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双练真题基础练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专题四说明文阅读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基础双练真题基础练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专题四说明文阅读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基础双练真题基础练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专题四说明文阅读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基础双练真题基础练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专题四说明文阅读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基础双练真题基础练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专题四说明文阅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练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主题1·文化瑰宝第33练文化瑰宝一、[2021云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9分)小雪将雪刘琪瑞①天渐寒,雪将至,又是一年小雪时。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明代王象晋所撰《群芳谱》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节,霜色满天,寒凝大地,淅沥小雨将凝结成飘飘瑞雪。但此时还是“地寒未甚”,是那种料峭之寒,下雪的概率还小,即使下了,也多是那种飞扬的零星小雪,落到地面很快融化了,小孩子是堆不了雪人、打不成雪仗的。②古人对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总结,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其中小雪的候应为三候:“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是说此时美丽的彩虹不见了,阴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万物萧索,一片肃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文化瑰宝一、的辣菜疙瘩。雪里蕻又叫“霜不老”“雪菜”,似乎它就是专为霜雪而生的,即使被打压得蔫巴巴的,一旦见了阳光照样挺立起来,精神抖擞。

④“小雪卧羊,大雪杀猪。”“小雪飘,羊肉俏。”冬令进补,最美的莫过于吃羊,最好的形式是涮羊肉。围炉品羊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五六至交围着一只咕嘟咕嘟作响的火锅,羊肉的鲜香一波波飘满温暖的小木屋,将各色食材投入翻滚着的白汤之中,大快朵颐起来。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然要有酒了,围炉品酒夜话,推杯换盏间唠家常,守一窗寂寂雪影吟古诗,等待风雪夜归人望见此处温馨之光,前来叩响寂静的长夜。⑤小雪,是庄户人盼丰年的乐章。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节气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⑥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白洁无瑕,总令古代文人墨客们吟诵赞美。盛唐的戴叔伦守着木格小窗读书,抬头望雪,吟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晚唐的高骈被庭外的白雪映青竹所感染,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五代的徐铉感叹又是一年将尽时,光阴如梭,韶华易逝,诵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南宋的陆游则幻想乘着雪花轻盈的羽翼,在冬日的夜波里遨游:“忽忽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文化瑰宝答案一、1.小雪这一节气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分)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③⑤段中引用农谚的作用。(3分)3.对应教材册第59练考点7说说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一、1.(3分)①霜色满天,寒气凝结于大地,雨将凝结成雪,但下雪概率还小;②阴气下藏、闭固,万物萧索;③气温越来越低,已降到可以下雪的程度,降雪即将开始。(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对象的把握。作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文章,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前三段说明了小雪的节气特点,后三段介绍了不同的人群在小雪节气不同的生活情状。因此本题的答案应在前三段,考生抓住每一段的关键词句概括即可,如第①段“这时节,霜色满天,寒凝大地,淅沥小雨将凝结成飘飘瑞雪”,第②段“阴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万物萧索,一片肃杀”,第③段“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文化瑰宝答案一、2.(3分)①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小雪节气里人们的主要农事活动,以及人们为过冬做准备的情景;②说明了小雪节气与收成的关系;③使文章更有生活气息。(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中引用的作用。从引用的内容看,第③段中引用的农谚“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介绍了小雪节气里人们的主要农事活动,“小雪腌菜,大雪腌肉”介绍了人们为冬天生活做准备的情景;第⑤段中引用的农谚说明了小雪节气与收成的关系。从引用这一说明方法本身来看,引用农谚使文章更有生活气息。3.(3分)①拓展小雪节气的知识,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②增强了小雪节气的文学趣味,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内涵;③诗化的语言,让文章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作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文章第⑥段,结合第⑥段说明的内容整体分析。从内容上看,第⑥段介绍了古代文人墨客对小雪的吟诵赞美,拓展了小雪节气的知识,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从表达效果上看,引用戴叔伦、高骈、徐铉、陆游等人的诗句增强了小雪节气的文学趣味,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此处诗化的语言,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文化瑰宝二、[2020恩施州]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4—7题。(12分)筷子小传施芳①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年。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jiā)”,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③“纣为象箸”的典故说明,在商纣王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④到了明清时期,箸的称呼被“筷子”取代。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⑤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⑥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文化瑰宝二、⑦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⑧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子,还有彩漆筷子、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⑨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族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接受。⑩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筷子的主要特点。(3分)5.

对应教材册第56练考点2第⑧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6.第⑥段和第⑦段能否颠倒顺序?请你说明理由。(3分)7.对应教材册第58练考点6请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标题“筷子小传”的好处。(3分)文化瑰宝答案二、4.(3分)①中国独创,历史悠久;②寄托美好愿望;③使用有讲究;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⑤种类繁多;⑥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作答本题,要抓住介绍筷子特点的句子,由“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年”可概括出答案第①点。由“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可概括出答案第②点。由“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可概括出答案第③点。由“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传统餐具……灵感来源”可概括出答案第④点。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概括出筷子的其他特点即可。5.(3分)分类别。条理清晰、具体地介绍了筷子有哪些类别,说明了筷子种类繁多的特点。(说明方法2分,作用1分)【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由“除常见的竹筷子……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可知,第⑧段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具体地介绍了筷子的类别,说明了筷子种类繁多的特点。6.(3分)不能颠倒顺序。因为两段间是递进关系,第⑥段写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第⑦段在此基础上写筷子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表态1分,理由2分)文化瑰宝答案二、6.【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逻辑顺序。作答此类试题,首先表明态度,然后从两段间逻辑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一般形式为:第a段的内容是……,第b段的内容是……,二者存在逻辑关系第⑥段写的是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第⑦段写筷子因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因而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两段间是递进的关系,因此不能颠倒顺序。7.(3分)标题将筷子拟人化,生动、幽默地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题干要求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着手分析标题的妙处。文章题目将筷子拟人化,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指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主题2·科技热点第34练科技热点一、[2022衡阳]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7分)巧用微生物,改善水环境张文豪①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堪称分布最为广泛、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命形式。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超乎想象,有微生物学家形容微生物是“最小的生命,有最大的作用”。人们常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水之所以不腐,就与微生物净化水体的作用有关。更好认识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善加利用,可以在处理污水、改善水质上实现更好的效果。②传统的污水处理主要有重力沉降、混凝澄清等物理方法,以及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等化学方法。利用微生物来吸附、分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把不稳定的有机物降解为稳定无害的物质,同样可以使污水得到净化。这意味着人为创造了一个适合微生物菌群生长的生态系统,继而通过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与占地多、费用高、能耗大、管理复杂的物理治污相比,以及与化学试剂消耗量大、易产生二次污染的化学治污相比,微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治理效果好、优势菌种富集率高、微生物活性高、抗环境干扰能力强、经济成本低并且可重复利用等多种优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科技热点一、③近年来,微生物处理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巧用微生物技术,可以改善水质,推进资源化利用。同时,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构建良性生态系统。比如,四川成都最大的人工湖泊兴隆湖水质一度达劣Ⅴ类,当地在采用控流截污等常规手段外,还投入复合菌等微生物、种植狐尾藻等沉水植物、投放鱼虾等动物,形成以微生物消解藻类、沉水植物吸附氮磷、底栖螺类生物以及鱼虾消化微生物的完整闭合生态链。这一天然“净水器”,使兴隆湖具备了强大的自净能力,水质逐渐稳定转好。从巧用微生物去除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到人工合成微生物传感器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再到微生物助力构建清水型生态系统,微生物技术在城乡污水处理、水环境修复等方面大有可为、前景广阔。④当前,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正从“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要求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对包含微生物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就一定能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在更多地方重现。(摘编自《人民日报》)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微生物之所以能净化水体,是因为水的不断流动,使细菌快速繁殖。B.传统的污水处理主要有重力沉降、混凝澄清、氧化还原等物理方法。C.微生物技术在处理污水、修复水环境等方面,大有可为、前景广阔。D.当前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从“深入打好”向“坚决打好”转变。科技热点答案一、2.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3.对应教材册第60练考点10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可以用微生物技术改善水质?请举例谈谈你的设想。(3分)一、1.(2分)C由第②段“利用微生物来吸附……同样可以使污水得到净化”可知,微生物之所以能净化水体,是因为微生物能吸附、分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把不稳定的有机物降解为稳定无害的物质。故A项表述有误。由第②段首句可知,氧化还原属于化学方法。故B项归类错误。由第④段首句可知,当前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正从“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故D项“已经从‘深入打好’向‘坚决打好’转变”表述有误。2.(2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将微生物治污与传统的物理治污、化学治污进行比较,有力地说明了微生物治污具有多种优势。(1分)3.(3分)略。(联系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科技热点二、[2021东营]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7题。(14分)识人超能力:千万人中一眼认出你[法]迈克·哈蒙①“这不是小保罗吗,都长这么大了!”在超市的收银台前,一位30多岁的男士以错愕的眼神看着这位以旧相识口吻和自己说话的年迈女士。“你可能已经忘了我是谁,我是你上小学时的游泳课老师。”这位女士对他说道。保罗对这位年迈的女士一点儿印象也没有,他只记得自己7岁时上过短短几周的游泳课。②如果遇见这种情况,我们大多数人的反应和保罗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面部轮廓也在发生改变。那些相遇时间很短的人,要在数年之后再次认出他们,对大部分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③但是对有的人来说,即便仅有过一面之缘,多年之后仍然能够在人群中迅速辨识出一张面孔,他们会重新认出某个服装店的女售货员、出租车司机或是在某个活动中遇到的朋友。他们识别陌生人面孔的效率与识别熟人面孔的效率几乎毫无二致。但只有极少数人具有这种禀赋,我们称他们为“面孔识别达人”。④这些面孔识别达人,通常还能够根据面部的局部图像辨识面孔。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在一张模糊的班级合影中找出一位老同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而这对面孔识别达人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⑤他们独有的面孔识别能力对警方来说极具价值,因此,2011年伦敦警方组建了一支在面孔识别方面具有超能力的警员队伍用于破案。很多生物识别软件在分析低分辨率图像时也束手无策,这些警员却能够识别低分辨率的影像和照片中科技热点二、的面孔。⑥脸盲症患者并非不能完全识别人脸,他们可以识别出面孔上的诸多细节,但是他们只能在一个极为有限的面部空间内识别这些细节,他们无法在同一时刻识别整体的面部信息,因此他们在识别一张面孔时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且容易犯错。在遇到熟人时,脸盲症患者通常需要借助声音、步态等额外信息,才能认定这个人的身份。⑦脸盲症患者分为后天和先天两种类型,其中后天型是大脑不同部位的病变导致的。在大脑中,一张巨大的神经元网络负责辨识脸部。如果这张网络上的一环受损,面孔识别的能力就会降低。如果向后天型脸盲症患者展示同一个人的两张相片,他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长达25秒),才能判定是否为同一个人。⑧除了后天型脸盲症患者之外,还有一类患者。他们的脑部没有任何病变,但仍很难进行面孔识别,这就是先天型脸盲症患者。在面孔识别方面,先天型脸盲症患者是表现最差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章开头那位在几十年后仍能认出自己游泳课学生的年迈女士。现在很多自动识别人脸的软件也做不到这一点,这些软件在确定身份方面仍然经常出错。⑨为了研究面孔识别达人的大脑工作机制,科学家们将他们请进实验室以求能够了解更多面孔识别能力的细节。时至今日,这些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从现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面孔识别达人在智商、记忆和感知能力测试中并没有超乎寻常的表现,他们只是在面孔识别方面超出常人。科技热点二、⑩在最近的一项实验中,首先参与者们被要求观察20个人的照片,每张照片看5秒钟。之后他们会观看40个视频短片,要说出之前看到的20个人是否在视频中出现。从统计学角度来说,参与者们有二分之一的概率能够猜中。这40个视频短片全部使用监控摄像头在正常光线条件下拍摄。在67%的情况下,面孔识别达人都能成功辨识出照片中的人是否在视频中出现,其成功率比普通人高了9%。

⑪普通人需要经历一个学习过程,才能够辨识异于平常环境的新鲜面孔,比如初次到日本旅行的人,在分辨当地人的面孔时会遇到困难,这种现象被称为“域外表型”。但是随着与当地人的接触越来越密切,我们就能够更加容易地辨识当地人的面孔。

⑫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凭借经验获得的面孔识别能力的提升具有局限性。2014年悉尼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识别护照照片是否就是眼前的人时,经验十分丰富的边防检查员并不比没有任何经验的人水平更高。面孔识别达人受域外表型的干扰是否低于常人,仍有待科学研究的证实。

⑬面孔识别达人的大脑究竟在哪些方面异于普通人呢?行为研究表明多数人更容易正着识别一张面孔,而非倒着。但是,脸盲症患者却不受正着或倒着的影响,因为不管是正着还是倒着,他们都同样无法辨认面孔。而面孔识别达人对正着和倒着更为敏感。对大多数人而言,一张完整的面部图像所包含的信息大于各个组成部分的信息之和。一旦一张面孔的图像以倒着的形式出现,其正常摆放时所具有的信息完整性就不复存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面孔识别达人仍然能在其中获取比正常人更多的面部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面孔识别达人对面孔不同组成部分有着更为突出的整合能力。科技热点二、2017年,一个科研团队还对面孔识别达人看照片时眼球的运动进行了研究。根据统计,面孔识别达人更加将注意力集中在面孔的中央位置,普通人更加关注眼睛,而脸盲症患者则更加将目光集中于嘴部。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眼珠转动和面孔识别在大脑内部的关联尚未被认知。(选自《万象》,有删改)4.通读全文,概括“面孔识别达人”具备哪些超能力。(3分)5.对应教材册第59练考点8说明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选文什么位置,并答出两条理由。(4分)近年来,面孔识别达人的超能力也引起了心理学家们的关注,但是对面部识别的研究其实很早就已经开始了,从19世纪开始,医学研究便发现了一些人在识别周围的人以及在识别新面孔时所表现出的失能,这种缺陷在20世纪被命名为“脸盲症”。6.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7.任选角度说明选文语言的一个特点及表达效果。(4分)科技热点答案二、4.(3分)①多年不见能凭一面之缘迅速识别一张面孔。②识别陌生人面孔的效率几乎与识别熟人的一样。③能根据面部的局部图像辨识面孔。④能识别低分辨率的影像和照片中的面孔。⑤对面孔不同组成部分有突出的整合能力。(每点1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首先应通读文章,找出能体现“面孔识别达人”超能力的词句;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提炼概括即可。由第③段中的“对有的人来说……与识别熟人面孔的效率几乎毫无二致”可概括出答案第①②点。用此方法,可分别从第④⑤段的相关内容概括出答案第③④⑤点。5.(4分)放在选文第⑤⑥段之间。理由: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说明面孔识别现象引发科学家关注,并早已展开相关研究;启下引出对“脸盲症患者”特征的说明。②内容上,此段之前说明面孔识别达人的特点及研究价值,从此段开始转向说明科学家对面孔识别开展的各项研究。此段与前后内容构成紧密的逻辑关系,说明内容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位置1分,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材料在文中的位置。作答此类试题,分析材料说明的内容分析材料与文章的共性或联【注意】可从段落结构、说明内容(对象)、说明方法、衔接角度分析系确定应放的位置并说明理由。这段文字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点明面孔识别达人的超能力引发心理学家的关注,二是介绍医学领域对面部识别的研究并引出脸盲症。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第③④⑤段是对面孔识别达人在不同方面所科技热点答案二、所体现出的超能力的介绍,与第一层意思紧密相关;第⑥段是对脸盲症的相关内容的介绍,是第二层意思的自然延伸。因此这段文字应放在第⑤⑥段之间,起到过渡作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6.(3分)(1)作诠释。如第③段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生活中的“面孔识别达人”,使读者对这一名词有准确的认知,通俗明了。(2)举例子。如第⑤段举“伦敦警方组建了一支在面孔识别方面具有超能力的警员队伍用于破案”这个例子,具体说明了面孔识别达人“独有的面孔识别能力”在破案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分类别。如第⑦⑧段将“脸盲症患者”分为后天和先天两种类型,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这两种类型的人难以进行人脸识别。(4)作比较。如第⑧段将“面孔识别达人”与“脸盲症患者”和“自动识别人脸的软件”进行对比,突出表现面孔识别达人在人脸识别方面所具有的超能力,使说明更加深刻、鲜明。(5)列数字。如第⑩段列举观察人数、时间、数量和成功率等实验数据,说明了面孔识别达人在复杂条件下仍能具备比常人更高的辨识成功率,具体、准确、科学,令人信服。(答对任意一种即可,方法、举例、作用各1分;举出例句分析或概括说明均可,只举例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科技热点答案二、6.【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阅读选文,抓住标志性内容,判断出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结合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其一般作用结合语句或段落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如第⑤段用“伦敦警方组建了一支在面孔识别方面具有超能力的警员队伍用于破案”【注意】要简要概括所举事例这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例子,具体说明了面孔识别达人“独有的面孔识别能力”在破案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若选择其他说明方法,据此分析作答即可。7.(4分)示例一:准确性。如第③段“他们识别陌生人面孔的效率与识别熟人面孔的效率几乎毫无二致”一句中,运用“几乎”一词,表明接近但又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准确严密。示例二:严密性。如第段运用“但是”“却”“不管”“都”“一旦”“因此”等一系列关联词语,清晰地得出“面孔识别达人对面孔不同组成部分有着更为突出的整合能力”这一结论,表达连贯严密,逻辑性强。示例三:生动性。如第①段用一位年迈女士在“几十年后仍能够认出自己学生”的事例,生动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面孔识别达人”,事例典型;“达人”一词新颖时尚,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如题目“超能力”“千万人中一眼认出你”,表述新颖,吸引人的眼球。)(特点及表达效果各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科技热点答案二、7.【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作答时,首先应答出语言特点,然后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如“面孔识别达人”中的“达人”是指在某方面(学术、艺术、技术等)非常精通的人。这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人在面孔识别方面所具备的超能力,表述形象具体,富有趣味性,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主题3·太空探秘第35练太空探秘一、[2022吉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9分)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①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书……曾经,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中华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执着的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②AG600别名“鲲龙”,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而“鲲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庄子《逍遥游》有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③“鲲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希冀和祝福。在成功实现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④“蛟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相传,蛟和龙居深水中,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则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目前,“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⑤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标识为“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太空探秘一、⑥“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⑦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被称为“北斗”,又名“北斗七星”,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⑧“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⑨至于“嫦娥工程”和“玉兔号”的命名则源自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在神话中,“玉兔”是古人同情嫦娥而添补的神物。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⑩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信差。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自此,“鸿雁传书”就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鸿雁传信,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太空探秘一、⑪《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技能。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取名“悟空”,取“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希望它能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2015年12月17日,“悟空”成功发射升空,虽然设计寿命只有3年,但经过评估,目前它仍在太空服役。(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发射。B.“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只被用来判断方向。C.“玉兔”是追求和平的象征,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没有关联。D.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取名“悟空”,是希望它能够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2.请写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3.对应教材册第56练考点1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2分)4.“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中的“浪漫”一词如何理解?(3分)科技热点答案一、1.(2分)D由第⑤段“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可知,A项中“计划发射”表述有误。由第⑦段“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可知,B项中“只被用来判断方向”表述有误。由第⑨段最后一句可知,C项“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没有关联”表述有误。故答案选D。2.(2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作业能力强的特点,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由画线句中的“7000米”“99.8%”可知,该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然后考生结合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联系其说明的内容分析其作用,即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的作业能力之强,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3.(2分)国之重器的命名(或中国航天硬核的命名;航天器、探测器、潜水器等的命名)。(只答“命名”或“起名”给1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对象的把握。作答时需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读全文可知,文章详细地介绍了“鲲龙”水陆两栖飞机、“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天问”系列行星探测任务、“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嫦娥工程”、“玉兔号”月球车、“鸿雁”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的命名。由第①段可知,这些都是国之重器,据此不难概括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是国之重器的命名。科技热点答案一、4.(3分)国之重器的命名大都源于神话或传说,并有美好的寓意;含有中华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包含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命名充满诗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希冀和祝福。(每点1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理解标题中“浪漫”一词的内涵需要明确文章主要说明的内容。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国之重器的命名,因此“浪漫”与国之重器的命名有关。由第①段可知,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承载着中华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它们的名字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第②—⑪段具体介绍了多项国之重器的命名,它们的名字大都与中国古代的神话或传说有关,承载着美好的寓意;体现了航天人对未来的希冀和祝福。据此不难概括出答案。太空探秘二、[2021潍坊]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8分)火星,中国使者来了邱晨辉①火星,地球隔壁的行星。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对这位“近在眼前”的红脸蛋邻居充满好奇。这一次,中国使者登门拜访。②2021年5月15日,来自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跋涉295天、穿越漫漫星河之后,终于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成功着陆,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2021年2月,“天问一号”探测器就抵达了火星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第一步“绕”的目标。如今,“天问一号”完成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任务后,成功“亲吻”火星表面。③“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说,火星探测的最大难点就是着陆,需要气动外形、降落伞、发动机、多级减速和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融合才能实施软着陆。每个环节必须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造成整个任务失败。截至目前,人类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仅有五成左右,大部分折戟在这一阶段。

④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着陆更加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存在大气,环境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在20分钟左右,整个着陆过程中地表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只能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经历最为惊心动魄的“生死9分钟”。太空探秘二、⑤天问一号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具体来说,“天问一号”首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这个过程要克服高温和姿态偏差。气动减速完成后,“天问一号”的下降速度也降低了90%左右。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专用的超音速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罩,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⑥当距离火星表面约两千米,速度降至每秒100米时,需要通过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进行动力减速。为减少对着陆巡视器的冲击,发动机采用“长距离轻刹车”的技术。在距离地表100米时,发动机“最后一脚”稳准刹车,“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轻盈落抵着陆点。⑦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先后展开坡道及太阳翼天线。“绕、着、巡”的串联任务终于进行到最后一步——“巡”。全球瞩目的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正式登场。“祝融号”像一只漂亮的蝴蝶——无线电是它的复眼,天线是它的触须,太阳翼是它的翅膀,被称为“火星蝴蝶”。火星车首先进行自检和环境感知,大约再过一周时间,将自主驶离着陆平台,迈出火星第一步,留下中国探测器在火星上的第一个脚印,开启火星探测,跨越数亿千米回传图像。

⑧这次任务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接下来“祝融号”将给人们带来什么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太空探秘二、5.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第①段赋予地球和火星以人的特点,并形象地将中国的火星探测说成是使者出访,富有情趣,更容易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文中引用总设计师的话,有力地说明了着陆是火星探测的最大难点,实施软着陆需要多项技术融合,并保证每个环节准确无误。C.第⑦段画线句运用打比方,介绍了“祝融号”火星车的外形,将“祝融号”火星车比作蝴蝶,直观形象,具体可感。D.“天问一号”探测器“绕”火星三个月后,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标志“着”的任务完成。一周后,“祝融号”开始执行“巡”的任务。6.阅读第⑤⑥段,补充完整下面表格中的信息。(3分)7.为什么说“这次任务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3分)降落步骤具体过程进入进入火星大气层的进入走廊减速a.

→伞系减速→b.

软着陆悬停→c.

→抵达科技热点答案二、5.(2分)D由文章内容可知,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着陆巡视器要经历“生死九分钟”成功着陆火星,才标志“着”的任务完成。故D项中的“着陆巡视器……标志‘着’的任务完成”表述有误。由第⑦段中的“火星车首先进行自检和环境感知,大约再过一周时间……迈出火星第一步”可知,D项中的“一周后,‘祝融号’开始执行‘巡’的任务”表述有误。6.(3分)a.气动减速b.动力减速c.缓降(每空1分)7.(3分)①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②融合多项技术,克服着陆困难,实现技术突破。③开启火星探测,迈出火星研究第一步。(每点1分)主题4·生活百科第36练生活百科一、[2022荆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12分)免疫之战:做事就得“二”一点①你永远也不知道,生活下一秒给你带来的是惊喜还是惊吓。所以,凡事必须两手准备,不能一根筋。我,免疫系统,也处处体现着“二”的精髓。②对抗敌人,我的战略有二:阻挡、猎杀。分区杀敌,我的机制有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这些战略、机制虽“二”,但纵横交错,相辅相成,“双剑”反复合璧,功力倍增。这次我们只谈战略,先聊阻挡,再聊猎杀。③所谓阻挡,就是盖墙,构筑物理屏障。④我盖的墙,就是你的皮肤。不管你的皮肤是细腻白嫩,还是粗糙暗沉,它比人类的任何建筑都精巧严密百倍,堪称奇迹。你的汗液可以轻松渗出皮肤,外面的水分子却难以渗入,更别提病毒、细菌了,因为最小的病毒直径也是水分子的许多倍。记住,皮肤的功能是屏障,健康皮肤存在的目的,就是拒绝吸收外物。因此,只要皮肤没伤口,病毒、细菌就无法强攻。不过,再严密的防线,也有漏洞。皮肤防线的漏洞,就是你身上的各种洞洞——吃喝拉撒的必由之路。当然,我肯定不会无视这些漏洞。皮肤防线不仅覆盖体表,还延伸到体内,包裹着所有通往外界的通道,这层物理屏障,就是你的上皮组织。⑤说是物理屏障,其实,上皮组织还装配了生化武器,就是那些与我们和平共处的细菌和病毒,它们是你身体里的土著。这些土著自古以来就在这里渔樵耕读,每一寸上皮组织都是它们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外源病菌偷渡而来,想在这里扎根组团,形成菌落,深度渗入,破坏环境,杀鸡取卵,土著们自然要与这些侵略者拼个高低。这里顺便说一句,抗生素不能乱吃,生活百科一、不然这些土著也会被杀掉,这就是自降防御值了。化学武器由上皮组织自产自销。比如,黏膜,让侵略者寸步难行。肺内的黏膜还会随着纤毛向上移动,变成痰咳出,或者咽到胃里。上皮组织还能产生毒性物质,比如毒性多肽物质,口腔里还有溶菌酶,胃里还有消化酶和酸性环境,这些化学武器都能让病菌死无葬身之地。⑥因此,绝大多数敌人都被物理防线挡在墙外。不过,因为病菌无处不在,总有些病菌会钻空子,侵入皮肤创面,避过机关暗器,穿过黏膜,摸进墙内。⑦如果病菌进了墙,就得启动我的第二个免疫战略:猎杀。⑧混进墙内的病菌环顾四周,发现这里太宜居了,温暖和谐,食物丰富。正暗生欢喜,迎面走来一胖子,只见这胖子身形一变,不知从哪里伸出一只手,“啪”的一声搭在病菌身上。病菌只觉眼前一黑,就被胖子活生生吞进肚里去了。病菌还没来得及反应,一股刺鼻的酸味迎面袭来,无数个小玩意扑遍全身,撕咬分拆,很快,整个病菌就彻底解体。这胖子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个吃货,只要是病菌,不论死活,“巨大侠”都吃,决不挑食,甚至连死亡的正常细胞也吃,兢兢业业清洁你的肌体。“巨大侠”的绝招也有二:一个是吃,前面已经说了,另一个就是拆解。病菌被吞后,巨噬细胞体内的一个小细胞器——溶酶体,会释放很多消化酶,降解一切可以降解的垃圾,包括各种病菌,同时合成各种有毒化合物,什么过氧化氢、一氧化氮、超氧离子……品种齐全,质量可靠,一拥而上。病菌除了去死,别无选择。⑨由于病菌无处不在,所以你遭受病菌入侵是常态。也就是说,其实你每时每刻都在“生病”,而绝大多数“病”的星星之火,都会被免疫系统及时扑灭。(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生活百科一、1.这篇文章结构严整,请你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2.对应教材册第57练考点3说明语言贵在准确,请你从第⑥段中挑选两个词语加以分析。(2分)3.文章说明十分生动,请结合第⑧段画线句子,说出两种说明方法。(2分)4.免疫系统威力虽大,但需精心保护,请说出文中提到的两点保护措施。(2分)5.文章从文题到内容紧扣“二”来写,请你说说“二”在文中的内涵。(3分)生活百科答案一、1.(3分)A.猎杀B.吃C.拆解(每处1分)2.(2分)示例一:“绝大多数”“总有些”两个词,从范围上进行限定,“绝大多数”敌人被挡在墙外,说明数量多,但并不完全;“总有些”就是说一定会有,但数量很少。客观准确,符合实情。示例二:“钻”“侵”“避”“穿”“摸”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病菌进入体内的过程。(词语1分,分析1分)3.(2分)摹状貌、打比方。4.(2分)①不让皮肤出现伤口;②不乱吃抗生素。(每点1分)5.(3分)“二”在文中一方面指免疫之战的两手准备,如两种战略、两类机制、巨噬细胞的两大绝招等;另一方面指免疫系统杀灭病菌非常执着、尽职尽责。(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答对两个方面得3分)生活百科二、[2020江西]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13分)地表形态的塑造①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②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③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做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④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沙砾,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生活百科二、⑤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⑥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中。⑦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⑧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⑨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作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也有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褶皱山的规模有大生活百科二、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⑩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