种称谓中,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辈分不同、年齡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金兰之交指的是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竹马之交指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离亭就是驿亭,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由于“柳”和“留”,“丝”与“思”谐音,古代有折柳相赠来表示对远行人留恋之情的风俗,所以离别诗中多出现柳树的身影,或烘托环境气氛,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或折柳表达思念之情,如“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折柳”是汉代乐府曲名,用以表达离别之情。梧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时承载者悲凉寂寞如“梧桐更兼细雨”;有时象征高洁品格。如“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古琴常为桐木所制。“临歧理桐丝”中“桐丝”指琴弦。中国是礼仪之邦,“拜手”是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长跪”是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表示敬意,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长跪而谢之”,离席站立称为“避席”。“五体投地”中“五体”指双手、双膝和头。传说,天地开辟后,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揉捏黄泥、挥洒泥浆创造了人。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家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鼎最初是炊具,后被视为传国重器,成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亦有变革之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闾,居民聚居处。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故以“闾左”来指代贫苦人民。自谢道韫吟咏出“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咏絮之才”就被用来赞誉女性出众的才华。我国被称为“丝绸之国”,古人对丝织品的称谓有多种,如“半匹红绡一丈绫”中的“绡”“绫”,“同舍生皆被绮绣”中的“绮”。古代把祭祀时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称为“牺牲”。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八两”中“八两”,即半斤;“点卯”一词因我国旧时政府机关在卯时查点到班人员而得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唐代以称人排行为高雅的风尚。《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里的“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