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历史的新高度,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研究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决定》最为突出的特点。《决定》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同时,立足于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眼于从更高层次上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政治勇气。《决定》的“亮点”很多,其中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历史任务,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必须看到,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问题不仅已成为影响各国国内局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所处的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完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工作,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一、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动,迫切需要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面对我国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安定有序。28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我国的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我国城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化水平从2000年的36%上升到“十五”时期末的43%,城镇人口从4.59亿增加到5.6亿;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我国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就业方式日趋灵活,已有60%以上的城镇从业人员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工作,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我国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既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又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面对我国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才能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从根本上减少社会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讲,深化改革的过程,也是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过程。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改革内容来看,我们需要推进的主要是一些涉及面宽、利益调整层次深、配套性强、风险比较大的改革,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难度加大。从改革动力来看,改革初期,人心思变和较低的社会预期激发着人民群众的改革热情,社会的动力与政府的牵引力紧密结合,推动着改革快速推进。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分享要求明显增强。如何在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中,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而且直接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面对我国公共需求的急剧增长,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趋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必须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出一些新的形式和特点,其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需求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近年来,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共需求大幅上升,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正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我国公共需求呈现出增长迅速、主体多元、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的特点。但是,满足人们的公共需求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渐进的动态的历史过程。如何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的同时,对人们迅速提高的公共需求加以正确引导,切实防止超越阶段把人们的“胃口”吊得过高,已成为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面对人们思想观念的重大变化,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才能有效引导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扩大社会共识。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我国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维护方式,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日益强烈,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实现自我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更高的期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信息流动更加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增多、渠道扩大、程度加深。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在求同存异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包容多样中扩大社会认同,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才能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说,我国改革发展遇到的所有矛盾和问题,都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独特性密切相关。人类迄今为止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二三百年,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了工业社会,但所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不到十二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而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一个十三亿多人口的国家要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跨度内实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我国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来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二三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城市化历程,这就意味着西方国家渐次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能会集中出现。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二十年内,由于我国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由此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将会更加凸显。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我们必须立足于这一特殊的背景,勇于正视和善于解决由此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转变管理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只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我们必须积极顺应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把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放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来筹划,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来部署,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关注社会困难群体,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体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必须实现成果共享,使构成我们社会的各个阶层,参与社会发展的不同群体,都能够实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发展,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必须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必须着力减少社会发展的成本,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公正,努力降低社会发展的成本,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温家宝总理深刻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体制不完善,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要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上。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从根本上减少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要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引导公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积极完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具备完善的社会政策,才能实行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完善的社会政策,对于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保障社会良性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政策的重要取向,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经济生活中把效率放在第一位,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把公平放在第一位。坚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科学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逐步扭转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调节器”,对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倡导和弘扬慈善精神,强化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经验,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充分发挥慈善事业的重要作用。要正确处理社会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与时俱进、适当调整的关系,既要适应当前我国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动适时进行调整,又要保持相对稳定;既要防止因政策朝令夕改引发新的矛盾,又要防止因政策明显不合时宜且迟迟未改激化矛盾;既要瞻前顾后,又要考虑左邻右舍。同时,在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必须注重公众参与。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将拟制定的社会政策向社会公开,使人民群众对于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政策设计有着充分而广泛的民意表达,确保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吸纳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过程,是政府与整个社会的互动过程。只有科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探索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机制,才能有效解决目前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社会组织具有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把它们的作用利用好、保护好、发挥好,有利于降低政府社会管理的成本,增强公民的社会认同感,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完善培育扶持的政策措施,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和规范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等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展和规范各类基金会,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发挥各类基金会关爱社会、服务大众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管理手段,加强法制建设,严格落实违规处罚措施,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承担社会责任,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
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抓住了利益关系,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统筹协调好了利益关系,就把握住了工作关键。必须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必须切实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方面群众具体利益的切入点,必须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统筹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统筹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统筹兼顾发展能力强的群体与发展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统筹兼顾改革中得益较多的群体与得益较少的群体的利益,使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体得到合理补偿,让发展带来的利益增量为多数群众所共享,使社会不同群体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当前,我国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已经明显地集中到与人民群众基本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环节。这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严格遵循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改革方案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妥善照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政策措施的调整,必须广泛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大型项目的实施,事前必须认真进行科学论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平衡点;有限资金的投向,必须首先用于解决低收入阶层特别是最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这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选择。
三、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充分发挥政法机关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政法机关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化解社会矛盾、预防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正、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职责,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中担负着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政法机关的性质、特点和担负的职责、任务,决定了必须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深化维护稳定工作认识,完善维护稳定工作思路,创新维护稳定工作机制,加强维护稳定工作薄弱环节,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深化维护稳定工作认识。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提下的和谐社会,是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扩大开放条件下的和谐社会;我们所追求的和谐,是创造中的和谐、发展中的和谐,是社会改革、社会变迁中的和谐。和谐社会这种动态性的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把稳定工作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中来研究,把稳定工作提升到促进社会和谐这个更高层次上来追求,使整个政法工作着眼于和谐、致力于和谐,有利于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作为检验一个地方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标准。凡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事,就要全力以赴去做;凡是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事,就要毫不迟疑去改。检验一个地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绩效,不仅要看这个地方管理是否严格,而且要看这个地方的党政部门特别是政法部门服务是否到位;不仅要看这个地方是否安定有序,而且要看这个地方是否充满了活力;不仅要看这个地方是否保持了稳定,而且要看这个地方是否促进了和谐。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检验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完善维护稳定工作思路。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在于促进社会和谐。这就要求所有政法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坚持执法为民,拓宽维护稳定工作视野,完善维护稳定工作思路,找准维护稳定工作着力点。一是既要着力消除不和谐因素,又要着力增加和谐因素。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是完全必要的,但不断增加和谐因素更具有根本性、基础性和主动性、自觉性。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二是既要着力打击敌人、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又要着力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正。打击敌人、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是我国政法机关的性质决定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但是,必须适应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和改进政法队伍建设,实现惩治犯罪与保护人权、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三是既要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又要着力研究治本之策。如果不见微知著、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社会大局稳定的局面就难以保持。但是,要从根本上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必须牢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积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效抑制和减少影响稳定的各种社会消极因素。四是既要着力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又要着力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狠抓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政法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担负着重大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以赴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社会稳定的新办法,更加注重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加注重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更加注重狠抓综合治理责任制的落实,更加注重统筹各种社会力量,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创新维护稳定工作机制。要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积极探索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一是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是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为人民群众平等表达利益诉求提供制度化的平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二是建立健全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及时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和群众心理的发展变化,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深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入到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中,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动态性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的社会信息,并加强对社会舆情的综合分析和研判,加强对各种不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切实提高社会预警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多渠道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司法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日趋突出。必须从矛盾纠纷多发、判决难以定纷止争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租赁合同标的及租赁物品详细说明
- 2024年度电线电缆产品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研究合同
- 2024年度服装品牌代理经营合同3篇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某电影制作与发行协议
- 2024中国石化石油机械股份限公司毕业生招聘1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信集团限公司春季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招飞5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限公司总部招聘5人(北京)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下半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东线限公司招聘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信息管理系统加盟合同:提升管理效率
- 高中美术-文化变革 美术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品管圈标准化作业书模板
- 尊敬师长遵守纪律课件高中生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
- 部编人教版小学低段语文随文识字教学例谈
-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助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获奖科研报告
- 传媒剪辑合同范本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租船问题
- 某某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点学科建设可行性报告心血管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 带强调事项段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参考格式1400字
- 2023年江苏自考11002公司法与企业法试卷
- 六年级数学老师家长会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